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論的讀書筆記怎麼寫?

General 更新 2024-05-21

中國書法史論的讀書筆記

抄書

政治史論槁讀後感

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1890—1969)的傳世名著《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與《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兩書,是我們研究中國隋唐史的必讀之書。

前者從禮儀開始,備述職官、刑律、音樂、兵制、財政各項制度的淵源流變,追溯隋唐制度之三個來源:一為北魏、北齊;二是南朝梁、齊;三是西魏、北周,從而糾正史學界長期以來認為隋承周禪,而隋享國日短,唐繼隋祚,隋唐制度都來源於西魏、北周的錯誤認識。但“至於唐代政治史事,以限於體例,未能涉及”(P1),遂有《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一書問世。

該書對有唐一代的政治史作了精闢的論述,上溯兩晉、南北朝與隋,下啟唐以後的變化,這是陳寅恪先生在動態中把握歷史發展脈絡方法的經典之作,為後世學者研究唐史作出了示範。本文就學習中的一些認識和體會,作一小小的總結,以鞏固學習效果。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成於1941年,是陳先生研究隋唐史的又一部力作。全書分為三部分論述唐代的政治史:上篇,統治階級之氏族及其升降;中篇,政治革命及黨派分野;下篇,外族盛衰之連環性及外患與內政的關係。作者從民族升降、黨派集團、外族盛衰及外患與內政關係三處落筆,深入地剖析了一代政治。上篇共四十八頁,作者開宗明義的指出李唐一代史事的關鍵問題在於種族與文化,這也是本篇重點論述的問題。

實際上此觀點也是陳寅恪研究中國上古史的一個重要的角度。隨後從現有的史料出發,考證了李唐氏族的世系,認為“李唐先世若非趙郡李氏之‘破落戶’,即是趙郡李氏之‘假冒牌’”(P11),其血統原是華夏族,後與胡夷混雜,宇文泰入關之後,曾令相從之漢人改以關內諸州為其本望,即在此時,李唐改趙郡郡望為隴西郡望。並進一步指出,有唐一代的官書所記載的李唐皇室淵源的史料,大部分是被後人諱飾夸誕過的,我們對此不可全信。

這裡作者為我們鑑別史料真偽做出了榜樣。但李唐果真出於趙郡,陳寅恪先生在《金明館叢稿二編》中《李唐氏族之推測後記》也提出有疑問:“李唐豈真出於趙郡李氏耶?若果為趙郡李氏,是亦華夏家也,又何必自稱出於隴西耶?”李淵距宇文泰入關不到一百年,果真在這時李唐改趙郡郡望為隴西郡望,唐室君臣不會一點不知,史書中應該會留有痕跡。更何況唐太宗一貫是打擊、敵視山東望族,而重用關中軍事權貴,他提拔的宰相,山東11人中,也大多為庶族,他對山東士族的政策與他的趙郡郡望是矛盾的,此處姑且存疑。

唐代政治史論槁讀後感

陳寅恪是著名的國學大師,其《唐代政治史述論稿》為研究唐史者所必讀之書目,近日筆者初讀了陳先生的這部書,略作札記如下:

讀陳先生的著作,首先遇到的便是要克服不同時代語言的差異,陳先生於民國期間完成此書(1941年),大多帶有些半文半白的語言現象;另外陳先生寫文章以考據著稱,讀他的文章可以看到先生考證之精細。這也看出陳先生“治史”之嚴謹,有理有據,“論從史出”。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大多以古典文獻作為其引證的對象,所以還要克服古代文言文的語法障礙。我的古文功底不是特別的好,所以讀陳先生的文章不可避免地會有很多困難,初讀之後,只是對陳先生的這篇文章有個大致的瞭解。

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上篇為統治階級之氏族及其升降、中篇為政治革命及黨派分野、下篇為外族盛衰之連環性及外患與內政之關係。

上篇:統治階級之氏族及其升降

由於對唐代歷史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好,應該說很費勁的把上篇讀完了。讀過後感覺陳先生在上篇說了三個問題:一為唐代皇室的氏族問題;二為唐代政治勢力之變化;三為藩鎮割據的原因再分析;

