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校園文化?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什麼是學校文化

教育本來就是一種文化活動。德國教育家斯普朗格早就說過:“教育也是一種文化活動,這種文化活動指向不斷髮展著的主體的個性生命生成,它的最終目的,是把既有的客觀精神(文化)的真正富有價值的內涵分娩於主體之中。”學校文化具有文化的一般特質,又具有自身的規定性。它是一種特殊的組織文化,是學校精神的活生生的體現,是學校進而也是學生與教師生存與發展的根本之道。皮特森指出:“學校文化是一組規範、價值和信念、典禮和儀式、象徵和事蹟,這些因素構成了一所學校不同於其他學校的個性,正是這些不成文的因素隨著時間的流逝促使教師、管理者、家長和學生一起工作,一起解決問題,共同迎接挑戰和麵對失敗。”據此,我們認為,學校文化是學校組織成員的精神皈依,是他們認同的信念、觀念、語言、禮儀和神話的聚合體。它決定著人們的使命擔當、價值追求和發展目標,同時顯現在學校的一切教育行為(學校的節日、儀式、慶典、教學,以及各種具體的行為規則等)、各種物質載體(建築、、色彩、綠化、教室、課桌、座椅、裝飾、校服、網站甚至校徽、紙杯等)和全部的符號體系(校訓、校歌、校徽、學校吉祥物,以及校風、教風、學風的語言表達)之中。學校文化是學校發展的一種“軟實力”。提出“軟實力”概念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小約瑟夫?奈指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硬實力固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時代,軟實力正變得比以往更為突出。”學校文化軟實力是與學校的物質條件、硬件設施、教育技術、制度規範等硬實力相輔相成的,它既以獨特的風貌展現學校的精神魅力,又為學校各種物質、技術、制度等實體力量的增長提供強大的動力。學校文化軟實力一旦與學校物質硬實力有機結合,將剛柔相濟,形成強大的綜合力量。學校文化軟實力的形成來源於學校師生的文化認同,它意味著學校師生接受、內化並歸屬學校的核心價值理念及其相應的文化樣式。學校文化認同一旦形成,就會表現出強烈的穩定性、聚合性、親和性,其精神結構、價值系統、心理特徵和行為模式,具有極強的滲透力和與吸引力,能夠產生巨大的瀰漫和輻射效應,會超越時空,持久地支配每個師生員工的思想和行為。學校文化認同是維繫學校秩序的“粘合劑”,是培育師生員工學校意識的深層基礎,是任何剛性的物質力量、制度力量都無法替代的。因此,新教育認為,應當堅持學校文化建設的價值追求,以追求卓越之精神為動力,以富有最高價值指向的文化精神為引領,努力促進學校文化的國際性、現代性與民族性的高度協同,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文化資源,將它的精華融注到學校文化中來,建構一種積澱厚重、情理交融、充滿活力、風貌獨特的學校文化,為學生、教師和學校的長久發展打下堅實的精神底蘊。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校園文化建設?
什麼是校園文化?
什麼的校園文化?
什麼是校園文明禮儀?
什麼是地域文化?
什麼是企業文化理念?
什麼是多元文化?
什麼是企業文化?
什麼是戲曲文化?
什麼是校園貸 “校園貸”帶來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