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會的內容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什麼是小康社會,小康社會的標準是什麼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十個基本標準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二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三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爾係數低於40%五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八是大學入學率20%九是每千人醫生數2.8人十是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小康社會的標準是什麼

十六大報告提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就是現在的小康標準目標。上世紀末我們實現的小康是一個總體小康,也就是說從80年到2000年,我們的GDP翻兩番,人均GDP達到800美元。那個小康主要是以經濟指標來衡量,所以又稱上世紀末的小康為總體小康,實現GDP翻兩番的基礎上,我們的社會發展還很不均衡,地區差別、城鄉差別都很大,所以十六大又提出到2020年我們要實現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經濟指標是到3千美元,同時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和社會和諧等內容的要求,跟總體小康有很大的區別,所以,上世紀末我們已經實現了總體小康,現在我們要實現的是全面小康。 附:小康標準是一個發展完善的過程 1.小康社會和小康社會的標準是不是我國自己提出來的? 小康社會和小康社會的標準是我國自己提出來的。“小康”這個詞從古代就有,最早見於《詩經·大雅》民勞篇:“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意思就是要輕徭薄賦,予民休息,讓老百姓過上小安康樂的日子。後來小康發展到僅僅是低於“大同”社會的以天下為家,靠禮儀關係維持的社會。到了現代,從1979年鄧小平在會見外賓的時候提出來“中國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並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就是一個小康之家。到2000年我國人均GDP達到800多美元,已基本實現總體小康。十六大報告提出建設全面小康,因此,從古代小康到總體小康到現在的全面小康,充分反映了中國建設現代化的國情,所以小康的概念是中國自己提出來的。 2.請問如何界定“小康”標準的? 經常有人問:你“小康”了嗎?”其實“小康”標準也是有一個發展完善的過程,我們今天的標準是講全面小康的標準,全面小康是一個社會標準,不僅僅是一個個人和家庭的財富標準。所以這次開論壇把全面小康的指標提出來,就是需要社會各界對全面小康的標準有更好的理解,個人小康跟小康社會的標準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我們全面小康實現了,那個人小康肯定能夠實現,但是個人小康實現了,不等於小康社會的實現。全面小康的標準是涵蓋政治、經濟、科教文衛、社會和諧等內容,目前,就這個標準國家有關部門和科研機構都有自己的不同版本,國家統計局聯合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全面小康的指標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最早也有相關的小康版本,各地方,比如浙江和江蘇,他們也提出了自己的小康標準,這些標準總體上比原來的總體小康更完善,內容更豐富,社會發展要求更高。但是,這一標準體系還需要繼續地完善和提高。比如,全面小康指標體系隨著時代變化內容?在不同地區如何適用?如何去衡量?都需要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3.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實現小康了嗎?城鄉是否要有兩個小康標準? 我們廣大農村地區還遠遠沒有實現小康,有句話叫做“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農村”,目前我國城鄉差別比較大,城鄉貧富差距較大,收入比已經達到3.3:1。應該說,全面小康只能有一個標準,但是城鄉之間還是有差別,我們的目標就是城鄉往一個標準努力。 4.上世紀我們就說實現小康,現在又說全面小康,是不是說以前的目標沒有實現? 不是的。上世紀末我們實現的小康是一個總體小康,也就是說從80年到2000年,我們的GDP翻兩番,人均GDP達到800美元。那個小康主要是以經濟指標來衡量,所以我們又稱上世紀末的小康為總體小康,實現GDP翻兩番的基礎上,我們的社會發展還很不均衡,地區差別、城鄉差別都很大,所以十六大又提出到2020年我們要實現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經濟指標是到3千美元,同時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和社會和諧等內容的要求,跟總體小康有很大的區別,所以,上世紀末我們已經實現了總體小康,現在我們要實現的是全面小......

什麼是小康社會

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涵及其目標確定的原則,建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標體系包括經濟、社會、環境和制度四個方面的16項指標,經濟方面4項指標,社會方面7項指標,環境方面3項指標,制度方面2項指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現代化建設第三個戰略階段中具有決定意義的發展階段。其目標的確定,必須符合最新的發展理念,符合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體現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階段性要求,借鑑國際經驗,以及體現綜合性、簡潔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鑑此,我們建議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包括經濟、社會、環境和制度四個方面共16項指標。在經濟主題方面,有4項指標;在社會主題方面,有7項指標;在環境主題方面,有3項指標;在制度主題方面,有2項指標。

經濟主題

第一項指標:人均GDP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反映的是一定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水平。根據黨的“十六大”報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到2020年,使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實現這一目標,GDP必須保持年均7.2%的速度。根據改革以來的歷史經驗以及對經濟增長的有關預測,這一目標是可能實現的。1980-2000年,GDP年均增長9.7%。考慮到增長條件的變化,未來20年,GDP增長速度可能達不到這樣的水平。但是,保持GDP年均增長7.2%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綜合考慮,我們建議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人均GDP目標設定為25000元。按照匯率法計算,這一水平相當於現在的3000美元左右。考慮到通貨膨脹和美元幣值變動等因素,2020年,人均GDP可能在4000到5000美元之間。

