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字作為姓氏讀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醜做姓氏的時候應該讀什麼音?

醜(chǒu )現在只有這一個讀音

來源有七個

1、源於風姓,出自太昊伏羲氏之妹女媧,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女媧,燧人氏之女,太昊伏羲氏之妹。從女媧開始,中國的原始社會轉入父系氏族社會,社會組織開始以男性為中心。因女媧之名也叫女丑,因此華族後裔中有以“醜”為姓氏者,稱醜氏。

2、源於職藝,出自春秋時期吳國專職從事鈕柄製作的鈕宣義,屬於以職業技藝名稱為氏。

鈕氏始祖為鈕宣義。春秋時期,鈕宣義為吳國從衛都騎衛(軍隊統領),因其祖上為專職從事鈕柄製作的“百工之長”,故以技藝為姓氏,稱鈕氏。後有族人因避禍而改為醜氏,讀音仍作niǔ

3、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大夫逄醜父,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逄氏起源於北海姜姓,先祖為炎帝神農氏之孫逄伯陵。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逄,商諸侯伯陵之後,望出北海。”逄伯陵當年被封於齊地(今山東濰坊、煙臺),建逄國,其子孫世代為逄氏。

周武王滅商後,以逄國之地封姜太公,建齊國,逄氏一族則順為太公之臣。到春秋時期有大夫逄醜父,為齊國重臣。其子孫後代中有支庶後裔取先祖名字中的“醜”字為姓氏,稱醜氏。

4、源於景醜氏的後裔中有以先祖名字中之“醜”為姓氏者,稱醜氏。

5、源於姜姓,出自戰國時期齊國人公孫丑,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6、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司法執刑官侴,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在典籍《康熙字典》中記載:“侴,敕久切,音醜,姓也。”據史籍《姓觽·二十五有》記載:“ <類聚音韻> :‘侴,漢時本姓侴,改姓俞。’ <漢書> :‘司徒掾俞連,一作侴連。是改姓自連始。’”

侴、醜今雖同音,但作為姓氏,絕非同宗。侴,讀音作chǒu(ㄔㄡˇ),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五刑”執刑官的稱謂,就是俗稱的劊子手,專司執行墨刑(在額頭上刻字塗墨)、劓刑(割鼻子)、宮刑(毀壞生殖器)、剕(刖)刑(剜掉膝蓋或砍腳)、大辟刑(殺死)等刑法。後在近代改為醜氏。

7、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瑚圖氏,滿語為“醜鬼”之意,世居葉赫。後大多改為漢字單姓為胡氏、包氏,也有以漢譯本意改漢字單姓為醜氏者。

據史籍《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滿族鈕祜祿氏,老滿洲氏族,主要分佈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長白山區。滿語“鈕祜祿”漢譯為“狼”之意。“狼”是滿族先世女真族的圖騰之一,女真族人出於對“狼”的崇拜,而以其為姓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鈕祜祿”這個姓氏的稱謂曾幾度變化:遼國時期稱“敵烈氏”,金國時期稱“女奚列氏”,元朝時期稱“亦氣烈氏”,明朝時期稱“鈕祜祿氏”。

滿洲氏族鈕祜祿氏,冠以漢字姓稱“鈕氏”,也有的冠以漢字姓稱“郎氏”者,是典型的“一氏冠兩姓”的滿洲氏族。

據傳,有滿族鈕氏族人因避禍而去“金”改為醜氏者。

當“重”做姓氏的時候怎麼讀

退避三舍,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出處:春秋晉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禮遇重耳,並問:“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重耳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軍行三十里。後重耳返國執政, 晉楚城濮之戰,晉軍果“退三舍以闢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晉公子重耳是晉文公(前671年[1] 或前697年[2]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1] 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經典釋義》對古籍中重耳的“重”一律註釋為“重,直龍切”,將原書反切的註音換成現代普通話讀chóng;《辭源》收錄“重耳”條,“重”的讀音也是chóng。所以重耳的名字讀chóng而不能讀zhòng。

宿是姓氏的話,如何讀?

● 宿

sù ㄙㄨˋ膽

◎ 住,過夜,夜裡睡覺:住~。留~。露~。~舍(shè)。~營。

◎ 年老的,長久從事某種工作的:~將(經驗豐富的老將)。~儒。名~。

◎ 平素,素有的:~願。~志。~疾。~敵。~心。

◎ 隔夜的,隔年的:~雨(昨夜的雨)。~根。~草。

◎ 姓。

樂 用於姓氏如何念?

