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三界指的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26

佛家三界指什麼 10分

佛教的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其中欲界包括:地獄,鬼趣,修羅,人間,欲界天(共6層)。

其中色界包括:色界天堂,(共18層)。

其中無色界包括:無色界天堂,(共4層)。

佛法的修行目標是:出離三界,從而達到涅槃。

對於這個目標,其他任何宗教,都無法達到。

其他宗教,雖然無法出離三界,雖然無法達到涅槃,但可以去天堂。

但不同的宗教,由於修行的境界不同,所以,去天堂的層數,也各不相同。

基督宗教,可以達到欲界的第3層天堂。(見聖經路加福音)。

除佛教以外,最厲害的宗教,是印度教,可以達到無色界的最高層,

也就是第28層,非想非非想處天。

所謂的三界到底是什麼

三界五行,是道家用語三界和五行的簡略說法。昔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者神仙也。道家所說的“三界”一般是指天、地、人三界,指的是整個大宇宙範圍或是超宇宙超時間範圍。

天界

自從盤古破鴻蒙,從此天地遙遙不知幾何。西崑崙與西王母之瑤池遙遙相對。瑤池化水為雲,廣佈天地間成為一重天。只有功德圓滿修煉有成之人,方可飛昇至九重天中的第一層天之“太皇黃曾天”,從而變身成神,只不過這是最低等的神而已。

天界是神仙和聖人所在的天堂或天庭,是俗人所無法高攀的神聖世界;

人界

有陰有陽,有男有女,有樂有愁,有晝有夜,謂人世界。

人界也稱人間、陽間,即指所有緯度宇宙,生靈生活的世界;

地界

地界或魔界,也稱“鬼界”和陰間,意指充滿恐懼、猶如陰曹地府般的世界。其實道教三界也有多種分法。有如上所述,以天界、地界、人界作三界,這是以天、地、人三才作為三界。有以天界、地界、水界作三界,出自於《三官經》。這是以天、地、水三元作為三界的劃分。也有與佛教相同,以欲界、色界、無色界作三界的說法,出自於《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欲界,是指有各種慾望和情感的眾生居住的地方;色界,是指各種慾望情感都已淡化,但還是需要依靠物質(色,指各種有形物質,包括自己的身體)生存的眾生居住的地方;無色界,是指各種慾望情感都已消除,已經不靠任何物質生存的眾生居住的地方。此三界眾生,欲界和色界眾生多由積善之功得生此二界,無色界眾生則需要斷除淫慾和一定的靜定修持才能夠得生。色界比欲界壽命福報 長久,無色界比色界壽命福報長久,但是福盡壽終,依舊落入輪迴,沉淪苦海。

在佛教中,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一切眾生都沒有擺脫六道輪迴。在道教術語中,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中無色界有種民四天,其中種民四天的眾生已經徹底擺脫了六道輪迴,徹底解脫了生死約束。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廣泛地用於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水、木、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而道家講死後有鬼,但不一定有六道輪迴(道家的輪迴是後來加上去的),所以只要不死,或者死了但鬼靈不散,就算跳出來了。說不在五行中,就是講不再受五行運化主宰,尚書“水曰潤下,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穡,金曰從革。”就是說萬物在五行運化中循環,水潤木生火至頂,土得這一循環,到金由生轉死,覆成另一循環之滋養,即再成水潤。成仙了就不再受五行運化制約,不再有壽元耗盡身體被滅的限制而死。

請查什麼叫三界

道教三界有多種分法。有以天界、

地界、人界作三界,這是以天、地、人三才作為三界。

有以天界、地界、水界作三界,這是以天、地、水三元作為三界的劃分。也

有以欲界、

色界、無色界作三界的說法,這種說法比較普遍,出自於《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欲界,是指有各種慾望和情感的眾生居住的地方;色界,是指各種

慾望情感都已淡化,

但還是需要依靠物質

(色,

指各種有形物質,

包括自己的身體)

生存的眾生居住的地方;

無色界,是指各種慾望情感都已消除,已經不靠任何物

質生存的眾生居住的地方。此

三界眾生,

欲界和色界眾生多由積善之功得生此二界,無色界眾生則需要斷除淫慾和一

定的靜定修持才能夠得生。色界比欲界壽命福報

長久,無色界比色界壽命福報長久,

但是福盡壽終,依舊落入輪迴,沉淪苦海。

佛說三界眾生,指的是什麼?