第二項指標:非農產業就業比重

隨著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是一條普遍的規律。1980-2000年,勞動力向非農轉移年均0.94個百分點。如果未來20年勞動力仍以這一速度向非農轉移,那麼,2020年非農產業就業的勞動力應達到70%左右。但是,從近年來的趨勢來看,對於勞動力的非農轉移似乎不能做如此樂觀的預期。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勞動力非農轉移速度較快的時期有兩個:一個是鄉鎮企業大發展時期(大致為1982-1988年)。這個時期,廣大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到勞動密集程度高、對勞動者技能要求比較低的鄉鎮企業中就業。第二個時期是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發表之後的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大致為1992-1996年)。這個時期,沿海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空前繁榮,廣大中西部地區的農村勞動力流向沿海地區從事各種低技術的勞動。1998年之後,非農產業就業比重基本上保持在50%的水平上。這說明,近年來經濟增長對於勞動力轉移的拉動沒有結構偏向性,或者說,非農產業就業的增長不快於農業就業的增長。主要原因是:第一,經濟增長較前一階段有所放慢;第二,產業結構整體升級導致對於低技術勞動需求增長的減緩。在未來20年的發展中,如果這種增長方式不改變,那麼,非農產業就業比重的提高將面臨極大困難。當然,應該注意到,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走廣泛參與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將有力地促進非農產業就業比重的提高。根據國際經驗,在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左右時,非農就業比重可以達到60%左右。1890年,美國的人均GDP3396美元(1990年國際美元),非農就業比重達到62.7%。1870年,英國的人均GDP3263美元,非農就業比重達到67.2%。

綜上,我們估計,2020年,我國非農產業就業比重可望達到60%以上。

第三項指標:恩格爾係數

恩格爾係數是反映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及質量的重要指標,它等於居民用於食物消費的支出與總消費支出之比。一......

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具體內容是什麼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目標

一是在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標,1)強調了國家經濟總量的提高,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2)強調了完成工業化的任務,提出“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3)強調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提出“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4)強調與人民生活質量有關的收入、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提出“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是在政治文明建設方面的目標,提出“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三是在精神文明建設和科教文化發展方面的目標,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四是在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目標,提出“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十個基本標準

國家有關部門參照國際上常用的衡量現代化的指標體系,考慮我國國情,從十個方面形成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標準:

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根本標誌。200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854美元。按照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發展速度測算,到202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3000美元,達到當時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2000年不變價,下同)。過去20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倍。預計今後20年,我國經濟將繼續快速發展,城鎮居民收入水平能夠保持過去20年的增長勢頭,到2020年達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過小康指標。

三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過去20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長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長1.6倍,到2000年為2253元。可以預計,今後20年,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農民收入有可能增長3.2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達到7210元,基本實現小康目標,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縮小。

四是恩格爾係數低於40%。近10年,城鎮居民消費的恩格爾係數下降了1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正處於新的升級過程中。2000年,全國恩格爾係數為46%。預計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後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達到19平方米。預計2020年可以超過30平方米。

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我國近10年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2000年為36.2%。今後20年,我國將堅持城鎮化戰略,工業化也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城鎮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個百分點,到2020年達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國城鄉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約為4.2%左右,其中城鎮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為9.7%。這幾年,計算機普及率呈現加快提高的趨勢,到2020年可以基本實現計算機普及率20%的目標......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到本世紀中葉,我國要實現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戰略目標。從現在起的幾十年時間裡,是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關鍵階段,未來五年要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十八大報告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變化,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新的階段性特徵,針對現階段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圍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戰略全局上對我國改革發展作出規劃和部署,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綱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佈局,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不懈奮鬥,戮力同心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

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不能,伴郎和伴娘都是未婚的童男童女。

多嘴一句,伴娘不能做超過3次哦,不然嫁不出去的,呵呵~~~

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不能,伴郎和伴娘都是未婚的童男童女。

多嘴一句,伴娘不能做超過3次哦,不然嫁不出去的,呵呵~~~

什麼是小康社會? 20分

小康社會是一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特別是經濟實力將會顯著增強的社會發展階段。進入小康社會時,我們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000美元,而人口已有12億到12億5000萬,那麼就意味著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萬到1萬2000億功元了。也就是說,在小康社會發展過程中,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800到1000美元向前發展的過程中,經濟總量將一步一步地走在世界的前列。

相關問題答案
小康社會的內容是什麼?
兩會的內容是什麼?
遵義會議的內容是什麼?
楚漢相爭的內容是什麼?
二維碼的內容是什麼?
三個支撐的內容是什麼?
電子郵件的內容是什麼?
三項機制的內容是什麼?
四個必須的內容是什麼?
五水共治的內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