“樂”作姓的時候,Lè,Yuè的讀音均有。

■姓氏起源

樂(Lè,Yuè 樂)姓源流有別,源出有二:

1、出自子姓,為春秋時宋國國君宋戴公子子衎之後,以祖字為氏。據《姓纂》上是這樣記載:“宋微子之後,戴公生公子衎,字樂父,子孫以王父字為氏, 南陽。”另外,史游在所著《急就篇》也有同樣的記載說:“樂氏之先,與宋同姓;戴公生樂父衎,是稱樂氏。”樂姓這個在我國早期歷史上神氣萬分的姓氏,是出現在大約3000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是宋國王族的後裔,發源於河南省商丘。周宣王時,宋國的一個國君叫宋戴公。本為子姓,其兒子名衎(Kàn 音看),字樂父。衎生子傾父澤,傾父澤又生子夷父須,夷父須以其祖父衎之字樂父命姓,成為樂姓。夷父須就是這一支樂姓的始祖。

2、出自子姓,為春秋時宋戴公四世孫樂莒之後,以祖名為氏。據《姓氏急就篇》、《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載,春秋時宋戴公的四世孫,有個叫樂莒的人,是夷父須的族兄弟。他在宋國任大司寇。大司寇是西周王朝開始設置的一種官吏。其職責是掌管刑獄、糾察等事。樂莒的子孫引以為榮,便以祖上名字命姓,也成為樂姓,這支樂姓的始祖就是樂莒。

得姓始祖:公子衎。樂氏源於春秋時的宋國,跟後世以宋為姓的人,算起來是血脈相同的一家人。當時的宋國,是由殷商紂王的長兄微子所建,這個地方,原來是封給武庚的,可是武庚在周成王時叛變,後來被討平,周成王就把包括河南省丘縣以東至江蘇省銅山縣以西的一大片地方,封給了微子,並且封他為封建制度中地位最高的宋公,以奉商湯之祀。後來,宋戴公之子公子衎的後代,又以王父字為氏,於是就出現了“樂”這個姓氏。位尊而高的宋國,後來是於公元前二八六年被齊、魏、楚三國所滅,則推算起來,中國的樂姓最少也已經有了2200年以上的歷史,說他們是“源遠流長”,毫不為過。故樂氏後人奉公子衎為樂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缺)樂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樂姓這個在我國早期歷史上神氣萬分的姓氏,是出現在大約3000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樂氏源於春秋時的宋國,跟後世以宋為姓的人,算起來是血脈相同的一家人。當時的宋國,是由殷商紂王的長兄微子所建,這個地方,原來是封給武庚的,可是武庚在周成王時叛變,後來被討平,周成王就把包括河南省丘縣以東至江蘇省銅山縣以西的一大片地方,封給了微子,並封他為地位最高的宋公,以奉商湯之祀。後來,宋戴公的後代,又以王父字為氏,於是就出現了“樂”這個姓氏。宋國於公元前286年被齊、魏、楚三國所滅。推算起來,中國的樂姓最少也已經有了2200年以上的歷史。據《姓氏急就篇》和《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樂姓起源於子姓。周宣王時,宋國的國君宋戴公生公子衍,字樂父,他的第四世孫子叫樂營,是宋國的大司寇。他的子孫就以其名字中的“樂”字為姓。又據《姓纂》載:“安徽子之後,戴公生子衍,字樂父,子孫以王字為氏。”按:樂氏之先,和宋同姓。樂姓在河南省南陽郡發展成望族,世稱南陽望。

■歷史名人

樂毅:戰國時趙國靈壽人(今河北省靈壽縣西北)人,戰國中期燕國著名軍事將領。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他的作戰指導方略和政治思想對當時和後世都有著重要影響。

樂進:字文謙,三國時魏國曹操猛將。擅打仗,最早投奔曹操,為帳前吏。後跟隨曹操討呂布,攻張繡,戰袁紹,多有戰功。與張遼共破孫權。

樂恢:字伯奇,東漢京兆長陵人,喜好經學,為一時名儒。初仕郡,署戶曹史,坐事抵罪,後復為功曹。永平中,闢司空牟融府,又闢司空第五倫府,皆不就,後徵拜議郎。和帝時官至尚書僕射,針對外戚竇憲專權而上書進......

宿這個字在姓氏裡面念什麼?跪求,,,, 5分

1. 宿 [sù]2. 宿 [xiǔ]3. 宿 [xi戶]

宿 [sù]

住,過夜,夜裡睡覺:住~。留~。露~。~舍(shè)。~營。

年老的,長久從事某種工作的:~將(經驗豐富的老將)。~儒。名~。

平素,素有的:~願。~志。~疾。~敵。~心。

隔夜的,隔年的:~雨(昨夜的雨)。~根。~草。

姓。

宿 [xiǔ]

夜:一~。兩~。

宿 [xiù]

星座:星~。

塗在姓氏裡怎麼念

塗 tú

姓氏起源

由於塗氏家族的祖先,世居在塗水之旁,故有“以水為姓”。塗氏的後代子孫,皆“以水為姓”,將這一“涂姓”傳延下來,同時,也為中國的姓源,開創了“以水為姓”的先例。

源於塗水流域的塗氏,依靠塗水流域的肥沃之地,很快成為當地的盛族,而且,不幾代就出現在江西的南昌一帶,躍居於當地其他諸姓之上,在南昌紮下穩固的基業。

兩千多年來,涂姓和其它姓氏一樣,從發源地的淮河中、下游一帶,遷徙發展到全國各地。據瞭解,目前涂姓主要分佈在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山西、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寧夏、新疆、西藏、臺灣等31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尤以江西省(原豫章郡)最為集中。