眾生,佛教用語。佛教中指有生命的東西,有時專指人和動物。

梵語bahu-jana,jantu, jagat 或 sattva 之意譯。   音譯僕呼那、禪頭、社伽、薩埵。   又譯作有情、含識(即含有心識者)、含生、含情、含靈、群生、群萌、群類。   ‘眾生’一語,普通指迷界之有情。雜阿含經卷六(大二·四〇上):‘佛告羅陀,於色染著纏綿,名曰眾生;於受、想、行、識染著纏綿,名曰眾生。’

三界是那三界,他們有什麼區別

三界六道

三界。界,限也、別也。謂三界分限各別不同,故名界也。

三界,即凡夫生死往來之世界分為三:欲界、色界、無色界。

一、欲界。欲有四種:一者情慾,二者色慾,三者食慾,四者婬欲。此界眾生,下極阿鼻地獄,上至第六他化天,包括地獄、餓鬼、畜生、人與欲界六天等,男女相參,多諸染欲,故名欲界。

欲界六天:即四王天、帝釋天(中國人常說的玉皇大帝)、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帝釋天主即中國所謂的玉皇大帝,與宗教中的上帝。

四王天處於須彌山的山腰,帝釋天則居於須彌山頂;二者稱為「地居天」。

夜摩以上四天,與色界十八層天,居空而處,稱「空居天」。

單位世界之天頂為初禪天。小千世界的天頂為二禪天。中千世界的天頂是三禪天。大千世界的天頂是四禪天。

一大千世界,由十億個單位世界所成(詳見「世界的形成」) 。換言之,每個大千世界,均有十億個初禪天,一百萬個二禪天,一千個三禪天。故知,我們所熟悉的玉皇大帝,在娑婆世界即有十億位。(玉皇大帝居欲界二天,位初禪天以下。)

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主,名為波旬,亦即常說的「魔王」。時常率領俯眷屬向人界的修道者作種種的障礙和干擾。但從大乘之法門言之,則深位之菩薩,以大方便力現為魔王,教化眾生也。如《維摩經.不思議品》曰:「維摩詰告大迦葉:仁者!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教化眾生,現作眾生。」

生欲界天所具條件:

修上品十善而生。財、色、名、食、睡名「五欲」,唯欲界需要。欲界天中,層次愈高,五欲愈淡薄,至初禪則完全舍離五欲。修福、行十善者,最高可生於帝釋天。依超度功德迴向之力,最高亦僅能化生於此。若欲達向上諸天,必兼修禪定與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方能成就。

二、色界。色即色質,謂雖離欲界穢惡之色,而有清淨之色,始從初禪梵天,終至四禪色究竟天,凡有一十八天,並無女形,亦無慾染,皆是化生,尚有色質,故名色界。

色界十八層天,又稱「四禪天」、「四靜慮天」。

初禪三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

二禪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三禪三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四禪九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

經雲,人類的祖先是光音天人。光音天即二禪第三天。

無想天,是外道修無想定而生之處所,屬外道天。

無煩至色究竟等五天,是小乘三果聖人所居,又稱淨居天。

色究竟天,為色界天之天頂。有此界之上,復有大自在天之說。亦有色究竟天之中央,有「大自在天」獨立而成之說。

大自在天,梵語摩醯首羅天,為三界尊極之主。《輔行記》雲:色界天三目、八臂,騎白牛,執白拂,有大威力,居菩薩住處;能知大千世界雨滴之數,統攝大千世界,於色界中此天獨尊也。又,經雲:法雲地菩薩,修行十地法門,具足眾德,多作第四禪摩醯首羅天王,主三千世界。

生色界天所具條件:

經雲:「禪悅為食」,為初禪以上的修行者。

初禪天人已舍離五欲,無飲食睡眠。何以故?心地清淨,妄想、分別、執著等諸煩惱,雖未斷除,但能以定功降伏之。

修行上品十善、四無量心、具禪定者,方能生此。

三、無色界。謂但有心識而無色質也。始從空處,終至非非想處,凡有四天。但有受、想、行、識四心,而無形質,故名無色界。

無色界天,又名四空天。所謂: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非想處天。

此處眾生,壽命極長,不聞佛法。為「八難」之一。

◎ 三界通苦

佛雲「三界通苦」。

欲界中......

