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摩爾定律是?

General 更新 2024-06-04

什麼是摩爾定律

到底什麼是"摩爾定律'"?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版本":

1、集成電路芯片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每隔18個月就翻一番。

2、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一倍,而價格下降一倍。

3、用一個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每隔18個月翻兩番。

以上幾種說法中,以第一種說法最為普遍,第二、三兩種說法涉及到價格因素,其實質是一樣的。三種說法雖然各有千秋,但在一點上是共同的,即"翻番"的週期都是18個月,至於"翻一番"(或兩番)的是"集成電路芯片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是整個"計算機的性能",還是"一個美元所能買到的性能"就見仁見智了。

"摩爾定律"的由來:

"摩爾定律"的"始作湧者"是戈頓·摩爾,大名鼎鼎的芯片製造廠商Intel公司的創始人之一。20世紀50年代末至用年代初半導體制造工業的高速發展,導致了"摩爾定律"的出臺。

早在1959年,美國著名半導體廠商仙童公司首先推出了平面型晶體管,緊接著於1961年又推出了平面型集成電路。這種平面型製造工藝是在研磨得很平的硅片上,採用一種所謂"光刻"技術來形成半導體電路的元器件,如二極管、三極管、電阻和電容等。只要"光刻"的精度不斷提高,元器件的密度也會相應提高,從而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因此平面工藝被認為是"整個半導體工業 鍵",也是摩爾定律問世的技術基礎。

1965年4月19日,時任仙童半導體公司研究開發實驗室主任的摩爾應邀為《電子學》雜誌35週年專刊寫了一篇觀察評論報告,題目是:"讓集成電路填滿更多的元件"。摩爾應這家雜誌的要求對未來十年間半導體元件工業的發展趨勢作出預言。據他推算,到1975年,在面積僅為四分之一平方英寸的單塊硅芯片上,將有可能密集65000個元件。他是根據器件的複雜性(電路密度提高而價格降低)和時間之間的線性關係作出這一推斷的,他的原話是這樣說的:"最低元件價格下的理雜性每年大約增加一倍。可以確信,短期內這一增長率會繼續保持。即便不是有所加快的話。而在更長時期內的增長率應是略有波動,儘管役有充分的理由來證明,這一增長率至少在未來十年內幾乎維持為一個常數。"這就是後來被人稱為"摩爾定律"的最初原型。

"摩爾定律"的修正

1975年;摩爾在國際電信聯盟IEEE的學術年會上提交了一篇論文,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對"密度每年回一番"的增長率進行了重新審定和修正。按照摩爾本人1997年9月接受(科學的美國人)一名編輯採訪時的說法,他當年是把"每年翻一番"改為"每兩年國一番",並聲明他從來沒有說過"每18個月翻一番"。

然而,據網上有的媒體透露,就在摩爾本人的論文發表後不久,有人將其預言修改成"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密度或容量每18個月翻一番,或每三年增長4倍",有人甚至列出瞭如下的數學公式:(每芯片的電路增長倍數)=2(年份-1975)/1.5。這一說法後來成為許多人的"共識",流傳至今。摩爾本人的聲音,無論是最初的"每一年圖一番"還是後來修正的"每兩年翻一番......

新摩爾定律的介紹

在IT產業裡有兩個摩爾定律:一個是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總結的廣為人知的關於芯片性能每18個月倍增的定律,另一個則是由傑弗裡·摩爾(Geoffrey Moore)創立的關於技術產品生命週期的定律,這裡稱為新摩爾定律。後者可能不如前者那麼簡單、明瞭,卻指導著高科技公司的發展。

摩爾定律是基本定律嗎

1975年,摩爾在國際電信聯盟IEEE的學術年會上提交了一篇論文,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對“密度每年一番”的增長率進行了重新審定和修正。按照摩爾本人1997年9月接受《科學的美國人》一名編輯採訪時的說法,他當年是把“每年翻一番”改為“每兩年翻一番”。實際上,後來更準確的時間是兩者的平均:18個月。

摩爾第二定律:摩爾定律提出30年來,集成電路芯片的性能的確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另一方面,Intel高層人士開始注意到芯片生產廠的成本也在相應提高。1995年,Intel董事會主席羅伯特·諾伊斯預見到摩爾定律將受到經濟因素的制約。同年,摩爾在《經濟學家》雜誌上撰文寫道:“現在令我感到最為擔心的是成本的增加,…這是另一條指數曲線”。他的這一說法被人稱為摩爾第二定律。

