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國企改革?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什麼是國有企業改革?

(一)何為國有企業改制

對國有企業改制有多種理解:改變企業形態,改變企業股權結構,改變企業的基本制度。

改變企業形態即改變規範企業資本組織關係、治理結構的企業法律形式,如按企業法規範的企業變為按公司法規範的獨資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變為股份公司。

改變企業股權結構即引入新股東或改變企業股權比例。股權結構變化的另一含義是可以安排股東權利不盡相同的股東,如可有黃金股股東、優先股股東等。企業法律形式變化有時是企業股權變化的前提。

更廣義的企業改制還包括企業內部制度的廣泛變革,如改變經營者激勵制度、勞動工資制度等。這些方面的變化未必是狹義的企業改制的基本要素,但它往往是企業改制的誘因或結果或條件,與企業改制密切相關,是進行企業改制時,尤其是以激勵效應為主要目標的改制時,必須關注的重要問題。

(二)基本情況:主要推動因素和現狀

國有企業改制,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已開始,但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主題,是90年代以後的事。推動國有企業改制的因素涉及政治政策、地方、資本市場和企業經營者多個方面。

十六大明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後特別是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十五大、十五屆三中全會直至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央推動國有企業改制的基本方針日益明確。中央的政治決策為有關方面出臺有關政策,地方、企業推進國有企業改制提供了前罰性的政治基礎。十四大以後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的政策則從操作層面為國有企業改制逐步明確了相應規範。

地方在國有企業改制方面走得較快。這有兩個背景:一是90年代以後,許多地方國有企業經營困難、難以為繼,二是地方希望政府投入很少,但有較大潛力的企業能更快發展。為解困和發展

國企改革股是哪些?

國企改革具體指什麼,在哪些方面

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一中全會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力爭到本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首先要盡最大努力實現這一目標。要從不同行業和地區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平衡發展的客觀進程,著力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老工業基地,把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為國有企業跨世紀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到2010年,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目標是:適應經濟體制與經濟增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和擴大對外開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戰略性調整和改組,形成比較合理的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科技開發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抗禦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必須堅持以下指導方針:

(一)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積極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增強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控制力,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和共同發展。

(二)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佈局和改組國有企業。著眼於搞好整個國有經濟,推進國有資產合理流動和重組,調整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積極發展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放開搞活中小企業。

(三)改革同改組、改造、加強管理相結合。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著力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提高企業整體素質,構造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高效運行的微觀基礎。

(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

(五)推動企業科技進步。加強企業的科研開發和技術改造,重視科技人才,促進產學研結合,形成技術創新機制,走集約型和可持續發展道路。

(六)全面加強企業管理。推行科學管理,強化基礎工作,改善經營,提高效益,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七)建立企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實行鼓勵兼併、規範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再就業工程。依靠各方面力量,擴大就業門路,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

(八)協調推進各項配套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權責明確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體系,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加強法制建設,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幫助企業增資減債、減輕負擔。

(九)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素質,堅持和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十)推進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技術業務培訓,全面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培育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哪些股票是屬於國企改革

太多太多,能有一千來只吧

國企改制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改制?公司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國有企業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產物,具體表現在:(1)幹部和人員的終身僱傭制;(2)國家或地方財政出資設立;(3)沒有股東約束,只有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導致追求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的動機不足。

所謂國企改制,是指將國有企業改製為企業法人,即有獨立的董事、監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突破國企改制三大難題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推進企業的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放寬國內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領域,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採取措施,實現公平競爭。依法加強監督和管理,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展。”

國有企業改制是黨中央工作的重點,是目前政府工作的難點,更是法律界、企業界和百姓關心的熱點。改制涉及三大難題:資產處置、股權設置、人員安置。企業改制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政策性強、法律關係複雜,改制能否順利進行、改制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國撫資產的增值、企業自身的發展、職工個人的利益;改制涉及面廣、各方利益相互交錯,如果處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社會動盪,妨礙經濟的發展,影響的對外投資形象。

國企改制,就是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內容應該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以完善的企業法人制度為基礎,以有限責任制度為保證,以公司為主要形態,以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前提的新型企業制度,最終的目的是要解決企業的發展動力問題。要建立這樣的企業制度,就要在改制過程中解決資產處置、股權設置、人員安置三大問題,而這三大問題所涉法律關係複雜,相互交織,改制企業無法獨立完成,需要有專業的中介機構來參與,例如由律師事務所參與全過程,出具法律意見書。通過中介機構全面、深入的介

請問什麼是央企 國企改革?