寶蓮燈裡所說的“三界”指的是什麼?謝謝回答

【三界】(梵trayo dha^tavah!,巴tisso dha^tuyo、tayo dha^tavo)  佛教世界觀用語。指眾生所存在的三種界域。又稱三有。其意義略如下述∶   (1)欲界∶指有食慾、淫慾、睡眠慾之處,即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間及六慾天。   (2)色界∶指有淨妙色法之處,即四禪天。   (3)無色界∶指無有色法之處,即四無色天,或說尚存微細色法之處。《順正理論》卷二十一就三界的區別雲(大正29·459a)∶   ‘若界有色而無定者,是名欲界。若界有色亦有定者,是名色界。若界無色而有定者,是無色界。若界有色有欲境者,是名欲界。若界有色無慾境者,是名色界。若界俱無,是無色界。’   依《俱舍論》卷八所述,三界的界有任持、種族之義。‘任持’指維持自相,意即欲界能持欲自相、色界能持色自相、無色界能持無色自相。‘種族’指具有生本(即因),即具有相續各種自相之因。此外,‘種族’是種種族類各有自己的性別,意即三界各別自類相續。因此,欲界是欲所屬之界。《瑜伽師地論》卷四也詳述三界之義。謂此三界在果報上雖有優劣、苦樂的差別,但皆是迷界,為聖者所厭棄,並喻之如火宅、牢獄。如《法華經》〈譬喻品〉雲(大正9·14c)∶‘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化城喻品〉雲(大正9·24c)∶‘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   此外,三界又可分為二十五有。此說法出自南本《涅盤經》卷十三、《止觀輔行》卷二之二等書。認為欲界中有四惡趣(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界的四洲(東弗婆提、南閻浮提、西瞿耶尼、北鬱單越)、六慾天(四天王、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色界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等四天,初禪又分出梵天,第四禪又分出五那含天、無想天;無色界有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四天;總計二十五有。若再將五那含天算為五天,則為二十九有。六道是將六慾天及其以上諸天,視為一類,再加上人、四惡趣,共有六道。其中若將阿修羅包含在鬼、畜之中,則為五趣。又,若以定散區分三界,則欲界是散地;色、無色界是定地。若再將定地分為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舍念清淨地(以上色界)、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以上無色界)等八地,加上欲界的散地,共有九地,或稱為九有。(參見下頁附表)   嚴格來說,三界、五趣與六道有廣狹之別。五趣等只是異熟果,故其體無覆無記,只是有情之數,因此不通於善、染、外器世間、中有;而三界則總攝之。三界之中,除了無色界之方處不可定之外,餘皆以須彌山為中心,而向四方上下分佈。此詳載在《俱舍論》卷八。此外,華嚴、天台等,將以上三界稱為界內,離出三界以外的,稱為界外。   ◎附一∶《法界安立圖》卷中之上(摘錄)   (一)三界次第安立說   下方虛空中,有大風輪,高百六十萬由旬。水輪,高八十萬由旬,廣百廿萬三千四百五十由旬,以眾生業力,水不流散,如食未消,不墮熟髒。金輪,高三十二萬由旬,水上有風風轉此水,於上成金輪;如熟乳生膏,是名金輪。地輪,深六十八千由旬。   輪圈山內,鹼海、七金山、香水海至須彌山根。上升一萬由旬,繞山縱廣一萬由旬,是堅手天住。覆上一倍,繞山八千由旬,持華鬘天住。覆上一倍,繞山四千由旬,常放逸天住。覆上一倍,繞山四千由旬,日月星宿天住。覆上一倍,繞山四千由旬,是四王天住。   須彌山下,別有三級諸神住處,皆有七重牆垣,皆夜叉住。此三天皆藥叉住,四天王之所部。   覆上升四萬由旬,山頂縱廣四萬由旬。其中,善見城縱廣萬由旬,是三十三天住。即從此山上升四萬由旬,有處如雲,七寶所成其猶大地,是炎摩天住......

神話中的三界、八界各指什麼?

