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如何弘揚長征精神?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如何弘揚長征精神

新時期如何弘揚長征精神

什麼是長征精神?概括地說,長征精神就是對祖國無限熱愛、對革命理想和革命事業無比忠誠的革命信念;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敢於創新的無畏勇氣;就是不怕犧牲,敢於勝利,充滿樂觀,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就是聯繫群眾,艱苦奮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

一、弘揚長征精神的偉大意義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英勇革命的壯麗史詩。7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經過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70年後,我們的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偉大的長征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依然需要倍加珍惜和大力弘揚。在改革發展任務艱鉅繁重的新形勢下,在深刻變化的國際環境中,大力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大力弘揚中國工農紅軍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的英雄氣概,現實意義十分重大,歷史意義十分深遠。

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可以使我們進一步從歷史和現實的比較中,加深對我國國情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解和認識;可以使我們進一步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增強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可以使我們進一步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黨在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光榮革命傳統,把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二、弘揚什麼樣的長征精神

紅軍長征勝利已經70週年,但長征精神穿越時空,已融入當今的時代精神。新時期我們應該繼承紅軍的光榮傳統,大力弘揚具有時代特色的長征精神。

一是弘揚熱愛祖國、堅定革命信念的長征精神

當年長征,紅軍所經歷的艱難困苦是世所罕見的。蔣介石糾集主要軍力圍追堵截,妄圖置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於死地。英雄的紅軍在毛澤東等同志的領導和指揮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擊退上百萬窮凶極惡的追兵阻敵,征服空氣稀薄的冰山雪嶺,穿越渺無人煙的沼澤草地,縱橫十餘省,長驅二萬五千裡,在物質極其匱乏,甚至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的險惡形勢下,戰勝了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終於取得了長征的勝利,實現了自己的戰略目標。如果革命先輩沒有對偉大祖國無限熱愛的滿腔熱情、沒有對黨和人民無比忠誠的堅定信念、沒有對革命事業鍥而不捨的崇高理想,長征的勝利是不可想象的。

無數革命先烈在當年形勢極為嚴峻、條件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對祖國都具有無限熱愛的深情,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都具有無比堅定的信念。與長征時期相比,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我們的事業有了巨大的成功。我們更應該學習和弘揚革命先輩熱愛祖國、堅定革命信念的長征精神,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做到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革命意志不渙散、奮鬥精神不懈怠,以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滿懷信心地投身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去。

二是弘揚獨立自主、勇於改革創新的長征精神

回顧歷史,我們不會忘記,在長征途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遵義會議上,我們黨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遭受嚴重挫折的教訓,結束了“左”傾冒險主義在黨內的統治,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遵義會議上,我們黨首先是中央領導集體開始自覺地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才能把革命事業引向勝利。這是我們黨在理論上和政治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中國革命的發展從此打開了新局面。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都反......

政治答案青少年應該怎樣弘揚長征精神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中華民族在世世代代的發展中培育、積累和形成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反映了人們創造了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推動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不斷髮展壯大,是中華民族始終保持強大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強大精神支柱。

我國著名核查員鬱建興,在2003年3月13日,下午2時,在返回巴格達的途中,因連續核查勞累,很快地就閉上了雙眼。可是,這不該發生的事情突然發生了。此時,高速公路上行駛著一輛20多米長的大貨車,聯合國核查人員的車隊開始超車,第一輛過去了,第二輛也過去了,鬱建興坐的第三輛車正在超車時,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砰”的一聲,越野車撞上了大卡車的尾部,巨大的慣性使它翻到了公路旁的一個乾涸的水塘中。同事們馬上送入醫院搶救,由於鬱建興頭部負重傷,搶救無效,最後因公殉職。

