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齒龍的特點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異齒龍的外形特徵

異齒龍的體形相當小,它前肢的肌肉非常發達,掌上長有五根指,前三根指比較長,而且還有鈍爪,第四和第五根手指則又短又小。另外,異齒龍的肩膀、前肢腕部和掌部的關節非常粗硬,也顯示出它能夠挖開沙土或扒開白蟻的巢穴尋找食物。而它的後肢掌部有三根朝前的長趾頭,後肢的下段、腳踝和跖骨都癒合在一起。標準身長1.2米。標準體重2.5千克。 異齒龍最明顯的特徵是背部的高大背帆,某些盤龍類(基龍、伊安忒龍、楔齒龍)也有這種特徵。這背帆可能用來控制體溫,背帆的表面可使加熱、冷卻更有效率。這種溫度的調節非常重要,因為可讓它有更多時間來捕獵獵物。背帆也有可能用作求偶或是嚇阻獵食者。背帆是由脊椎神經棘支撐,每一條連接自個別的脊椎。在1973年,有研究計算一隻200公斤的異齒龍從26℃提升到32℃的體溫,若沒有帆狀物需要205分鐘,但若有則只需80分鐘。

恐龍的特點是什麼

骨骼特徵

恐龍的骨骼具有一些衍化適應,可使它們與原始的主龍類祖先辨別出來。在後期的恐龍中,這些特徵經過更多的演化改變。

恐龍的共有衍徵包含:

後額骨缺失。

肱骨有低矮的三角嵴,附著胸鎖三角肌,長度約是肱骨的1/3到1/2。

腸骨後部有個突出區塊,髖臼穿孔。

脛骨末端邊緣寬廣,有個往後的凸緣。

距骨有個明顯上突與脛骨契合。

體型特徵

恐龍整體而言的體型很大。以恐龍作為標準來看,蜥腳下目是其中的巨無霸。在漫長的恐龍時代,即使是體型最小的蜥腳類恐龍也要比它們棲息地內的其他動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腳類則比任何出現在地表的動物都要大出幾個等級。

恐龍的特點?

恐龍的種類很多,科學家們根據它們骨胳化石的形狀,把它們分成兩大類,一類叫做鳥龍類,一類叫做蜥龍類。根據它們的牙齒化石,還可以推斷出是食肉類還是食草類。這只是大概的分類,根據恐龍骨胳化石的復原情況,我們發現,其實恐龍不僅種類很多,它們的形狀更是無奇不有。這些恐龍有在天上飛的,有在水裡遊的,有在陸上爬的。下面我們就來大概認識一下它們吧。

翼手龍生活在白堊紀,它們的骨胳在歐洲被發現。翼手龍並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過22釐米左右。但是風神翼龍的翅膀卻長達12米,像公共汽車那麼大。美國科學家曾經發現過一種翼龍,它的翅膀長達15米以上,如果我們今天能看到它,說不定會以為是飛機在天上飛呢。很多會飛的鳥龍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們好像用一雙手撐起巨大的翅膀,於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們的一大特點。有人認為,後來的鳥類就是由它們演化來的。

體形巨大的翼龍是怎麼飛上天的?對此,科學家們有不同的認識。一些人認為,那些巨大的翼龍根本就不會飛,它們不能像鳥兒一樣振動自己的翅膀,但是它們可以先爬到高處,迎風張開巨大的雙翼,這樣就可以藉助上升氣流,使自己在空中滑翔。另一些人認為,翼龍翅膀上的膜非常堅硬,而且翅膀的外側有像框架一樣的筋骨相連,所以它們能像鳥兒一樣扇動翅膀。由於它們的翅膀非常大,稍稍拍動一下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反作用力,使自己飛起來。這兩種觀點究竟哪一個是正確的,目前還沒有結論,也許不久的將來,你就可以破解它呢。

在恐龍統治陸地的時候,海洋也同樣被一些巨大的爬行動物佔領著。它們與陸地上的恐龍和空中的翼龍是近親,也用肺呼吸空氣,一般也產卵。它們是海洋中的霸主,有些長著鋒利的牙齒,為的是捕食其他魚類。這些爬行動物多多少少長得有些像今天的魚類,有人就認為它們是魚變的,也有人認為今天的魚是它們變的。這些海中巨怪也有不少種類,像我們今天有的鰻、龜、蛇、鱷等等,過去也都有相似的種類。如鰻龍,如蛇頸龍等等。薄板龍是最長的蛇頸龍,全長可達15米。它的脖子大約為軀幹的兩倍。