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佛教的“三界”,

佛教的三界簡介:

即欲界、色界、無色界。界,義為類別。三界又可總分為有情界(有情識的生物)和器世界(處所)兩類,而以有情界為主體。三界是據有情所造善、惡業及修不同定業所感苦、樂、色、無色等不同果報而建立的。如“三界眾生,輪迴六趣”即此義。

1、欲界。欲指財、色、名、食、睡五欲。主要指男女色慾。“男女參居,多諸染欲,故曰欲界。”欲界有五趣十二處。趣,義為趣向,五趣指有情生死,有五個去處,即地獄,畜生、餓鬼、人及六慾天,所以又稱五趣雜居地。又有佛、菩薩來此度生及有修行成聖果者,又稱凡聖同居地。其中地獄有等活、黑繩、眾合、號叫、大叫、炎熱、大熱、無間等八處,加上畜生、餓鬼為十惡趣。人有南贍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等四處。天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等六處。人天合為十善趣。此立足於人,地獄在下,最底層是無間地獄;天在上,他化自天位居最上。

2、色界。位於欲界之上,為離欲的眾生所居。色,義為物質。“宮殿高大,是色化生,故名色界。”色界有四靜慮十七天。靜慮即平靜思慮的禪定境界,四靜慮天即有情依成就禪定的深淺所感的不同果報,有四級處所。初靜慮三天(梵眾、梵輔、大梵),二靜慮三天(少光、天量光、極光淨),三靜慮三天(少淨、無量淨、遍淨),四靜慮八天(無雲、福生、廣果、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此八天中前三天是凡夫所居,次五天為聖者所居,聖者煩惱清淨,又稱五淨居天。是為凡聖分居地。

3、無色界。在色界之上。為無形色眾生所居。“但有四心,無色形質,故名無色界。”無色界有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此四皆以不同定心境界立名。無色界無處所,有情在某地修某空定成就,舍色身後,即於是處入某空處。由於無物質形態,又名四空天。此三界總為一個世界。大乘佛教認為宇宙之中有無數這樣的世界。

而道教的“三界”,據說是在吸收佛教的因果輪迴之後,才確立的觀點!

道教“三界”

道教《雲笈七籤》卷二十一“天地部”稱,地上之天共有三十六層:(一)太皇黃曾天,(二)太明玉完天,(三)清明何童天,(四)玄胎平育天,(五)元明文舉天,(六)七曜摩夷天,此六天合稱為欲界。

(七)虛無越衡天,(八)太極蒙翳天,(九)赤明和陽天,(十)玄明恭華天,(十一)耀明宗飄天,(十二)竺落皇笳天,(十三)虛明堂曜天,(十四)觀明端靖天,(十五)玄明恭慶天,(十六)太煥極瑤天,(十七)元載孔昇天,(十八)太安皇崖天,(十九)顯定極風天,(二十)始黃孝芒天,(二十一)太黃翁重天,(二十二)無思江由天,(二十三)上揲阮樂天,(二十四)無極曇誓天,此十八天合稱為色界。

(二十五)皓庭霄度天,(二十六)淵通元洞天,(二十七)翰寵妙成天,(二十八)秀樂禁上天,此四天合稱無色界。

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合稱為三界,共計二十八天。三界之上又有四種民天:(二十九)無上常融天,(三十)玉隆騰勝天,(三十一)龍變梵度天,(三十二)平育賈奕天。(三十三)太清貳大赤天,(三十四)上清境禹余天,(三十五)玉清境清微天,此三天合稱三清天。三十六為最高一層,稱大羅天,與三清境合稱為聖境四天。 三界、四梵天、聖境四天共計三十六天。

而所謂的“八界”,親……我估計你說的是“佛教十八界”!

而此十八界分別為:

"十八界", 即"六根"、"六塵"、"六識"三者。十八界是以人的認識為中心, 對世界一......

《西遊記後傳》中提到三界,那三界?(是名詞,不是具體地方)?