新摩爾定律:中國IT專業媒體上出現了“新摩爾定律”的提法,指的是中國Internet聯網主機數和上網用戶人數的遞增速度,大約每半年就翻一番。而且專家們預言,這一趨勢在未來若干年內仍將保持下去

新摩爾定律

新摩爾定律

由傑弗裡·摩爾(Geoffrey Moore)創立的關於技術產品生命週期的定律

baike.baidu.com/view/2422460.htm

摩爾定理的摩爾定律的影響

摩爾定律讓生產找到了提升其產品性能的途徑。18年前,華爾街這部電影裡面的麥克爾道格拉斯拿的手機象一塊磚,而現在,晶體管數量的增加讓多功能手機得以出現,電視,7百萬象素照相機,MP3 音樂播放器都能夠融於小小的一隻手機當中。功能更加強大,價格更加便宜的芯片讓軟件開發商們得以開發出既時通訊,3D遊戲以及網頁瀏覽器這樣的東西。 摩爾還是預測過家用電腦以及電子錶。 上個世紀70年代初,在電子學雜誌的,摩爾還預測了奧弗辛斯基效應應用電子標準內存(Ovonics Unified Memory)。並不是摩爾說的每樣東西都變為了現實。他曾經預測說,現在的晶圓(wafers)直徑會達到56英寸,現在的晶圓直徑已經突破了12英寸。

摩爾定律真的失效了嗎

不會

到底什麼是"摩爾定律'"?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版本":

1、集成電路芯片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每隔18個月就翻一番.

2、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一倍,而價格下降一倍.

3、用一個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每隔18個月翻兩番.

以上幾種說法中,以第一種說法最為普遍,第二、三兩種說法涉及到價格因素,其實質是一樣的.三種說法雖然各有千秋,但在一點上是共同的,即"翻番"的週期都是18個月,至於"翻一番"(或兩番)的是"集成電路芯片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是整個"計算機的性能",還是"一個美元所能買到的性能"就見仁見智了.

"摩爾定律"的由來:

"摩爾定律"的"始作湧者"是戈頓·摩爾,大名鼎鼎的芯片製造廠商Intel公司的創始人之一.20世紀50年代末至用年代初半導體制造工業的高速發展,導致了"摩爾定律"的出臺.

早在1959年,美國著名半導體廠商仙童公司首先推出了平面型晶體管,緊接著於1961年又推出了平面型集成電路.這種平面型製造工藝是在研磨得很平的硅片上,採用一種所謂"光刻"技術來形成半導體電路的元器件,如二極管、三極管、電阻和電容等.只要"光刻"的精度不斷提高,元器件的密度也會相應提高,從而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因此平面工藝被認為是"整個半導體工業 鍵",也是摩爾定律問世的技術基礎.

1965年4月19日,時任仙童半導體公司研究開發實驗室主任的摩爾應邀為《電子學》雜誌35週年專刊寫了一篇觀察評論報告,題目是:"讓集成電路填滿更多的元件".摩爾應這家雜誌的要求對未來十年間半導體元件工業的發展趨勢作出預言.據他推算,到1975年,在面積僅為四分之一平方英寸的單塊硅芯片上,將有可能密集65000個元件.他是根據器件的複雜性(電路密度提高而價格降低)和時間之間的線性關係作出這一推斷的,他的原話是這樣說的:"最低元件價格下的理雜性每年大約增加一倍.可以確信,短期內這一增長率會繼續保持.即便不是有所加快的話.而在更長時期內的增長率應是略有波動,儘管役有充分的理由來證明,這一增長率至少在未來十年內幾乎維持為一個常數."這就是後來被人稱為"摩爾定律"的最初原型.

"摩爾定律"的修正

1975年;摩爾在國際電信聯盟IEEE的學術年會上提交了一篇論文,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對"密度每年回一番"的增長率進行了重新審定和修正.按照摩爾本人1997年9月接受(科學的美國人)一名編輯採訪時的說法,他當年是把"每年翻一番"改為"每兩年國一番",並聲明他從來沒有說過"每18個月翻一番".

