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的科學含義?

General 更新 2024-06-13

一、填空題 (每空1分,共40分) 10分

NO

地球的地理變化。[簡介]

三 地表的變化

單元目標

1.瞭解地球表面的各種形態,瞭解地球表面是不斷變化的;認識溫度、水、風、生物等各種自然力量對地表改變的作用;知道岩石的風化、搬運、磨圓等地質作用,認識卵石的形成過程;瞭解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所帶來的積極的和消極的影響。

2.嘗試繪製山地地形圖,感悟符號語言的精妙以及它豐富的科學內涵。通過完成水滴和水流對地表的影響、溫度和水對岩石的影響以及岩石磨圓作用等實驗,經歷用簡單的工具對物體進行定量測量,採集數據,並作簡單記錄的科學研究過程,體驗到建立模型是科學研究的一種有效途徑。在實驗和研討過程中,鍛鍊縝密的思維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嘗試辯證地、綜合地分析問題,考慮對同一現象做不同的解釋。

3.能從多樣的地表形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通過學習自然因素對地表的作用,形成對自然科學研究的興趣和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體會到實驗研究的意義。通過學習人類活動對地表的影響,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單元結構

課題 主要活動 課時建議

1.多樣的地表形態 1.認識地表形態及表示它們的地形圖。

2.畫山的地表形態平面圖。

3.蒐集能夠改變地表形態的事物的資料,貼在教師的信息發佈欄中。

2課時

2.自然因素對地表的作用 1.研究水滴的力量

2.研究水流的作用

*3.瞭解除水以外的其他自然因素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4.研究種子萌發和生長的力量

2課時

3.卵石的形成 1.推測卵石形成的原因

2.研究溫度對岩石的影響

3.研究水對岩石的影響

4.研究石塊如何變成卵形

2課時

4.人類活動對地表的影響 1.瞭解開鑿運河對地表的影響

2.認識修梯田和水庫對地表的影響

3.城市化對地表的影響

2課時

1. 多樣的地表形態

教學目標

1.瞭解地球表面的各種形態,認識地形圖中表示地表形態的符號。

2.嘗試繪製山地地形圖,感悟符號語言的精妙以及它豐富的科學內涵。

3.能從多樣的地表形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

內容設計

本課安排三個教學活動。首先是認識各種地表形態和表示它們的符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然後通過親手繪製山地地形圖的活動,感悟符號語言的精妙以及它豐富的科學內涵。最後引導學生思考造成地表形態多樣性的原因,並動手蒐集資料、整理資料,最終交流和分析資料,找出改變地表形態的兩大因素: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準備

活動1:中國地形圖

活動2:黏土或橡皮泥、水槽、藍色墨水、硬塑料薄膜、水彩筆

活動3:卡片紙

活動1.認識地表形態及表示它們的地形圖

內容說明

教材由兩組插圖構成:第一組為各種地貌的實物圖——平原、高山、峽谷、海洋、丘陵和盆地等,第二組為與之相應的地圖上的表現形式。希望學生在觀察認識實物圖的基礎上,首先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態有哪些,再進一步認識地圖上是如何表現這些地表形態的,增強識圖的能力。

地表形態有三種主要類型:平原、山地和高原。

平原是由平坦或微起伏的低地勢組成的一種地表形態。平原常出現在大陸邊緣和大陸內部。沿著海岸線分佈的平原叫濱海平原,遠離海岸線的則稱為內陸平原。

山地是一種高海拔高地勢的地表形態。山地是山脈的一部分。山脈是形狀、結構和年代緊密聯繫的山群。山地基座至少有數平方千米的面積,但其頂峰卻會聚於一點。山地常有陡坡。

海拔較高、地面起伏不大的地表形態叫高原。高原頂部很少是平坦的。

教學建議

認識各種地表形態。

建議教師先讓學生說一說他們所知道的地表形態有哪些,瞭解學生的先前知識和經驗,喚起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內容......

相關問題答案
普通話的科學含義?
怎麼學好普通話的視頻?
發明電話的科學家是?
哲學社會科學含義?
聯繫的哲學含義?
倒三角的數學含義?
如何練普通話的軟件?
怎麼練好普通話的視頻?
《麥田守望者》裡那段話的深層含義是什麼 ?
怎麼學好標準的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