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反對個人主義?

General 更新 2024-05-30

如何與個人主義和好人主義作鬥爭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大興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增強黨內生活原則性和實效性,堅決反對黨內生活庸俗化,反對和克服好人主義。這個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在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都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反對和克服好人主義。

相當一個時期以來,好人主義在一些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中頗有市場,已經對黨的事業產生了不良影響。好人主義就是放棄黨性原則當老好人,突出表現為:對上級一味逢迎討好,只講奉承吹捧的話,不提批評意見和建議;對同級一團和氣,互相擡舉,“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明知不對,少說為佳;對下級只表揚不批評,只講成績不講問題,甚至發生了問題還包著、護著。好人主義流行蔓延的結果,是一些同志黨性觀念淡漠了,政策紀律鬆弛了,是非界限模糊了,處理問題不講原則講人情,不分是非講和氣,不守規矩講照顧。一些單位黨內生活喪失原則性戰鬥性,同志關係庸俗化,工作上的缺點錯誤得不到及時批評糾正,不正之風和嚴重錯誤問題得不到有力查處和遏制。長此以往,勢必嚴重削弱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損害黨的形象。

反對和克服好人主義,要從思想理論上劃清是非界限。有的同志認為,現在不能搞過去“左”的一套了,不要動不動就批評人。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固然,上綱上線大批判和無情鬥爭的“左”的那一套必須摒棄,但黨內積極的思想鬥爭必須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必須發揚。把開展批評、揭露和糾正缺點與錯誤視為“左”的一套,以“做人要與人為善”、“對人要寬容”為由奉行好人主義,都是不對的。共產黨員、領導幹部,為人處事首先要講黨性原則,與人為善不是一味地講好話討好人,更重要的是要善意地批評幫助人。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不聞不問,是對同志不負責任的態度。而對那些嚴重違紀違規的言行講寬容,實際上起著掩護和放任這些錯誤的消極作用,為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的滋生蔓延開了方便之門。對領導幹部來說,這是一種失職瀆職行為。事實上,怕得罪不守規矩的少數人,就得罪了遵規守紀的多數人;不揭露和糾正不正之風,就傷害了正直廉潔的同志。一身正氣、敢抓敢管的幹部,絕大多數群眾是擁護的,“選票”也丟不了多少。有的同志認為,維護班子團結非常重要,不要因為批評人傷了和氣。確實,維護班子團結是領導幹部的政治責任,是增強班子凝聚力戰鬥力的重要保證。但班子團結應當是在堅強黨性原則基礎上的團結,而不是沒有原則是非的一團和氣。那種沒有積極思想交鋒、沒有嚴肅認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對一些重大敏感問題沒有是非曲直的班子,表面上的團結往往是不牢靠的,也是難以持久的。有的同志認為,批評人要講究方式方法,還是多表揚多鼓勵為好。這個話沒有錯,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人以此為託詞,過分“講究”方式方法,結果批評人像表揚人,根本起不到批評的作用。黨內開展積極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任何時候原則都是第一位的,方法是第二位的,原則是非要清楚,好惡態度要鮮明。領導工作要以調動積極因素為主,但克服消極因素的工作也要抓。共產黨人要講究領導方法,但不能做沒有原則是非的“好好先生”。

反對好人主義,要加強黨性鍛鍊和修養,克服個人主義。好人主義的實質是個人主義,是把個人名利得失擺在黨性原則之上的價值選擇。精於算計個人得失的人、四面討好的人,往往也是功利私心比較重的人。為什麼要無原則地逢迎討好,淨撿好聽的說?無非是想在領導和同志中落個好印象、得個好人緣,對自己有好處。為什麼對缺點錯誤不敢批評糾正,對不正之風和違規違紀問題不願揭露查處?無非是怕得罪人,擔心會丟選票,影響個人進步。雖然在具體人和事的處理中,可能還有擔心得罪了關鍵人物,會影響單位集體利益、班子團結等多種考......

