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古時候叫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廣州在古代叫什麼

廣州正式建城兩千多年的歷史,而且,城市中心始終沒有變遷過,這在世界城市史上都極為罕見,成為歷史文化名城有足夠的底氣。

前世之歷史

公元前214年,廣州建“任囂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國家。秦始皇滅六國之後,又下決心將嶺南納入秦帝國的版圖,發動了統一嶺南的戰爭。《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為桂林、象郡、南海。”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尉屠雎率領50萬大軍分五路向嶺南進軍,其中一路順北江而下佔據了番禺。  到後來秦始皇派史祿開鑿靈渠之後,解決了南下秦軍的後勤給養問題,又重新部署了平定嶺南的戰爭,最終由任囂帶領趙佗等人南攻南越,終於統一嶺南。

公元前214年,秦統一嶺南大業完成,嶺南地區從此納入秦中央集權制國家的版圖。今天廣東省大部分屬南海郡,郡治在番禺,這是廣州行政區劃建置之始。首任南海郡尉任囂在番禺築城(城址在今中山四路舊倉巷一帶),史稱番禺城,後人稱為“任囂城”,這是廣州建城之始。

“番禺”一詞,最早見於《淮南子·人間訓》和《史記·南越列傳》。《史記·南越列傳》載,任囂在臨終前對趙佗說:“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裡,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

為了鞏固統一嶺南的成果,秦王朝除了在南海、番禺設置郡縣推行封建制外,又在嶺南實行了多項措施,以促進當地的發展,主要有“屯墾戍邊”、“築道設關”、“謫戍移民,與越雜處”等。

廣州又有“楚庭”之稱一說,越秀公園內正有其牌坊。

1959年製作的五羊雕像,已成了廣州的標誌。

在越秀公園內的“古之楚庭”石碑。

遺址自然沒有,昔日文物卻倒真有,就在俗稱為“五層樓(鎮海樓)”的廣州博物館,該館藏有各朝代文物萬餘件,可謂濃縮了廣州兩千多年曆史。1953年出土的“蕃禺”漆盒,是秦在廣州地區設置郡縣的歷史物證。

1962年區莊螺崗出土的秦戈,是秦統一嶺南的重要歷史物證。

變遷之路

三國時,得廣州之名

廣州建城已有2000多年曆史,難得的是,廣州城垣由小到大,但城區中心一直沒變,廣州位居“歷史文化名城”之列,並非浪得虛名。

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廣州地區範圍已有人類活動。廣州面臨南海,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氣候溫和,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很早就開始了漁獵和原始農業活動。在廣州的龍眼洞、飛鵝嶺等地發現的遠古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石斧、石鑿、石磨和陶器等生產工具。後來,隨著耕作和捕獵技術的提高,學會了各種手工藝技術,出現了各行各業的工匠,他們不必從速耕種,也不需要住在分散的鄉村,而是集中居住,從而奠定了廣州城的基礎。

秦朝於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後,南海郡尉任囂始建番禺城(古廣州名)。西漢初趙佗建南越國,擴建此城為國都,人稱“趙佗城”,城區中心約在今越秀區東起新大新西至倉邊路、北起越華路南至中山路。從考古挖掘的成果來看,南越國宮署遺址中除了有南越國宮殿和南漢國宮殿遺蹟外,還有從南越國以來各朝代的大型建築遺蹟,這些都是廣州建城2000多年曆史的見證。

漢代時番禺已成為全國聞名都會。三國時,吳國的交州刺史步騭擴建“趙佗城”。到公元226年,吳國設廣州建置,治所在番禺,此乃廣州得名之始。漢晉之際,廣州漸成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至唐代已成為世界著名大港,城西的“蕃坊”(今光塔路一帶)成為外國商人聚居的鬧市區。而城南的商鋪也越來越多,唐朝末年,嶺南最高執政者清海軍節度使劉隱擴建南城,其弟劉巖接兄之位後建南漢國,經濟稱雄於五代十國時期,廣州城(時稱興王府)城南、......

廣州古代都叫過什麼名字,分別是什麼時候?

廣州古稱番禺,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秦統一嶺南,在嶺南地區設立了南海、桂林、象三個郡,命任囂為南海尉。任囂在此築番禺城(俗稱任囂城),為廣州信史記載的建城之始,距今已有2213年。秦末漢初,趙佗在嶺南建南越國,定都番禺,奠定了廣州在嶺南的中心城市地位。漢元搐四年(前113)南越國丞相呂嘉叛亂,漢武帝調集大軍10萬平定南越,把南越國土地劃分為9郡。從此,嶺南地區直接歸中央政府統一管轄。東漢時期,南海郡屬交州管轄。到三國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孫權為了便於統治,劃合浦以北為廣州,合浦以南為交州,實行交廣分治。命呂岱為廣州剌史。不久交廣複合,至景帝永安七年(公元264年),交廣再次分治,此後成為定製。交廣分治後,步騭報請孫權批准,於建安二十二年(217)把交州州治由廣信東遷於番禺。

古時廣州叫什麼?

