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臏而亡的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舉鼎絕臏是什麼意思

鼎,周朝時國家重器,三足兩耳,刻有銘文,很重,一般人是舉不起的。絕,斷。臏,膝蓋骨。想把鼎舉起來,把膝蓋骨弄斷了。

絕臏什麼意思,絕臏而亡是什麼意思

基本解釋雙手舉起鼎而折斷膝蓋骨。《史記.秦本紀》:"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張守節正義:"絕斷也。臏脛骨也。"後以喻力小不勝重任。詳細解釋雙手舉起鼎而折斷膝蓋骨。《史記·秦本紀》:“ 武王 有力,好戲。力士 任鄙 、 烏獲 、 孟說 皆至大官。王與 孟說 舉鼎,絕臏。” 張守節 正義:“絕,斷也。臏,脛骨也。”後以喻力小不勝重任。 清 錢謙益 《答山陰徐伯調書》:“乃欲上下馳騁,追扳古人於行墨之間,斯足下所云舉鼎絕臏者乎?” 林紓 《桐城派古文說》:“若 譚友夏 者,則千力萬氣,無所不學,而往往舉鼎絕臏。”亦作“ 舉鼎絕脰 ”。 梁啟超 《中國國債史》:“今日我輩對於此國債問題當何如?將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負擔,莫敢辭乎?舉鼎絕脰之患,恐遂不免也。”

讓秦武王絕臏而亡的鼎究竟有多重

九鼎到底有多重,從《戰國策》開篇東周策《秦興師臨周求九鼎》一章記載的秦要侵略周奪取九鼎的故事便可得知一二:周人顏率有謀略,先鼓動齊國幫助驅秦,答應把九鼎給齊國,齊國來要,顏率便問齊王走哪條路,結果都不合適,還說九鼎九個,一個要用九萬人,九九八十一萬人方全能拉走,顏率又說:“今大王縱有其人,何途之從而出?臣竊為大王私憂之。”

齊王曰:“子之數來者,猶無與耳。”顏率曰:“不敢欺大國,疾定所從出,弊邑遷鼎以待命。”齊王就不再提拉九鼎的事了。從這裡看九鼎真夠重的,不過一定有誇張,但從這個文獻看,九鼎一定很重,還是九個。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迄今為止出土最重最大的單件青銅器——後母戊鼎,高133cm、口長112cm、口寬79.2cm、重832.84kg,這麼重的鼎無論誰天生神力,都不可能舉起來。目前舉重運動中的世界紀錄(105公斤級)抓舉214公斤,挺舉263公斤。秦武王畢竟不是專業運動員,而且鼎也不是槓鈴,越大越重,舉起來就越不方便,所以這個世界記錄應該就是秦武王的上限了。

秦始皇陵百戲俑陪葬坑中部過洞內出土的秦代青銅大鼎,重212kg,是目前發現的最大、最重的一件秦鼎,現藏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但秦武王不會傻到帶個自己家裡的鼎千里迢迢去洛陽舉一下。於是曲小文又查了一下,淳化大鼎是已知的西周銅鼎中最大最重的圓鼎,重226公斤。

其他著名的西周青銅重器如大盂鼎重153.5公斤,大克鼎重201.5公斤,都稍遜一籌。大孟鼎太輕,大克鼎是家鼎地位太低,所以,估計秦武王舉的就是淳化大鼎這個級別的鼎了,226公斤,稍稍能舉起來,但是很吃力,最後撐不住因此殞命。

後記:據悉,《大秦帝國之崛起》已經順利通過重大辦審查,力爭今年登陸央視,但秦武王的戲份卻沒了……寫到這裡曲小文開始有點心疼秦武王,這個首創舉重世界紀錄的偉大的“舉重運動員”……

望採納

歷史上的秦武王真的是舉鼎而死嗎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趙氏,名蕩,亦稱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記》),秦惠文王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在位。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

意外身亡

秦武王有力氣,愛好遊戲,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都因此位居高官。公元前307年八月,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時與烏獲、孟賁比賽舉鼎,結果兩目出血,折斷脛骨。當天晚上,秦武王因流血過多,氣絕而亡,時年二十三歲,周赧王聞報大驚,親往哭吊。朝臣誅殺孟說全族。秦武王娶魏國女子為王后,但沒有兒子,於是群臣迎接秦武王異母弟、在燕國作人質的公子稷回國繼位,是為秦昭襄王。