在陳先生這本書中,他對隋唐史一個主要觀點是:更加從民族與文化的角度去研究隋唐歷史的發展。在這篇中陳先生開篇說:民族與文化問題乃李唐一代史事之關鍵。

對於唐代皇室的氏族問題,陳先生對史料進行的一番考究和論證,認為“李唐先世若非趙郡李氏之“破落戶”即是趙郡李氏之“假冒牌”。至於有唐一代之官書,其紀述皇室淵源間亦保存原來真實之事蹟,但其大部盡屬後人諱飾夸誕之語,治史者自不應漫無辨別,遽爾全部信從也。”並認為“隋唐兩朝繼承宇文氏之遺業,仍舊施行“關中本位政策”,其統治階級自不改其歧視山東人之觀念。故隋唐皇室亦依舊自稱弘農楊震、隴西李暠之嫡裔,偽冒相傳,迄於今日,治史者竟無一不為其所欺,誠可嘆也。”從中給我們的傳達了一個這樣的信息,治史者對於史料的甄別至關重要,學會辨別史實的真偽。

對於唐代政治勢力之變化,陳先生自有一番自己的看法,也就是提出了“關中本位政策”,他認為“李唐皇室者唐代三百年統治之中心也,自高祖、太宗創業至高宗統御之前期,其將相文武大臣大抵承西魏、北周及隋以來世業,即宇文泰“關中本位政策”下所結集團體之後裔也。自武曌主持中央政權之後,逐漸破壞傳統之“關中本位政策”,以遂其創業垂統之野心。故“關中本位政策”最主要之府兵制,即於此時開始崩潰,而社會階級亦在此際起一升降之變動。蓋進士之科雖創於隋代,然當日人民致身通顯之塗徑並不必由此。及武后柄政,大崇文章之選,破格用人,於是進士之科為全國幹進者競趨之鵠的。當時山東、江左人民之中,有雖工於為文,但以不預關中團體之故,致遭屏抑者,亦因此政治變革之際會,得以上升朝列,而西魏、北周、楊隋及唐初將相舊家之政權尊位遂不得不為此新興階級所攘奪替代。故武周之代李唐,不僅為政治之變遷,實亦社會之革命。若依此義言,則武周之代李唐較李唐之代楊隋其關係人群之演變,尤為重大也。”

“武周統治時期不久,旋復為唐,然其開始改變“關中本位政策”之趨勢,仍繼續進行。迄至唐玄宗之世,遂完全破壞無遺。而天寶安史亂後又別產生一新世局,與前此迥異矣。”這裡所說的“新世局”就應該是中篇所講的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

對於藩鎮割據的原因再分析,陳先生認為藩鎮割據是與民族有很大的關係的。為何這麼說呢?陳先生給出了答案:在安史之亂後,唐朝形成了兩大集團①長安集團②河朔集團。長安集團在玄宗後期以宦官為主,河朔集團乃是安史舊黨。他列舉高力士、魚朝恩、吐突承璀、仇士良、楊復光、田令孜等人的出身,認為“唐代閹寺多出於今之四川......

音樂美學史學論稿.讀後感怎麼寫嗎

怎樣寫讀後感:

多看前言,多引用作者的話,結尾用別人的評價.第一段寫故事梗概,後面寫我的感受.還要有自己或客觀的對重要人物或你喜歡的人物的評析.

我的看法:給自己的文章定一個主題,要求深刻又積極向上,思想高度越高越好.主要是你想表達什麼思想感情.寫景的能提升到熱愛大自然,寫情的能提升到.是偉大的,寫人就是.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讀後感結尾怎麼寫

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或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後感的格式(簡單的說):第一段 把書中主要內容,加以概括,作者寫了什麼,想表達什麼.  第二段 選擇一個比較重要,闡述自己的看法。

音樂美學史學論稿.讀後感 該怎麼寫嗎

寫讀後感需要真情實感,所以還是自己閱讀後,自己動筆比較好,下面提供關於讀後感的寫作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寫作方法:

(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2)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

(3) 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4)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寫作要點:

要弄懂原作

"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

要認真思考

讀後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所以,寫讀後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繫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並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相關問題答案
史論的讀書筆記怎麼寫?
歷史讀書筆記怎麼寫?
讀書筆記怎麼寫格式?
小學生讀書筆記怎麼寫?
讀書筆記怎麼寫 格式圖片 ?
小學生讀書筆記怎麼畫?
論文讀書報告怎麼寫?
大學的讀書報告怎麼寫?
培訓的會議筆記怎麼寫?
田字,的行書筆畫怎麼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