神話故事中常常出現的三界其實是:天界(也叫仙界)、人間界、冥界(也叫地獄) 就是成仙的、做人的、化鬼的。。。 天界: 佛教認為,人如果能夠行十善業,死後將生天界享受快樂。與基督教的天堂不同,佛教認為:生入天界並不是永恆的,天人壽命雖然很長但也有盡頭,之後還要進入輪迴,墮回人間乃至地獄。 天人死前會有五種徵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稱為“天人五衰”。此外佛教亦認中國傳統中的神仙、其他宗教的大能者,如耶穌、帝釋天為天人。 道教《雲笈七籤》卷二十一“天地部”稱,地上之天共有三十六層:(一)太皇黃曾天,(二)太明玉完天,(三)清明何童天,(四)玄胎平育天,(五)元明文舉天,(六)七曜摩夷天,此六天合稱為欲界。(七)虛無越衡天,(八)太極蒙翳天,(九)赤明和陽天,(十)玄明恭華天,(十一)耀明宗飄天,(十二)竺落皇笳天,(十三)虛明堂曜天,(十四)觀明端靖天,(十五)玄明恭慶天,(十六)太煥極瑤天,(十七)元載孔昇天,(十八)太安皇崖天,(十九)顯定極風天,(二十)始黃孝芒天,(二十一)太黃翁重天,(二十二)無思江由天,(二十三)上揲阮樂天,(二十四)無極曇誓天,此十八天合稱為色界。(二十五)皓庭霄度天,(二十六)淵通元洞天,(二十七)翰寵妙成天,(二十八)秀樂禁上天,此四天合稱無色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合稱為三界,共計二十八天。三界之上又有四種民天:(二十九)無上常融天,(三十)玉隆騰勝天,(三十一)龍變梵度天,(三十二)平育賈奕天。(三十三)太清境大赤天,(三十四)上清境禹余天,(三十五)玉清境清微天,此三天合稱三清天。三十六為最高一層,稱大羅天,與三清境合稱為聖境四天。 三界、四梵天、聖境四天共計三十六天。 人間界:梵語manus!ya。音譯摩■沙、末奴沙、摩奴闍、摩■史。指人所住之界域。乃六道、五趣、十界之一,又稱人間界、人界、人趣、人道或稱世間。印度原語與漢譯之語,皆以複數來表示;蓋人之慾真正為人者,必須與眾人接觸,謀眾人之幸福,此亦大乘佛教菩薩精神之基礎。又manus!ya 系自 manas(末那,即思考之意)語根衍生,即認為能思考者是人,此想法見於八正道第二之‘正思惟’,其所以特重般若(梵prain~a^ ,巴Pan~n~a^ ,睿智)與意識問題,即由此種佛教觀點而來。 至於人之住處,即所謂須彌四洲,面貌各如其洲之地形,壽命則隨各洲而互異。關於閻浮提之人壽,俱舍論卷十二有住劫二十中劫之說法。又人間受生之業因,雜阿含經卷三十七載,若行十不善業則生地獄,雖生人中則受諸難;若行十善業則生天上,若生於人中則能免諸難。[長阿含卷十八閻浮提洲品、北本大般涅盤經卷十八、起世經卷一、大毗婆沙論卷一七二、俱舍論卷一、法苑珠林卷五、玄應音義卷二十五] 冥界:據佛陀所說,地獄為六道之一,輪迴者根據其業力而往生此道。但地獄不是永恆的,地獄中的有情(生命)雖受苦但亦有死亡的時候,到時會再根據其業決定下次往生的界別。 中國自古以來,有關地獄的故事不計其數,最有名的當是《聊齋志異》中的〈續黃粱〉,敘述一位福建省曾孝廉做了一個夢,夢中他成為宰相,卻貪贓弄權,無惡不作,死後下地獄受盡酷刑,文中對地獄的種種情景,有非常精彩的描述。 中國在佛教未傳入前的傳統信仰認為,普通人死後亡魂會歸於泰山之下,泰山神東嶽大帝為冥界主宰。後來認為酆都為冥界入口之一。 佛教傳入後認為地獄是六道輪迴中最劣最苦的,民間認識的“重獄”便是“十八層地獄”,事實上地獄只有十殿,每一殿有一閻王掌管,故有“十殿閻王”之稱,十八層地獄即是十殿的第九殿——......

