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是怎麼火的?

General 更新 2024-05-30

郭德綱什麼時候火起來的,是怎麼火的

記者:“天橋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火起來的?

郭德綱:準確地說,是從2004年11月搞的“失傳相聲專場”開始火的。

郭德綱為什麼會火?

但是這位在京城漂泊了10年無人搭理的郭德綱,卻在短短的一個月突然成為媒體的摯愛,媒體每天都會出現他的名字,他的春節相聲聯歡會在“天橋劇場”連演了六場,卻還是一票難求。一時間大街小巷都是郭德綱,好象你不知道郭德綱就很丟臉。很多人會像我一樣去問,究竟是為什麼?郭德綱怎麼就這麼火?我覺得郭德綱的火爆不外乎以下幾種原因。首先郭德綱出現在相聲藝術落寞不景氣的時代,在大家已經對相聲漸漸失望的時候,郭德綱抱著早已被淡忘的老段子,說著經過改編後的傳統相聲精粹回到觀眾,這不僅是一次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迴歸,對傳統相聲珍貴寶藏的繼承,更是一次對相聲大師的致敬。這種類似文藝復興的相聲迴歸,讓不少人如同清風拂面,親切感油然而生。而從市場的角度,郭德綱以及德雲社的火爆也是演出市場正常炒作的受益者,郭德綱的演出也是要收回投資的,有組織有計劃地炒作已經成為各大演出商諳熟的必殺計。而另一方面,媒體的跟風,不負責任沒有識別能力的惡炒也為郭德綱現象再添一把柴,曾經有人統計過京城一份著名報紙竟然在一個月裡每天都有郭德綱的報道,而大部分的文章也是大同小異,是拷貝的拷貝。我們也必須承認,在北京這個以文化中心享譽世界的地方,文化圈的消費力確實比較強,有錢的人、小資的人帶有一種獨有的文化超級從眾心理,好象不聽郭德綱的相聲就很跌份兒,不看無極就證明你很沒有文化,你連聊天都無法和別人聊到一塊兒,這種大眾普遍的盲從心理其實是郭德綱現象乃至超女火爆的真正原因。

郭德綱是怎麼紅起來的

郭德綱是這樣躥紅的

2003年袁鴻推薦郭德綱參加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郭德綱以《你好,北京》參賽,這是郭德綱首次與電視走得這麼近。

2004年10月郭德綱參加的《瀕臨失傳相聲專場》被北京文藝廣播電臺的《開心茶館》節目看中,在電臺開始了專場聯播。

2005年9月底袁鴻把編劇史航、劇評人水晶以及10多家媒體記者帶到了天橋樂劇場,郭德綱受到媒體注意。

2005年11月5日郭德綱帶德雲社全體人馬去天津舉行相聲專場演出,袁鴻、史航帶著北京10多家媒體到天津,由此揭開今年1月媒體高密度採訪的序幕。

2005年12月中《三聯生活週刊》刊發文章《相聲界的草根英雄——郭德綱訪談》,算得上是對郭德綱現象的第一次大型報道。

2006年1月15日鳳凰衛視《文化大觀園》欄目採訪郭德綱,1月29日春節特別節目推出《郭德綱相聲專場》,一連四場。

2006年1月23日郭德剛在央視《藝術人生》的錄製現場暢談自己的從藝經歷,其後在《小崔說事》中笑談相聲。

2006年1月28日郭德綱亮相北京BTV-1舉辦的春晚,與于謙合說段子《你好,北京》。

2006年2月12日郭德綱亮相湖南衛視元宵晚會。

郭德綱什麼時候火起來的,是怎麼火的

從04年開始,有一段叫電視臺不讓播不讓放,太搞笑了,百度一下盡情的看吧

郭德綱怎麼紅起來的?

每週六三點大鵬固定放郭德綱的相聲,郭德綱自己都承認,要說有人捧紅了,那就是大鵬

如果有人對05年那個夏天還有印象的話,郭德綱實際上就是在那時候紅起來的。那個時候他們幾個人組的場還叫北京相聲大會。

最開始是北京文藝廣播的開心茶館的大鵬去給他們錄節目,然後每天翻來覆去地播。然後接下來是北京晚報、北京電視臺也跟著給捧場,紅的一發不可收拾。

廣播電臺、紙媒、電視臺——郭德綱可以說是新世紀最後一個靠傳統媒體火起來的民間藝人。

郭德綱于謙是哪年火起來的

2004年拜師相聲名家侯耀文。至2005年德雲社已成為著名的實力派演出團體,並上演節目達600餘段。2005年加入其師傅侯耀文所領導的中國鐵路文工團。  ●2006年12月20日在津舉行隆重盛大的拜師儀式,與于謙、李菁、高峰同時拜金文聲為師。  ●2006.10.29-11.2,北京德雲社十週年慶典。演出包括郭德綱與于謙的專場、群口相聲專場,集評劇、京劇等戲曲為一體的古曲專場,以及由相聲改編的舞臺劇等。經典相聲老段《福壽全》《扒馬褂》《西征夢》等外,自己創作的《我要幸福》《我的一輩子》等外,還首度推出此前從未表演過的新相聲《我要旅遊》《我要奮鬥》《我要反三俗》等。經典大返場,到凌晨3點,可謂是空前絕後,觀眾座無虛席,最後觀眾起立鼓掌達半個多小時 。  ●2009-2010,郭德綱從藝20週年,系列活動。  ●2009歲末,德雲社在三里屯開了分店,同時“郭家菜”開張。  ●2010年2月11號,農曆臘月二十八,德雲社首次和優酷合作,通過網絡直播德雲09年封箱。反響強烈

