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腦垂體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5-31

鯉魚鯽魚腦垂體是什麼

3.斑點又尾鮰為主的模式叉尾鮰60%、鯉魚10%、花白鰱、魴30%。 4.鯽魚成熟親魚可注射腦垂體、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及類似物等

怎樣採集鯉魚腦垂體

首先:買一本鯉魚解剖圖譜(最好是腦部的局部解剖),然後用組織剪等較鋒利的工具採集

具體可以去諮詢農學專業人員

養鯽魚該怎樣開始啊

鯽魚(Carassiusauratus)屬鯉形目、鯉科、鯽屬。江蘇、浙江一帶稱河鯽魚,東北稱鯽瓜子,湖北稱喜頭魚等。鯽魚分佈很廣,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廣泛分佈於全國各地。鯽魚肉質細嫩、味鮮美,營養豐富,自古以來,就被作為產婦的催乳補品。

鯽魚對生態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耐低氧,耐寒,不論淺水、深水、流水、靜水、清水、濁水甚至汙水都能適應生長。從水溫10℃到32℃左右,都能正常攝食和消化食物。即使在PH9的強鹼性水域中也仍然能生長繁殖,含氧量低到0.l毫克/升時才開始死亡。鯽魚唯一的缺點是生長較慢。

鯽魚在各地生長過程中,由於環境生態條件的差異,各地產生了眾多的品系,其中有東北的銀鯽、江西的彭澤鯽、江蘇的龍池鯽、杭州的西湖鯽、遼寧的松花湖鯽和內蒙的官村鯽等。其中又以東北銀鯽個體最大,可達2.5~3千克,普通鯽魚的個體最大約0.75千克左右,通常為0.25~0.5千克。鯽魚是雜食性和廣食性魚類,其中屬動物性的有輪蟲、苔蘚蟲、橈足類、枝角類、蝦類等;屬植物性的有硅藻類、水綿、高等植物葉和種子等。在我國南方,鯽魚全年都能攝食,在黑龍江流域,鯽魚在12月到翌年3月完全停止攝食,而6~8月通常是鯽魚的攝食旺盛期。鯽魚不同的生長階段,食性略有差異。體長1~5釐米時,食物種類增加,除了浮游生物以外,還有高等植物的幼芽嫩葉碎片;長到10~15釐米時;高等植物的數量明顯增加,到15釐米以上時則多食底棲動物。

鯽魚可以自然繁殖也可人工繁殖。鯽魚的人工繁殖基本與鯉魚相同。鯽魚性成熟年齡因生長地區的不同而略有差異,南方1冬齡,魚體長到65毫米以上時,便開始成熟,北方地區性成熟年齡為2齡以上。一般1冬齡魚懷卵量為1萬~2.8萬粒;2冬齡魚為2萬~5.9萬粒;3冬齡魚為2.6萬~6.8萬粒;5冬齡魚可達11萬粒以上。鯽魚屬分期分批產卵類型,產卵期從3月延至8月,產卵時水溫一般在15~16℃以上,多數在下雨以後,喜逆水上游產卵。在天然水域中,卵產在水草上。在池塘中可產於人工放入的魚巢上,其具體方法與鯉魚均相同。鯽魚在自然界中雌魚比雄魚多,雌、雄魚之比為4:1或5:1,在自然界中還發現有雌雄同體的鯽魚。

鯽魚的生長速度較慢,在自然水體中,1冬齡魚體長為46~139毫米,體重71.6~95克;2冬齡魚體長159一177毫米,體重132~185克;4冬齡魚體長252毫米,體重582克;6冬齡魚體長283毫米,體重可達0.5~1千克。即0.5~1千克重的鯽魚在自然水域中需生長4~6年。即使0.25千克左右的鯽魚,也要經過3年左右的生活時期。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生長較快些,當年鯽魚可達25~50克,第二年長到100~150克,第三年可達300克以上。

在池塘養殖時,一般每667平方米放養30~50尾,有些地區池塘養殖的鯽魚每兩年起捕1次。有些外蕩和中小型湖泊則完全靠鯽魚自然繁殖,不另放魚種。

近幾年來,各地普遍移養東北銀鯽和江西的彭澤鯽。各研究單位還進行了鯽魚育種的研究,其中育成的雜種有明顯雜交優勢的為異育銀鯽。這些鯽魚都已在生產上大規模養殖,現分別介紹如下:

1.銀鯽(Carassiusauratusgibelio)盛產於我國黑龍江流域地區,故又稱東北鯽魚。體形比普通鯽魚顯著地高且寬,其生長速度較普通鯽魚快,個體大,最大可達3千克。分佈在黑龍江上游及嫩江上游的某些水域中,以鏡泊湖的銀鯽最譁名。銀鯽不僅個體大,而且肉質厚,味鮮美,起捕率高,疾病少,適宜池塘和湖泊中飼養。

銀鯽是一種中下層魚類,喜棲息於淤泥底質的靜水處,......

在家養鯽魚 要怎麼養

鯽魚(Carassiusauratus)屬鯉形目、鯉科、鯽屬。江蘇、浙江一帶稱河鯽魚,東北稱鯽瓜子,湖北稱喜頭魚等。鯽魚分佈很廣,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廣泛分佈於全國各地。鯽魚肉質細嫩、味鮮美,營養豐富,自古以來,就被作為產婦的催乳補品。

鯽魚對生態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耐低氧,耐寒,不論淺水、深水、流水、靜水、清水、濁水甚至汙水都能適應生長。從水溫10℃到32℃左右,都能正常攝食和消化食物。即使在PH9的強鹼性水域中也仍然能生長繁殖,含氧量低到0.l毫克/升時才開始死亡。鯽魚唯一的缺點是生長較慢。

鯽魚在各地生長過程中,由於環境生態條件的差異,各地產生了眾多的品系,其中有東北的銀鯽、江西的彭澤鯽、江蘇的龍池鯽、杭州的西湖鯽、遼寧的松花湖鯽和內蒙的官村鯽等。其中又以東北銀鯽個體最大,可達2.5~3千克,普通鯽魚的個體最大約0.75千克左右,通常為0.25~0.5千克。鯽魚是雜食性和廣食性魚類,其中屬動物性的有輪蟲、苔蘚蟲、橈足類、枝角類、蝦類等;屬植物性的有硅藻類、水綿、高等植物葉和種子等。在我國南方,鯽魚全年都能攝食,在黑龍江流域,鯽魚在12月到翌年3月完全停止攝食,而6~8月通常是鯽魚的攝食旺盛期。鯽魚不同的生長階段,食性略有差異。體長1~5釐米時,食物種類增加,除了浮游生物以外,還有高等植物的幼芽嫩葉碎片;長到10~15釐米時;高等植物的數量明顯增加,到15釐米以上時則多食底棲動物。

鯽魚可以自然繁殖也可人工繁殖。鯽魚的人工繁殖基本與鯉魚相同。鯽魚性成熟年齡因生長地區的不同而略有差異,南方1冬齡,魚體長到65毫米以上時,便開始成熟,北方地區性成熟年齡為2齡以上。一般1冬齡魚懷卵量為1萬~2.8萬粒;2冬齡魚為2萬~5.9萬粒;3冬齡魚為2.6萬~6.8萬粒;5冬齡魚可達11萬粒以上。鯽魚屬分期分批產卵類型,產卵期從3月延至8月,產卵時水溫一般在15~16℃以上,多數在下雨以後,喜逆水上游產卵。在天然水域中,卵產在水草上。在池塘中可產於人工放入的魚巢上,其具體方法與鯉魚均相同。鯽魚在自然界中雌魚比雄魚多,雌、雄魚之比為4:1或5:1,在自然界中還發現有雌雄同體的鯽魚。

鯽魚的生長速度較慢,在自然水體中,1冬齡魚體長為46~139毫米,體重71.6~95克;2冬齡魚體長159一177毫米,體重132~185克;4冬齡魚體長252毫米,體重582克;6冬齡魚體長283毫米,體重可達0.5~1千克。即0.5~1千克重的鯽魚在自然水域中需生長4~6年。即使0.25千克左右的鯽魚,也要經過3年左右的生活時期。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生長較快些,當年鯽魚可達25~50克,第二年長到100~150克,第三年可達300克以上。