像這條魚龍,簡直就和今天的魚一模一樣。

鰻龍是蛇頸龍的一種,在日本發現過它們的化石,經測量,它們的身長約7、8米。而且它們有鋒利的牙齒。

科學家們在發掘原角龍巢穴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一具小型恐龍化石。它跑到原角龍的巢裡去做什麼?經過研究,原來它是一個專門偷吃恐龍蛋的小壞蛋。它的嘴裡沒有牙齒有一根尖刺那就是它用來刺破並吸取蛋汁用的工具。

陸地上的恐龍是我們最熟悉的了,這也許是因為它們的骨胳化石更容易被保留下來的緣故。現在發現的這類恐龍很多,有獸龍類,如異齒龍;劍龍類,如劍龍;甲龍類,如森林龍;角龍類,如三角龍;雷龍類,如雷龍等等。

異特龍是是一種凶猛可怕的食肉恐龍,它的一張大嘴可以一下子吞下一頭小豬。它的牙齒全都向裡彎曲,獵物被它咬住就休想逃出來。

原角龍生蛋時往往是幾隻雌龍共用一個窩,大家輪流一圈一圈地產蛋。看來它們很講團結呢。

三角龍是角龍的一種。它的鼻子上有一隻角,像犀牛,眼睛上有兩隻角,又像牛。這三隻角都有1米長,是它們打架的有力武器。

櫛龍的頭上長著一個引人注目的管子,裡邊有細細的通道。空氣經過時就會發出低沉的聲音,可以用來嚇跑敵人。也有人認為,那是它們在潛水時用來通氣用的,究竟是做什麼用的,目前還沒有定論。

這是甲龍的一種,它們的皮膚非常堅硬,像鎧甲一般。身上和尾部長著骨刺,像狼牙棒一樣,誰也不敢碰它們。

雷龍是恐龍中最大的一種,有的身長達30米以上,有6層樓那麼高。它們都是食草或樹葉的動物。我們在博物館見到的一些恐龍化石,大多就是這種恐龍。

參考資料:......

恐龍有什麼特點

恐龍的種類很多,科學家們根據它們骨胳化石的形狀,把它們分成兩大類,一類叫做鳥龍類,一類叫做蜥龍類。根據它們的牙齒化石,還可以推斷出是食肉類還是食草類。這只是大概的分類,根據恐龍骨胳化石的復原情況,我們發現,其實恐龍不僅種類很多,它們的形狀更是無奇不有。這些恐龍有在天上飛的,有在水裡遊的,有在陸上爬的。下面我們就來大概認識一下它們吧。

翼手龍生活在白堊紀,它們的骨胳在歐洲被發現。翼手龍並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過22釐米左右。但是風神翼龍的翅膀卻長達12米,像公共汽車那麼大。美國科學家曾經發現過一種翼龍,它的翅膀長達15米以上,如果我們今天能看到它,說不定會以為是飛機在天上飛呢。很多會飛的鳥龍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們好像用一雙手撐起巨大的翅膀,於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們的一大特點。有人認為,後來的鳥類就是由它們演化來的。

體形巨大的翼龍是怎麼飛上天的?對此,科學家們有不同的認識。一些人認為,那些巨大的翼龍根本就不會飛,它們不能像鳥兒一樣振動自己的翅膀,但是它們可以先爬到高處,迎風張開巨大的雙翼,這樣就可以藉助上升氣流,使自己在空中滑翔。另一些人認為,翼龍翅膀上的膜非常堅硬,而且翅膀的外側有像框架一樣的筋骨相連,所以它們能像鳥兒一樣扇動翅膀。由於它們的翅膀非常大,稍稍拍動一下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反作用力,使自己飛起來。這兩種觀點究竟哪一個是正確的,目前還沒有結論,也許不久的將來,你就可以破解它呢。