廣州最早建城時的名字叫任囂城

廣東古代叫什麼

廣東位於中國的南部,古代為百越(粵)之地,故簡粵,距今15萬年和13萬年就有“封開人”和“馬壩人”在粵地生息。秦統一中國後,曾在番禺(今廣州)設南海郡;秦末,趙佗建立南越國,定都於番禺(今廣州);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滅南越國後,廣東境內屬交州。廣東一直是歷代皇帝流放囚犯之地,那些流放來的罪臣、囚犯們,在這裡開發、生活,把他們從中原學到的先進文化帶來到廣東,促進了這裡的經濟文化的發展。

廣東的開發較晚,到了明代,廣東的生產力水平已趕上了中原的水平;廣東的近現代的商品生產和對外貿易比較發達,是中國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

廣州古代叫什麼名字

最早建城時的名字叫任囂城。商代時廣州地區稱為“南越”,周代時又有稱為“百粵”、 “揚粵”“南海”,這裡的“百越”,《史記》中稱“南越”,《漢書》稱“南粵”,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已有來往,建有“楚庭”,這是廣州最早的名稱,現越秀山上有清代建的一座石牌坊,坊上書寫“古之楚庭”,不少史籍將“楚庭”視為廣州的雛型,是廣州最早的稱謂,距今已有2847年。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平南越後, 秦始皇征服嶺南後,設三郡,在廣州地區設南海郡,南海郡治和番禺縣治即今廣州市越秀區,南海郡尉任囂在番山、禺山上(今中山四路倉邊路附近)修築番禺城(史稱任囂城),這是廣州設立行政區和建城的開始。

現在的廣東省在古代叫什麼

“百越”族群與中原移民

我之所以要詳述廣東地理,是因為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對廣東的重要性,怎麼說都不為過。廣東人的性格,就是大海陶冶出來的。要了解廣東人,首先要牢記這一點。

不少人都說廣東人是馬來人種,與中原的蒙古人種不同。其實,蒙古人種與馬錠人種到底是一而二,還是二而一,人類學家爭了幾十年,還沒有個定論。因為人類的不斷遷徙,使得人種特徵不斷變化。要找到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種劃分方案,難乎其難。

我不是人類學家,不清楚廣東人究竟是屬於蒙古人種,還是馬來人種,但我卻知道,目前廣東最主要的三大民系:廣府、潮汕、客家,與中原的血緣關係,倒是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

秦代以前,廣東的土著居民是古越族。史書稱他們為“百越”,因為越族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族群,而是由許多小族群組成的,分支極多,系統複雜,分佈在江浙閩粵一帶,故有“百越”之稱。他們的生存能力和智慧一點也不比中原人差,公元前214年那場南北戰爭中,曾經把秦始皇派來攻打嶺南的“王師”,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連主帥屠睢的腦袋也被他們砍了下來。

當然,以秦王朝當時的實力,最終還是把嶺南征服了。秦始皇勒令南征的軍隊都在當地安家落戶,開邊殖民,誓要把中原的政教風化推廣到這片荒蕪之地上。

這是歷史上中原人口第一次大規模南遷。最早進入嶺南的新移民,自然佔盡先機,在最肥腴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安營紮寨,他們就是廣府人的祖先。

趙佗始建南越國

趙佗建立南越國時,由於推行“百越和集”政策,土著越人的命運比美洲的印地安人好得多,他們不僅沒有被趕出家園,相反,在南越國擁有相當大的權勢。史書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土著越人,很可能就是呂嘉。他從輔助趙佗開始,三朝為相,位極人臣。呂氏宗族全都與王室聯姻通婚,男子盡娶王侯之女,女子盡嫁王侯宗室,可謂權傾朝野。他們的子女,實際上都是中原人與土著越人的混血兒。

趙佗是廣東歷史上一位偉大人物,把他奉為嶺南的“人文始祖”,亦不為過。他統治南越國長達60年,即使中原史官也不得不承認他“居南方長治之,甚有文理”。但如果說他是在河北出生的,不能算土著越人的話,那麼,他的子女都在南越出生,再也沒有回北方定居,可以算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了。趙佗死後,由長孫太子趙胡繼位,這是歷史上第一位廣東人稱王。

1983年,人們在廣州象崗發現了趙胡的墓葬。墓中出土文物品類繁多,是迄今嶺南地區發現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的漢墓。古墓原址現已興建博物館,正門共用了1300多塊紅砂岩砌築成高大的石牆。左右是兩幅巨型浮雕,兩個身高8米的男女越人,頭頂日月、赤足踏蛇,凜然有如守護神———廣東越族先人的形象,大約就是如此的吧。