江西鄰近幾省的涂姓大多是在宋、明、清三朝分遷過去的。供西(豫章郡)涂姓人口集中,成為郡望,源於東晉初年新吳侯塗欽。塗欽被涂姓後裔公認為“江南一世祖”。

“樸”這個字作為姓氏的時候怎麼讀

以下是我搜來的資料,希望能解答你的疑問,有點亂,湊合看吧。

樸”字的音

主題:“樸”字的音(1)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08:52:37 08月07日

[按] 【我本來也是跟兄一樣,想等方言的材料說明這幾個音的關係。看來不容易。也許大家和你我一樣,都是平時只用“樸素”的音,其它的音是從字典上查出來的。我是既沒見過朴樹,也沒吃過厚朴。姓樸的也只知道是朝鮮族的大姓,可是說實話,我還沒遇到過姓樸的呢。想兄暫時還一籌莫展,我就先走一步,試著回答一下。請兄海涵。

我現查材料現寫,請大家隨時補充修正,也寄希望有方言材料隨時補充上來。請版主原諒冒昧.】

“樸(繁體)”在《廣韻》裡出現在 4個地方,分別是:

(1)模韻,薄胡切:“樸澴(不是水旁,是立刀旁),縣名,在武威。

澴音還。”摺合今音是pu2。

(2)屋韻,蒲木切:“《爾雅》雲:漱(不是水旁,是木旁)樸,心。又音

卜。” 摺合今音是bu2。

(3)屋韻,博木切:“域(不是土旁,是木旁)樸,叢木。又音僕。樸

域,小木也。”摺合今音是bu3。

(4)覺韻,匹角切:“木素”。後面要論證,這是今“樸素”的來源,

所以我們暫時定音為pu3。

另外,《廣韻》也收了“樸”(簡體),在覺韻繁體“樸”的後面:“樸,上同。又厚朴,藥名。”

這裡面,(1)-(3)都是複音詞中的音,不知道是從什麼路數上來的。看得出,有根底而且與今音有關的是(4)。

(注:《爾雅》一句,通行的斷句如此。似不通。望通人教我。)

主題:“樸”字的音(2)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06:34:00 08月08日

《現代漢語詞典》的“樸”字有4個音,出現在下面的說法裡:

(1) po1,朴刀。

(2) po4,朴樹。朴硝。

(3) piao2,姓。

(4) pu3,樸厚,樸陋,朴茂,樸實,樸素,樸學,樸直。

另外,《字典》給“厚朴”的註音是po4。

可以看出,pu3是活棋,其他都是死子兒。

主題:“樸”字的音(3)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07:18:17 08月09日

《辭海》也是4個音,同《現代漢語詞典》,不必羅列。

不過,《辭海》是百科辭典,它要照顧古今。所以《辭海》在pu3下列有從古至今的不同義項。我們看一看這些義項:

(1) 樹皮。《文選·王褒〈洞簫賦〉》:“秋蜩不食抱朴而長吟兮。”李善注引《倉頡篇》:“樸,木皮也。”

(2) 未經加工的木材。《論衡·量知》:“無刀斧之斷者謂之樸。”

(3) 原價,本錢。《商君書·墾令》:“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樸。”

(4) 敦厚;質樸。《孔子家語·王言解》:“民敦俗樸。”陸機《羽扇賦》:“創始者恆樸,而飾終者必妍。”

(5) 老子用語。指原始自然質樸的存在,即“道”。……

第一項是皮相之見。秋蜩抱朴,它不抱在樹皮上,難道還能抱在樹心裡?這句話不過是說,在肅殺的秋風裡,寒蟬抱在木華脫盡的敗枝上(所以叫“樸”)長鳴不已。“刀斧之斷”就是加工,加工之前就是“樸”。所以“樸”才能成為變化之本,才能後來“十倍其樸”。開始的時候只有“樸”,後來“十倍其樸”就“妍”了。老子當然是希望去雕飾,歸真樸。所以,歸結起來,“樸”的意義就是“未經修飾之前的原本”,其它是這意義上的延伸。

主題:“樸”字的音(4)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19:55:57 08月10日

《廣韻》“木素”的說法來自於《說文》:“樸,木素也。”“素”指沒有修飾,原始的;“樸”是“未經修飾的原本”,“樸素”是近義詞的合成。前引《廣韻》四個字裡,只有這個字......

相關問題答案
闢字作為姓氏讀什麼?
鮮作為姓氏讀什麼?
惠作為姓氏念什麼?
盛作為姓名讀什麼?
柏字作為姓氏怎麼讀?
任字作為姓氏怎麼讀?
區當姓氏讀什麼?
甘做姓氏讀什麼?
杲姓氏讀什麼?
木白姓氏讀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