中藥的五味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中藥五味的介紹

所謂五味,是指藥物有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

簡述中藥五味的內容並舉例說明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發散、行氣行血的作用。一般來講,解表藥、行氣藥、活血藥多具有辛味。因此辛味藥多用治表證及氣血阻滯之證。如蘇葉發散風寒、木香行氣除脹、川芎活血化瘀等。此外,《內經》雲:“辛以潤之。”就是說辛味藥還有潤養的作用,如款冬花潤肺止咳,菟絲子滋養補腎等。大多數辛味藥以行散為功,故“辛潤”之說缺乏代表性。  甘:“能補、能和、能緩”,即具有補益、和中、調和藥性和緩急止痛的作用。一般來講,滋養補虛、調和藥性及制止疼痛的藥物多具有甘味。甘味藥多用治正氣虛弱、身體諸痛及調和藥性、中毒解救等幾個方面。如人蔘大補元氣、熟地滋補精血、飴糖緩急止痛、甘草調和藥性並解藥食中毒等。  酸:“能收、能澀”,即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固精縮尿、固崩止帶的藥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藥多用治體虛多汗、肺虛久咳、久瀉腸滑、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帶不止等證。如五味子固表止汗、烏梅斂肺止咳、五倍子澀腸止瀉、山茱萸澀精止遺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帶等。  苦:“能洩、能燥、能堅”,即具有清洩火熱、洩降氣逆、通洩大便、燥溼、堅陰(瀉火存陰)等作用。一般來講,清熱瀉火、下氣平喘、降逆止嘔、通利大便、清熱燥溼、苦溫燥溼、瀉火存陰的藥物多具有苦味。苦味藥多用治熱證、火證、喘咳、嘔惡、便祕、溼證、陰虛火旺等證。如黃芩、桅子清熱瀉火,杏仁、葶藶子降氣平喘,半夏、陳皮降逆止嘔,大黃、枳實瀉熱通便,龍膽草、黃連清熱燥溼,蒼朮、厚朴苦溫燥溼,知母、黃柏瀉火存陰等。  鹹:“能下、能軟”,即具有瀉下通便、軟堅散結的作用。一般來講,瀉下或潤下通便及軟化堅硬、消散結塊的藥物多具有鹹味,鹹味藥多用治大便燥結、痰核、癭瘤、症瘕痞塊等證。如芒硝瀉熱通便,海藻、牡蠣消散癭瘤,鱉甲軟堅消症等。[

中藥裡有四氣五味,其中五味,都有哪些作用。

五味分別為:酸、苦、甘、辛、鹹

酸能斂、能澀

苦能燥、能洩

甘能緩、能補、能和

辛能行、能散

鹹能軟,能下

中藥文化的藥分五味

《神農本草經》中說:“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這五味對人體有何作用呢?在《素問·宣明五氣篇》中講得明白:“五味所入 (即進的器官):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可見藥味不同,功效各異,原因是,酸味能收能澀,苦味能洩能燥,甘味能補能緩,辛味能散能 行,鹹味能軟堅潤下。根據五味的藥用功能與進入相應臟腑的情況,也可以發揮其“補” (或補養、或調理)的作用。這些恐怕都是一般人並不熟知內涵。

相關問題答案
中藥的五味是什麼?
中藥的百合是什麼植物?
中藥的大黃是什麼東西?
五味藥的作用是什麼?
中成藥的標誌是什麼?
中午的英文是什麼?
逐鹿中原的意思是什麼?
中立的態度是什麼意思?
異鄉中異的意思是什麼?
臭豆腐的臭味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