郭德綱是怎麼火起來的 扒一扒郭德綱的成名史

1979年,七歲跟隨天津評書藝人高祥凱學習評書。

郭德綱為楊志剛慶生

1981年,開始正式學習相聲,三年後,跟盲藝人王田雨學西河大鼓,常寶丰等天津藝人學相聲;之後演說《楊家將》、《張廣泰》、《隋唐》等相聲段子。

1989年,拜時任紅橋區文化館館長

、作家楊志剛為師學相聲,學習了《鬧公堂》、《打燈謎》、《八扇屏》、《大保鏢》、《吃元宵》等傳統相聲段子。

1995年,郭德綱開始闖蕩北京,對外稱白全福的徒孫,楊志剛的徒弟。

1998年,創建德雲社;

與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範振鈺合作過一次;後在《美食故事》擔任主持人兼編導。

2000年,開始了與北京相聲名家張文順的合作,也與于謙開始合作。

2002年,與于謙開始搭檔,又曾與張永久、王世勇、楊進明合作。

2003年,主持安徽衛視《超級大贏家》。

2004年10月,拜相聲大師侯耀文為師。

2005年,加盟其師父侯耀文的鐵路文工團;之後主持安徽衛視《劇風行動》,並客串連續劇《地下交通站》食客這一角色。

郭德綱什麼時候?又是怎麼紅的???

■創下返場22次的相聲演出新紀錄

■相聲專場演出到了1票難求的程度

■視頻直播20多萬人同步觀看

郭德綱為什麼這樣火?

就在相聲被小品擠得幾乎淡出觀眾視線的時候,一個叫郭德綱的胖男人用突然掀起的“郭德綱文化現象”給了相聲一棵救命稻草——並不知名的相聲演員郭德綱和他的傳統相聲最近不僅火爆京城,而且在媒體追捧推波助瀾下大有蔓延全國之勢,有人也許不會相信,郭德綱相聲專場已到了一票難求的程度,甚至在北京演出時郭德綱創下返場22次的相聲演出新紀錄,不僅如此,郭德綱在北京的相聲專場都已排到了農曆正月二十,門票早已全部售空。郭德綱是誰?他的相聲為何有如此魔力?火爆的原因是什麼?觀眾對他的追捧到底會持續多久?中國相聲真的能鹹魚翻身再創復活輝煌?

郭德綱何許人也?

北京之外的觀眾認識郭德綱大概要從安徽衛視綜藝節目《劇風行動》開始的,以胖乎乎形象示人的郭德綱是三個主持人中的一個,觀眾在他有著陽光色彩的幽默主持風格里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開心,尤其是他在表演傳統相聲段子時,觀眾更是看到他極強的嘴上功夫。大多數觀眾並不知道,郭德綱其實就是一個相聲演員。33歲的郭德綱是天津人,8歲學評書,後跟隨相聲名家常寶丰學相聲,2005年加盟鐵路文工團,拜侯躍文為師,並學過京劇、評戲、河北梆子等劇種。1995年闖蕩北京,長期在劇場表演傳統相聲。1996年,郭德綱在北京組成了民間相聲社團——德雲社,每週末在北京天橋樂劇場進行演出,票價僅為20元。10年過去了,觀眾越來越多,訂座越來越難。

郭德綱曾與範振鈺、張文順等名家搭檔。經常上演的段子包括《拴娃娃》《學電臺》《找堂會》《白事會》等,併發掘上演了一些已不多見的傳統相聲。就在央視春晚上相聲表演半死不活時,郭德綱接連在央視《藝術人生》中暢談從藝經歷,在《小崔說事》中笑談相聲,在北京臺春晚上博得陣陣掌聲,一時間令許多觀眾對傳統相聲刮目相看。

2005年的冬天,郭德綱突然受到眾多媒體追捧,在京城異常火爆,盛讚郭德綱是突如其來的相聲新偶像。1月11日、12日、25日,郭德綱率領德雲社成員在解放軍歌劇院舉辦了京城10年創業以來的第一個劇場專場,結果一票難求,場場爆滿,12日晚的演出創下返場22次、20多萬人在新浪網視頻直播同步觀看的單場紀錄,喜歡他的粉絲們自稱是“鋼絲”。郭德綱在剛剛建成的博客上說道:“相聲就是門藝術,不必有傳統相聲與新相聲之分。傳統相聲沒有不能改動的,只有與時俱進才會受到歡迎。”

