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蔘是動物嗎?

General 更新 2024-06-08

海蔘是植物還是動物?

海蔘,是我國古人給它起的名字。“其性溫補;足敵人蔘”,故此得名。海蔘是生長海洋底層岩石上或海藻間的一種棘皮動物,又名海黃瓜、沙噀。海蔘共有800多種,可供食用的僅有20多種。海蔘品種因地而異,我國西沙群島,海南島盛產梅花參、烏元參等;福建、浙江出產肥皂參、光參而北方海產唯有刺蔘,它是食用海蔘中較名貴的品種。

從水族館觀察活海蔘的外形,其相貌相當醜陋,它那細長圓狀的軀體,肉多而肥厚,體表長滿像肉刺似的東西,無怪乎人們形象地稱它叫“海黃瓜”。另看海蔘其貌不揚,生存歷史卻使人驚詫,它比原始魚類出現還早,在六億多年前的前寒武紀就開始存在了。經古生物學家對海蔘的骨片化石進行系統研究,它已成為地層古生物工作者劃分地層和研究古地質的一項重要依據,甚至成為保羅紀的標準化石。十幾年前,我國古生物工作者在四川華瑩山和浙江長興的二疊紀(距今二億多年前)的地層中,都發掘到海蔘的骨片。

海蔘深居海底,不會游泳,只是用管足和肌肉的伸縮在海底蛹動爬行。爬行速度相當緩慢,一小時走不了3米路程。它生來沒有眼睛,更沒有震懾敵膽的銳利武器。如此這般,億萬年來,在弱肉強食的海洋世界中,它們是如何繁衍至今而不絕滅的呢?

異乎尋常的休眠期

人們都知道,陸上的有些動物如蛇、蝙蝠、青蛙、刺猾熊等都有冬眠的習性。在寒冷的冬季裡,水冷草枯,覓食困難,它們只好躲藏在各自的巢災,靠體內的養分維持生存。海蔘卻反其道而行之,偏偏選擇在食物豐盛的夏季休眠。就拿刺蔘來說,當水溫調至20℃時,它便不聲不響地轉移到深海的巖瞧暗處,潛藏石底,背面朝下。一睡就是三四個月,這期間不吃不動,整個身子萎縮變硬,待到秋後才甦醒過來恢復活動。  奇怪,海蔘為什麼要在夏季休眠呢?

海洋學家解釋說,平日裡,海蔘靠捕食小生物為生,而這些小生物對海水溫度很敏感,海面水暖,它們則往上游,水冷則潛回海底。入夏之後,海面暖和,這時生活在海里的小生物,紛紛到上層水域進行一年一度的繁殖,而棲身海底的海蔘沒本事追隨。迫於食物中斷,只好藏匿石下休息保養。

特殊奇妙的護身術

面對危機四伏的海底環境和凶殘狡詐的各種敵害,海蔘以特殊的鬥爭形式保護自己。  風起浪湧,會把附著不力的海蔘捲入危險境地。但海蔘能預測天氣,當風暴即將來臨之際,它就躲到石縫裡藏匿起來,當漁民發覺海底不見海蔘時,就知道風暴即將來臨便趕緊收網返航。

海蔘能像對蝦一樣,隨著居處環境而變化體色。生活在岩礁附近的海蔘,為棕色或淡藍色;頂隨居在海帶、海草中的海蔘則為綠色。海蔘這種變化的體色,能有效地躲過天敵的傷害。

儘管如此,海蔘總免不了一些特殊的侵害,於是它形成了一套特殊的求生存護身妙術。當陰險狡猾的海盤車,貪婪凶惡的大鯊魚垂涎欲滴地偷襲過來時,警覺的海蔘迅速地把體腔內又粘又長的腸子、樹枝一樣的水肺一古腦兒地噴射出來,讓強敵飽餐一頓,而自身藉助排髒的反衝力,逃得無影無蹤。當然,沒有內臟的空軀殼海蔘並不會死掉,大約經過50天時間,又會生出一副新內臟,以原有醜陋模樣出現在海洋生物大家族之中。  海蔘除了有排髒迷敵的絕招外,還有像海星一樣的“分身”功能。將海蔘斷為數段,投放海里,經過3-8個月,每截又會長成完整的活參。有的海蔘還有自切本領,當海蔘感到外界環境不適宜時,能將自身切成數段,以後每段又會長成新的個體。當漁民捕到海蔘時,若不及時加鹽、礬加工,它便自溶成為一灘水。

耐人尋昧的怪現象

海蔘適應生態環境變化趨利避害的本領令人驚歎不已,但在它體內出現兩種奇異現象又令人困惑不解。

海蔘與光魚和諧共生。這種光魚又稱潛魚,體型小而光滑,......

海蔘是動物還是植物?