國有企業改革可劃分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創新以及縱深推進三個階段。國企改革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過程,是中央推動與地方實踐上下結合的產物,本質上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但國有企業改革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通過進一步改革來解決。今後的國企改革將主要集中於調整戰略佈局、深化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及國企領導方式等幾個方向。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國企混改是什麼意思

國有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改制,目的是為了提高國有企業的市場意識,實現國有企業更加適應市場的轉變。

國企改革是在什麼背景下提出的?有何意義

國有企業改革可劃分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創新以及縱深推進三個階段。國企改革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過程,是中央推動與地方實踐上下結合的產物,本質上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但國有企業改革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通過進一步改革來解決。今後的國企改革將主要集中於調整戰略佈局、深化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及國企領導方式等幾個方向。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改革背景

工業革命以來近代經濟的發展,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我們所稱的“市場經濟”的發育和發展過程。當今西方 關注國企改革的發達國家,在早期工業革命的推動下,由中世紀的封建經濟制度逐步過渡到近現代的市場經濟制度。

在這個過程中,儘管不同的國家由於歷史背景不同呈現出過渡的差異。例如,由於國家介入程度的差別而有所謂的“美國式道路”和“德國式道路”的區分,但在總體上,自由企業制度和主張自由競爭、抵制國家過多幹預的意識形態佔主流地位,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具有“自然發育”的特點。

十月革命以後特別是二戰以後相繼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批國家,在其初期則採取了計劃經濟體制。其中的一些國家,如前蘇聯和東歐國家,此前資本主義經濟曾經獲得過一定程度的發展,另一些國家如中國,整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資本主義經濟關係只是在局部地區有所發展,更大範圍內則處在萌芽狀態。

在實行計劃經濟的初期和中期,這些國家曾有過工業和經濟的高度增長,但體制內部不可克服的矛盾,最終促使這些國家以不同的方式開始了向市場經濟的“轉型”。

重要意義

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從總體上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和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對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 關注國企改革制,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鞏固社會主義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始終要依靠和發揮國有企業的重要作用。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不斷加快的形勢下,國有企業面臨著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

發展是硬道理。必須敏銳地把握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拓展發展空間,儘快形成國有企業的新優勢。

國有企業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有效結合,最重要的是使國有企業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

必須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根本標準,大膽利用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努力探索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在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上邁出新步伐。

搞好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要同國力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努力開創改革、發展、穩定相互促進的新局面。

在“自然發育”的國家,市場的擴展顯示了從商品市場到資本市場的軌跡。

為生產服務的金融制度雖然也在發展,但證券市場的興起和大規模發展則直接受到大量融資和企業間購併需求的 關注國企改革刺激。而我們屬於“轉型”國家,已經基本建立了現代工業基礎,建立在有些領域已達到很高的、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競爭......

什麼是國企改革

就是將央企集中優化組合或私有化、

中共十四大後,國企改革的主要內容發生了什麼新變化?

(一)國有企業改革的歷程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始終以國有企業改革為中心環節。這場改革經歷了以下階段:

第一階段:1979-1983年,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放權讓利,主要實行了“利潤分成”制度和經濟責任制。1983-1987年,改革的核心是“利改稅”。1987-1992年,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行國企承包制,完善企業的經營機制。

第二階段:中共十四大召開以後,改革的重心轉變到產權制度上,目標模式是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事業制度。

第三階段:從1997年十五大開始,又提出伴隨著國企的產權改革和制度創新,要對國有經濟進行戰略性調整。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的決定進一步深化了十五大關於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思想,將國家需要直接近年的行業和領域確定為4個方面,即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重要的骨幹企業。在其他行業中,則應逐步退出。

第四階段:2002年黨的十六大以後,提出要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進一步把國有企業改革推向一個新階段。

可以看出,國企改革的歷程是曲折探索的過程,經過20多年的努力,國企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基本找到了國企改革的正確方向。

(國企改革歷程,希望對您有幫助)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國企改革?
什麼是國企混合所有制?
國企改革什麼意思?
國企改革是啥意思?
中國為什麼要深化改革?
什麼是國有控股企業?
我國為什麼要進行改革?
國家為什麼要進行改革開放 ?
什麼是國際收支不平衡?
什麼是國家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