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點評一節美術課?

General 更新 2024-05-30

如何評價一節美術課

摘要:《綱要》指出:“課程標準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評價建議。”關鍵詞:評價教學目標過程效果每個人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當然作為教師更想上好每一堂課。在這次學校組織的三優化課比賽中,每位老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認真對待。同時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理論和實踐是有差別的,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也是正常的,正所謂前途光明而道路曲折,只有我們通過不斷的進取,才能克服困難。《綱要》指出:“課程標準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評價建議。”因此想要上好一堂課,首先要先學會怎麼評價一堂課。一、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師專業活動的靈魂,也是每堂課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在這方面,我們研究得還真是很不夠,我們制定教學目標常常沒有自己的思考,往往將教學參考用書上的“教學目標”一抄了之,此堂課的“教學目標”的制定便“大功告成”了。如果教師對課堂教學目標不甚了了,教學活動中自然也就沒有了“靈魂”,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容易迷失“方向”。重新審視了本人執教的一些美術課的課堂教學目標,發現確實有許多不規範之處。現舉一例進行剖析:本次三優課我設計的是大班水彩畫《秋天的蘋果樹》,分別從知識、技能和情感來定位。在技能目標中我這樣制定“學習水彩畫,初步嘗試用毛筆畫出蘋果樹的輪廓,並學會用手指點畫蘋果”,當時就有小班的老師提出,手指點畫是小班的美術教學內容,大班幼兒應該掌握了,目標中不應用“學會”這兩詞。因此,有人說目標不能定的太高,會導致目標達成度低,但同時也不能低,最好的是要符合實際,從幼兒的年齡特徵來考慮。還要看教師思路的連貫性,是否斷檔,尤其過渡語言的設計是否自然、恰如其分。我們平時講課好出紕漏的往往是過渡語言,容易忘記從而導致思路偶斷或不流暢的現象。尤其是針對幼兒,他們的奇思妙想,天馬行空往往讓我們措手不及,需要老師的臨場發揮能力。過程與方法是此次課改非常強調的一個方面。之所以重視它,是因為學習是每一個社會成員終身的事情,培養幼兒的學習情趣和學習能力是教育不可忽視的任務,因此我們教師不僅要教給幼兒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幼兒學習。現舉一例進行剖析:我園小班李老師的一堂泥工課《糖葫蘆》,首先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幼兒欣賞課件,認識山楂樹和山楂果,使幼兒對山楂果產生興趣,再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山楂果可以用來做什麼好吃的嗎?”一下子吸引了幼兒的興趣,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接著進入了本堂課的重點,用橡皮泥來捏出糖葫蘆,在最後部分設計了一個小娃娃哭的場景,猜猜看小娃娃為什麼哭,想吃糖葫蘆了,告訴了幼兒一個分享的情感,而且小娃娃非常有禮貌說:謝謝,教會幼兒使用禮貌用語,並適合對幼兒分享的糖葫蘆作了到位的評價。李老師教學過程清晰,環節自然緊扣,設計方法又富有童趣,因此這堂美術課贏得了我園老師的一致好評。三、教師素養“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熱愛教育事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精心組織教學,積極參加教育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這是《綱要》對教師素質的要求。1、師德修養:教師必須嚴於律己,為人師表,用高度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去真誠地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在工作中傾注全部精力,真正做到幹一行、專一行、精一行。2、知識修養:尤其在當今時社會,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個“知識激增”的時代,科學技術不斷髮展、新知識不......

