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怎麼學?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易經》怎麼學?

易經》做為我國群經之首,它的學習一定要講究方法。應該先學習《易傳》,它是孔子和弟子所做,是針對《易經》所做出的解釋。讀完《易傳》打下一定的基礎後,再學習《易經》會好很多。我認識很多人都是這樣學習的,並且效果都不錯。

另外,學習《易經》對提高自身修養和對周圍事物的認識都有很大的幫助。希望你能堅持學習,最後回頭來看的時候,回覺得收穫頗豐!

怎麼學習易經?應該從哪裡入手?

“易經晦澀難懂,很想學買了很多書可越學越糊塗,就是但不知到從何入手,最厚感慨易經太玄了?”也許大家看過很多關於易經的書那些專家教授都詮釋了對易學的高見。是自己沒有悟性,沒有緣分?不是,我也有過這個經歷,太多的易經學習著有這樣的困惑,易經的原則之一就是:簡易。簡易、簡易怎麼這麼難?是悟性不好?那麼多的人覺得難,難道大家悟性都不好嗎?人又不呆又不傻,問體出在哪?現在告訴大家:問題就出在你們所看的書上,易經的實用技術自古以來就是以師傳或祖傳的形式傳承的,作者把一般的知識寫在樹上,而那個關鍵的知識,那個訣竅書上沒有,而只傳給徒弟或者兒子,讓社會大眾懂得膚淺的知識,而自己的兒子或弟子則是行家。明白了吧,不是大家悟性不好,而是書有問題!更有甚者,作者故意在書上兜圈子、設陷阱,讓人越看越糊塗! 在此我就講一下如何如何正確認識、學習易經:首先,怎麼認識: <1>:《易經》名為易,不稱作“難經”,就說明《易經》為容易學習之經,如果將《易經》說成“難入門,難學習,難掌握”,就是將廣大民眾拒之於易學殿堂大門之外,而只為極少數人掌握,予以文化獨攬,自我顯赫!《易經》是什麼?《易經》是我們先民智慧的結晶,說的是宇宙客觀規律,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易經》既然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它應屬於文化的範疇,而不應定義為科學。就象我們的長城、故宮、山西平遙古城、雲南麗江古城等等是文化遺產,而沒定義為科學遺產。 <2>:目前學術界專家教授有人提到易學自古分有易理派和象數派: :易理派重易學理論研究,主要從文學、歷史、哲學方面研究, :象數派即術數派重實際運用操作,主要以預測方面進行研究。說通俗點就是:學院派和民間派,學院派重易理研究,民間派專注實用預測,後一派在易學界人數中佔絕大部分。其實,這兩派都有失偏頗,易經包括理、象、數、佔,四大部分缺一不可,少了一項那還叫易經嗎?理、象、數、佔必須結合起來用,才是一個真正的易學家。 <3>:易經功能總括起來應該是兩條:一是認識論:即認識宇宙,認識人類,認識萬事萬物。二是方法論:教人如何順應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類 。 第四:俗話說“學會詩經會說話,學會易經會算卦”毛主席說:“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是的學習易經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不然費那麼大的力氣學它幹嘛!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預測。一個真正的易學家應該是既能從宏觀上,大處著眼,又能從微觀上,小處入手! 其次,怎麼學習: <1>:如果你對易經一無所知,本人認為入門最好的書當代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易經雜說》《易經系傳別講》這兩本書很好,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全面公正的認識《易經》,對《易經》有個整體把握! <2>:從易經本源的知識入手:易經分先天易與後天易,先天易即是伏羲易,沒有文字的易經,只有八卦、太極圖、天干、地支等,而後天易即是文王、孔子、周公等寫上文字的易經,代表周文王、周公、孔子及後人對易的認識,不能代表全部的易經。 <3>:在太極圖、八卦、五行、干支系統上很下功夫,熟記他們的方位分佈、生剋制化關係,以下幾個圖必須仔細研究(可參考資料)點擊以下的字體可看到圖:

如何快速學習風水和易經

如何快速學風水?就看你的目的,想要當風水師的話,除非你天資聰明,短時間內可以掌握,如果只是想了解風水知識應用知識,趨吉避凶,在平常生活中可簡單解決一些初步風水問題的話,其實可以很快。好風水一可旺財,二可保身體健康,三可增進感情。生老病死,這幾方面順了,人也滿足了。從這個角度來學風水知識,就比較簡單,快速!

