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如何看待通貨膨脹?

General 更新 2024-05-26

如何看待通貨膨脹

凱因斯曾經說過一句話:「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過程,政府可以祕密地、不為人知地沒收公民財富的一部分。用這種辦法可以任意剝奪人民的財富,在使多數人貧窮的過程中,卻使少數人暴富。」

在通貨膨脹下,如何保值的理解?

有關部門給出的數據是N年對比N-1年的的對比值,要是拿現在的價格水平對比86年的價格水平,那個數值是很恐怖的。從而可知,我能看到的通脹數值,是有你說的疊加效應的,

你的十萬在2010是十萬,按照你說的通脹水平,在2011是99400,在2012是96504,在2013年是94612.,而這些數據,是以2010年的貨幣購買能力為基準的。

所以,在持續通脹的前提下,錢花的越早,越划算。所謂的保值,就是說你的貨幣的增長速度高於通脹速度,才能川值。

保值,除了能影響貨幣體系的大的天災人禍外,與通脹、銀行利率、外匯兌換率等有關係,當然,最主要的是通脹。

如何評價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

通貨膨脹的再分配效應:1.通貨膨脹不利於靠固定收入維持生活的人,有利於有變動收入的人。比如在90年代國企的工資有的達到了一千元,這是很高的。而現在他們的工資依然是1000元,差不多是低收入了。可是那些做小買賣的,私企的職工,的收入卻大幅提高了。2.通貨膨脹對儲蓄者不利 隨著物價上漲,儲蓄在銀行裡的錢的實際購買力下降 ,同樣,像保險金,養老金以及其他固定價值的證券財產等,它們本來是作為防患未然和儲蓄養老的,在通脹中,它們的價值也會降低。3.不利於債權人有利於債務人 當弗在90年代欠別人一萬,現在來還時,你就合適多了。即使存在利息,因為大多數的利息並不能正確遇見通貨膨脹率。

通貨膨脹的產出效應

1.隨著通脹出現,產出增加,收入增加。這就是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的刺激,促進了產出水平的提高。

2.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使產出和收入減少,從而引致失業。

3.超級通貨膨脹導致經濟崩潰。首先,超級通脹使商品價格迅速上升,居民和企業都不想把錢存在銀行裡,因為那樣會貶值。他們都把錢迅速花出去,購買商品和服務,這樣會使價格進一步升高,加劇通脹。其次,員工會要求企業增加工資,以應付日益增長的物價。這時企業的成本就會增加,從而使商品價格進一步增加。同時企業在通脹時會力求增加存活,以便以後價格更高的時候出售。這樣市面上的商品將變的緊俏,導致商品價格繼續上升。

怎麼通俗的理解通貨膨脹? 30分

通貨膨脹,錢毛了,全局來說,社會財富總量一定,發行貨幣增加,貨幣購買力下降。

個人影響:

1、你手中的積蓄、存款隨著通脹會蒸發,損失巨大。

2、經濟不好,就業壓力大,收入跟不上通脹,入不敷出。

3、生活成本提高。

如何理解通貨膨脹的經濟含義

通脹指的是價格水平持續的明顯的上漲。

理解要把握幾個關鍵

1)價格水平。通脹不是一種兩種商品價格的上漲,而是整體的價格水平。

2)持續的。持續性的價格水平上漲才認為是通脹,而一般由某種因素導致的突發性的上漲再回落,不算是通脹。

3)明顯的。一般沒有明確的界定,但是當價格明顯,顯著的上漲時,總能達成通脹現狀的共識。

進一步加深理解,你需要了解通脹的分類,關於分類問題,我已在您的另一個提問中給予回答。

如何理解通貨膨脹的收入分配效應

這個問題可以理解為通貨膨脹的收入效應:通貨膨脹會導致資源或者收入在不同部門直接的配置發生改變。

首先,最容易理解的是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收入分配問題,通貨膨脹導致既定名義利率下的實際利率下降了,因此債券人受損而債務人收益,可以理解為通貨膨脹導致資源在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傾向給了債務人。(這一條可以引申為銀行和企業或者社會儲蓄和投資生產)

其次,是工人和企業家之間的收入分配,當物價上漲以後,企業利潤上升,企業家增發工人工資的幅度小於物價上漲的水平,導致實際工資水平下降了,但是在短期內由於貨幣幻覺的存在使得工人以為自己的工資增加了,從而不但不會減少勞務供給還會增加勞務供給(AS曲線向右上方傾斜的原因),導致企業家更多的佔有了工人的勞動成果。因此,通貨膨脹導致資源或者收入在企業家和工人之間的分配更傾向於企業家。

再者,是政府和社會其他部門之間的收入分配問題,由於通貨膨脹的存在,使得任意時刻你所持有的貨幣價值都下降了,但是那一刻你為所獲得的貨幣進行的生產勞動不會貶值,這多餘的價值其實是被增發貨幣的一方拿走了(將你產出以10元買走了,轉身以此為抵押發行了20元(其中10付給你了,剩下的10元自己留著了)貨幣發行是以政府信用或資產作為抵押的)。因此,通貨膨脹相當於政府對貨幣持有者徵稅(有些國家稱之為鑄幣稅),在收入或者資源分配上更傾向於政府一方。

不知道以上回答您是否滿意。

多印錢就會通貨膨脹,怎麼理解?

通貨膨脹(Inflation)通俗地講是指國家生產的貨幣過多,導致貨幣降低本來的價值,使得物價上漲。如白菜本來2.2元一斤,後因貨幣過多而漲價為4.4元。客觀來說指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供遠小於求)。紙幣、含金量低的鑄幣、信用貨幣,過度發行都會導致通脹。

相關問題答案
個人如何看待通貨膨脹?
個人如何抵禦通貨膨脹?
個人如何應對通貨緊縮?
如何應對通貨膨脹?
如何計算通貨膨脹指數?
香港人如何看待港獨?
如何對待自我膨脹的人?
如何看待馬克思這個人?
如何看待日本這個國家?
如何看待人口老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