如何評價一節美術課

很好

淺談怎樣上好一節美術課

我永遠都記得走上講臺上的第一節課,在沒做美術老師以前總覺得美術課多簡單的,畫畫、剪剪、貼貼……平常人看來也是一件簡單、輕鬆的事,教師不用多想、不用多鑽研,上課出示示範作品,學生照著畫就是了,教師在教室裡走一走、看一看,沒事可做,要說的也少,總以為上美術課是重複的機械運動,每節課都是一樣,老師少說一點,然後示範,學生跟著畫,沒有太大的意義,沒有創新,而這些這些都是不成熟片面的觀點。雖然只是一年的教學,但是我認為上好一節美術課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兒童天生對任何事都有興趣,什麼都想去學一學、做一做,模仿一下,從他們對世界還只有淡淡認識的時候,他們就開始了塗鴉,然後隨著認識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齡的增長,這些興趣都會發生變化,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美術的熱情截然不同,對不同的學生,我們都要用心去感悟,從基礎從學生的根本出發,讓學生們的身心技能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發展。雖然教學經驗還不是很多,但是通過一年的教學以及其他老師的教學經驗我覺得上好一堂美術課要做好的事情要有一下的這幾個方面:鑽研教材,把握知識要點我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可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如果只有一桶水已經遠遠不夠了。學生見多識廣,小腦袋中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知識,所以教師不能只有一桶水而是要有一口井,以備學生所需。因此,教師一定要多學習,多充實自己,儘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與本課有關聯的內容。例如《皮影戲》這一課,當學生問到我什麼是皮影的時候,我內心是慧心一笑,因為我雖然知道皮影戲的最基本的知識,但是要是讓我去解釋什麼是皮影我還真的不知道。所以在上課之前我去查閱了關於皮影的資料,知道了皮影戲的歷史、類型以及對現代的影響。瞭解了這些上課的時候學生問到我就不怕答不出來,這樣既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又教給了學生,讓知識得到更廣泛地傳播。所以,要上好一節美術課,教師首先要充分地學習、瞭解與教材相關的知識。量體裁衣,認真分析學生上課前你要知道你教的是誰,對你要教育的這些人你要知道小學生有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徵,他們活潑好學,注意持久性差,兒童早期的繪畫是天真爛漫的,在他們的想象中,我們既看不到細節,也看不到透視變形,只看到一種原始的大概的外部形狀,畫出的東西飄忽不定,不能準確地到達應有的位置,但他們也能用他們所認識的方法表達出物體的樣子來,因此,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上,不要刻意去叫學生什麼,怎麼畫,而是讓他們發揮想象力隨便畫。瞭解了你要教的對象還不行,一節課重要的不僅僅是學生,還有課本的內容,兩者結合才行。美術課的目的在於引導,教給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學生感受美、認識美、鑑賞美的能力。我們常說:“百聞不如一見。”教師在上課前一定要準備好範畫,調動起學生的創作靈感,為下面的課堂教學做好鋪墊。在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上,一定要注意從學生的思維和年齡等特點出發,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多講、多說、多談感受,並作適當的引導與補充。教師教得多了,學生極易成為教學內容與教師偏好下的奴隸,難以掙脫,即使有幸掙脫,亦已身受傷害。教師教得少了,期待自然開花的結果,卻常見學生為技藝不足而被挫折所苦,學習的過程空有刺激而沒有收穫。所以,我認為,教師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同時,一定要做好準確的引導和補充,以預防學生繪畫技巧的不足。激發興趣,促進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是上好一節美術課的中心環節,也是教學目的實施的過程。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事物感興趣了,才會去注意觀察與感受。有了感受,有了真情實感,才能畫出動人的作品。快樂、輕鬆的課堂,能使學生......

怎樣是一堂好的美術課

一、充分地學習,掌握與教材相關的知識。

教師在備課前要先通讀全課,初步瞭解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美術這門課程給學生見多識廣,小腦袋中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知識,所以教師不能只有淺薄的知識,以備學生所需。因此,教師一定要多學習,多充實自己,儘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與本課有關聯的內容和課外美術知識。

二、備教材和備學生

①教師備課是一個準備的過程,是為了更好地上課。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對教學內容優化,即對教材的優化。教師要靈活地運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中一些不適合本地學生或深淺不太合適學生學習的內容進行刪減。

②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難易適合的教學目標,並從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出發,制定教學重點和難點。

③其次,要準備好教具。美術課的目的在於引導,教給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學生感受美、認識美、鑑賞美的能力。我們常說:“百聞不如一見。”因此,教師在上課前如果教學需要可以準備好範畫,調動起學生的創作靈感,為下面的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④在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上,一定要注意從學生的思維和年齡等特點出發,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多講、多說、多談感受,並作適當的引導與補充。教師教得多了,學生極易成為教學內容與教師偏好下的奴隸,難以掙脫,即使有幸掙脫,亦已身受傷害。教師教得少了,期待自然開花的結果,卻常見學生為技藝不足而被挫折所苦,學習的過程空有刺激而沒有收穫。所以,我認為,教師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同時,一定要做好準確的引導和補充,以預防學生繪畫技巧的不足。