在神話傳說中,三界是指人界、神界、魔界嗎?六道是指哪六道?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譁

六道:天人、凡人、阿修羅、畜生、惡鬼、地獄。

欲界指以身心的愛慾為根本存在形式。凡人、阿修羅、畜生、惡鬼、地獄都在四天王天人、忉利天天人、須焰摩天天人、兜率陀天天人、樂變化天天人、他化自在天天人都在欲界。

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這十八種天界的天人以大丈夫身獨修禪定,無男女情慾之交合,但還沒有完全脫離形體的牽累,所以稱為色界。

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等四空天,這些天人窮究空性,身心相繼滅盡,定性顯現在前,沒有了色塵的業果酬答,所以稱為無色界。

三界眾生都是由於不能了知妙明的正覺真心,以妄逐妄而妄有三界,於其中間妄隨七趣沉淪(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神仙、天人),捨生趣生隨其業因而各從其類。

一、十種仙道的眾生

阿難!還有一些人不依自性正覺修習三摩地,而是別修識心妄念,一心存想固守色身形骸,遊歷於常人所不能及的山林深處,這便有十種仙道。阿難!眾生長期專心服食各種食物而不間斷,在服食之道上圓滿成就,身體輕清,走路快捷,叫做地行仙。長期專心於草木藥物而不間斷,在藥物之道上圓滿成就,可以步行如飛,登山越嶺,叫做飛行仙。長期專心於金石化煉而不間斷,在化煉之道上圓滿成就,可以脫胎換骨,遊行世外,叫做遊行仙。專心一致修煉氣脈導引而不間斷,在精氣之道上圓滿成就,可以騰雲駕霧,叫做空行仙。專心致志來吞納口中的津液而不間斷,在津液潤澤的德用之道上圓滿成就,能乘正氣,遊於天上,叫做天行仙。專心致志吸日月之精華,餐雲霞之色彩,久行不息,在吸納粹取之道上圓滿成就,精氣潛通,可以穿金石、蹈水火,任運無礙,叫做通行仙。專心持咒,修煉禁法而不停息,在咒術禁法之道上圓滿成就,能降妖驅魔,濟世利人,叫做道行仙。堅固精神憶念,存想專注,久行不息,在思惟憶念之道上圓滿成就,精神出入自在,形神照應,叫做照行仙。堅固其心以成交媾(道家有南北兩派,南派以男女交合為交媾,北派以心火和腎水的感應為交媾),久行不息,在感應之道上圓滿成就,名為做精行仙。堅固其心以求天地變化之道,久行不息,在覺悟天地變化之理上圓滿成就,隨意變現,自在無礙,能呼風喚雨、移山填海,叫做絕行仙。阿難!這些仙人都是在人道中修煉身心,不修自性正覺,而是心外別求長生之理,使壽命維持千萬歲,他們休養止住於深山茂林,或者大海島中,與人世隔絕,但還是沒有離開輪迴的妄想流轉,如果不修自性的三昧正覺,福報享盡則還來世間,散入於諸趣之中。

二、欲界六天

阿難!世間人不求取常住的真性,又不能捨離妻妾的恩愛,但能持守正心不流逸於邪淫之中,正心澄淨瑩潔,自然生髮光明,命終之後上生天界,與日月相鄰,這一類眾生名為四天王天。

對於自己的妻室,淫愛之心已十分微薄,於清淨獨居時,偶爾還有慾念生起,不能得到清淨的全味,這種人命終後,就能超越日月之光明,居於人間之頂,這一類眾生所居之處,這叫做忉利天。

夫妻相會,逢淫慾心生起就暫且交歡,事後不再追思憶念,在人世間動念之時少,靜心之時多,命終之後於虛空之中朗然安住,那是日月光明所照不到的地方,這些人身上自有光明,這一類眾生名為須焰摩天。

於一切時常在清淨中,有相應的欲觸逼迫,還不能完全拒絕,命終之後就能上升到精細微妙之境,不與下界人天之境相接,乃至於劫盡世界壞滅之時,火水風三大災劫都不能波及,這一類眾生名為兜率陀天。

我已完全沒有了淫慾之心,只是應你......

跳出三界 不在五行中的是什麼?