廣府、潮汕、客家三大族群鼎足而立

公元716年,大庾山梅關驛道被打通。從此,越梅嶺,下湞水,便成為北方入粵的主要線路。唐五代時期,北方干戈雲擾,大地烽火,中原人紛紛南逃避難。一部分從梅嶺進入南雄,在珠璣巷棲身。這裡就成了一箇中轉站,大批移民經由這裡再散往廣東各地;另一部分則從福建進入粵東,在潮汕平原落地生根,逐漸形成廣東第二大族群———潮汕人。

百姓門口百家姓。我們從珠璣巷的各姓族譜中,可以追尋出這些北方移民的根,來自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浙江、江蘇、湖北、甘肅、安徽等不同地方。他們對修族譜是非常重視的,希望子子孫孫都記住自己的根。我們知道,全國姓氏排列的前五位,乃“張王李趙遍地劉”,而在廣東則是“陳李黃何張,歐周胡馬樑”。據2000年4月的調查,僅羅定市一地,就有508個姓,大部分姓氏的來源,都可以追溯到珠璣巷。

最後遷入廣東的是客家人,他們是在“靖康恥,猶未雪”的南宋末和“忽必烈吞金滅宋”......

廣州古稱什麼

五羊城 簡稱羊城 MS是這樣的

現在的廣州古時候叫什麼誰在廣州建國了

相傳周朝的時候,廣州這地方還叫“楚庭”。後來稱“羊城”、“穗城”。至於建國嘛!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是秦朝將滅亡時,由南海郡尉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後於約前204年建立,於公元前111年為漢武帝所滅,傳五世,歷93年。國都位於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南越國又稱為南越或南粵,在越南又稱為趙朝或前趙朝。呵呵,我就知道這麼多了!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

古時候的廣東叫什麼名 5分

在秦朝以前,稱為百越

漢初稱南越國

在秦朝以前,廣東是越族人聚居之地,稱為百越地,並不為化外之地。周夷王八年建立的楚庭,成為廣東地區的中心。秦始皇33年統一嶺南後建郡,廣東屬南海郡。漢初趙佗據嶺南三郡稱南越國,建都番禺,即今廣州。廣東成為南越國政權的中心地帶。元鼎六年,漢武帝平南越,復置南海郡。元封五年被收入交州。

三國至隋唐

三國吳黃武五年,分交州合浦以北地段,即今廣東地區,置為廣州。晉及南北朝因之。隋文帝在位時廢南海郡,置廣州總管府。仁壽元年因避太子楊廣之諱而改為番州。大業三年復置南海郡,屬番州。唐武德四年復置廣州,初為總管府,後改都督府。貞觀元年置嶺南道。乾元元年,罷嶺南道採訪使,改設嶺南節度使,僅轄今廣東地區。鹹通三年嶺南分東、西二道,今廣東屬嶺南東道。

五代及宋元

唐末諸藩崛起,南漢國在嶺南立國,廢嶺南道。而廣東成為南漢政權的中心地區,直轄於南漢朝廷。宋太祖開寶四年平南漢廢其建制,復置嶺南道。宋至道三年設廣南東路,為今日廣東省名之出處。元至元十五年屬江西行中書省,並設立了廣東道宣慰使。

明清到近代

明洪武二年5月改廣東道為廣東行省。洪武九年7月廣東行省為廣東承宣布政使司,通稱廣東省。清為廣東省,受兩廣總督管轄。1911年11月9日,廣東省宣佈獨立,成立軍政府,成為中華民國轄地。1916年7月6日改為文人政府。其後多次成為孫中山先生反北洋政府運動的大本營。1926年11月10日省政府改稱省國民政府。陳濟棠主政期間(1929年-1936年),廣東經濟、文化、交通和城市建設有顯著發展。 1938年10月21日至1945年8月15日,部份地區(包括廣州、佛山、中山、江門、東莞、寶安、惠州等地)淪入日軍手中。1950年6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珠海萬山群島,全省解放。

廣東解放後,省政府初年沿用國民政府的制度,但改省國民政府為省人民政府。1968年2月21日,改稱廣東省革命委員會。1979年復為省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廣東行政區域有所調整,包括將懷集由廣西劃入廣東,將欽州、防城港、北海由廣東劃入廣西,將海南獨立建省等。

廣州在古代的時候是什麼朝代?

廣州在古代是南越國!廣州古稱番禺. 秦末漢初,趙佗在嶺南建南越國,定都番禺,奠定了廣州在嶺南的中心城市地位。

相關問題答案
廣州古時候叫什麼?
福州古時候叫什麼?
鄭州古時候叫什麼?
甘肅貴州古時候叫什麼?
內蒙古時候叫什麼名字?
雲南古時候叫什麼名字?
江西上高古時候叫什麼?
山東古時候叫什麼名字?
九州古時候指什麼?
湖北三國古時候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