在恐龍統治陸地的時候,海洋也同樣被一些巨大的爬行動物佔領著。它們與陸地上的恐龍和空中的翼龍是近親,也用肺呼吸空氣,一般也產卵。它們是海洋中的霸主,有些長著鋒利的牙齒,為的是捕食其他魚類。這些爬行動物多多少少長得有些像今天的魚類,有人就認為它們是魚變的,也有人認為今天的魚是它們變的。這些海中巨怪也有不少種類,像我們今天有的鰻、龜、蛇、鱷等等,過去也都有相似的種類。如鰻龍,如蛇頸龍等等。薄板龍是最長的蛇頸龍,全長可達15米。它的脖子大約為軀幹的兩倍。

像這條魚龍,簡直就和今天的魚一模一樣。

鰻龍是蛇頸龍的一種,在日本發現過它們的化石,經測量,它們的身長約7、8米。而且它們有鋒利的牙齒。

科學家們在發掘原角龍巢穴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一具小型恐龍化石。它跑到原角龍的巢裡去做什麼?經過研究,原來它是一個專門偷吃恐龍蛋的小壞蛋。它的嘴裡沒有牙齒有一根尖刺那就是它用來刺破並吸取蛋汁用的工具。

陸地上的恐龍是我們最熟悉的了,這也許是因為它們的骨胳化石更容易被保留下來的緣故。現在發現的這類恐龍很多,有獸龍類,如異齒龍;劍龍類,如劍龍;甲龍類,如森林龍;角龍類,如三角龍;雷龍類,如雷龍等等。

異特龍是是一種凶猛可怕的食肉恐龍,它的一張大嘴可以一下子吞下一頭小豬。它的牙齒全都向裡彎曲,獵物被它咬住就休想逃出來。

原角龍生蛋時往往是幾隻雌龍共用一個窩,大家輪流一圈一圈地產蛋。看來它們很講團結呢。

三角龍是角龍的一種。它的鼻子上有一隻角,像犀牛,眼睛上有兩隻角,又像牛。這三隻角都有1米長,是它們打架的有力武器。

櫛龍的頭上長著一個引人注目的管子,裡邊有細細的通道。空氣經過時就會發出低沉的聲音,可以用來嚇跑敵人。也有人認為,那是它們在潛水時用來通氣用的,究竟是做什麼用的,目前還沒有定論。

這是甲龍的一種,它們的皮膚非常堅硬,像鎧甲一般。身上和尾部長著骨刺,像狼牙棒一樣,誰也不敢碰它們。

雷龍是恐龍中最大的一種,有的身長達30米以上,有6層樓那麼高。它們都是食草或樹葉的動物。我們在博物館見到的一些恐龍化石,大多就是這種恐龍。...

棘龍的外貌特徵

棘龍的背部有明顯的長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經棘延長而成,高度可達1.8米(正模最大的一根),長棘之間推斷生前有皮膚連結,形成一個巨大帆狀物(然而有極少數科學家卻認為這些長棘是由肌肉覆蓋著,形成隆肉或是背脊,類似美洲野牛的脊背)。對於這帆狀物的功能,功能很可能包含調節體溫、儲存脂肪能量、散發熱量、吸引異性、威脅對手、吸引獵物等。棘龍的頭顱骨長1.75米,外形類似上龍類,棘龍被認為是半水生動物。一項針對棘龍科牙齒的氧同位素組成研究顯示棘龍是已知的唯一會游泳的肉食恐龍。 棘龍因為其獨特的帆狀物、巨大的體型而著名。對於棘龍的瞭解,大部分來自於二戰期間被摧毀的較完整化石以及如今發現的一些牙齒、頭骨、背帆、胳膊、爪子、腳指頭。到如今為止,有一些頭骨、頸椎、背帆、爪子、腳指頭的化石保存在博物館和科研機構裡,尾巴和軀幹的化石在二戰期間已被摧毀,在2008至2013年在摩洛哥第一次發現了後肢和骨盆殘片。在2005年所發現的上頜骨,顯示棘龍擁有約1.8米長的頭骨。棘龍的口鼻部狹窄,佈滿筆直的圓椎狀牙齒,牙齒缺乏鋸齒邊緣,類似其他的棘龍科恐龍。齒冠長度最長可達12.5釐米(1915年零碎無編號個體,疑似IPHG-1912-X),一般牙齒長度5-8釐米之間。棘龍的帆狀物是由非常高大的神經棘所構成,這些神經棘從背部脊椎骨延伸出來。這些神經棘的長度約是脊椎骨的7到11倍長。這些神經棘的前後長度較為一致,而盤龍目的基龍與異齒龍的神經棘長度有大規模差異,形成一個半月形帆狀物。跟棘龍生存於相同時代、地區的禽龍類豪勇龍,背部也有高大帆狀物,而神經棘的末端較厚。