道教說法。三界 欲界、色界、無色界。五行 金、木、水、火、土。佛教說法。六道輪迴。輪迴理論是佛教的基本理論之一。

六道者:一、天道,二,修羅道,三、人間道,四、畜生道,五、餓鬼道,六、地獄道。

此中上三道,為三善道,因其作業(善惡二業,即因果)較優良故;下三道為三惡道,因其作業較慘重故一切沉淪於分段生死的眾生,其輪迴的途徑,不出六道。

所謂輪迴者:是描述其情狀,去來往復,有如車輪的迴旋,在這六道中周而復始,無有不遍,故名六道輪迴。  世間眾生無不在輪迴之中。只有佛、菩薩、羅漢才能夠跳出三界,不入輪迴。 [編輯本段]地獄道  在六道之中,以地獄道之痛苦為最甚。

「地獄道」只是一個統稱,其實它可被細分為八大熱地獄、八大寒地獄、近邊地獄及孤獨地獄四大部分。除孤獨地獄外,其他地獄均為眾生之集體共同業力所創造的。造作最重惡業者,會投生於地獄道中,經歷幾十萬億年才有可能離開此道之苦。

地獄道的眾生,並不由母胎所出,亦非因卵而出,而是化生出的。在八大熱地獄中投生的眾生,受著各式各樣的大苦。在有些熱獄中,眾生會互相砍殺,但卻不死去,只能經年累月地忍受不斷被殺害之痛苦,完全無法出離。在其他獄中,眾生會被燒至七孔冒煙,或被肢解,又或被放入熔銅中煮至皮開肉爛。這些都是過往之惡業力成熟時,所幻化出來的慘況,苦不堪言。在八大寒地獄中,有情眾生受著不同程度之寒苦所逼,甚至會被凍封僵立幾百億年之久,卻因業力未盡而不會死去。其他地獄的各苦,衲就不在此詳述了(注:參考法師著作《生死之輪》)。總之,地獄道是六道中痛苦最大的一道。

構成不同佛經中對於地獄的描寫亦有不同,有八大地獄、一百三十六地獄、六萬四千地獄等等說法。

阿毗達磨俱舍論

於眾生所居住的閻浮提下方4萬由甸處為無間地獄,於八熱地獄旁邊有橫向延伸的八寒地獄。

長阿含經

有八熱地獄、十地獄及十六地獄之說。和其他的地獄說法最大不同處在於地獄並非位於地下,而是位於世界盡頭。

在須彌山世界最外側被有如輪子般的鐵輪山包住,鐵輪山又分內外;地獄與閻魔王宮便位於此處。雙重鐵輪山間是太陽與月光無法到達之處,並常猛烈吹著名為僧佉的暴風;這種風能把人間界的東西全部吹成粉末,且帶有超高溫的火焰以及惡臭。

其八熱地獄依序為想地獄、黑繩地獄、推壓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燒灸地獄、大燒灸地獄、無間地獄。

十地獄依序為厚雲地獄、無雲地獄、呵呵地獄、奈呵地獄、羊鳴地獄、須幹提地獄、憂鉢羅地獄、拘物頭地獄、分陀利地獄、鉢頭摩地獄。

十六地獄依序為黑沙地獄、沸屎地獄、五百釘地獄、飢地獄、渴地獄、一銅釜地獄、多銅釜地獄、石磨地獄、膿血地獄、量火地獄、灰河地獄、鐵丸地獄、釿斧地獄、犲狼地獄、劍樹地獄、寒冰地獄。

正法念處經

八熱地獄的四面各有四個門,門外各附有四個小地獄;又名十六遊增地獄、四門地獄、副地獄或近邊地獄,與八熱地獄合計共一百三十六地獄。

其四個小地獄為煻煨增地獄、屍糞增地獄、鋒刃增地獄、烈河增地獄。 [編輯本段]八熱地獄  等活地獄 位於閻浮提地下1千由旬處,長寬各1萬由甸。刑期為等活地獄的500年,等同於人間的1兆6653億年。 黑繩地獄 位於等活地獄之下,痛苦程度為等活地獄的10倍。刑期為黑繩地獄的1000年,等同於人間的13兆年。 眾合地獄 位於黑繩地獄之下,痛苦程度為黑繩地獄的10倍。刑期為眾合地獄的2000年,等同於人間的106兆5800億年。 叫喚地獄 位於眾合地獄之下,痛苦程度為眾合地獄的10倍。刑期為叫喚地獄的4000年,等同於......

相關問題答案
落三界指的是什麼?
三愛三反指的是什麼?
風三秋指的是什麼意思?
學校的三防指的是什麼?
工程三防指的是什麼?
貨運三標指的是什麼?
三寶指的是什麼?
三懂指的是什麼意思?
這一種境界指的是什麼?
三班指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