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以前用漢字嗎?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朝鮮以前用得都是漢字?是什麼時候全部變成韓國字的?為什麼要這樣呢?

很多人想知道,目前的朝鮮語和韓國語是不是同一種語言,朝鮮文字與韓國文字是不是同一種文字?為什麼韓國的古建築的匾額上會有很多漢字?

世宗國王與“訓民正音”

朝鮮半島歷史悠久,但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卻是一個只有本民族語言卻無民族文字的國家。公元3世紀左右,漢字傳入朝鮮,後來又採用漢字的音和意來記錄朝鮮語,即“吏讀文”。但由於封建社會等級觀念的影響。能夠學習和使用漢字的多是貴族階層,普通民眾很難接觸到。而且結合漢字創制的“吏讀文”有些也不適合朝鮮語的語音系統和語法結構,因而有時很難準確地標記朝鮮語言。因此當時人們非常希望能有一種既適合朝鮮語語音系統和語法結構、又容易學會的文字。從統治階級來看,為了便於老百姓貫徹自己的統治政策,也有必要發明一種易於人民掌握的表音文字。就這樣在朝鮮王朝第四代國王世宗的積極倡導下,由鄭麟趾、申叔舟、崔恆、成三問等一批優秀學者,在多年研究朝鮮語的音韻和一些外國文字的基礎上,於1444年創制了由28個字母組成的朝鮮文字。這期間朝鮮學者曾幾十次前來中國明朝進行關於音律學的研究。1446年朝鮮正式公佈了創制的朝鮮文字,稱為“訓民正音”,意思是教百姓以正確字音。新文字發明後,世宗國王提倡在公文和個人書信中使用“訓民正音”,並責令用“訓民正音”創作《龍飛御天歌》。他還將“訓民正音”作為錄用官吏的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並在錢幣上刻印了“訓民正音”。“訓民正音”的創制為朝鮮語書面語的發展以及朝鮮文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訓民正音”是世界上少有的知道是誰、具體在什麼時間創造的文字之一,因此被韓國指定為國寶第70號,1997年10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訓民正音”是一種表音文字,由17個子音和11個母音組成。17個子音字按口型和舌位發音器官的樣子創造,按發音不同分為牙音、舌音、脣音、齒音等,這同現代語音學分類基本一致。又根據聲音的清濁,把子音分成全清、次清、全濁、不清不濁;11個母音中有3個基本母音,它們是按照古人認為的宇宙“天、地、人”的生成次序創造的,其他母音則根據這3個基本母音創造。這28個字母經過560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有3個子音和1個母音被淘汰了,目前在朝鮮和韓國只使用24個子音和母音。用24個子音和母音,可以組成7萬個朝鮮字,而這些字又可以組成7億多個詞彙,如此浩如煙海的文字是用之不盡的。

朝韓文字改革中的“漢字”

傳統的朝鮮語詞彙包括固有詞和外來詞兩大類。固有詞是指朝鮮語裡原來就有的本國詞;外來詞則是指源於其他語言的詞,這其中有近70%源於中國的漢字詞,這些詞彙在朝鮮文中是可以用漢字書寫的。

1910年日本帝國主義對朝鮮半島實行殖民統治後,曾大肆封殺朝鮮語文,到20世紀40年代更是變本加厲,他們大搞所謂“創氏改名”,這個時期出生的朝鮮人不準使用朝鮮語,姓氏也必須改用日本姓氏。

1945年8月15日朝鮮半島光復後,分裂為半島北方和南方,即今天的朝鮮和韓國。為了規範文字的使用,朝韓雙方在建立政權後分別對文字的使用進行了改革。

改革的一個重點就是如何對待漢字。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朝鮮半島使用漢字的歷史非常悠久,因此,即使在“訓民正音”發明以後,漢字仍在使用。朝鮮王朝宮廷文書的書寫、歷史典籍的記錄等都有漢字夾在其中(類似於今天的日文)。對此,朝鮮採取了全面廢止漢字的改革措施,即所有文字書寫全部使用朝鮮字母,不再夾雜漢字。在詞彙上,朝鮮也嚴格限制漢字詞的使用,儘可能多地用朝鮮固有詞彙創造新詞。

而韓國則沒有那樣徹底。

儘管韓國在1948年頒佈了《韓文專用法案》,禁止公開使用漢字,......

韓國以前用漢字嗎?