然而,據網上有的媒體透露,就在摩爾本人的論文發表後不久,有人將其預言修改成"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密度或容量每18個月翻一番,或每三年增長4倍",有人甚至列出瞭如下的數學公式:(每芯片的電路增長倍數)=2(年份-1975)/1.5.這一說法後來成為許多人的"共識",流傳至今.摩爾本人的聲音,無論是最初的"每一年圖一番"還是後來修正的"每兩年翻一番&q......

為什麼IT行業有摩爾定律

1、集成電路芯片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每隔18個月就翻一番。 2、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一倍,而價格下降一倍。 3、用一個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每隔18個月翻兩番。 以上幾種說法中,以第一種說法最為普遍,第二、三兩種說法涉及到價格因素,其實質是一樣的。三種說法雖然各有千秋,但在一點上是共同的,即"翻番"的週期都是18個月,至於"翻一番"(或兩番)的是"集成電路芯片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是整個"計算機的性能",還是"一個美元所能買到的性能"就見仁見智了。 "摩爾定律"的由來: "摩爾定律"的"始作湧者"是戈頓·摩爾,大名鼎鼎的芯片製造廠商Intel公司的創始人之一。20世紀50年代末至用年代初半導體制造工業的高速發展,導致了"摩爾定律"的出臺。 早在1959年,美國著名半導體廠商仙童公司首先推出了平面型晶體管,緊接著於1961年又推出了平面型集成電路。這種平面型製造工藝是在研磨得很平的硅片上,採用一種所謂"光刻"技術來形成半導體電路的元器件,如二極管、三極管、電阻和電容等。只要"光刻"的精度不斷提高,元器件的密度也會相應提高,從而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因此平面工藝被認為是"整個半導體工業 鍵",也是摩爾定律問世的技術基礎。 1965年4月19日,時任仙童半導體公司研究開發實驗室主任的摩爾應邀為《電子學》雜誌35週年專刊寫了一篇觀察評論報告,題目是:"讓集成電路填滿更多的元件"。摩爾應這家雜誌的要求對未來十年間半導體元件工業的發展趨勢作出預言。據他推算,到1975年,在面積僅為四分之一平方英寸的單塊硅芯片上,將有可能密集65000個元件。他是根據器件的複雜性(電路密度提高而價格降低)和時間之間的線性關係作出這一推斷的,他的原話是這樣說的:"最低元件價格下的理雜性每年大約增加一倍。可以確信,短期內這一增長率會繼續保持。即便不是有所加快的話。而在更長時期內的增長率應是略有波動,儘管役有充分的理由來證明,這一增長率至少在未來十年內幾乎維持為一個常數。"這就是後來被人稱為"摩爾定律"的最初原型。 "摩爾定律"的修正 1975年;摩爾在國際電信聯盟IEEE的學術年會上提交了一篇論文,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對"密度每年回一番"的增長率進行了重新審定和修正。按照摩爾本人1997年9月接受(科學的美國人)一名編輯採訪時的說法,他當年是把"每年翻一番"改為"每兩年國一番",並聲明他從來沒有說過"每18個月翻一番"。 然而,據網上有的媒體透露,就在摩爾本人的論文發表後不久,有人將其預言修改成"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密度或容量每18個月翻一番,或每三年增長4倍",有人甚至列出瞭如下的數學公式:(每芯片的電路增長倍數)=2(年份-1975)/1.5。這一說法後來成為許多人的"共識",流傳至今。摩爾本人的聲音,無論是最初的"每一年圖一番"還是後來修正的"每兩年翻一番"反而被淹沒了,如今已鮮有人知。 歷史竟和人們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原來目前廣為流傳的"摩爾定律"並非摩爾本人的......

摩爾定律集成電路的更新週期是多少

平均一年半。根據摩爾定律,每18個月電子芯片的集成密度會增加一倍,所以基本上每一年半電子產品就會升級一代。

相關問題答案
新摩爾定律是?
摩爾定律是指每隔?
摩爾定律指的是什麼?
孟德爾定律說的是什麼?
牛頓三大定律是什麼?
鹽酸摩爾質量是多少?
硫酸的摩爾質量是多少?
牛頓第一定律是什麼?
摩爾當量是什麼意思?
萬有引力定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