在池塘養殖時,一般每667平方米放養30~50尾,有些地區池塘養殖的鯽魚每兩年起捕1次。有些外蕩和中小型湖泊則完全靠鯽魚自然繁殖,不另放魚種。

近幾年來,各地普遍移養東北銀鯽和江西的彭澤鯽。各研究單位還進行了鯽魚育種的研究,其中育成的雜種有明顯雜交優勢的為異育銀鯽。這些鯽魚都已在生產上大規模養殖,現分別介紹如下:

1.銀鯽(Carassiusauratusgibelio)盛產於我國黑龍江流域地區,故又稱東北鯽魚。體形比普通鯽魚顯著地高且寬,其生長速度較普通鯽魚快,個體大,最大可達3千克。分佈在黑龍江上游及嫩江上游的某些水域中,以鏡泊湖的銀鯽最著名。銀鯽不僅個體大,而且肉質厚,味鮮美,起捕率高,疾病少,適宜池塘和湖泊中飼養。

銀鯽是一種中下層魚類,喜棲息於淤泥底質的靜水處,喜食植物性的腐殖質餌料,其食性和對......

腦垂體手術後喝什麼湯,不能放什麼調料!鯽魚湯放姜酒可以麼?

當然要放蔥 沒有蔥,魚湯怎麼肯能鮮呢?還一種我外婆的燒法,把香蔥放在油裡炸一下,然後把魚放到油裡炸一下,炸到魚皮金黃,再衝水燒湯,魚湯燒出來像牛奶一樣,又濃又香。

母魚鯽魚下孩子嗎快回復

(一)產卵季節

鯉、鯽魚的發情產卵時間,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當水溫穩定在18℃左右,即可開始催情繁殖。

(二)催產

紅鯽為多次產卵類型。為了提高產卵量和集中制種,必須進行催產注射。催產藥物以鯉魚腦垂體或鯉魚腦垂體加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效果都較好。劑量:雌魚每千克體重親魚用鯉魚腦垂體2~3個加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10微克,雄魚減半。以一次注射為宜。效應時間視雌魚的培育情況和水溫高低而不同,性腺成熟好、水溫高,注射後10多小時便會發情追逐;性腺成熟不好、水溫低,有的需要20多個小時,有的甚至要進行第二次注射。為了準確地掌握人工授精的最佳時機,最好在注射激素後的親魚暫養池中,用小鬥箱放幾尾紅鯽,紅鯽開始追逐時,即應馬上捕起親魚,同時做好人工授精的準備。

(三)人工授精

一般體重200克左右的紅鯽10~15尾配0.75~2.0千克的父本湘江野鯉1~2尾。若湘江野鯉個體大、發育好,還可增加紅鯽的數量。性腺成熟好的紅鯽提出水面或輕壓腹部,即有光澤鮮麗的淺黃綠色卵源源流出,用乾淨的白色瓷盆盛裝,同時滴入2~3滴父本的精液,用柔軟的鵝毛輕輕攪動,使精卵分佈均勻。人工授精應在陰涼處或室內進行。每次人工授精的操作時間為2~3分鐘,其受精率一般均在80%以上。如果親魚數量大,則要連續不斷地進行流水作業,一邊進行人工授精,一邊將受精卵脫粘或轉移到魚巢上進行孵化。

(四)孵化

1.孵化方法

紅鯽卵屬粘性卵,孵化方法有以下兩種。

(1)魚巢孵化

魚巢可用棕片、楊樹根鬚、塑料絲或水草等。一般多用前兩種效果較好。先將用繩子紮好的魚巢用6~7毫克/升的孔雀石綠或1毫克/升的漂白粉進行消毒殺菌,然後將受精卵均勻地分佈於魚巢上,穿上竹竿放入孵化池中孵化。魚巢要沉沒入水中,不宜暴露在空氣中曝晒。

(2)黃泥漿水脫黏流水孵化

將黃泥攪成泥漿,澄清1天左右,瀝去上層清水,脫黏時將濃稠的泥漿約0.2千克加水約3千克調成泥漿水,邊攪拌邊將受精卵倒入,繼續攪拌約1分鐘,卵的黏性消失,然後用清水漂洗1~2次,即可進入孵化環道或孵化槽中進行流水孵化。