「理上網來」為什麼要堅決反對命令主義,堅決反對“

今天,我通讀了同志所著的《反對主義》這篇文章,讀後使我更加明白了無論是作為一名黨員,還是一名積極要求進步的黨外積極分子,或者是一名工作學習上積極上進,勤勉認真的普通勞動者,都應該做到對黨對襟懷坦白、忠誠、老實、積極,把國家和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了國家和而甘願拋棄個人的利益和得失,同危害黨和國家利益的不良傾向做堅決的鬥爭。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對國家對對革命事業有益的人。

毛主席的這篇文章寫於年9月,當時,戰爭剛剛開始,中國革命正處在建立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時期,那個時候,中國黨面臨的環境十分複雜,由於日本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已經成為國內的主要矛盾,因此,我黨採取了一系列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如積極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爭取黨和革命團體的合法地位;爭取兩個、兩種軍隊的,改蘇區為邊區,改紅軍為八路軍;停止沒收地主土地,實行減租減息等等。隨著策略的變化,黨的活動範圍擴大了,隨之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這些,是當時國內階級關係錯綜複雜的表現,也是我黨自年建黨以來從未經歷過的,為了適應這種環境,更好地團結和帶領全國同日本作鬥爭,黨必須首先進一步加強自身隊伍的建設,以便增強黨的戰鬥力。然而,在當時,存在於黨內和革命隊伍內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特別是上、組織上、思想上的主義傾向,嚴重地妨礙了黨和革命隊伍的高度統一。為此,同志及時寫下了《反對主義》這篇文章,以此來警示全黨同志。我認為這篇文章寫得是非常及時的,因為我們黨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蓬勃向上的政黨,如果發現不良傾向而不加制止的話,那將後患無窮,因為主義是一種腐蝕劑,如果任其氾濫的話,不僅會侵蝕黨的肌體,更會危及黨的生命。

在文章中,同志指出“我們主張積極的思想鬥爭,因為它是達到黨內和革命團體內的團結使之利於戰鬥的武器。”可以說,毛主席的這一論述真是太對了,從年建黨開始,我黨就開始了積極的思想鬥爭,也正是因為積極的思想鬥爭,使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糾正了黨內的“左”傾和“右”傾錯誤,使中國革命的這艘航船一次又一次地撥正船頭,沿著正確的航向行駛著,如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以同志為代表的中國黨人及時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立了武裝反抗反動派的總方針,從此,我黨擁有了自己的革命武裝並不斷髮展壯大,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這次黨內的思想鬥爭,才使我們黨從大革命失敗,革命處於低潮的陰影中重新振作起來,要想使革命事業沿著正確的道路向前發展,沒有黨內積極的思想鬥爭是不行的。

那麼,要想進行黨內思想鬥爭,就勢必要“得罪”一些人,而在這個時候,作為黨員本身,就不能切不開面子,認為都是老熟人、老戰友、老同志和老朋友,而不去指出其缺點和錯誤,如果要那樣做的話,勢必要危害黨的事業,同時也危害到個人。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試想,以同志為代表的中國黨人在大革命失敗後如果不及時糾正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的話,那麼我們這個黨恐怕早就不存在了,因為,如果要是按照陳獨秀的那條道走下去的話,那就是向繳械投降。這樣做的後果,我不說,相信大傢伙也能明白。再有,如果不是在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上及時地批判了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重新確立了同志在全黨和全軍的領導地位的話,那我們能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徵勝利到達陝北並投入到救國的行列中來嗎!可以說,我黨之所以區別於其他政黨,就在於它能及時糾正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使之更加成熟。但是,這思想鬥爭勢必還是要得罪人,不過,這也沒有辦法,因為,這是革命的需要,正如同志所指出的“因為是熟人、同鄉、同學、知心朋友、親愛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對,也不同他們做原則上的爭論,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親熱。或者輕描淡......