三、注重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

①課堂教學是上好一節美術課的中心環節,也是教學目的實施的過程。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來說,興趣是至關重要的。興趣是感受力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學生對事物感興趣了,才會去注意觀察與感受。有了感受,有了真情實感,才能畫出動人的作品。

②在培養興趣的同時,可給學生一個當小老師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教學生。講臺上的學生盡力表達,下面的學生聽得很認真,想找出不足自己上臺去補充,也當一回小老師。此時,教師的作用就是給予肯定和補充不足,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產生髮揮與表達的願望,趁熱打鐵讓學生作畫,把自己最想表達的東西畫出來。

③教師要注意巡視指導,特別關注基本技能較弱的學生,可以動手給他改一改,並告訴他為什麼要這樣改,久而久之就能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使全體學生一起進步。教師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相信他們都能在各自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四、重視評價和課後小結的作用

①生生評、生自評、師評。在課將要結束時,教師要注意小結。小結是課堂教學的收尾階段,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回顧本課的重難點,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對本課的內容進行歸納、小結,使本課的教學重點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的理論知識。

②課後小結可以結合學生的作業來進行,讓學生自己點評,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講一講這幅畫好在什麼地方、表現了本節課所學的什麼內容、這位同學是怎樣用畫筆來表現的,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且還要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樣既使學生重新回顧了所學知識,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又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肯定自己。

五、個性教育需要教學機智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也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要上好一節美術課,光有充分的準備和詳實的課堂設計是不夠的,因為教師不可能完全預料到學生的課堂問題。所以,教師除了有充分的準備,還需要有一定的教學機智,能在課堂上隨機應變地處理出現的各種情況,解決學生千奇百怪的問題,用教學機智調動起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

如何在小學美術課堂開展有效的評價

小學美術教學如何進行有效評價

內容摘要: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學生評價決定著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情感,決定著教師對待學生的舉止言行,決定著教師對待學生的考察方式。在美術教學中學習評價是對美術學習效果的價值判斷,是激勵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的手段,是美術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而如何進行有效評價也是我們值得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評價、有效、評價方法

在平常的小學美術教學中,面對學生的表現,美術老師們經常給予的評價是:“你說得很好”、“想得不錯”、“畫得太好啦”;針對學生的美術作業,大多數教師的做法是憑主觀印象在下課前匆匆判個“優”“良”等級,或打個分數。偶爾指出幾個畫得好的同學,希望大家向他們學習,沒有受到表揚的同學頓感失落。一節美術課就這樣結束了,學生們興味索然。

那問題的癥結在哪兒?——不是教師的專業能力,也不是學生的學習態度,而是單調的“一人評價、一次評價、一個標準評價”課堂教學評價。

《美術課程標準》在論述美術作業評價時指出:“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並使學生明確需要克服的的弱點與發展方向。”具體的說:對學生美術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況,更要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強化評價的診斷、發展功能以及內在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那麼美術課程中該怎樣去實施有效的評價,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學生自我評價方面

在評價的過程中,不光是老師作出正確的評價,更要讓學生全面的參與進來,讓學生自己來發現美,讓他們發現自己作業中的優點和缺點,讓學生感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對自己的缺點也要正確對待,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的完善,培養學生不斷進取的精神,美術涵養得到不斷的發展。在課內課外多開展自評、互評和評價小組,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也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這樣的評價更有說服力。讓每個學生能夠自主地發揮能動性,儘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創造力。總之,多鼓勵,少指責;多讚揚,少批評,讓學生認識到他們想象創造的成果能夠得到別人的承認和肯定,以此來培養他們健康向上的創新心理品質。以下是我嘗試的幾種自我評價法,與大家一起分享:

1、自主評價法

兒童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往往愛把自己的情感、認識毫不保留地傾瀉於紙上,有時老師們不一定能看懂、理解他們的作品,甚至無法評高低。所以,練習完成後老師們可讓學生把作品張貼在作業展示臺上,然後提出“三問”:a、“你覺得誰的作品最吸引你?為什麼?”b、“你是怎麼想才畫出來的?”c、“你覺得今天又有了哪些收穫?”。第一個問題是讓學生自己做老師,從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他們對美的鑑賞能力。第二個問題是提供給相對“差”的學生,讓他進行自我評價,說說自己為什麼喜歡這樣去表現。(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便教師能夠了解他繪畫時的心理過程,使作品的客觀評價闡發出深刻的內涵,為學生的人格發展奠定基礎)。第三個問題是引導全體學生進行知識小結和行為反思,大都指向能力與情感,如:認真聽講、積極與他人合作、發言有創意、工具準備齊全等。通過學生積極的參與,學生可認識自己的價值。這樣就減少了我們美術評價的盲目性、主觀性和隨意性,使教學有了一定的指向性。

2、自己打分和小組打分

這種相互給作業打分的評價方法學生也是很感興趣的。就是學生在完成的作業上首先給自己打分。可以給自己打100分,但要說出打100分的理由。然後,小組內或班級內展開相互打分,都要說出給別人打分的理由。其實,在這裡,打多少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講一講、說一說、評一評,培養他們......

怎樣評價一堂好的美術課

摘要:《綱要》指出:“課程標準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評價建議。”關鍵詞:評價教學目標過程效果每個人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當然作為教師更想上好每一堂課。在這次學校組織的三優化課比賽中,每位老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認真對待。同時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理論和實踐是有差別的,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也是正常的,正所謂前途光明而道路曲折,只有我們通過不斷的進取,才能克服困難。《綱要》指出:“課程標準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評價建議。”因此想要上好一堂課,首先要先學會怎麼評價一堂課。一、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師專業活動的靈魂,也是每堂課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在這方面,我們研究得還真是很不夠,我們制定教學目標常常沒有自己的思考,往往將教學參考用書上的“教學目標”一抄了之,此堂課的“教學目標”的制定便“大功告成”了。如果教師對課堂教學目標不甚了了,教學活動中自然也就沒有了“靈魂”,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容易迷失“方向”。重新審視了本人執教的一些美術課的課堂教學目標,發現確實有許多不規範之處。現舉一例進行剖析:本次三優課我設計的是大班水彩畫《秋天的蘋果樹》,分別從知識、技能和情感來定位。在技能目標中我這樣制定“學習水彩畫,初步嘗試用毛筆畫出蘋果樹的輪廓,並學會用手指點畫蘋果”,當時就有小班的老師提出,手指點畫是小班的美術教學內容,大班幼兒應該掌握了,目標中不應用“學會”這兩詞。因此,有人說目標不能定的太高,會導致目標達成度低,但同時也不能低,最好的是要符合實際,從幼兒的年齡特徵來考慮。還要看教師思路的連貫性,是否斷檔,尤其過渡語言的設計是否自然、恰如其分。我們平時講課好出紕漏的往往是過渡語言,容易忘記從而導致思路偶斷或不流暢的現象。尤其是針對幼兒,他們的奇思妙想,天馬行空往往讓我們措手不及,需要老師的臨場發揮能力。過程與方法是此次課改非常強調的一個方面。之所以重視它,是因為學習是每一個社會成員終身的事情,培養幼兒的學習情趣和學習能力是教育不可忽視的任務,因此我們教師不僅要教給幼兒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幼兒學習。現舉一例進行剖析:我園小班李老師的一堂泥工課《糖葫蘆》,首先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幼兒欣賞課件,認識山楂樹和山楂果,使幼兒對山楂果產生興趣,再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山楂果可以用來做什麼好吃的嗎?”一下子吸引了幼兒的興趣,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接著進入了本堂課的重點,用橡皮泥來捏出糖葫蘆,在最後部分設計了一個小娃娃哭的場景,猜猜看小娃娃為什麼哭,想吃糖葫蘆了,告訴了幼兒一個分享的情感,而且小娃娃非常有禮貌說:謝謝,教會幼兒使用禮貌用語,並適合對幼兒分享的糖葫蘆作了到位的評價。李老師教學過程清晰,環節自然緊扣,設計方法又富有童趣,因此這堂美術課贏得了我園老師的一致好評。三、教師素養“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熱愛教育事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精心組織教學,積極參加教育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這是《綱要》對教師素質的要求。1、師德修養:教師必須嚴於律己,為人師表,用高度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去真誠地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在工作中傾注全部精力,真正做到幹一行、專一行、精一行。2、知識修養:尤其在當今時社會,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個“知識激增”的時代,科學技術不斷髮展、新知識不......