恐龍的特性簡介

首先要說明的是,恐龍並沒有完全滅絕,現代仍然存在著恐龍的後裔以及一些類似恐龍的動物,恐龍們的後裔現在仍舊在這個世界的天空中飛舞,沒錯,他們就是鳥類。鳥類是現代和恐龍學院最近的生物咯

恐龍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恐龍”一詞是生物學家對英文Dinosauria即“恐怖的蜥蜴”的翻譯,並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恐龍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在大滅絕中脫穎而出,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在1861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1]

,這顯示鳥類可能是恐龍的後代。

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現代鳥類極可能是獸腳亞目K恐爪龍類恐龍的直系後代。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唯一倖存發展至今的恐龍,而少數科學家甚至主張它們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

鱷魚則是另一群恐龍的現代近親,但兩者關係較恐龍與鳥類遠。恐龍、鳥類、鱷魚都屬於爬行動物的主龍類演化支,該演化支首次出現於二疊紀晚期,並在三疊紀中期成為優勢水陸兩棲動物群。

恐龍(不包含鳥類)是群生存於陸地上的主龍類爬行動物,四肢直立於身體之下,而非往兩旁撐開。[2]

許多史前爬行動物常被一般大眾非正式地認定是恐龍,例如:翼手龍、魚龍、蛇頸龍、滄龍、盤龍類(異齒龍與基龍)等,但從科學角度來看,這些都不是恐龍。

恐龍的種類有哪些?分別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特徵?

暴龍

身長12--17米

體重約6--9噸

食性:肉食

食量:一口320千克

甲龍

身長5--8米

體重約3--4噸

食性:植食

食量:一頓40千克左右

蜥腳類

身長20--40米

體重約30--60噸不等

食性:植食

食量:一頓1--2噸

角龍類

身長1---9米

體重1---6噸不等

食性:植食

食量:一頓300---600千克不等

腫頭龍

身長1---2米

體重30--60千克

食性:植食

食量:一頓10--40千克左右

參考資料:未知,也許不準

恐龍生存在什麼年代,有什麼特點,吃什麼,叫什麼名字

恐龍生存在中生代(三疊紀晚期~白堊紀晚期)(2億年前~6500萬年前)

屬於爬行動物

草食恐龍大部分喜食蕨類植物,肉食恐龍吃叮(汗~~)

叫什麼名字??

英文:dinosaur

史前爬行動物的外形特徵

早期的無孔類和雙孔類都是普通蜥蜴大小的小型動物,但是下孔類卻體型比較大,可以長達3米。進入二疊紀以後,爬行動物迅速演化,雖然這個時代還沒有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但是爬行動物的繁盛已經不亞於兩棲動物。二疊紀早期的下孔類為原始的盤龍類,其中巨大的肉食性的異齒龍Dimetrodon(左圖)和巨大的植食性的基龍Edaphosaurus背上均有巨大的帆,可能和調節體溫有關。二疊紀晚期的下孔類為獸孔類,這些獸孔類非常多樣化,是當時的優勢動物,包括二疊紀陸地上最大的動物,也有些體型較小的成員,有些是肉食性,也有些是植食性,其中有些成員已經具備了很多與哺乳動物類似的特徵。二疊紀的無孔類主要包括杯龍和中龍兩大類群,也有不確定的龜鱉類的祖先類型。杯龍種類較多,肉食和植食的成員均有,中龍則是一些小型的水生爬行動物,其分佈比較廣泛,被作為大陸漂移的證據。二疊紀的雙孔類顯著的代表不多,值得一提的是空尾蜥Coelurosauravus(右圖),體側生有類似現代飛蜥的皮膜,可以在空中滑翔,雖然還不能算是真正的飛翔,但是這是爬行動物首次進軍天空。二疊紀末期,地球上經歷了規模最大的生物滅絕,很多舊的類群宣告滅絕,而不少令人振奮的新的類群等上歷史舞臺。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介紹了恐龍的什麼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約距離今天有2億到7千萬年的時候,我們的地球上生活著一個龐大的家族,它們統治著海洋、陸地和天空,其他一切動物都無法和它們對抗,它們是名符其實的霸主,這就是恐龍.

