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四方典故的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18

志在四方成語故事

註音】zhì zài sì fāng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到齊國,齊桓公把齊姜嫁給重耳。重耳在齊國生活7年,日子過得很逍遙,他的屬下十分著急,商量要他回國爭王位。齊姜也認為男子漢要志在四方成就大業,就與重耳的部下用計送出齊國。

【出處】立忠信男兒志四方,居王佐丹扆定八方,撫萬姓,定邊疆。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三折

【解釋】四方:天下。立志於天下。指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有理想

【相近詞】雄心壯志

【反義詞】胸無大志、鼠目寸光

成語志在四方的主人公是誰

是孔穿

志在四方的故事:

【成語】: 志在四方

【拼音】: zhì zài sì fāng

【解釋】: 四方:天下。立志於天下。指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成語故事】:

戰國時,魯國的孔穿(孔子第5代孫)去趙國遊歷,跟平原君門下的賓客鄒文和季節結成好友。孔穿回國時,鄒文、季節送了3天行程,臨別時,兩人淚流滿面,對孔穿依依不捨。但孔穿只對他們作了個揖便上路了。孔穿的學生認為他太不近情理。孔穿卻不為然地說:我原以為他們是大丈夫,現在才知道他們像女人一樣。人立於天地間,應有'四方之志',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應四海為家,怎麼能像動物一樣整天聚在一起?孔穿的學生不住點頭稱是,對老師更加敬重。後來人們將“四方之志”引申為“志在四方”。

有沒有激勵人心,積極向上的成語典故古代的最好

人定勝天 《逸周書·文傳》:“人強勝天.”宋·劉過《襄陽歌》:“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人定:指人謀.指人力能夠戰勝自然.

有志者事竟成 《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聞雞起舞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白手起家 一切靠自己艱苦奮鬥,創立了一番事業.

捲土重來 人馬奔跑時捲起的塵土.形容失敗後組織力量,重圖恢復.

晨鐘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鐘,暮擊鼓以報時,用以使人驚悟的言論.

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決,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頭的決心.

投筆從戎 《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金石為開 漢·劉向《新序·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金石:金屬和石頭,比喻最堅硬的東西.連金石都被打開了.形容一個人心誠志堅,力量無窮.

勤能補拙 宋·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輪勤.”勤奮能夠彌補不足.

人定勝天 比喻人力可以戰勝自然.

有志竟成 有堅定的志向,只要努力從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良藥苦口 能治病的好藥,味苦難吃.比喻直言勸戒批評的話,雖然聽起來不舒服,但對人卻是有益的.

懸樑刺股 形容刻苦學習.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問心無愧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二回:“就是將來外面有點風聲,好在這錢不是老爺自己得的,自可以問心無愧.”問心:問問自己.捫心自問,毫無愧色.

志在四方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五回:“妾聞‘男子志在四方’.君壯年不出圖仕,乃區區守妻子坐困乎?”

四方:天下.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磨杵作針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前車之鑑 《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後未知更何覺時!”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後車戒.”鑑:鏡子,為教訓.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後的教訓.

大器晚成 有本事的人,要經過磨練,到晚年才成功.用以形容才器大者立業遲.

臥薪嚐膽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奮發圖強 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決心奮鬥,努力謀求強盛.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還求更好.

《論語·學而》:“《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笨鳥先飛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後,做事比別人先動手.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我和......

白居易未成年時的成語典故

《鄰女》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

何處閒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這段愛情經歷使人為之惋惜,又使人那麼仰慕。

白居易11歲時,因避家鄉(河南新鄭)戰亂,隨母將家遷至父親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離(今安徽省宿縣境內)以後,與一個比他小4歲的鄰居女子相識。她的名字叫湘靈,長得活潑可愛,還懂點音律,於是兩人就成朝夕不離、青梅竹馬的玩伴。到白居易19歲、湘靈15歲時,情竇初開,兩人便開始了初戀。白居易有一首題為《鄰女》的詩,追敘了這件事: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女亙娥旱地蓮。何處閒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讚美湘靈的美麗和她悅耳的嗓音。貞元十四年(708)白居易27歲的時候,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離開符離去江南叔父處。一路上他寫了三首懷念湘靈的詩。前兩首分別是《寄湘靈》《寒閨夜》,第三首題為《長相思》。長恨歌》是有豐富的感情基礎的。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與湘靈經過17年的相處和8年的相戀,感情已經很深了。離別後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慮過結婚問題。湘靈擔心她家門第低(城市貧民),攀不上白居易(三代地方小吏)。最後表示了願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懇切願望。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歲考上進士,回符離住了近10個月,懇切向母親要求與湘靈結婚,但被門閥觀念極重的母親拒絕了。白居易懷著極其痛苦的心情離開了家,貞元二十年)秋,白居易在長安作了校書郎,需將家遷至長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親允許他和湘靈結婚,但在兒女婚姻上權威至高的母親,不但再次拒絕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遷離時,不讓他們見面。他們的婚姻無望了,但他們深厚的愛情並沒從此結束。白居易以不與他人結婚懲罰母親的錯誤,並三次寫了懷念湘靈的詩:《冬至夜懷湘靈》、《感秋寄遠》和《寄遠》。白居易37歲時才在母親以死相逼下,經人介紹與同僚楊汝士的妹妹結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還寫詩思念湘靈。例如《夜雨》、《感鏡》等。後來白居易蒙冤被貶江州途中,和楊夫人一起遇見了正在漂泊的湘靈父女,白居易與湘靈抱頭痛哭了一場,並寫下了題為《逢舊》的詩:我梳白髮添新恨,君掃青娥減舊容。應被傍人怪惆悵,少年離別老相逢!這時白居易已經44歲,湘靈也40歲了,未結婚。

相關問題答案
志在四方典故的意思?
男兒志在四方什麼意思?
缺失在字典中的意思?
啞在字典中的意思?
螭瓔在字典裡的意思?
厲在新華字典中的意思?
方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拘在字典裡的意思?
志在必勝是什麼意思?
擲在文言文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