如何上好一節小學美術課

小學美術課,是 孩子最想上的課,非常有意思。可以提前給孩子佈置一給觀察的作業,然後課上老師教小朋友畫一些簡筆畫,多角度,多版本的,既培養了孩子的觀察力,也增加了孩子的模仿力。美術課,可以是畫畫,也可以是手工,撕畫,手指畫,刮畫,都是很棒的選擇

怎麼樣才能上好一堂美術課

怎麼樣才能上好一堂美術課,這是一點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一、充分地學習,掌握與教材相關的知識。

教師在備課前要先通讀全課,初步瞭解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譁美術這門課程給學生見多識廣,小腦袋中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知識,所以教師不能只有淺薄的知識,以備學生所需。因此,教師一定要多學習,多充實自己,儘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與本課有關聯的內容和課外美術知識。

二、備教材和備學生

①教師備課是一個準備的過程,是為了更好地上課。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對教學內容優化,即對教材的優化。教師要靈活地運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中一些不適合本地學生或深淺不太合適學生學習的內容進行刪減。

②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難易適合的教學目標,並從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出發,制定教學重點和難點。

③其次,要準備好教具。美術課的目的在於引導,教給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學生感受美、認識美、鑑賞美的能力。我們常說:“百聞不如一見。”因此,教師在上課前如果教學需要可以準備好範畫,調動起學生的創作靈感,為下面的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④在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上,一定要注意從學生的思維和年齡等特點出發,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多講、多說、多談感受,並作適當的引導與補充。教師教得多了,學生極易成為教學內容與教師偏好下的奴隸,難以掙脫,即使有幸掙脫,亦已身受傷害。教師教得少了,期待自然開花的結果,卻常見學生為技藝不足而被挫折所苦,學習的過程空有刺激而沒有收穫。所以,我認為,教師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同時,一定要做好準確的引導和補充,以預防學生繪畫技巧的不足。

三、注重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

①課堂教學是上好一節美術課的中心環節,也是教學目的實施的過程。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來說,興趣是至關重要的。興趣是感受力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學生對事物感興趣了,才會去注意觀察與感受。有了感受,有了真情實感,才能畫出動人的作品。

②在培養興趣的同時,可給學生一個當小老師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教學生。講臺上的學生盡力表達,下面的學生聽得很認真,想找出不足自己上臺去補充,也當一回小老師。此時,教師的作用就是給予肯定和補充不足,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產生髮揮與表達的願望,趁熱打鐵讓學生作畫,把自己最想表達的東西畫出來。

③教師要注意巡視指導,特別關注基本技能較弱的學生,可以動手給他改一改,並告訴他為什麼要這樣改,久而久之就能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使全體學生一起進步。教師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相信他們都能在各自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四、重視評價和課後小結的作用

①生生評、生自評、師評。在課將要結束時,教師要注意小結。小結是課堂教學的收尾階段,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回顧本課的重難點,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對本課的內容進行歸納、小結,使本課的教學重點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的理論知識。

②課後小結可以結合學生的作業來進行,讓學生自己點評,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講一講這幅畫好在什麼地方、表現了本節課所學的什麼內容、這位同學是怎樣用畫筆來表現的,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且還要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樣既使學生重新回顧了所學知識,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又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肯定自己。

五、個性教育需要教學機智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也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要上好一節美術課,光有充分的準備和詳實的課堂設計是不夠的,因為教師不可能完全預料到學生的課堂問題。所以,教師除了有充分的準備,還需要有一定的教學機智,能在課堂上隨機應變地處理出現的各種情......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點評一節美術課?
如何上好第一節美術課?
如何上好一節公開課?
如何講好一節地理課?
怎樣點評一節語文課?
如何上好一節課?
如何成為一個技術宅?
如何學好一門技術?
如何點評自己的作文?
學生如何聽好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