快速學風水從瞭解羅盤開始最全面最系統

快速學風水要學會認識使用風水師的吃飯家伙---羅盤

羅盤的認識

要學習風水,首先固然要認識羅盤,羅盤是風水師的寶劍,是用於發招的武器。

羅盤即是指南針,本來最初只有南北兩極,以後加進東、西成為[東、西、南、北]四個大方位。

再與[東西南北]之間加進八個方位,一共成為12個方位,這一種便是最早的羅盤。

學習12地支

大家見到羅盤上的12方位並不是寫上東南西北,而是寫上(從北方數起):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戍 亥

這是中國曆法的12地支。

從這一刻開始,大家要忘記東南西北,以後改以12地支去代表地球的12個方位,風水學上稱為12山。

大家要死記[子午卯酉]這口訣!這是學術數必懂的四字訣!

子=北方; 午=南方; 卯=東方; 酉=西方。

你同時亦會發現羅盤上東南西北的次序,是南方在上,北方在下,這是風水學計算方位的次序,要謹慎不要弄錯。當大家記熟[子午卯酉]這四個方位的名稱,即可以清楚地理解羅盤上所顯示的方向。

認識十天干

羅盤發展至今,一共有二十四山,即是在原來的12各方向當中,再細微的劃分成二十四個方向。

這新加進的12個方向,又有12個不同名稱。

中國曆法中有十天干,那就是: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羅盤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八個字加入成為八個方向的代號,[戊己]代表五黃中央土,這兩個字則寫在羅盤中央。

現在一共有二十四各方位代號,還欠四個。

如何快速學風水易經與八卦

易經中有八個卦象,由伏羲所創,稱為[先天八卦]。

周文王將八個先天八卦變化成六十四卦,稱為[後天八卦]。

風水學就是將[河圖洛書]與及[八卦]的智慧融成一體,利用在方位之上的一種學說。

八個先天八卦分別是:坎 坤 震 巽 乾 兌 艮 離

創作羅盤的人將代表東北方的[艮]、東南方的[巽]、西南方的[坤]、西北方的[乾]這四個卦象加進羅盤當中,成為羅盤上的二十四山。

這二十四山又再由八個卦象所代表,即是:

[坎卦]代表[壬子癸] 三個山(正北);

[艮卦]代表[醜艮寅] 三個山(東北);

[震卦]代表[甲卯乙] 三個山(正東);

[巽卦]代表[辰巽巳] 三個山(東南);

[離卦]代表[丙午丁] 三個山(正南);

[坤卦]代表[未坤申] 三個山(西南);

[兌卦]代表[庚酉辛] 三個山(正西);

[乾卦]代表[戍乾亥] 三個山(西北);

羅盤上由易經八卦去代表八個方位,每一個方位再包括三個方位,合共二十四個方位。

至此大家已掌握了羅盤上的所有方位。

我住的房子是不是好風水

要找出答案非常簡單,馬上拿出羅盤,找出你現時家宅的坐向,便馬上可以知道你的家宅是不是座落於一個[好]的風水方位。

在風水學上,我們稱[坐]向為[山]向。

一間屋(坐)北(向)南,風水學稱為子(山)午(向)。(午即是南方,子即是北方)

一間屋(坐)南(向)北,風水學稱為午(山)子(向)。

怎麼樣界定那個山向才是好風水?

假設你所住的屋座落在12地支的山向上,基本上這一間已是好風水的屋。地球的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代表宇宙四股最強的氣力,控制我們的吉凶和身體狀態。

由四個方位衍生出來的12個方位,具有宇宙最強的能量,任何一間屋只要座落......

怎樣自學易經

一、泛了解

易學著作及名家就太多了,不需贅述。

因為易經現代的書籍也過於龐雜,入門的方向有很多,所以選擇一本合適的入門書籍非常重要。竊以為如果有文言基礎,大可直接從經傳原文入手,市面上的本子,推薦東南大學註音版的《周易》(簡體橫排全註音,有通假字標註及簡單註解,字比較大,缺點是好心的插圖反而雜亂)。另外一個本子推薦中華書局誦讀本《周易》(四海本、綠本都可,有音頻可以索要),沒有通假字和插圖。不管哪個本子,一些向來有爭議的字、斷句、讀音都會有出入,先按一本學,之後多讀幾個本子自己再判斷。(譬如,革卦:己日/巳日乃孚等等)