受精卵進入孵化槽或孵化環道的密度,每立方米水體約為50萬~75萬粒。進水壓力要大,能使魚卵在孵化水槽內或在孵化環道內均勻翻滾,不至於下沉或堆積。魚巢孵化要經常加註新水或充氣。孵化水質應保持無汙染並經過嚴格過濾才能進入孵化池。

2.孵化管理

(1)注意水流是否將卵衝起。

(2)隨時清洗乾淨濾水紗窗,防止外溢逃苗。

(3)觀察魚巢孵化水質是否惡化、起泡、缺氧。

(4)防止水黴及水蚤危害。水黴防治方法為:發現少量魚卵感染水黴,用0.l毫克/升孔雀石綠消毒魚卵。水蚤防治方法為:一是孵化用水嚴格用60目的紗窗過濾;二是用0.5~1毫克/升的敵百蟲殺滅。

湘鯽卵對孵化水溫要求不嚴,14左右仍不會凍壞卵胚,18~25℃發育較好,水溫高發育快,當水溫19℃左右時,經50~60小時孵化即開始出現眼點,80小時左右開始脫膜。其脫膜時間較長,一般需經12~24小時才能全部脫完。當魚苗出現點腰能上下自由遊動後,即可出苗過數銷售或下池育苗發花。

桂魚和鯽魚那個水質要求高

桂魚 - 養殖技術

桂魚

桂魚的養殖圖冊

親魚選擇及培育:鱖魚產卵喜流水,人工繁殖先選擇1~2千克的健康無傷病的親魚專池飼養,喂以野雜魚或商品飼料時,可進行人工催產,注射鯉腦垂體或HCG、LRH--A等激素,任其自然排卵。鱖魚卵微粘性,比重比水大,易沉入水底。在環道中孵化應加大流速,每秒不能低於0.2米。受精卵經3~4天,即可孵化出魚苗。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可獲得較多的魚苗。也可撈天然魚苗養殖。

苗種培育宜用水泥池,面積以幾十平方米為宜。要求水質清新有微流。另外要附設小型飼料魚苗培育池(繁殖期與鱖魚基本同步的其他魚類),以保證活飼料的供應。鱖魚有弱肉強食習性,缺乏飼料時會互相殘食,影響成活率。在飼料充足的情況下,魚苗經10~15天飼養,可育成3釐米左右的夏花魚種。這時可轉入成魚養殖。

養殖方法:混養一是在成魚池中混養,二是在親魚池中套養。一般5月份左右放養3釐米左右的鱖魚種,野雜魚較多的成魚塘放20~40尾(所放家魚最小規格應比鱖魚大1倍),魚塘畝放30~50尾;放養羅非魚、鯽魚較多的成魚塘可多放,每畝50~70尾;羅非魚繁殖過多的塘,每畝放100尾左右。混養鱖魚的塘不宜再放養鰱、鱅等夏花,因鱖魚長速快,會吞食小規格家魚種。由於鱖魚比家魚耗氧量大,因此混養鱖魚的塘水質不要過肥,要定期限注入新水。鱖魚對藥物敏感,施用藥物時應掌握算準濃度,在水溫高的季節採用低劑量或停止用藥。成魚塘套養鱖魚,主要利用池中天然野雜魚類作飼料,也可套養部分羅非魚親魚繁殖魚苗供食。有條件的靠近江湖的塘可灌江納苗,引進野雜魚作食物。鱖魚飼養4~5個月,可長至300克左右的商品規格,每畝可產鱖魚5~8千克。

單養即專池飼養。池塘面積1畝左右,水深1.5~2米,水質要求清新,水要保持微流。畝放3釐米左右夏花鱖魚1000尾左右,並根據魚存量合理投放羅非魚、麥穗魚、蝦等野雜魚,或螺、蚌的肉糜,供鱖魚食用。投飼量按池養鱖魚總重的3%~5%投喂

養殖技術編輯

池塘主養鯽魚要獲得高產效益,養殖技術是關鍵,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鯽魚成魚池塘養殖技術:

鯽魚在池塘中養殖,主要採用在成魚池中混養、魚種池套養、親魚池套養和池塘主養等四種養殖方式。

1.在成魚池中混養鯽魚,與青、草、鰱、鱅、鯿、魴、鯉等多品種混養的方式。應放養大規格魚種。放

鯽魚

鯽魚 (20張)