論述如何抵制敗全主義 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的錯誤思想觀念

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的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伊始就堅決反對享樂主義,大力提倡艱苦奮鬥。

要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最根本的是要堅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

我們黨92年的歷史,就是一部艱苦奮鬥史。在建國前,我們黨靠艱苦奮鬥精神,頑強奮戰,百折不撓,以小米加步槍戰勝了比自己強大的敵人,奪取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我們黨靠艱苦奮鬥,改變了國家積貧積弱、人民生活艱難困苦的狀況,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全面發展和長足進步;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還是靠艱苦奮鬥,成功探索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輝道路,綜合國力快速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可以說,我們黨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黨的興旺、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艱苦奮鬥。沒有艱苦奮鬥,就沒有今天的一切。社會發展進步是靠艱苦奮鬥創造的,社會發展進步的歷史決不是一部享樂主義的發展史。

我們黨歷來堅決反對享樂主義,一直高度重視艱苦奮鬥精神的弘揚與承繼,黨內開展了多次整風、整黨運動和專項教育活動,都把反對享樂主義、堅持艱苦奮鬥作為重要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享樂之風的蔓延。享樂和享樂主義不是一個概念。共產黨人不反對享樂,反對的是享樂主義。享樂,顧名思義,就是享受快樂。人生不能沒有快樂,家庭不能沒有歡樂,社會不能沒有安樂。我們正在著力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全國人民的歡樂詳和的社會。我們黨從不主張過苦行僧式的生活,廣大黨員幹部也有追求快樂、享受快樂的權利,享受工作、生活帶來的樂趣。但這種快樂來自人民之快樂,來自自己正當的所得,來自自己正常的心理,來自正常的生活情趣,這樣的快樂是建立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之上的,是不違背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的。享樂主義是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提出的,也稱伊壁鳩魯主義,是一種哲學思想,以享樂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以享樂為人生價值的最高標準。享樂主義是一種思想情緒,享樂主義現象是一種由思想上腐化蛻變,導致生活上、工作上墮落的行為。它是一種強力腐蝕劑,消磨人的鬥志,泯滅人的良知,敗壞社會風氣。享樂主義作為要堅決掃除的“四風”之一,與我們上面所提的追求快樂,享受快樂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它於法不容,於規不合。同時,還違背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物質條件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黨的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被相當一部分黨員幹部淡忘了。不思進取、貪圖享樂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享樂主義已經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

一是在精神狀態上。一些幹部思想空虛,意志消沉,精神萎靡,方向迷失,不思進取,貪圖安逸,及時行樂,缺乏勇挑重擔、鞠躬盡瘁的工作精神,以追求物質和精神上的享受為人生的唯一目的和樂趣,個人利益高於一切,事情多做一點,覺得吃虧,待遇稍差一點滿腹牢騷,認為艱苦奮鬥過時,享樂安逸才現實,把人的生理本能需要看成是人生最高追求,今日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須盡歡”。

二是在工作態度上。有的幹部在工作中,消極應付,拈輕怕重,怕苦怕累,逃避責任,不敢擔當,得過且過;有的幹部擺不正心態,坐不正位置,牢騷滿腹、心浮氣躁,缺乏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任勞任怨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有的幹部只講環境,講條件,只顧晉職,只談待遇,不願到條件較差、經濟落後的地區和矛盾集中的複雜環境中去提升能力、磨練意志;有的幹部只顧眼前利益,不謀長遠發展,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把主要精......

堅持集體主義 反對極端個人主義

如果人人集體主義,世界將是多麼美好是不是?

給你說說二戰納*粹的經驗吧,因為一戰後猶太人的商業投機把德國帶入崩潰邊緣,這導致希特勒法西斯的極端個人主義

你看血的事實告訴我們,在制裁極端個人主義的時候我們也使用了極端專制,但是第二次極端個人主義是打著共*產和社*會*主義旗號的,也就是集體主義。這造成一種歷史悖論,即人性的存在是無法實現集體主義,多是或偽集體準獨裁者...

