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政府的立身之本?

General 更新 2024-05-30

人的立身之本是什麼?

立身之本即自立的根本 。作為一個社會屬性的人,都要有其特有的立身之本。有的以相貌身材,有的以才華知識,有的以性格脾氣,有的以技術能力,有的以信仰。

其實每個人在社會上立足,都要具備多種相似但不一定相同的條件,比如先天的相貌,身材,氣質,習慣,家庭背景等;從後天環境中汲取的各種知識,才能,修養,道德等,(至於知識,能力,什麼時候都可以去歷練,知識本身也是永無止境的)但是能稱為立身之本的一定是一個人的思維、品德、態度、能力等精神層面的內涵。

思想之本

真誠是立身之本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於上有道:不信於友,弗獲於上矣;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於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親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 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譯文:

孟子說: “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辦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辦法:侍奉父母,不能夠使父母高興,就不能夠得到朋友的信任;使父母高興有辦法:自己不真誠就不能夠使父母高興;使自己真誠有辦法:不明白什麼是善就不能夠使自己真誠。所以,真誠是上天的原則,追求真誠是做人的原則。極端真誠而不能夠使人感動的,是沒有過的;不真誠是不能夠感動人的。”

立身之本是什麼意思啊?

立身最基本的。。。就是這意思

立身之本的意思

安身立命的根本

什麼是公務員立身之本

恪盡職守是公務員的立身之本:

三觀在先:廣大公務員樹立正確的

1、世界觀,(理想)、(信念),是世界觀和政治信仰在(奮鬥目標)上的具體體現。

2、權力觀,是指人們對權力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觀點,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全力問題上的集中反映。也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責任。

3、事業觀,,主要是關於事業方向和事業道路的看法,決定著人們採取什麼樣的事業態度、遵循什麼樣的事業精神、追求什麼樣的事業目標。

怎麼理解“誠信,乃立身之本”?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立身之本”即處世之根基。

中華民族歷來把誠實守信作為立身處世之本。在許多經典著作中都談到“信”的重要性。《論語》中有“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禮記》中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這些珍貴的論點都說明為人處世必須守諾言、講誠信。

孔子曾經對信義做過精闢的論述。一次,他的學生子貢向他請教治國方法。他說:“確保糧食充足、軍隊充實以及對人民的信義,就可以治理好一個國家。”子貢又問:“三者如果要舍其一,應該舍哪個?”“軍備。”“不得已再舍一個,怎麼辦?”“舍糧食。”“為什麼不能捨信義?”子貢又問。孔子說:“人難免一死,沒有糧食可以,如果沒有了信義,根本與禽獸無異,這時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

在這方面,古人給我們做出了好榜樣。傳說周朝時期,周武王死後,由他的幼子周成王即位,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周公輔佐幼帝。有一天,周成王和弟弟唐叔虞在樹下玩耍。周成王撿了一片樹葉遞給叔虞,說:“我用這個封你為侯。”周公聽了就說:“選個黃道吉日,給叔虞舉行封侯典禮吧!”成王一聽急了,辯解道:“我只是和弟弟開個玩笑罷了。”可是周公卻嚴肅地說:“陛下,君無戲言,天子一說話,史官就會記錄下來,並按照天子的話去做。所以,陛下要想在今後說話有威力,就應遵守諾言。”周成王只好照周公的話去做,唐叔虞因此被封為晉侯。

改革家商鞅“城門立信”的故事盡人皆知。這一舉動轟動了整個秦國,老百姓們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相信商鞅是個說話算數的人。後來,商鞅頒佈變法條例,獲得秦國人民都很擁護和遵守。可以說,商鞅變法的成功,得益於“誠信”二字。

古人尚且懂得以信為本,我們更應該將信用作為為人處世的一條準則。如果你言而無信,朋友們上了一次當,就絕不會上第二次當!

明代有一本書,名叫《郁離子》,書中講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其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一位商人因不守信用而喪生,很能給人啟發。這位商人在過河時船被礁石撞破,他大呼救命,並向圍觀的人許諾:“誰能救我,我將付他100兩金子。”一個漁人救了他。商人上岸後,只給了漁人80兩金子。漁人很憤怒,責怪商人不講信用。商人則訓斥漁人太貪婪。漁人只好作罷。後來,這個商人在乘船時又遇上險情,他還像上一次那樣呼救、許諾。這時,那位漁人就在附近,但他沒有去救商人,反而告訴周圍的人:“這個人言而無信。”人們聽了漁人的話,誰也不肯去救商人。結果,商人淹死在河中。我們姑且不去深究漁人的是與非,僅從這故事中得到一點啟發:不遵守諾言,失信於人,有時甚至有可能性命也難保。所以,誠信既是我們自身修養的根本,也是我們取信他人的必由之道。

當然,信守諾言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們的先人孔子曾遇到過被迫承諾的事情。那時,孔子和他的學生住在陳國。由於陳國不斷受到戰爭的侵襲,孔子決定帶領他的學生們到衛國去。在途中,不幸被衛國的叛賊抓住了。一番交涉後,叛賊對孔子說:“只要你們不去衛國我就放了你們。”孔子一口答應,並和叛賊對天發誓。被放出來後孔子帶著學生繼續向衛國走去。他的學生子貢不解地問老師:“您不是一直教育我們要遵守諾言嗎?難道您想違背自己的誓言?”孔子說:“被人脅迫之下發出的盟誓,天神是根本不聽的,因而也不存在什麼背盟不背盟的。”天神當然是不存在的,但孔子卻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有些被逼無奈情況下承諾的事情可以另當別論。

德為立身之本,才是處身之道,為什麼說德是人的立身之本

原句是 德行立身之本,才識處世所先

德行,指道德良知.立身之本指在社會上生活生存的基礎.才識指知識.處世所先指在社會優先要辦到的事.

要想在社會中立足生活,必須要有遵守道德法規,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增長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和技能是你優先考慮的事.

什麼是中華民族的立身之本

敬廉崇潔,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興國安邦之源

激濁而揚清,廢貪而立廉。”柳宗元的這句話,說明社會上需要大力弘揚廉潔精神。“廉潔”是指不貪汙、腐化,不奢侈浪費,不以權謀取私,貪贓枉法,同時也指有道德修養,行為純潔,不隨便索取不應有的報酬和不正當的財產,並以身作則,同腐敗現象做鬥爭。我們幼兒園老師應該在孩子幼年時為孩子,同時也是讓自己有清晰的概念,那就是樹立廉潔的意識,使自己變成一個守信、正直、崇尚廉潔,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建設祖國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政府的立身之本?
什麼是政府平臺公司?
什麼是政府集中採購?
什麼是政府職能?
什麼是政府經濟?
什麼是政府債務置換?
什麼是政府績效評估?
什麼是政府公共關係?
黨的立國之本是什麼?
立身之本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