在歷史上,棒婊是中國的附屬國,那時候是沒有文化的

文化後來都是學習中國的,但文化不是那麼好學的,尤其是漢字,在古代,只有棒婊的貴族才能學習

普通平民根本沒資格學習文字

後來中國落後了一段時間,棒婊就急於想要擺脫中國的陰影,然後就自己搞了今天的韓文,韓文是什麼東西呢,原來就是棒婊平民街頭,一些人拿樹枝在地上亂塗亂畫,後來就成了他們的文字

而棒婊現在看不懂漢字的越來越多,街頭上幾乎已經沒漢字了

導致他們的文字典籍,全都變成了天書……因為都是漢字寫得

為什麼韓國人要寫漢字?

韓國人只有在正式的場合才使用漢字。

在韓國使用漢字是身份的象徵。韓國人每個人生下來都有一個漢字名字。在正式場合時才會使用。比如:《我的名字叫金三順》中三順要改名字,添表時就要寫漢字名字。韓國字每個都有對應的多個漢字。所以,我們翻譯韓國明星的名字總是有多種翻譯法。

在古代韓國人受中國文化影響,皇室都使用漢字。但是老百姓都不識字,韓國皇室很希望百姓也識字,所以其中的一個人(我忘了叫什麼了)看著窗戶就釘明瞭窗戶字(韓國語叫窗戶文字)。所以韓國語不是像別國文字是發展而來的,而是發明的。這就是韓國語很多語音多很像漢字的原因。

直到現在,韓國只有在大的場合才會用漢字,比如:《大長今》,因為是歷史劇所以為了表示重視所以片名就用的漢字。在韓國的公司裡只有最大的會長桌子上的名牌才可以使用中文名字,其他的職位都沒有資格使用,都要寫韓文名字,因為他們的身份不夠高。(很自豪吧)

韓國的重要地方的牌子也用漢字,就像古代只有皇宮中才可使用。這些看韓劇都會發現。比較典型的是《大長今》《我的老婆18歲》。中都有很多漢字。

為什麼日本,韓國,很久以前用的文字會是漢字,現在確是用各自的日語韓語?

韓國在以前叫做高句麗。1476年,高句麗一個閒得蛋疼的王爺根據古漢字創造出了韓語,也就是現在的電視上看到的那些東西。但實際上,創造者當時純粹只是創造出來玩的,所以直到20世紀初為止那套韓語字都沒人用(受中華影響太深了吧),後來朝鮮被日本佔領,一些愛國者們為了復國,經常私底下來往,可是他們發現,用漢字寫成的書信很容易被日本人破獲(因為日本也受中華影響很大),就有人提出用那個什麼王爺創造的韓語,果然,日本人果然就看不懂了,他們也沒有收集相關資料。後來日本戰敗投降,作為一個國家沒有自己的文字這怎麼成(南韓還是美國支持的),於是這套有過傳奇經歷的韓語就像我們的普通話一樣傳開了,作為教科書存在。日本在古代也是,上層社會以會中文為時尚,當時的中國儒家讀書人(明朝及之前),在日本可是相當受歡迎的,至於底層社會根本就沒有人認識字,日本自古以來就和現在一樣(等級特別鮮明,尤其是武士制度)。那麼日本文字怎麼來的呢?古代日本都以中文為時尚,說的也是當時朝代的官話,當時的貴婦們又都喜歡偷情,她們深受中華文化的薰陶,聯繫情人時都用漢語寫就書信。(日本的貴婦和我們中國的不一樣,你敢偷情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後來,貴婦們發現,書信一旦被人拿到,基本都能破解,於是她們將漢字偏旁部首全部拆開,與情人約定好什麼偏旁部首是什麼意思,果然,這樣即便被人抓到別人也不知道什麼意思,就這樣,“拆漢字”成為了時尚,貴婦們可勁兒的拆,可勁兒地賦予它意義。這個階段大概是日本的戰國時代之後至16世紀左右(哪個幕府給忘了),相當於明後期時,日本覺得自己是(日出之國),中國(日落之國),於是不肯以中國屬國自居,想要有自己的文字,就有人把那套貴婦們之間的流行文字收集起來,儼然就是一套新文字(廢話,貴婦們偷了千年的情,也沒白偷啊),當時的掌權者卻不知道(此處吐槽:那老婆也不敢偷情啊,所以他不知道),還以為是那個人創造的,很有效率,真是想瞌睡就有人送枕頭啊。後來日本明治維新,一個國家沒有文字怎麼成,於是就給當成普通話傳下來了(也不得不怪當時的清朝,你要是比日本厲害它咋都不敢換文字),日本在二戰開始前,對廣大民眾進行調查發現,大部分普通民眾都覺得中國是龐然大物,是不可動搖的,於是高層發動了戰爭,怎麼說呢,就相當於一個被壓抑久了的人突然得到機會,於是啥都敢做了。樓主,求採納,手機打字老辛苦了。

韓國有漢字嗎?他們使用嗎,什麼時候使用?