養時間宜早不宜遲,即冬季放養較春季放養效果好。放養密度每畝水面150~250尾。其他魚的放養規格和數量根據需要確定。鯽魚的養殖池塘要求不高,一般面積0.1~2公頃,水探 1.5米以上的池塘即可。池底有10~15釐米厚的淤泥最佳。池塘的清理、消毒、施基肥等均按常規方法進行,成活率可達80%左右。經200天左右的飼養,個體重在200克以上看居絕大多數,每畝水面產量達20千克以上。

2.池塘主養鯽魚要求面積以0.1~0.2公頃為宜,水深1.5米以上,池底有10~15釐米的淤泥,村前屋後有生活汙水的池塘主養鯽魚效果較好。放養魚種前一週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消毒後2~3天注水,注水時用網柵在入水口過濾以防止野雜魚入池。每畝水面主放5.0~6.5釐米鯽魚過冬魚種1500尾或當年孵出大規格魚苗2000尾,搭配40%左右(600~800尾)草、鰱和鱅過冬魚種。放養時間宜早不宜遲。日常投喂精飼料為主,結合施肥培養水質為輔。精飼料的年投喂量相當於彭澤鯽預計產量的2.5倍左右。採用定點投喂,日投喂量根據魚體生長情況、天氣、水溫和魚的攝食強度而定,並根據水質情況適時施肥或加註新水。在一般管理水平下,當年可獲平均體重150克/尾左右的鯽魚200千克,另......

垂體瘤術後的生活飲食當中可以經常吃鯽魚,昂刺魚麼,怎麼網上說這些屬於發物,要忌口,只有這麼多分了莫 10分

別吃,還是吃鯇魚或大頭魚好點。

怎樣選擇使用魚類催產激素

常用的催產激素有:鯉、鯽魚腦垂體(PG)、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地歐酮(DOM)、利血平(RES)等。其使用劑量為(以雌魚體重計算,雄魚減半): 一、單獨使用魚垂體:⑴一次注射:鰱魚、草魚、鱅魚3-4毫克/公斤;青魚4-6毫克/公斤;⑵二次注射:第一針幾種魚均是0.3毫克/公斤,第二針鰱魚、草魚、鱅魚3-4毫克,青魚4-6毫克。 二、單獨使用HCG催產鰱魚和鱅魚,一次注射800-1200國際單位(iu)/公斤。 三、單獨使用LRH-A催產草魚:⑴一次注射:10-15微克/公斤;⑵二次注射:第一針1微克,第二針10-15微克。 四、HCG與LRH-A混合使用:⑴催產鰱魚、鱅魚:第一針注射:1-2微克LRH-A/公斤;第二針注射:10-15微克LRH-A加300-400iuHCG/公斤。⑵催產青魚:第一針注射:1-2微克LRH-A/公斤;第二針注射:15-20微克LRH-A加800-1200iuHCG/公斤。 近年來有些單位使用高效新型魚類催產合劑,繁殖效果更好。

鯽魚催產之後多少小時產子

鯽魚注射催產劑時常用一次注射、二次注射兩種方法。一次注射是指將催產藥物一次性注入親魚體內;二次注射是將催產藥物分兩次注入魚體內,第一針只注射雌魚,注射總藥量的10%~20%,只注射作用於魚類腦垂體的藥物(LRH-A2、DOM),第二次將剩餘藥量全部注射入親魚體內。

鯽魚催產劑的注射時間:在注射催產劑時應注意當地的水溫,鯽魚在水溫18℃時催產效果較好。當水溫滿足魚類的繁殖所需後還要求親魚的性腺發育良好才能進行催產。

水溫18℃左右時,一次注射後13~17小時開始出現發情產卵,二次注射時12小時左右發情產卵,水溫波動1℃,產卵時間縮短或延長1小時。因此採用一次注射時,大都在下午注射;兩次注射時,第一針在上午進行,傍晚注射第二針,使親魚在次日清晨開始產卵。

相關問題答案
鯽魚腦垂體是什麼意思?
有乙肝抗體是什麼意思?
小篆體是什麼意思?
氣液包體是什麼意思?
醫學上大體是什麼意思?
帥哥絕緣體是什麼意思?
光環護體是什麼意思?
電腦行距是什麼意思?
垂範是什麼意思?
同一主體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