這兩個本子一定要買一本,不然會有很多讀音掌握不準(如屯zhun卦)。

如果沒有文言基礎,那市面上的入門本子也有很多。個人推薦南懷瑾的《易經雜說》、張其成《易道主幹》、張善文《周易入門》。這幾個本子的特點是先有一個基本的瞭解和特有詞彙的認識,泛讀就好。特別說明:之所以推薦南懷瑾的書,是因為其書並不完備,但點到即止,防止走偏門。

另外,特別推薦一個iOSApp《易經》(圖標是線裝書的設計標有“有聲同步”字樣),誦讀可調整語速、有註釋和簡單的白話文翻譯。

二、基礎背誦

關於背書,不同派別有不同的意見,竊以為必須是要背的,但是要循序漸進的背。

1、朱熹(爭議很大的宋儒)的《周易本義》三種卦歌,分別是“八卦取象歌”(乾三連……)、分宮卦象次序歌(乾為天、天風姤……)建議邊畫邊背,否則會很吃力、下上經卦名次序歌(乾坤屯蒙需訟師……);

2、序卦傳(郭氏認為幼稚),竊以為序卦傳包含的邏輯最必要掌握的;

3、說卦傳前十章(金、呂合著《周易全解》有不同歸類);

這些最好先背下來。其中朱熹的三種卦歌是必須要背的,是對64卦從卦序、卦象上有一個基礎的認識,會省很多勁。序卦也不難背,每天誦讀7次,最多連續7天應該就可以背下來了,說卦傳相對內容稍微多一些,可以結合圖去背,這些理解會更深。

背下來以上的內容之後,可以考核自己:

1、找一個人,隨便說一卦,你說出是第多少卦,之前和之後是什麼卦;

2、找一個人,隨便說出一卦,你說出卦象是什麼,並畫出來;

3、自己畫先天后天八卦。

下一步,竊以為先不著急去讀經傳註解,基本概念不明白,白讀。深入下一步的基本概念:

1、錯卦(六爻陰陽相反成一卦,如乾卦成坤卦)

2、綜卦(六爻倒過來成一卦,如屯卦成蒙卦)

所謂錯綜複雜,還有互卦等易例,如果這兩個還糊塗,可以先放下,通讀一遍經傳之後學更容易理解。

還有7個最起碼要掌握的卦爻基礎:

1、三才;

2、動/靜;

3、之/變卦(即動爻變後成卦);

4、消/息;

5、乘/承;

6、當位不當位;

7、得應不得應。

如何學習易經

易經,其實是一門哲學,是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通過易經的方式方法,來判斷推導已經或即將發生的事情,就是占卜,實際上占卜術只是易經當中一個很小的分支。比如中醫、氣功、軍事、數學等等諸多科學,都與易經有著緊密的聯繫。

要想學好易經,要改變一些思維方式方法。

我們現在使用的推導世界的方式方法是:數理化。數理化是現代科學賴以生存的基礎,是科學表達事物之間相互關係的最主要方式。這種方式的推導過程是用數學表達方式,用物理說明作用,用化學體現變化,並從規律和本質上得到重複性的驗證。這種方式即使抽象的,也是直觀的。而這種推導方式也有侷限性,就是將事物越分越細,就像把整個科學歸結為一片森林,然後細分為樹木,再分為細胞、分子、原子等等,以至於在觀察某件事物時,只看到了點而不能看到面一樣。

而易經使用的推導方法是象數理。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方式方法卻截然不同。主要是使用類比推衍變化。是由點到面的推導方法,比如:手面相,通過一個人的掌紋,來推導這個人的疾病,事業、婚姻、財富等等。再比如:一葉知秋的成語,通過一片落葉來推導秋天就要來了。再就是董仲舒、邵康節提出的天人感應理論,通過天象的變化,來推導出人間的事情,是用一種系統論的方法來觀察世界。通過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個卦象,來推導世界萬事萬物。但這種方式方法也有侷限性,就是推導出的事情是模糊的,比如:《黃帝內經》中可以通過某一年的氣候、風向、溫度的變化,來推導來年流行的疾病,但具體是那種病毒引起的疾病,就很難推導了。再比如:我曾經在網上和幾位易友玩射覆表演,預測對方吃的是什麼?通過時間起出的卦象是:水火既濟變火水未濟卦,推導出對方所吃的東西是紅色的,水分很大的的東西,這樣就出現了好幾種可能,有西瓜、桃子,紅色的蘋果等等都符合以上特性,具體是哪一種就很難分清了,只能根據時令等選擇其中一種,西瓜。雖然最終結果是對的,但通過卦象無法形象具體的推出就是哪種東西。