和平衛士鬱建興,是聯合國開始對伊進行武器核查以來,第一位因公殉職的核查員,是一位為和平獻出寶貴生命的中國軍人。

中華民族向來以勤勞聞名中外,勞動模範楊懷遠爺爺憑一根小扁擔,幾十年如一日為乘客挑行李。

勤勞是勞動人民的本色。我是鄉下人,但是從沒下過田,也沒嘗試過地裡幹活的那種種滋味,但我明白,勞動最偉大,勞動最光榮,瞧不起勞動的人,就是瞧不起自己。

祖國的宏偉建設需要高素質人才。我國的周恩來總理,在青少年時,就立志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但我也時刻記著自己的諾言:努力學好文化,長大後報效祖國。上課了,一雙小手寫個不停;雙休日,在房裡看課外書,有時,也畫幾幅圖,寫幾篇趣文。一天到晚忙個不停。

我們班裡是一個素質較好的班級,在學校舉辦的背古詩比賽中,有三名同學分別獲得了一、二、三名的好成績,是啊!我們不努力,又怎能去報效祖國呢?立志報效祖國,我們要力爭全面發展呀!

通過素質教育的實施,我們進步得很快,可是離時代的要求還差得很遠。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立志報效祖國,是我們青少年一代唯一的奮鬥目標,立志報效祖國,是歷史賦予我們青少年一代的最強使命。讓我們團結起來,用實際行動,去報效祖國吧!

長征--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兩年中,中國工農紅軍離開了原來的根據地舉行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徵。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創造的英雄壯舉,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長征以世所罕見的艱難困苦鑄造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象徵。

在漫漫長征路上,不僅有槍林彈雨,還有急流險灘、雪山草地,更有飢餓、寒冷、疾病等等難以想象到的困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面對各種險惡的環境,紅軍廣大幹部戰士表現出了壓倒一切敵人、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靠著英勇犧牲、不屈不撓的革命意志,紅軍衝破了一道道敵人的封鎖,越過了一道道的艱難險阻。

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舉行了政治局擴大會議,著重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制定了紅軍爾後的戰略方針,從而在最危險的關頭挽救了紅軍和中國共產黨。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3月,組成了實際上以毛澤東為首,周恩來、王稼祥參加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他們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名義指揮紅軍的行動。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

如何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

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點。黨和紅軍在浴血重生的萬里長征中,鑄造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不僅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思想武器,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永恆作用。繼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都應加入到弘揚長征精神的隊伍中。加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採取下列幾個措施:

一、必須大力加強紅軍長征及其精神的教育。

教育和引導廣大幹部和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加強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教育他們瞭解長征的歷史和長征精神,正確認識長征和長征精神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他們真正懂得沒有長征就沒有今天的新中國,長征精神至今仍然是我們的傳家寶。

二、必須大力提倡長征精神。

通過教育使人民做到團結友愛、顧全大局、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自強不息,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型公民,為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三、必須不斷促進長征精神的與時俱進。

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就要不斷賦予長征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長征精神,勤於學習、甘於奉獻,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為實現中國經濟和社會事業更快更好發展而努力奮鬥。

四、必須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長征中,革命先烈為了實現革命理想,為了讓子孫後代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求我們必須義不容辭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神聖使命,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以更好更快發展總攬全局,高舉科學發展旗幟,奏響發展最強音。

五、必須始終保持與人民的血肉聯繫。

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就是要求我們在經濟建設的新長征中,堅持一切為民謀發展,既維護好群眾的長遠利益,又維護好群眾的現實利益,讓廣大群眾分享改革發展帶來的實惠。始終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六、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注重總結和發揚我們黨在革命戰爭時期保持先進性、增強創造力的歷史經驗,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黨的科學化建設。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我們要緊緊圍繞在以中央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新時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是一場新的長征。 走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不能淡忘,更不能拋棄長征精神,而是要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長征精神,將是中國向前發展的一種精神支柱,也將會隨著時代步伐不斷創新,前進。

請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如何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政治試題中考