嬴蕩舉鼎而亡是怎麼死的和嬴政稷什麼關係歷史上結局 嬴蕩的母親是誰的兒子

嬴蕩的母親是羋姝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趙氏,名蕩,秦惠文王之子,又稱為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記》)。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武王即位,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體壯,勇武好戰,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賁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出巡洛陽時與烏獲、孟賁比賽舉“雍州大鼎”,結果兩目出血,絕臏(折斷脛骨),到了晚上,武王因流血過多,氣絕而亡,時年二十三歲,周赧王聞報大驚,親往哭吊。

秦武王重傷暴亡但沒有兒子,只能從弟弟中選一個接班。不知道是秦武王臨終遺詔,還是秦武王的叔叔——右丞相樗裡疾下了決定,迎回了遠在千里之外的公子稷,把他推上王位,成為秦昭襄王。秦武王的母親惠文太后、秦武王的同母弟弟公子壯不服,因此引發了宮廷政變,宣太后的弟弟,昭襄王的舅舅魏冉到底厲害,把參與政變的人一網打盡,即使是昭襄王的兄弟也格殺勿論,惠文太后也被逼自殺。秦武王早逝,功績不多。但若武王不死,既不會存在秦昭襄王,也必不會遭受政變浩劫。秦武王的弟弟們,除了昭襄王同母的兩個外,幾乎被誅殺殆盡,唯一倖存者公子煇,幾年後也因叛變被誅殺。

舉鼎而亡的那個皇帝叫什麼?

秦國有個國君,名字比福吸引人記住就不說了,死的方法才叫能夠吸引人。他就是著名的舉鼎而亡的秦武王,姓贏名蕩。秦武王贏蕩是秦惠文王的兒子,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兒子贏蕩即位為秦國的國君。  贏蕩本人根本就不適合做國君的,他本人崇尚武力,愛好和人比力氣。也喜歡結交一些大力士,臭味相投!有的人想做大官可得在戰場上血拼下來的,而生在秦武王時期做大官只要力氣能有項羽的幾分之一就夠了。全國上下凡是有點力氣的人都拉到秦朝來做大官。平時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和各大力士比比手勁,較較力氣。據說,周朝有夏朝大禹治水以後所製造的九鼎。秦武王一生的願望就是想去洛陽看看周朝的都城,看看心馳神往的九鼎。相當於我們現在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見黃河心不死。

機會終於來了。有一次秦國派兵攻打宜陽,攻佔了以後就渡過黃河在那裡築城,贏蕩飛速前往周朝太祖廟去觀看九鼎。一看見大鼎擺在面前,秦武王就壓抑不住內心的興奮。等走到雍州鼎的時候,秦武王終於忍受不住了,於是就對四周的人問:“你們有人舉起來過這個鼎嗎?”大臣們都被問的一愣一愣的,不知道秦武王什麼意思。看守大鼎的人如實回答:“這個鼎重千鈞,哪裡有人舉得起來?”隨後心理暗笑,誰會那麼不自量力來聚鼎啊?除非是不想活了。  說的正是,問題是贏蕩他就是這樣一個不自量力而且爭強好勝的人,想創一下世界記錄舉起這個鼎來。(當時沒有奧運會,如果真有贏蕩大哥一定是著名的舉重員。)贏蕩得意的笑了笑,又問手下的一個大力士孟說能不能舉起來。孟說見大王開口,也想在大王面前施展一下拳腳立立威信,於是毫不推辭的說:“容屬下試試!”說完一步跨上前,繫好腰帶,氣運丹田,用力一舉,大鼎果然起來了!但是孟說已經支撐不住幾乎要倒下,於是連忙放下了大鼎。秦武王看見孟大力士舉了起來,自己也不能在眾人面前丟臉呀!於是也跨上前一步,運足氣用上全身的力氣把大鼎舉了起來。正想移動幾步給臺下人看看的時候,卻突然一個重心不穩,身子一歪大鼎落在了自己腳上!砸的是血肉模糊,慘不忍睹,秦武王當場暈厥過去。  秦國趕緊派人進行搶救,但是為時已晚。八月的時候秦武王贏蕩就一命嗚呼、命赴黃泉了!

