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4

戊戌變法是什麼意思 5分

戊戌變法指1898年(農曆戊戌年)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皇帝所進行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是中國清朝光緒年間(1898年)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這次運定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發動政變,光緒被囚,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和日本。譚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殺害,歷時僅一百零三天的變法終於失敗。因此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是什麼

戊戌變法

(一)背景:

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年,1898),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了資產階級政治改良運動。

中日甲午戰爭後,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民族資本主義獲得初步發展,以康有為等為首的維新派,代表著民族資產階級上層和開明士紳的政治要求走上歷史舞臺,主張對中國傳統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進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以挽救民族危機,使國家臻於富強。康有為(1858―1927),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廣東南海人。地主官僚家庭出身。18歲時受業於江南名儒朱次琦,但不囿於師說,能獨立思考,喜好陸(象山)、王(陽明),而鄙棄程(頤)、朱(熹)。21歲遊歷香港,接觸到西方資本主義文明,以為“西人治國有法度,不得以古舊之夷狄視之”,購買西書,大倡西學,走上了從西方探求救國真理的道路。光緒十年中法戰爭爆發,他目睹外侮憑陵,清廷腐敗,大受刺激,激發了變法維新思想。十四年乘赴京參加順天鄉試之機,第一次上書清帝,提出“變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策,要求光緒帝纖尊降貴,引咎罪己,求言圖治。當時頑固派把持朝政,予以阻格,難以上達,且以狂生見斥。康意識到變法尚非其時,遂南返。十七年春起,在廣州開辦萬木草堂,培養變法維新人才。得弟子梁啟超等人。二十一年春,康偕樑赴京會試,適值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敗於日本,簽訂空前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消息傳至北京,應試舉人群情憤激,奔走相告。康有為、梁啟超聯絡18省舉人1300餘人聯名上書清帝,反對簽訂《馬關條約》,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上書雖遭清廷拒絕,但它的內容輾轉傳抄,在社會上激起廣泛影響。這次上書標誌著資產階級維新派正式登上歷史舞臺,醞釀多年的資產階級維新思潮開始變為實際的政治運動。此後,康有為以“變法圖強”為號召,先後在北京、上海組織強學會,發行《萬國公報》(後改為《中外紀聞》)和《強學報》,宣傳變法維新、救亡圖存,提倡西學,考察各國強弱之源,反映了維新派對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傾慕,因而遭到封建頑固派的忌恨。二十一年末,北京、上海強學會先後被封禁,《中外紀聞》、《強學報》被迫停刊。但是維新變法已成為一種時代思潮,它不會因封建統治者逞虐施狂而沉寂下去。二十二年,梁啟超等在上海創辦《時務報》,發表樑著《變法通議》等重要論文;二十三年嚴復在天津創辦《國聞報》,連載嚴譯《天演論》和《原強》等重要論文;二十四年譚嗣同、唐才常等又在湖南創辦《湘報》。這些報刊以達爾文進化論為思想武器,敲起民族危亡的警鐘,呼籲“救亡以圖存”,論述變法維新的必要性與合理性;揭露封建專制制度為中國衰弱落後的根源,大力鼓吹資產階級民權思想;批判封建主義舊思想、舊文化,大力提倡新學,影響遍及全國。與此同時,維新派又在各地組織學會,創辦學堂。據不完全統計,光緒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間,維新派創辦學會、學堂、報館等共50餘所,出版報刊30餘種,為維新運動高潮的到來,做了輿論準備,培養了人才。其時,帝黨在與後黨爭奪統治實權的鬥爭中處於弱勢,急需尋找社會力量的支持。甲午戰後,部分帝黨逐漸傾向變法,企圖藉助維新派的改革才能和勇氣,輔助光緒帝通過變法從後黨手中奪取統治實權,達到救亡圖強的目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這時尚未形成獨立的政治力量,維新派也迫切尋求政治靠山以為奧援。於是,甲午戰爭後,帝黨與維新派逐漸結合。強學會的成立是其結合的標誌。

光緒二十三年冬,德國強佔膠州灣,其它帝國主義紛起效尤,掀起了在中國強佔租借地、劃分勢力範圍的高潮,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機。康有為再次從南方趕到北京,於當年十一月十二日(12月5日)呈遞《上清帝第......

戊戌變法性質是什麼?

維新派領導的,由資產階級統治者實施的自上而下的改革運動

戊戌變法的內容是什麼

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機構,裁撤閒散、重疊的機構,撤銷湖北、廣東、雲南三省的“督撫同城”的巡撫;裁汰冗員,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提倡向皇帝上書言事;准許旗人自謀生計,取消他們受國家供養的特權。 經濟方面,保護、獎勵農工商業和交通採礦業,中央設立農工商總局與鐵路礦務總局,各省設立商務局;提倡開辦實業,獎勵發明創造;注重農業發展,提倡西法墾殖,建立新式農場;廣辦郵政,修築鐵路;在上海、漢口等大城市開辦商學、商報,設立商會的各類組織;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決算。 軍事方面,裁減舊式綠營兵,改練新式陸軍;採用西洋兵制,練洋操,西洋槍等。 文化教育方面,創設京師大學堂,各省書院改為高等學堂,在各地設立中、小學堂;提倡西學,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經濟特科;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書籍,派人出國留學;獎勵新著,獎勵創辦報刊,准許自由組織學會。

戊戌變法的主張是什麼?為什麼要提出這些主張?

戊戌變法,又稱維新變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主要領導人物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政治改良運動。主要提出以下主張:

1、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

2、改革政治。

3、改革教育制度

4、大力發展農、工、商業等

戊戌變法簡介

1898年6月11日,清光緒帝頒詔“明定國是”,宣佈變法,起用維新人士,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現代改革――戊戌變法開始。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發動政變,光緒皇帝被囚,譚嗣同(右下)等“戊戌六君子”被殺害,康有為(左上)、梁啟超(右上)等人流亡日本,變法失敗。這次變法儘管只堅持了103天,但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戊戌變法作為一次改革運動、愛國救亡運動和思想解放運動,對中華民族的覺醒和近代中國社會的變革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戊戌變法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君主立憲

以“保國、保種、保教”為號召,以“變法”、“改制”為旗幟膽期望通過自上而下的社會改良,改革封建專制政體,建立君主立憲制,發展資本主義。

戊戌變法三個又名字是什麼?

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又名百日維新、戊戌維新、維新變法,是清朝光緒二十四年間(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短暫政治改革運動,變法由光緒皇帝領導,深入經濟、教育、軍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個層面,希祈清國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然而後期遭到慈禧太后與守舊派的反撲,發動了戊戌政變,戊戌變法僅經歷了103日就告終(又稱“百日維新”)。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和梁啟超逃出中國,許多維新人士被追捕殺害,光緒帝則被軟禁於中南海瀛臺,太后重新當政。變1898年(夏曆戊戌年)中國維新派在清光緒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運動。又稱戊戌維新、戊戌變法。

相關問題答案
戊戌變法是什麼?
戊戌變法為什麼會失敗 ?
商鞅變法是什麼時期?
戊戌變法是哪個世紀?
戊戌變法意義是什麼?
戊戌變法的口號是什麼?
戊戌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拉法是什麼意思?
蘋果默認輸入法是什麼?
變擋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