就像畫畫一樣,西方的油彩畫,主要是寫實,可以把一個人,一件物,畫的惟妙惟肖,活靈活現,但卻很難看出畫的氣勢和意境。而中國畫,不講求形似,而講求神似,就像齊白石的蝦,起初畫八條腿感覺不像,後來減了兩條腿,成了六條腿,但出來的畫更生動了。還有張大千的《千里長江圖》將長江的氣勢和意境,全部描述到了一頁紙上,如果通過油彩寫實的方法,就很難做到了。

實際上,通過西方人和東方人觀察事物的方式方法上可以看出一些不同。西方人看畫是看細節,東方人看畫是看整體。觀察的太細緻,無法看到整幅畫的意境;看到整幅畫的整體,卻無法觀察到畫的細微之處。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另一種是邏輯方法的不同。西方邏輯思維的主要方式是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形式邏輯取法於亞里士多德,辯證邏輯取法於黑格爾。我們現在自小學習的思維方式,受西方的思維方式的影響根深蒂固。西方的推理方式是,大前提、小前提、結論的推斷形式。例如:球是圓的,籃球是球,所以籃球也是圓的等。而我國易經的推理方法是歸類推理。比如:震卦,為春天、方位為東方,五色為綠色、五位為酸,五行為木、五臟為肝膽、人體為手、人為長男、動物為龍、蛇;形狀為長,為動等等。這些都有曲直的特性,因為春天是木生長的時節,木是長形的,綠色的,人體中的手也是長的,人體中肝膽也是綠色的,龍蛇也是長的,春天萬事萬物都開始動了,這些都有類比性。

我認為學好易經首先要理解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如古人所說,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年輕人怎麼學易經

先學易傳,然後在學易經比較看得懂。1`首先要懂得何為易經。易經是什麼(易有三義要知道,易經是群經之始)2`學習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去學。(讀易經讀出很多君子,也讀出很多小人)3`先熟悉八卦的卦象,知道如何畫卦就行了,(相當於先認字),5`然後學習《十翼》(這也叫易傳)6`瞭解八個卦象的含義。(八卦圖分先天與後天哦~)7`要懂得陰陽變化的思想。(什麼是陽什麼是陰,一分為二二合為一)8`易經的數是活的,不象數學的數是死的,(一亦二,二亦一。)9`瞭解該卦的卦辭爻辭的含義(如同查字典,不用死記這64卦哦~)。10`多看一些文言文對看易經的看法比較好懂。(如果就易經,那你實在是看不懂說什麼) 看似簡單卻又複雜,只要你從簡單的角度來看易經自然會懂,何況易經是最講自然的,能學多少算多少,那才是自然。不管你用多少時間去學,學會了易經對你一生都有用,所以我們才會去學。易經要慢慢的學,何況你年齡也不大吧,經歷的事情自然也少,而且對人生你也不太知道。要一層一層的去學習易經,由低而上(畫卦也是有下往上)。就拿乾卦來說它有六爻,每一爻都有它的人生規則。而且每一個卦都代表了人的一生,比如說孔子:十五有志於學(第一爻),三十而立,(第二爻)四十不惑,(第三爻)五十知天命(第四爻),六十耳順(第五爻,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第六爻)以上是孔子一生的卦

為什麼要學易經?怎麼學易經?