曾只面對一個觀眾說相聲

回憶最初在北京闖蕩的歲月,郭德綱感慨地說道:“那段日子,我甚至碰到過只給一個人說相聲的情況。場子裡二三百個座位就一個觀眾。”那時,郭德綱還在後臺定了一條規矩,只要有人看,他們就得演,“能多留下一個觀眾就儘量留下一個,結果那天演出真就來了一個人,開場是一個老先生說單口相聲,臺上一個人臺下一個人,說了一半臺下這位的手機還響了,臺上就停下來看著他,他也不好意思,連說對不起。等到我上場,我就說你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你太有錢了,今天包場。但是,不是我嚇唬你,你要好好聽,你要上廁所必須跟我打招呼,而且今天動手打起來你跑不了,後臺好幾十人。現在說到這件事,大家都覺得挺有趣的,但是當時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

就是從一個聽眾說起,郭德綱的相聲走到了今天,現在,很多的“鋼絲”都會為了聽郭德綱的相聲提前幾個月就開始訂票。更有朋友建議他走進大劇場,走進電視。而對於此,郭德綱自有自己的認識:“我並不排斥其他形式的演出,但劇場演出是我的根,甭管是廣德樓還是天橋,咱們哥兒幾個還會坐那兒聊,......

郭德綱因為什麼就突然火了起來,是什麼原因,需要詳細的解答,網上隨意找的和字少的勿擾 20分

郭德綱是05年開始火的。郭德綱火起來的原因主要有4點

相聲市場整體低迷。當時 人們多認為相聲這門藝術已經油盡燈枯。認為觀眾已經不需要也不想要這門藝術了。但是 其實不然,因為這幾年相聲的改革,使相聲藝術失去了原有的 那種市井的藝術形式,走高大上的路線,這就讓相聲失去了其原本的色彩。老百姓也越來越討厭。但是 郭德綱的堅持和對相聲要走進小劇場,走進老百姓的周圍 。這一觀念,充分驗證了。老百姓,特別是北方的老百姓沒有忘卻 相聲這門藝術,人們 仍然很喜歡這門藝術。

2.當時相聲界已經沒有人才了。那些老一批的相聲演員已經開始享受人生,等待別人 這個藝術家那個藝術家的叫。失去了創作的動力。所以 沒有優秀的讓人印象深刻的相聲段子出來。年輕一輩,也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郭德綱的 出現 使人們眼前一亮。可以說, 郭德綱佔了點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便宜。這麼講不是否定郭德綱的相聲藝術,我本人是很喜歡郭德綱的相聲的。只是 在05年這個時候,的確是有這麼一個情況。就像是你去考一個冷門的專業,原本要80分才能過的,但是因為沒人報考,所以 你勉強考一個70分,考官也拉你過及格線了。

3,媒體和網絡成了 最大的幕後推手。05.06這兩年,不得不說是媒體(特別是北京臺)和網絡媒體,一起發力,讓郭德綱這個原本沒有籍籍無名的相聲演員,突然間竄進了 全國人民的視野。當時北京的媒體,是有意向要捧郭德綱的,所以 當郭德綱剛有一點人氣的時候,媒體就開始進行廣泛的輿論宣傳,為郭德綱造勢。 隨之而來的是 更為強大的網絡媒體,從03年起,中國的網絡媒體層出不窮,其主要的戰術方針是,抓住一個有市場的(不管是正面人物的還是負面人物)就開始吹,到了05年 郭德綱的走紅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郭德綱是北方人,但在其走紅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幾乎全中國的人 都知道了他的名字,毫無疑問,這就是網絡恐怖力量的宣傳結果。

4.郭德綱本人符合大眾的口味。郭德綱相聲的最大特點就是 節奏快,包袱多。這很現在人 浮躁,精神壓力大,需要釋放情感這方面是形成互補的。

可以看下馬三立老師,侯寶林老師的相聲,這些大師的相聲,節奏一般不會太快,包袱不會很平凡,但是 一旦抖了包袱,這個包袱可以讓你笑很久,甚至記一輩子。

但是 現在的人們 生活節奏太快了,生活壓力也太大,他們進到劇場,所需求的 就是要不斷的歡樂,不斷的大笑來釋放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壓力。郭德綱很好的迎合了這一點。

以上4點 是郭德綱迅速走紅的關鍵原因

郭德綱是怎麼火起來的 扒一扒郭德綱的成名史

自己有本事加上網絡推廣

相關問題答案
郭德綱是怎麼火的?
郭德綱是怎麼出名的?
天佑是怎麼火的?
權志龍是怎麼火的?? ?
劉德華是怎麼出名的?
火車是怎麼開的視頻?
三國 郭嘉是怎麼死的? ?
銀行流水是怎麼算的?
猿是怎麼來的?
陰曆是怎麼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