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如何有效協調求大神幫助

一、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 人具有多種多樣的屬性,概括起來,人的屬性可分為兩大類,即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社會屬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屬性。人類社會生活是由各行各業的活動構成的有機整體,任何個人的活動對社會的發展總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存在著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關係,個人活動對社會發展產生能動的作用。一切正常的個人總要在社會生活中擔負一定的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從事這樣那樣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從而在社會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記,社會的發展要靠全體社會成員自覺努力才能實現。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一是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社會是由無數個人組成的,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人的發展更需要社會提供種種條件,任何一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所有的個人及其集體努力的結果,一切個人活動的總和構成社會的整體運動及其發展。二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個人的活動既是一個生命的自然過程,又是社會實踐的歷史過程。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活動都面臨著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因此,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既是進行個人正常活動的重要條件,又是作出人生選擇的基礎和前提。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符合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的科學設想。實現社會和諧、創建美好未來,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美好社會理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係到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係到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關係到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實現和諧社會的這些特徵,要求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特別是應在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下功夫。 二、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 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們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的背景中進行改革開放,人們的思想意識受市場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居主導地位的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集體主義價值觀,但少數人滋長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的價值觀。前者是我國現階段提倡和奉行的價值觀,後者是我們必須堅決反對的價值觀。如何正確認識社會生活中存在的種種價值觀,並作出正確的選擇,這是構建和諧社會必須解決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關係的本質,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和踐行與之相適應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在行為選擇上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觀,要求人們“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 要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係。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總要同他人發生這樣或那樣的關係。人與人之間只有相互關心,相互支持,求同存異,才能形成團結和諧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們想問題、辦事情總是從一己之利出發,彼此排斥,互不相讓,就不利於團結,就會影響工作的正常開展,更談不上有所創造,有所貢獻。怎樣才能處理好這種關係呢?一要尊重人。要尊重別人,不要自以為是,自命清高,對別人的處境漠不關心。要同情人,體貼人,這是尊重人的思想基礎和感情基礎,沒有這種思想和感情基礎,就不可能在行動上對人有尊重的表現。尊重人包括尊重別人的人格,尊重別人的勞動,尊重別人的感情、愛好、興趣、個性、宗教信仰和民族習慣等。人的能力有大小,貢獻和分工也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大家都要相互尊重、平等......

為什麼要反對個人主義生觀

個人主義人生觀是一切從個人出發,把個人的利益放在集體利益之上的人生觀,主張個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價值,社會和他人只是達到個人目的的手段。個人主義是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產物,是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核心。在資產階級革命的早期,在爭取個人權利和自由、反對封建專制方面,個人主義具有積極意義[YG1] ,但是從19世紀開始,一些敏銳的資產階級思想家就已經意識到它同時還具有銷蝕社會的一面。[1] 20世紀以來,西方思想家對個人主義的批判更是不絕於耳。個人主義作為資產階級的人生觀,與社會主義的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是根本對立的。極端個人主義[YG2] 是個人主義人生觀的一種表現形式,它突出強調以個人為中心,否認社會和他人的價值,甚至不惜採用損人利己的方式來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極端個人主義在個人與他人、與社會的關係上表現為極端利己主義和狹隘功利主義。我們應旗幟鮮明地反對個人主義人生觀特別是極端個人主義人生觀。

上述種種錯誤的人生觀儘管在形式上五花八門,內容上不盡一致,但它們卻有著共同的特徵[YG3] 。其一,它們都是剝削階級的人生觀,反映的都是狹隘的階級利益,不可能具有無產階級的寬廣胸懷和遠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其二,它們都沒有把握個人與社會的正確關係,忽視或否認社會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動的本質屬性,它們討論人生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一己之私利。其三,它們對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誇大了人生的某方面需要,而無視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全面需要。這樣的人生觀顯然是錯誤的。(加人英國思想家,羅素的話[YG4] 。)同學們,我們應當順應時代潮流,堅決摒棄錯誤的人生觀,選擇並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為什麼要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2000多年下來都是帝王制(皇帝)電視裡不是有什麼(康熙王朝)之類的,大家都跪他他一人說的算,倒至不公平,所以現在人推出集體主意(指一大部份(其實沒有)集體主意後面還有個權力集中制管也就是“主席”。這是為理想社會主意社會鋪路的。

這麼答10分題會有6-8分的

請問山東財政學院的外國語學院中哪位同學最出名~~~???

搞笑,快畢業了,看見這麼個問題。

我要是回答是我,你給分嗎?

