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三民族主義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新舊三民族主義分別是孫中山在怎樣的革命形勢下提出的

三民主義(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是孫中山所倡導的民主革命綱領,還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1] 三民主義的發展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舊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它為中國國民黨信奉的基本綱領。[2]

三民主義由民族主義(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民權主義(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生主義(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構成。

民族主義,反對滿清專治和列強的侵略,打倒與帝國主義相勾結之軍閥,求得國內各民族之平等,承認民族自決權。

民權主義,實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歐美現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權(政權)以管理政府,政府則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五權(治權)以治理國家。其核心觀念強調直接民權與權能區分,亦即政府擁有治權,人民則擁有政權。

民生主義,其最重要之原則有兩個,一為平均地權(實行耕者有其田),二為節制資本(私人不能操縱國民生計)。

孫中山設想通過三民主義的實施能夠“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3] 進而實現國富民強、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

三民主義其實就是孫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國近代化的思考與實踐經驗的總結和高度概括,這種思考與經驗上升為理論以後,又對後來孫中山本人及其追隨者的革命行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指導和促進作用。[1] 三民主義是中國人民的寶貴精神遺產,是激勵中國人民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力量

同盟會成立之前的三民主義還處於雛形階段。孫中山革命思想的萌芽階段最早可以追溯至19世紀80年代中期,1883年7月孫中山自檀香山啟程歸國,尤其是到了香港以後,孫中山的思想已經發生了變化。1886年春夏間,孫中山進入廣州博濟醫院附設華南醫學堂讀書後,便經常發表愛國言論,並以“中國現狀之危,我人當起而自救”等作為宣傳口號。1890年1月,孫中山進入香港西醫書院讀書後,經常利用課餘時間遊走於香港、澳門、香山等地之間,發表不滿清政府的政治言論,並經常與陳少白、尤列、楊鶴齡等三人聚會,互抒救國抱負流露了對清政府尤其是洋務派在對外反侵略鬥爭中的軟弱無能表現了強烈不滿。[7]

三民主義真正初具雛形,並正式以革命綱領的形式提出則是在興中會創立之時。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這個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最早的組織的入會誓詞是:“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建立合眾政府”。誓詞同《興中會章程》中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內容,成為民族主義和民權主義的簡要表述。興中會的綱領中第一次劃時代地提出了民主共和國的要求。

1895年孫中山在廣州起義流產而逃亡國外期間,認真研讀了資產階級社會政治學說,實地考察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始知徒致國家富強、民權發達如歐洲列強者,猶未能登斯民於極樂之鄉也。是以歐洲志士,猶有社會革命之運動也。餘欲為一勞永逸之計,乃採取民生主義,以與民族、民權問題同時解決,此三民主義之主張所由完成也”。[8] 正是由於在此過程中經過孫中山的革命實踐和理論學習,三民主義得到了豐富和發展。因此在後來的同盟會政綱中,三民主義被完整地表述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四句話。其中,“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被視為民族主義;“創立民國”屬民權主義內容;“平均地權”則被認為是民生主義的實現方式。[1]

1905年春,孫中山由美赴歐,先後在巴黎、柏林宣揚三民主義五權憲法號召留學生,瞭解革命組織的團體,加入共有七十餘人。七月,孫中山返日,又以興中會為中心,把......

新三民主主義和舊民主主義的區別是什麼?相同的革命目標是什麼

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相同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①社會性質相同,即都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革命任務相同,即反帝反封建;

③性質相同,即都屬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範疇。

其不同點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分析:

①領導階級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資產階級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者是無產階級。

②指導思想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以從君主立憲制到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作為政治目標,主張走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新民主主義革命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思想武器,以爭取創建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為政治目標。

③革命發展與群眾發動的程度、廣度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綱領不徹底,群眾發動不充分,土地問題不能徹底解決;新民主主義革命提出了徹底的革命綱領,廣泛發動群眾,解決了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即土地問題。

④結果與前途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有勝利的一面,但最後果實被竊取,革命任務沒完成,社會性質沒改變,在這一意義上講是最終遭到了失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為社會主義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結果。

⑤所屬的世界革命範疇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屬於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義革命發生在十月革命之後,屬於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新舊三民主主義的民權主義有什麼不同?

可以明確的告訴你!

孫中山至死只有一個償民主義!

就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

三個“民”字的主義!簡稱三民主義!

所謂的“新三民主義”既:聯俄聯共,輔助工農的新三民主義!不過是共產黨在孫中山死後編造的一個三民主義!

在國民黨的文件裡只有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

而共產黨的文件裡卻有新三民主義。

這個所謂的“聯俄聯共,輔助工農”的“新三民主義”,為什麼連一個民字也沒有呢?

舊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是什麼

(1)民族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2)民權主義:建立民國。(3)民生主義:平均地權。

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三大綱領,道路,三大法寶是什麼?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是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

經濟綱領:兩個沒收一保護——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宋孔陳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

相關問題答案
舊三民族主義是什麼?
民族主義是什麼革命?
海南島的少數民族主要是什麼? ?
民族資本主義是什麼?
舊唯物主義是什麼意思?
實證主義是什麼?
人道主義是什麼意思?
法西斯主義是什麼意思?
黷武主義是什麼意思?
綏靖主義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