易經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傑出的人物雖然都是讀經典,但是不是一定讀三字經,弟子規,就不一定了。毛澤東不一定讀過三字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毛澤東一定讀了易經,諸葛亮是不是讀過弟子規,肯定沒讀過,因為當時還沒有弟子規,但是諸葛亮一定讀過易經,孟子、孔子等也是這樣。易經是我們的文化源頭,稱之為文化之源,智慧之海,生命寶藏,群經之首,古往今來,沒有一部經典能夠當此美譽,所以讀經典不能不讀易經。從易經裡隨便挑出一些話,都可以成為我們的結構,如乾卦的“自強不息”,坤卦的“厚德載物”,清華大學因為這兩句話而成為中國最知名的學校,培養了無數的英才。一個人如果有這兩句話做他的支柱,做他的結構,你說你這個孩子還要你操心嗎?這樣的內容易經還有很多,如防微杜漸、居安思危、窮則思變、否極泰來……這些都是易經的經典之句。如果我們讓孩子學習,能夠把這些精神學到,孩子一輩子就不用操心了。易經自古以來是非常難得的,特別是在古代,不是誰都可以學得的,只有帝王才有機會學習易經,但是我們現在很容易買到,但要學習仍然不容易,因為沒有可行的學習方法。  易經要怎麼學習?我們現在的人老想今天學今天就要學懂,所以我們今天給大家講座的目標,就是讓大學明白要怎麼學習易經,希望有心的人能學到這套學習方法。易經的學習絕對不能用我們現在這種思路:學了馬上理解,理解不了馬上不學,這樣的學習方法,格局太小,小到只有一天的格局。請問我們的人生是多少年?我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以我們一個人的一生,他的格局,應該要達到一百年。我們現在大了,成年人錯過了兒童時期學習的良好時機,那我們大人有什麼方法去學習易經?大家想知道嗎?我們同樣有辦法:用一年的時間讀,老老實實的讀,用我們的方法用一年時間可以讀易經三十遍,再用一年時間才去理解,最後才去應用。如果是對孩子,我們用十年時間讀,0-3歲讓他聽,3-6歲讓他讀,6-10歲讓他背,10年時間讀,20歲以後理解,30歲以後開始應用,謂之小成。40歲,謂之大成,這是易經可以達到的作用。用這種方法去學習,易經就是易,而不用這方法去學習,易經就是難。

怎麼學習周易比較快啊?

會古代漢語嗎?懂文言文嗎?有易學基礎嗎?

如果不懂就別看什麼《增鄲卜易》之類的,你看不下去的!至於什麼梅花易數更是天方夜譚!

要想快也不是不可能。你在網絡上找找八字入門,學學八字的概念和八字運用。順便再瞭解一下五行生剋,這樣你基本上就可以批八字了。然後再在網絡上找找六爻入門,學學六爻的概念和算卦運用。這樣你就可以用三個銅錢起卦了。當然,爻辭方面你還是要找書對照。

所謂的快,基本上2小時你就學會了最最基本的了,但你也就只能達到這種地步了。畢竟四柱和六爻都屬易學的範疇,所以,你也可以說學會了一點周易內容。如果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南懷瑾的《易經雜說》這樣你可以全方位的對周易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你要快,也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建議,先學好古漢語,打好語言基礎,再看《子平真詮評註》和《滴天髓》這樣學習起來才算是真正入門!

怎樣自學易經

弄懂的。另外很多人是圖著算卦、預測的目的去學周易,那我勸那些人還是儘早放棄。周易是可以預測,但這只是周易龐大知識體系的冰山一角罷了。

>02

2.瞭解周易,知道它大概是什麼、講什麼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瞭解的話請參見百度百科和維基百科)。

>03

3.尋找合適的入門書籍,周易的內容並不多,但是文字拗口晦澀難懂,所以作為入門最好選用有翻譯的書。小編入門用的是中州古籍出版社的周易還算權威,現在市場上關於周易入門的書籍俯拾即是,但真正權威的並不多。我並不是說他們的入門書有多麼多麼錯誤,但總感覺他們的解釋主觀性太強,個人水平有限、不適合入門。還有大家要想再買點其他的書中華書局的書也不錯,推薦購買,民國的那幾個人還是很牛的。

>04

4.有了學習教材後就要刻苦學習了,先要了解周易八卦與六十四卦基本構成即卦象是怎麼一回事(要知道周易也是一門符號學)。背誦八卦的卦畫、名字、代表方位及實物。背誦六十四卦卦象、卦名、爻辭(這個最難)各宮歸屬。我說的背誦是指達到隨意默寫的程度,越熟練越好。最後強調爻辭最好結合著解釋背誦。基礎一定要打好打牢,這好比大廈的根基,根基穩了大廈才能更高。

>05

5.接著背誦繫辭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不要怕辛苦,慢慢就會適應,隨著瞭解的加深,慢慢的自己的感悟也會加深。背的同時可以結合著生活經歷學習了,比如世間萬物在八卦中各有所屬,世間萬事在六十四卦中都能找到原型,周易的一大功能就是教人趨利避害。