答:長征精神說明了:艱苦奮鬥是一種不怕艱難困苦,奮發圖強、艱苦創業,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樂於奉獻、勇於獻身的英勇頑強的鬥爭精神。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鬥是一種鬥爭精神,是一種創業精神,是一種獻身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要在同各種各樣的困難作鬥爭時自覺進行磨練,把艱苦、困難、挫折、失敗、逆境都當作培養體積艱苦奮鬥精神的磨刀石。長征精神表現了一種艱苦奮鬥精神。

如何在政治建設中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

答:長征精神說明了:艱苦奮鬥是一種不怕艱難困苦,奮發圖強、艱苦創業,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樂於奉獻、勇於獻身的英勇頑強的鬥爭精神。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鬥是一種鬥爭精神,是一種創業精神,是一種獻身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要在同各種各樣的困難作鬥爭時自覺進行磨練,把艱苦、困難、挫折、失敗、逆境都當作培養體積艱苦奮鬥精神的磨刀石。長征精神表現了一種艱苦奮鬥精神。

如何理解和弘揚“長征精神”

一、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

要正確理解“長征精神”,首先要了解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提出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但蔣介石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調集了100萬大軍“圍剿”紅軍和各蘇區,其中以50萬兵力直逼中央蘇區。在“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下,中央蘇區第5次反“圍剿”失敗,紅軍從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中央紅軍主力由江西瑞金出發,經過血戰湘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度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懋功會師、過草地、激戰蠟子口、大會師最終勝利抵達陝西延安,行程25000裡,史稱25000里長徵。

二、“長征精神”的歷史內涵

概括起來,長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長征精神的本質,就是讓勞苦大眾擺脫剝削和壓迫,求生存獲解放。

三、“長征精神”的現實意義及啟示

長征精神是革命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激勵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建和諧社會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和國家,必有一種精神和信念。它在人們的內心裡蘊藏,化為內心中的一種能量。它像看不見的火光,如地球深處湧動的岩漿,星星之火,亦可燎原,歷經千萬年而不泯,為天地人間提供不竭的熱能。這就是長征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薪火不熄,代代相傳。它無法用GDP和外匯儲備的數字來計算,也無法通過外在的現代化建築和工程來考量,卻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原動力。

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要繼承紅軍傳統,弘揚長征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而努力奮鬥。

我們必須弘揚長征精神,牢牢抓住歷史機遇,正確運用已經積累起來的經驗,努力調動和充分發揮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緊緊抓住國發2號文件這個有力契機,正確處理環保與發展的關係,推動貴州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實現貴州經濟社會歷史性跨越。

今天,我們任在進行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與昔日紅軍長征的任務、條件大不相同。然而,要在一個地理條件複雜、貧困人口眾多、工業落後、交通極不發達,經濟欠發展的落後地區,奮起直追,同全國人民同步實現小康,其艱難險阻不下於當年的長征。因而更需要我們弘揚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利益,不畏艱險、不怕犧牲、頑強拼搏進取和艱苦奮鬥的長征精神。

學習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堅決維護黨的統一,這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思想基礎;學習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和革命必勝的信念,這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動力和保證;學習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堅持遵守黨的紀律,密切聯繫群眾,為民謀利益的崇高思想品德,這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學習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堅持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的革命精神,形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強大合力;學習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為實現省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和環保"十二五"規劃而努力奮鬥。

如何發揚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的優良作風,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做出的巨大貢獻。 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其可貴就在於,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澱中轉化為對現實的啟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 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著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涵。 今天,當年的戰爭硝煙已經散去,但和平發展的天空並非晴空萬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新的長征與當年紅軍長征一樣將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將面臨著嚴峻的困難和考驗。正因如此,新世紀新階段更需要我們高擎起長征精神的火炬,讓曾經推動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光榮傳統在新的長征中煥發出時代光芒,照耀著我們像當年的長征紅軍那樣去不斷開創出新的局面。

作為中學生應怎樣弘揚長征精神?