韓國100年以前是一個僅限於使用漢字的國家。不僅公文如此,日常生活中的文字也同樣。韓國的統治階級、兩班使用漢字寫信、創作。德川幕府派到日本的朝鮮通信使,選用漢語造詣高的官員擔任。他們與日本的儒學家、僧侶之間用漢字筆談,並即席創作漢語詩詞。朝鮮只是庶民與漢字無緣。 朝鮮表音字創造於1443年。朝鮮王朝世宗下令創造庶民使用的簡單易學的表音文字。學者們遵照王命,創造了由11個母音和14個子音組成的表音文字。這種欽定文字頒佈之時,稱為“訓民正音“。然而,統治階級仍然只限使用漢字。婦女、兒童使用拼音字。用拼音字書寫的文章叫“諺文“,受人歧視。 甲午戰爭之後,韓國掀起“文明開化“運動。在稱為“甲午更張“的改革中,封建制度受到衝擊,韓國引進太陽曆,從這時起書文從專門使用漢字過度到漢字與表音字結合使用。韓國淪落為日本殖民地時代,確定“國(指日本)漢文字並用“。當時,把朝鮮表音文字學者作為反日思想堅持者來對待,對他們進行了殘酷的鎮壓。二戰期間,總督府命令解散研究表音字的朝鮮語學會,有的學者被逮捕投獄。因有上述歷史緣故,使用表音字成了民族主義標誌,被視為反日愛國的象徵。 1945年,韓國從殖民地統治中解救出來。新生的韓國提倡國粹主義。表音字學者站在弘揚民族精神的最前列,提出全部使用表音字等於愛國。1948年政府一成立,立即制訂了《表音文字專用法》,規定公文全部使用表音字。但是,公文的附加條款允許漢字與表音字並用。 把拼音文字視為民族主義的象徵 韓國大力推廣全面使用表音字起於1950年的韓戰。戰事中全國青年參軍受訓。他們由於學歷參差不齊,讀不懂混有漢字的教科書。於是首先在軍隊中統一使用表音字。而後擴展到全社會使用表音字。 另一方面,朝鮮北部也從1949年起全面廢除使用漢字,逐漸過渡到一律使用表音字。不過1968年在金日成指示下,修改了一律使用表音字方案,逐步恢復漢字教育。目前朝鮮小學生從五年級開始學習漢字,至高中畢業止學習1500個漢字。大學期間再學習1500個。共計教授3000個漢字。同樣是在1968年,韓國的朴正熙總統下令從1970年起,公文中禁止使用漢字,強行廢除教科書中使用的漢字。 鑑於社會輿論對廢除漢字教育的批判壓力,韓國政府開始修改全面廢除使用漢字方針。 1972年確定恢復中學、高中的漢字教育。1974年確定學習1800個基礎漢字(初中900個,高中900個)。並允許漢字在國語和國史教科書中加到括號內使用。

韓國之前是用中文漢字的嗎?

是。 以前是用了漢字 到了1443年(世宗25年) “世宗大王“ 製作了 韓宇。 1446年(世宗28年)正式發佈。 那時朝鮮百姓生活很艱難。吃的穿的住的不是那麼很豐富。學習 更不用提了。 當時能學字,上學的只有 有錢有勢家。 一般平民百姓要學習 那些有錢有勢人堅決反對 還嘲笑。當時使用漢字,漢字有點複雜對百姓來說簡直就是.... 連讀過書的那些富豪人家也有時不懂有的漢字。 總體上 國家,百姓都搞成那樣了 國王看不下去 就決心發明自己的語言字母。給百姓們方便 也有利於 自己的統治.... ** 不是從漢字搞改革。純粹自己發明的。

以前的韓國為什麼有漢字

韓國在朝鮮世宗大王創建韓文之前是沒有自己的文字的。全部使用漢字。這個和日本是一樣的。包括古代的越南。也都是使用漢字的。越南文字甚至是在法國人的統治下才創立的。

相關問題答案
韓國以前用漢字嗎?
韓國以前是中國的嗎?
以前用韓語怎麼說?
韓國後好用嗎?
很早以前用日語怎麼說?
摘要可以引用文獻嗎?
韓國有圓通快遞嗎?
中國以前被稱為什麼?
筆記本可以不用電池嗎?
古代韓國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