>06

6.基礎打牢後,推薦三本進階書,朱熹的《周易本義》、孔穎達的《周易正義》程頤的《伊川易傳》,這三本是周易易理派的代表作。如要想學習象數,推薦讀唐朝李鼎祚的《周易集解》,這部書收集了許多漢代的經典之作。另外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老子》《莊子》也是不錯的選擇。

>07

7.如果你對周易的學習如飢似渴,且前面的知識都已掌握。我推薦學習清朝修的四庫全書的易類六卷及易類存目四卷共十卷。據說現在已有電子版,可以試著找一下。

>08

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就是最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一方面可以互相監督,另一方面也可以相互討論問題。當然了,如果能找到老師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09

最後希望大家能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學習周易,周易這部書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弄懂弄透的 ,但我敢保證周易學一點就能有一點收穫。

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學習易經

在歷史上,孔子對《易經》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還有很多人對《易經》也有很高的評價,像醫聖孫思邈就說:“不知易,無以言太醫。”一個醫生沒有學過《易經》,不懂《易經》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醫生的。

唐代的名相虞世南,他也說過一句話:“不知易,不可為將帥。”所以之後的統帥,基本上都是精通《易經》的。

這一句話可以擴展到很多地方,“不知易,無以言軍事”,“不知易,無以言外交”,“不知易,無以言教育”。

那麼我們現在的狀態是如何呢?舉國而知易者,鮮矣,不懂《易經》卻在當老師,搞教育;不懂《易經》卻當醫生,所以這兩大領域都存在非常多的問題,教育跟醫療都是社會問題的重災區。

那麼我們現在的狀態是如何呢?舉國而知易者,鮮矣,不懂《易經》卻在當老師,搞教育;不懂《易經》卻當醫生,所以這兩大領域都存在非常多的問題,教育跟醫療都是社會問題的重災區。

中國歷史上下幾千年,因為《易經》而成就的傑出人物真是太多了。

我們回顧歷史,去看看周文王、姜太公、孔子、孟子、劉伯溫、諸葛亮、毛澤東,他們都學了《易經》。

我們讀書,雜七雜八的書你讀1000本都不如讀一本《易經》,叫做雜書萬卷,不如經書一部。

我們現在所讀的《易經》,也就是《周易》。

“周”字本身有三層含義,第一是周全,它寫的東西非常周到、全面。第二是週期,說這個天地之道,變化的規律,就是七日來複。第三指朝代,代表周朝。

“易”字也有三層含義,即有“三易”之說,第一是變易,周易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變易,它認為世界上一切事情都在變化之中,

裡邊有很多話進行闡述: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現矣。”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

第二是簡易,《易經》把世間萬事萬物講得很清楚,很簡單,但是我們做事情的時候,很多事情我們是在不斷地複雜化。

《易經》把“簡單”寫得很清楚:“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剛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經》告訴我們,只有容易的,我們才會親近它,只有簡單的,我們才能做得長久,才能做得有功!

第三個是不易,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會變化,但不是亂變,會遵守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是不變的。什麼事都有規律,什麼事都會變化,這就是不易之道。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在我們生活當中,處處都有《易經》的影子,但是我們普通人,普通老百姓只是日用而不知;

天下也沒有什麼特殊的,不過是“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天地之道,沒有一點複雜,每天太陽升起來,晚上落下去,這就是天地之道

易經》是講道理的,講規律的,所以學《易經》,一定要讀熟,要把《易經》的書全文讀熟,先建立易德,沒有易德的人不要學《易經》。

就像一個練武功的人一樣的,練武功的人首先注重的,是武德,沒有武德不要練武功,練武練得很好,練成採花大盜的很多。

我們在《易經》裡挑幾句話,給大家講解,讓大家體會一下《易經》蘊藏的道理。

我們讀《易經》時,首先讀到的這四個字叫做“元、亨、利、貞。”很多人弄不明白這四個字的意思,一開始就給難住了

“元、亨、利、貞”就是天地變化的規律,就是萬事萬物變化發展的規律。現在很多成功的人,只要有些成功的,就到處做報告,告訴大家他們成功的經驗。所有這些成功的人,講來講......

相關問題答案
易經怎麼學?
怎麼學好經濟法基礎?
小學生來月經怎麼請假?
怎麼學做項目經理?
文科生考一本難嗎?該怎麼學習,有經驗的前輩支支招。 ?
怎麼學廣東話最快?
交易貓怎麼出售賬號?
零基礎怎麼學會計?
怎麼學會隱藏情緒?
新手怎麼學電腦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