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的寡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寡人是什麼意思

寡人這個稱號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稱,春秋戰國時期常用。而在其後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稱。各代體制習慣雖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諸侯王者也可自稱“寡人”。

寡人意為“寡德之人”,據說是表示自謙之意,又或者是有無上的權力而有高處不勝寒之感,所以自稱寡人。矗孤”和“不穀”同樣有自謙之意。如《左傳·魯成公十三年》:“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孟子·梁惠王下》:“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寡人也可以是古代諸侯夫人的自稱。如《詩經·邶風·燕燕》:“先君之思,以勖寡人。”鄭玄·箋:“寡人,莊姜自謂。”

“維舟試望故國”指出,上古漢語中君侯的名詞含有*ko-/*kw-的頭音。他認為,上古帝王諸侯的自稱孤(*kua)、寡(*koa)人、不穀(*kok),或許也是因為其音與“君(上古音kwun)”近似。

清代學者趙翼考察了歷史上“寡人”的使用情況:春秋時期諸侯自稱寡人,但楚王多自稱“不穀”。而較弱的諸侯自稱“孤”。

戰國七雄雖自僭號稱王,仍自稱“寡人”,而不用周天子專用的自稱“予一人”。

秦末漢初項羽所分封的諸王(如漢王劉邦)等,和劉邦所分封的諸王(如齊王韓信)都自稱寡人,漢朝諸侯後多自稱寡人。

東漢末年,群雄袁紹、曹操、孫權、劉備等“南面稱孤”。此時“孤”較為流行。而曹操稱魏王,孫權為帝,仍然自稱“孤”不稱“寡人”。

北魏北周隋朝的諸侯王常自稱為寡人,而梟雄如爾朱榮高歡自稱為孤。

自唐以後,少有自稱寡人者。如唐朝軍閥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聯合對抗朝廷,各自稱王,盟主朱滔自稱孤,王武俊等人自稱寡人。唐順宗為太子時自稱寡人。郭威未稱皇帝前自稱寡人。

後代,“寡人”還戲指孤單無伴的人。如:“他至今仍是孤家寡人一個。”

古代說的寡人是什麼意思?

寡人,寡德之人。這個詞的用法比“孤”複雜些。君王自稱。春秋戰國時,諸侯王皆稱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 的。《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邶風》: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從漢至五代,也有此稱。劉邦為漢王時,韓信為齊王時,隋楊廣為晉王時,後漢劉贇被迎立時,均自稱寡人,惟漢時尚多見,漢以後較少見。

中國古代的君主分為皇帝和國王,皇帝從秦始皇開始,把原來每個人都能自稱的“朕”用於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國王則不一樣,古代中國的國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國王和後來分封的諸侯國王)不稱“朕”,而是稱“寡人”、“孤”、“不轂”等等。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朕”,說:“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但是,這裡要做二點說明:

第一,“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在先秦時代並不等於後世的“餘”、“吾”、“我”之類的第一人稱代詞。正像顧頡剛、劉起紆兩位先生在《 <尚書·湯誓> 校釋譯論》指出的那樣:“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單數第一人稱領格(所有格),即‘我的’。”如:《書·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澤的官員。”《大盂鼎》(金文):“勿廢朕令”。意思是:“不要拋棄我的訓令。”《離騷》:“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親叫伯庸。“

或許有人說,《尚書·湯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會說話不算數”。許慎《說文·舟部》釋“朕”:“我也”。這些不都證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後世的“餘”、“吾”、“我”嗎?我們認為,今本《尚書·湯誓》已非原汁,難免被後人摻假。秦火以後,僅憑西漢儒家學者伏生口授,打上漢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許慎是東漢人,他對先秦詞義的理解就更難確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這是普通的情況,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例如《後漢書·和殤帝紀》:“皇太后詔曰:‘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

寡人,寡德之人。這個詞的用法比“孤”複雜些。古代王侯可自謙為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 的。《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邶風》: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唐以後唯皇帝得稱寡人

寡人是什麼意思?急急急!

古代有寡人之說,一般指皇帝,自稱寡人;比喻自己很孤單,當皇帝者沒有朋友,一人獨大,孤家寡人

寡人無疾是什麼意思

沒有疾病的意思。下面是歷史文獻

扁鵲見蔡桓公,立飢間(jiàn),扁鵲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將恐深。” 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hào)治不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治將益深。”桓侯不應 (yìng)。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yuè)。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xuán)走。桓侯故使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 (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jì)之所及也;在骨髓,司 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寡人是什麼意思

頗有調侃的意思,不是一般都說孤家寡人麼,皇帝一般內心都是孤獨的,第一個稱自己為寡人的,也許當時報的就是這種想法

孤家寡人的“寡人”是什麼意思

寡人,即為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

古代講究“以德治國”,“以德配天”,就是說君主、諸侯王的權位是上天賦予的,但上天只會把天下給有德的人,君主、諸侯王如果失德就會失去尊貴的權位,所以君主、諸侯王就謙稱自己是“寡人”。

釋義

1、寡人,寡德之人。這個詞的用法比“孤”複雜些。

2、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邶風》: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從漢至五代,也有此稱。劉邦為漢王時,韓信為齊王時,隋煬帝為晉王時,後漢劉贇被迎立時,均自稱寡人,惟漢時尚多見,漢以後較少見。

3、“寡人”還戲指孤單無伴的人。如:“他沒結婚也沒女朋友,至今仍是‘孤家寡人’一個。”

皇帝為什麼叫寡人[寡人]兩字什麼含義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朕”,說:“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但是,這裡要做二點說明:

第一,“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在先秦時代並不等於後世的“餘”、“吾”、“我”之類的第一人稱代詞。正像顧頡剛、劉起紆兩位先生在《校釋譯論》指出的那樣:“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單數第一人稱領格(所有格),即‘我的’。”如:《書·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澤的官員。”《大盂鼎》(金文):“勿廢朕令”。意思是:“不要拋棄我的訓令。”《離騷》:“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親叫伯庸。“

或許有人說,《尚書·湯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會說話不算數”。許慎《說文·舟部》釋“朕”:“我也”。這些不都證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後世的“餘”、“吾”、“我”嗎?我們認為,今本《尚書·湯誓》已非原汁,難免被後人攙假。秦火以後,僅憑西漢儒家學者伏生口授,打上漢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許慎是東漢人,他對先秦詞義的理解就更難確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這是普通的情況,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例如《後漢書·和殤帝紀》:“皇太后詔曰:‘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

寡人,寡德之人。這個詞的用法比“孤”複雜些。古代王侯可自謙為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 的。《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邶風》: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唐以後唯皇帝得稱寡人。

相關問題答案
宜人的宜是什麼意思?
請有人的頃是什麼意思?
有故人的故是什麼意思?
古代人的字是什麼意思?
牧人的杖是什麼意思?
寡的慌是什麼意思?
寡頭時代是什麼意思?
寡頭競爭是什麼意思?
寡二少雙是什麼意思?
老人中的老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