贏蕩大哥即位的時候原本秦國局勢非常穩定,只要勵精圖治定然可以再創一個秦穆公時期的盛世。但是愛好沒有選擇好,喜歡什麼不好偏偏喜歡比力氣、舉大鼎,結果可真叫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失足成就了被後世笑話的典故“舉鼎而亡”。

秦武王贏蕩舉鼎而亡是什麼意思 贏蕩真的被鼎壓死了嗎

嬴蕩因為舉鼎死掉了。史書裡記載,是沒舉住,鼎掉下來砸斷了他的腿(舉鼎絕臏),到了晚上才死掉的。估計死因是失血過多,不是直接被壓死的。

秦武王到底怎麼死的 歷史上秦武王嬴蕩舉鼎而亡是真的嗎

是的,他確實是舉鼎給壓死的,春秋左傳裡說的明明白白的,你去看一下就知道了

宋太丘社亡

“周顯王三十三年(乙酉),宋太丘社亡。”

-------------《資治通鑑周紀二》

《史記•封禪書》雲:“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周鼎在洛邑,與宋國太丘(太丘屬沛,在河南永城境,距商邱彭城略相等)相距甚遠。宋國太丘社在這一年(公元前336年)被毀壞,周鼎為何會“淪沒”?再說《史記•秦本紀》稱秦武王與孟說舉鼎絕臏而死。《甘茂傳》稱武王竟至周而卒於周。合兩說而論,武王即卒於周,知舉鼎亦在周。秦武王死於前307年,在周顯王三十三年(前336年)之後三十年。若周鼎在“宋太丘社亡”時“淪沒”,秦武王又怎麼會在周都舉鼎?

這樣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會有周鼎沉於泗水之說了,因為如果周鼎在秦滅周王室時(前256年)才被遷走,應該是向西運到咸陽,不可能途經東方的泗水。所以我猜測周鼎應該是在前403年(史書中最後一次提到周九鼎)到前336年這段時間內被轉移到宋國太丘社,由於太丘社被毀而沉沒於泗水之中。

羋月傳嬴蕩舉鼎絕殯鼎有多重應當真的舉鼎而亡嗎

在羋月傳中有提到秦國國君贏蕩,此人在大家眼中有點悲催,死的有點不靠譜,堪稱比較二的死法,本文將詳細介紹這位秦國國君贏蕩。

秦國國君贏蕩是誰?

贏蕩就是秦武王,生於公元前328年,死於公元前307年,是秦惠文王之子,在公元錢310年,秦惠文王去世,贏蕩即位,此人身體強壯,有神力,好與人比角力。

秦國國君贏蕩是怎麼死的?

這位武王雖然有驚天神力,卻因角力而死,秦武王四年,與烏獲、孟賁比賽舉“雍州大鼎”,結果兩目出血,絕臏(折斷脛骨),到了晚上,武王氣絕而亡,時年二十三歲。

秦國國君贏蕩在位作為

: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其子秦武王繼位。早在秦武王身為太子時就不喜歡張儀,等到他繼承王位後,很多大臣在秦武王面前指責張儀說他為人不講信用、反覆無常,以出賣自己的祖國謀圖國君的恩寵,如果大王要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所恥笑。

公元前310年,秦武王將張儀、魏章驅逐至魏國。同年,秦武王與魏襄王在臨晉(今陝西大荔東)會見,派兵攻打義渠、丹犁。

公元前309年,秦武王在秦國設置丞相的官位,任命甘茂為丞相兼領上將軍,樗裡疾為右丞相。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與魏襄王在臨晉城外相會。

宜陽之戰:

公元前307年,秦軍攻克宜陽,斬首六萬。秦軍乘勝渡過黃河,奪取了武遂(今山西垣曲東南)並築城,韓襄王被迫派公仲倗到秦國謝罪,同秦國講和。而前來救援韓國的楚國大將景翠也趁機進兵,秦國被迫獻煮棗(今山東東明南)求和。同年,魏襄王派太子朝見秦武王。

攻略西南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封蜀侯通國之子公子惲為蜀侯,並派司馬錯帥領巴、蜀聯軍共十萬,攜帶大船萬艘、米六百萬斛從枳縣(今四川涪陵西南)南部攻打楚國,奪取了商於(今湖南西部及貴州東北部)之地,建立黔中郡。

這位秦國國君贏蕩也稱的上是個大英雄了,有抱負有理想,有膽識有能力,但是這死卻死的有點窩囊,是對自己的神力太過自信?用神力舉大鼎,不料就這樣死了,實在可惜了。

相關問題答案
絕臏而亡的意思?
迎刃而解的意思?
紛沓而至的意思?
活魚逆流而上的意思?
緩緩而來的意思?
一掠而過的意思和造句?
一湧而出的意思?
亡羊補牢中的亡的意思?
隨風而變的意思是什麼?
理區和絕口不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