你應該在04級找了, 我和他們不怎麼聯繫。

看學生會的吧,

02級馬上就走了,不和你說了。

03級應該是王寒項浩鞠銳王路他們

04級的顧苑羽,李立華,王明慶,粱超之類的

05級我一個不認識,你自己找吧

參考資料:有事情給我傳紙條

什麼是應有的黨性原則,堅決反對好人主義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大興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增強黨內生活原則性和實效性,堅決反對黨內生活庸俗化,反對和克服好人主義。這個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在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都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反對和克服好人主義。

相當一個時期以來,好人主義在一些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中頗有市場,已經對黨的事業產生了不良影響。好人主義就是放棄黨性原則當老好人,突出表現為:對上級一味逢迎討好,只講奉承吹捧的話,不提批評意見和建議;對同級一團和氣,互相擡舉,“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明知不對,少說為佳;對下級只表揚不批評,只講成績不講問題,甚至發生了問題還包著、護著。好人主義流行蔓延的結果,是一些同志黨性觀念淡漠了,政策紀律鬆弛了,是非界限模糊了,處理問題不講原則講人情,不分是非講和氣,不守規矩講照顧。一些單位黨內生活喪失原則性戰鬥性,同志關係庸俗化,工作上的缺點錯誤得不到及時批評糾正,不正之風和嚴重錯誤問題得不到有力查處和遏制。長此以往,勢必嚴重削弱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損害黨的形象。

反對和克服好人主義,要從思想理論上劃清是非界限。有的同志認為,現在不能搞過去“左”的一套了,不要動不動就批評人。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固然,上綱上線大批判和無情鬥爭的“左”的那一套必須摒棄,但黨內積極的思想鬥爭必須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必須發揚。把開展批評、揭露和糾正缺點與錯誤視為“左”的一套,以“做人要與人為善”、“對人要寬容”為由奉行好人主義,都是不對的。共產黨員、領導幹部,為人處事首先要講黨性原則,與人為善不是一味地講好話討好人,更重要的是要善意地批評幫助人。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不聞不問,是對同志不負責任的態度。而對那些嚴重違紀違規的言行講寬容,實際上起著掩護和放任這些錯誤的消極作用,為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的滋生蔓延開了方便之門。對領導幹部來說,這是一種失職瀆職行為。事實上,怕得罪不守規矩的少數人,就得罪了遵規守紀的多數人;不揭露和糾正不正之風,就傷害了正直廉潔的同志。一身正氣、敢抓敢管的幹部,絕大多數群眾是擁護的,“選票”也丟不了多少。有的同志認為,維護班子團結非常重要,不要因為批評人傷了和氣。確實,維護班子團結是領導幹部的政治責任,是增強班子凝聚力戰鬥力的重要保證。但班子團結應當是在堅強黨性原則基礎上的團結,而不是沒有原則是非的一團和氣。那種沒有積極思想交鋒、沒有嚴肅認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對一些重大敏感問題沒有是非曲直的班子,表面上的團結往往是不牢靠的,也是難以持久的。有的同志認為,批評人要講究方式方法,還是多表揚多鼓勵為好。這個話沒有錯,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人以此為託詞,過分“講究”方式方法,結果批評人像表揚人,根本起不到批評的作用。黨內開展積極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任何時候原則都是第一位的,方法是第二位的,原則是非要清楚,好惡態度要鮮明。領導工作要以調動積極因素為主,但克服消極因素的工作也要抓。共產黨人要講究領導方法,但不能做沒有原則是非的“好好先生”。

反對好人主義,要加強黨性鍛鍊和修養,克服個人主義。好人主義的實質是個人主義,是把個人名利得失擺在黨性原則之上的價值選擇。精於算計個人得失的人、四面討好的人,往往也是功利私心比較重的人。為什麼要無原則地逢迎討好,淨撿好聽的說?無非是想在領導和同志中落個好印象、得個好人緣,對自己有好處。為什麼對缺點錯誤不敢批評糾正,對不正之風和違規違紀問題不願揭露查處?無非是怕得罪人,擔心會丟選票,影響個人進步。雖然在具體人和事的處理中,可能還有擔心得罪了關鍵人物,會影響單位集體利益、班子團結等多種考慮,但作為黨員領導幹......

相關問題答案
堅決反對個人主義?
反對個人主義?
反對官僚主義?
什麼是個人主義?
個人主義與利己主義?
反對本本主義原文?
極端個人主義的本質?
反對本本主義讀書筆記?
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
公平公正對個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