海蔘是動物,海蔘,屬海蔘綱(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邊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動物,距今已有六億多年的歷史,海蔘以海底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 海蔘全身長滿肉刺,廣佈於世界各海洋中。我國南海沿岸種類較多,約有二十餘種海蔘可供食用,海蔘同人參、燕窩、魚翅齊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蔘不僅是珍貴的食品,也是名貴的藥材。據《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海蔘,味甘鹹,補腎,益精髓,攝小便,壯陽療痿,其性溫補,足敵人蔘,故名海蔘。海蔘具有提高記憶力、延緩性腺衰老,防止動脈硬化以及抗腫瘤等作用。隨著海蔘價值知識的普及,海蔘逐漸進入百姓餐桌。生活環境決定海蔘品質。

海蔘是一種動物還是植物?

你好! 海蔘是比較原始的叮種水生動物,主要生活在黃渤海地區,海底礁石中,他還有冬眠和夏眠。在市場上見到的海蔘,大都是鹽漬或糖乾的,在酒店裡有的地區能見到活的,他們體積差別可太了,你可以上網看其圖片。

海蔘屬於什麼動物?

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海蔘綱(Holothuroidea或Holothurioidea)1,100種無脊椎動物的統稱。食用海蔘如海蔘屬(Holothuria)、刺蔘屬(Stichopus)和梅花參屬(Thelonota)的種類。

海蔘是什麼類型的動物

中國通稱的海蔘,包括所謂“海地瓜”的全部動物或指幹海蔘。狹義的指海蔘屬。海蔘屬是海蔘綱最大的屬,包括120多種。棘皮動物門海蔘綱1,100種無脊椎動物的統稱啊。它分兩類。根據海蔘背面是否有圓錐肉刺狀的疣足分為“刺蔘類”和“光參類”兩大類。其中“刺蔘類”主要是刺蔘科的種類,“光參類”主要是海蔘科、瓜參科和芋參科的種類。

海蔘屬於什麼類?

Holothuria

中國通稱的海蔘,包括所謂“海黃瓜”的全部動物或指幹海蔘。狹義的僅指海蔘屬。海蔘屬攻海蔘綱最大的屬,包括120多種。 本品屬棘皮動物門,海蔘綱,海蔘屬。

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海蔘綱(Holothuroidea或Holothurioidea)1,100種無脊椎動物的統稱。體圓柱形,柔軟。長2∼200公分(約0.75∼6.5呎),厚1∼20公分(0.4∼8吋),色暗。多肉刺。內骨骼退化為微小骨片。許多種有從口到肛門的5行管足。肛孔兼司呼吸和排出廢物。口周圍有10根或更多能伸縮的觸手,用於捕食或掘穴。許多種能從肛門放出內部器官,然後再生新的,可能是為逃避敵害。洩殖腔內常有Carapus屬的隱魚共生。有許多能放出對小動物致命的毒素,但對人無生命危險。南海島嶼居民把海蔘汁放入水中殺魚或麻痺魚。海蔘可供食用,如海蔘屬(Holothuria)、刺蔘屬(Stichopus)和梅花參屬(Thelonota)的種類。各地海洋中均有,多在淺水中,但有時也在深水中。主要產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蔘屬的80∼100種多在珊瑚礁。

形態特徵:

體呈圓筒狀,長10~20釐米,特大的可達30釐米。觸手輪形,17~30個,一般為 20個。觸手壇囊發達。口在前端,多偏於腹面。肛門在後端,多偏於背面。背面一般有疣足,腹面有管足。

分佈及生活環境:

中國僅南海產30多種,西沙群島居多。 海蔘常見於熱帶、亞熱帶海洋,在印度——西太平洋區的珊瑚礁內棲息的種類特別多。有的裸露,有的隱藏,有的鑽在沙內,有的種僅見於珊瑚礁內。攝食常有節律性。 生活在2~40m深的海底;適應水溫為0℃~28℃,鹽度為28‰~31‰;水溫高於20℃時夏眠;餌料以泥砂中的動植物碎屑和底棲硅藻為主;繁殖期在6~7月;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

其它:

海蔘靠肌肉伸縮爬行,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當海蔘遇到敵害進攻無法脫身時,通過身體的急劇收縮,將內臟器官迅速地從肛門拋向敵害。失去內臟後的海蔘,經過幾個星期的生長,體內會重新長出內臟。

營養分析

1. 海蔘含膽固醇低,脂肪含量相對少,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對高血壓、冠心病、肝炎等病人及老年人堪稱食療佳品,常食對治病強身很有益處;

2. 海蔘含有硫痠軟骨素,有助於人體生長髮育,能夠延緩肌肉衰老,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3. 海蔘微量元素釩的含量居各種食物之首,可以參與血液中鐵的輸送,增強造血功能;

4. 最近美國的研究學者從海蔘中萃取出一種特殊物質--海蔘毒素,這種化合物能夠有效抑制多種黴菌及某些人類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

5. 食用海蔘對再生障礙性貧血、糖尿病、胃潰瘍等均有良效。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都能食用 。

1. 適宜虛勞贏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病後產後體虛之人食用;適宜腎陽不足,陽痿遺精,小便頻數之人食用;適宜高血壓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動脈硬化之人食用;適宜癌症病人及放療、化療、手術後食用;適宜肝炎,腎炎,糖尿病患者及肝硬化腹水和神經衰弱者食用;適宜血友病患者及易於出血之人食用;適宜年老體弱者食用;

2. 患急性腸炎、菌痢、感冒、咳痰、氣喘及大便溏薄、出血兼有瘀滯及溼邪阻滯的患者忌食。...