長征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典範。縱觀整個長征的過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每一個戰略方向的改變,每一項戰略任務的確定,每一次戰鬥勝利的取得,都無不體現出中國紅軍將士“大無畏”,不怕艱難困苦,永久堅持的精神。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艱苦奮鬥精神的楷模。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面對的是一條條波濤洶湧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聳立的雪山,一片片茫無涯際的草地,前有敵軍,後有追兵,可就是在這“敵軍圍困萬千重”的逆境中,紅軍轉戰兩萬五千裡,終於從100萬的敵人中殺出了一條生路。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永久奮鬥”的革命樂章。

長征是充滿著無私奉獻精神的史詩。無論是難以自拔的沼澤,還是茫茫無際的草地;無論是皚皚白雪,還是飛機大炮;無論是酷暑嚴寒,還飢餓乾渴……紅軍將士都抱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堅忍不拔的毅力,與窮凶極惡的敵人展開殊死搏鬥,將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死的威脅留給自己。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團體,只要有艱苦奮鬥的精神,實事求是,無私奉獻,就能夠成就事業,創造輝煌。70年前的長征是這樣,70年後的今天也是這樣。

我們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新的長征。走在新長征路上,我們應繼承和發揚當年紅軍長征的精神,把長征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變成推動我們各項事業前進的巨大力量。紅軍長征的路是艱苦的、漫長的;新長征的路會更艱苦、更漫長。因此,我們回憶長征、紀念長征,就是要更好地繼承和弘揚紅軍長征精神,把紅軍長征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一代一代傳下去,萬眾一心、艱苦奮鬥,爭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長征”的勝利。

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黨領導和團結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強大精神動力。然而,有些黨員認為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沒必要講艱苦奮鬥了,因此貪圖安逸、追求享樂,講排揚、擺闊氣,生活高標準、工作低要求,特別是有少數黨員領導幹部過著紙醉金迷的奢侈腐朽生活,甚至墜入了違法犯罪的深淵,如果這種現象任其不斷擴大和蔓延,勢必嚴重侵蝕黨的肌體,破壞黨群關係。所以,在新的形勢下,要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艱苦奮鬥作風不能丟。

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才能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是共產黨人崇高的追求和強大的精神支柱。在革命戰爭年代,革命前輩在井岡山如果不發揚以門板當床、稻草做被的艱苦奮鬥作風,就難以點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長征路上如果不發揚爬雪山過草地、嚼草根吃樹皮的艱苦奮鬥作風,就難以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在延安如果不發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艱苦奮鬥作風,就難以取得抗戰勝利;當年如果我們共產黨人沒有艱苦奮鬥、勇於勝利的精神,就難以實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革命理想。同樣,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仍然要靠艱苦奮鬥精神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並不斷豐富艱苦奮鬥的內涵,將崇高理想與現實工作統一起來,使之不斷地與時俱進。

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是人民群眾的事業,也只有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才能取得成功。大力推進各項創新,就要不折不扣地走群眾路線,真正做到“執政為民”。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將人民群眾中蘊藏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保護好、發揮好。實現這種結合,就要弘揚“永久奮鬥”的精神,把我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永久奮鬥”,是毛澤東同志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慶賀模範青年大會上講話的標題。他號召全體共產黨員、模範青年要把革命幹到底,要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概。

今天,在歷史的機遇和挑戰面前,我們更加需要這種“永久奮鬥”的精神。機遇是什麼?機遇從來都是對挑戰的勝利。戰勝挑戰,就是機遇;被挑戰所壓倒,就是......

相關問題答案
政治如何弘揚長征精神?
我們如何繼承長征精神?
如何弘揚抗戰精神?
長征精神及大學生怎樣弘揚長征精神論文 ?
如何發揚釘子精神?
企業如何發揚創新精神?
如何弘揚傳統美德論文?
如何弘揚繼承抗戰精神?
考研政治如何做筆記?
學校如何弘揚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