在那個時候,地球的氣候溫暖溼潤,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森林裡居住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所以,不論是吃植物還是吃動物的恐龍,都有享受不盡的美食.因為有了這麼好的環境,恐龍們一般都長得巨大無比.據推測,最大的恐龍有30米長,體重達40到50噸,就是用現在最大的公共汽車也拉不動它們呢.當然,也有小一些的恐龍,像細齶龍全長才60釐米,重3公斤,跟我們見到的雞差不多.

可是,這樣一個龐大的家族,卻突然很快地從地球上消失了.消失的時間是在科學家們稱為“白堊紀”的結束期.恐龍為什麼會一下子就消失得如此乾淨,這是一個科學之謎,很多年以來人們紛紛猜測,但一直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所幸的是有些死去的恐龍並沒有完全消失,它們的骨胳變成了化石被大自然保留了下來,使我們今天知道過去有這樣一些動物存在,並且根據這些骨胳推測描繪出了它們的樣子.如果你對恐龍感興趣,也不妨試試,看能不能解開這個千古之謎.

對恐龍的研究是很有意義的,它不僅能幫我們認識地球生物進化的過程,還可以使我們瞭解地球氣候的變遷、地質活動的狀況、我們人類自己與環境的關係等等,甚至還涉及宇宙天體的方方面面呢,怎麼樣,很有意思吧?下面就請你跟著我們一起往下看吧.不過因為有很多好看的圖片,所以速度可能要慢一些,你不要著急喲.

翼手龍生活在白堊紀,它們的骨胳在歐洲被發現.翼手龍並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過22釐米左右.但是風神翼龍的翅膀卻長達12米,像公共汽車那麼大.美國科學家曾經發現過一種翼龍,它的翅膀長達15米以上,如果我們今天能看到它,說不定會以為是飛機在天上飛呢.很多會飛的鳥龍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們好像用一雙手撐起巨大的翅膀,於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們的一大特點.有人認為,後來的鳥類就是由它們演化來的.

體形巨大的翼龍是怎麼飛上天的?對此,科學家們有不同的認識.一些人認為,那些巨大的翼龍根本就不會飛,它們不能像鳥兒一樣振動自己的翅膀,但是它們可以先爬到高處,迎風張開巨大的雙翼,這樣就可以藉助上升氣流,使自己在空中滑翔.另一些人認為,翼龍翅膀上的膜非常堅硬,而且翅膀的外側有像框架一樣的筋骨相連,所以它們能像鳥兒一樣扇動翅膀.由於它們的翅膀非常大,稍稍拍動一下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反作用力,使自己飛起來.這兩種觀點究竟哪一個是正確的,目前還沒有結論,也許不久的將來,你就可以破解它呢.

在恐龍統治陸地的時候,海洋也同樣被一些巨大的爬行動物佔領著.它們與陸地上的恐龍和空中的翼龍是近親,也用肺呼吸空氣,一般也產卵.它們是海洋中的霸主,有些長著鋒利的牙齒,為的是捕食其他魚類.這些爬行動物多多少少長得有些像今天的魚類,有人就認為它們是魚變的,也有人認為今天的魚是它們變的.這些海中巨怪也有不少種類,像我們今天有的鰻、龜、蛇、鱷等等,過去也都有相似的種類.如鰻龍,如蛇頸龍等等.薄板龍是最長的蛇頸龍,全長可達15米.它的脖子大約為軀幹的兩倍.

鰻龍是蛇頸龍的一種,在日本發現過它們的化石,經測量,它們的身長約7、8米.而且它們有鋒利的牙齒.

科學家們在發掘原角龍巢穴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一具小型恐龍化石.它跑到原角龍的巢裡去做什麼?經過研究,原來它是一個專門偷吃恐龍蛋的小壞蛋.它的嘴裡沒有牙齒有一根尖刺那就是它用來刺破並吸取蛋汁用的工具.

陸地上的恐龍是我們最熟悉的了,這也許是因為它們的骨胳化石更容易被保留下來的緣故.現在發現的這類恐龍很多,有......

相關問題答案
異齒龍的特點是什麼?
各種恐龍的特點是什麼?
大龍蝦的特點是什麼?
火龍果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花道的特點是什麼?
湘菜的特點是什麼?
英語散文的特點是什麼?
大熊貓的特點是什麼?
介紹熊貓的特點是什麼?
槐樹花的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