海蔘是動物嗎?

海蔘,是我國古人給它起的名字。“其性溫補;足敵人蔘”,故此得名。海蔘是生長海洋底層岩石上或海藻間的一種棘皮動物,又名海黃瓜、沙噀。海蔘共有800多種,可供食用的僅有20多種。海蔘品種因地而異,我國西沙群島,海南島盛產梅花參、烏元參等;福建、浙江出產肥皂參、光參而北方海產唯有刺蔘,它是食用海蔘中較名貴的品種。

從水族館觀察活海蔘的外形,其相貌相當醜陋,它那細長圓狀的軀體,肉多而肥厚,體表長滿像肉刺似的東西,無怪乎人們形象地稱它叫“海黃瓜”。另看海蔘其貌不揚,生存歷史卻使人驚詫,它比原始魚類出現還早,在六億多年前的前寒武紀就開始存在了。經古生物學家對海蔘的骨片化石進行系統研究,它已成為地層古生物工作者劃分地層和研究古地質的一項重要依據,甚至成為保羅紀的標準化石。十幾年前,我國古生物工作者在四川華瑩山和浙江長興的二疊紀(距今二億多年前)的地層中,都發掘到海蔘的骨片。

海蔘深居海底,不會游泳,只是用管足和肌肉的伸縮在海底蛹動爬行。爬行速度相當緩慢,一小時走不了3米路程。它生來沒有眼睛,更沒有震懾敵膽的銳利武器。如此這般,億萬年來,在弱肉強食的海洋世界中,它們是如何繁衍至今而不絕滅的呢?

異乎尋常的休眠期

人們都知道,陸上的有些動物如蛇、蝙蝠、青蛙、刺猾熊等都有冬眠的習性。在寒冷的冬季裡,水冷草枯,覓食困難,它們只好躲藏在各自的巢災,靠體內的養分維持生存。海蔘卻反其道而行之,偏偏選擇在食物豐盛的夏季休眠。就拿刺蔘來說,當水溫調至20℃時,它便不聲不響地轉移到深海的巖瞧暗處,潛藏石底,背面朝下。一睡就是三四個月,這期間不吃不動,整個身子萎縮變硬,待到秋後才甦醒過來恢復活動。  奇怪,海蔘為什麼要在夏季休眠呢?

海洋學家解釋說,平日裡,海蔘靠捕食小生物為生,而這些小生物對海水溫度很敏感,海面水暖,它們則往上游,水冷則潛回海底。入夏之後,海面暖和,這時生活在海里的小生物,紛紛到上層水域進行一年一度的繁殖,而棲身海底的海蔘沒本事追隨。迫於食物中斷,只好藏匿石下休息保養。

特殊奇妙的護身術

面對危機四伏的海底環境和凶殘狡詐的各種敵害,海蔘以特殊的鬥爭形式保護自己。  風起浪湧,會把附著不力的海蔘捲入危險境地。但海蔘能預測天氣,當風暴即將來臨之際,它就躲到石縫裡藏匿起來,當漁民發覺海底不見海蔘時,就知道風暴即將來臨便趕緊收網返航。

海蔘能像對蝦一樣,隨著居處環境而變化體色。生活在岩礁附近的海蔘,為棕色或淡藍色;而隨居在海帶、海草中的海蔘則為綠色。海蔘這種變化的體色,能有效地躲過天敵的傷害。

儘管如此,海蔘總免不了一些特殊的侵害,於是它形成了一套特殊的求生存護身妙術。當陰險狡猾的海盤車,貪婪凶惡的大鯊魚垂涎欲滴地偷襲過來時,警覺的海蔘迅速地把體腔內又粘又長的腸子、樹枝一樣的水肺一古腦兒地噴射出來,讓強敵飽餐一頓,而自身藉助排髒的反衝力,逃得無影無蹤。當然,沒有內臟的空軀殼海蔘並不會死掉,大約經過50天時間,又會生出一副新內臟,以原有醜陋模樣出現在海洋生物大家族之中。  海蔘除了有排髒迷敵的絕招外,還有像海星一樣的“分身”功能。將海蔘斷為數段,投放海里,經過3-8個月,每截又會長成完整的活參。有的海蔘還有自切本領,當海蔘感到外界環境不適宜時,能將自身切成數段,以後每段又會長成新的個體。當漁民捕到海蔘時,若不及時加鹽、礬加工,它便自溶成為一灘水。

耐人尋昧的怪現象

海蔘適應生態環境變化趨利避害的本領令人驚歎不已,但在它體內出現兩種奇異現象又令人困惑不解。

海蔘與光魚和諧共生。這種光魚又稱潛魚,體型小而光滑,時常鑽進海蔘的體腔內......

相關問題答案
海蔘是動物嗎?
海蔘是發物嗎?
蜻蜓是動物嗎?
人是動物嗎?
人也是動物嗎?
海帶是發物嗎?
海蔘是軟體動物嗎?
海龜是爬行動物嗎?
翼龍是爬行動物嗎?
袋鼠是保護動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