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戰略思維能力?

General 更新 2024-05-26

如何提升戰略思維能力

一是注重理論學習。學好理論,提高理論思維能力,這是培養戰略思維的前提和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說,理論思維的深度,決定戰略思維的高度。而提高理論思維能力的根本途徑就是學習理論。特別是要學好馬克思主義哲學,努力掌握唯物辯證法。學好唯物辯證法,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抓住主要矛盾,從容應對企業發展重大問題,牢牢掌握決策的主動權。

同時,必須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抓緊學習新知識。要把當代各個領域的新知識作為學習的重點內容,學經濟、學科技、學管理、學法律,學習一切需要學的東西,努力使自己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

二是注重信息擴展。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要對事關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戰略思維,必須以瞭解和掌握大量的信息為前提,這樣才能做出行動決策。如國內外的理論信息、時事政治信息、經濟發展變化信息、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信息、科技進步信息、市場機制變化信息、文化發展信息等。

三是注重謀略鍛鍊。謀略即智慧,具體表現為預見、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謀略能力和水平的高低,決定戰略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提高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戰略思維能力,很重要的是要提高其謀略能力。有目的、有意識地提高謀略能力,一是要注意學習我國曆史上關於謀略的思想,這其中也包括馬克思主義戰略思想和一般的戰略學知識,以激活思想、啟迪智慧。二是要獨立思考,開動腦筋,培養探討問題的興趣。三是要對精選出的重大典型案例,要進行討論、思考和謀劃。實踐證明,案例分析得好,能有效地促進創造性思維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四是注重工作實踐。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戰略思維能力,是不可能脫離實踐的課堂,也不可能是關在辦公室裡培養出來的。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和檢驗認識的標準,也是提高人們戰略思維能力、解決一切重大問題的可靠基礎和根本途徑。戰略思維能力作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必備的素質,只有在企業管理、發展、市場競爭的工作實踐中才能形成並提高。

如何提升習近平提出的五種思維能力

(1)戰略思維

【概念】戰略思維能力,就是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於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的能力。

【重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總是善於從全局角度、以長遠眼光看問題,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發展趨勢和方向,體現出恢宏的戰略思維。他強調,要樹立大局意識,善於從大局看問題,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也放眼當前,放眼一切方面;要善於觀大勢、謀大事,把握工作主動權;要加強戰略思維,增強戰略定力,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方法】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就要視野開闊、胸襟博大,緊跟時代前進步伐,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觀察和處理問題,從政治上認識和判斷形勢,透過紛繁複雜的表面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的內在規律,做到既抓住重點又統籌兼顧,既立足當前又放眼長遠,既熟悉國情又把握世情。要增強戰略定力,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旗幟鮮明、態度明確,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平心靜氣、靜觀其變,在制定政策時冷靜觀察、謹慎從事、謀定而後動。

(2)歷史思維

【概念】歷史思維能力,就是以史為鑑、知古鑑今,善於運用歷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實工作的能力。歷史是前人的“百科全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

【重點】他關於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的回顧分析,關於改革開放前後兩個三十年關係的精闢闡釋,關於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思想觀點,關於如何評價黨的歷史和歷史人物的深刻論述,都體現了深邃的歷史思維,給人以深刻啟迪。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黨史國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

【方法】提高歷史思維能力,就要加強對中國歷史、黨史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世界歷史的學習,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認清歷史趨勢,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

(3)辯證思維

【概念】辯證思維能力,就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於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處處體現著唯物辯證的思想方法。

【重點】比如,在論述改革問題時,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在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時,強調要堅持“兩點論”,一分為二看問題,既要看到國際國內形勢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在闡述全面深化改革時,強調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戰略上要勇於進取,戰術上則要穩紮穩打”;在闡述社會治理時,指出“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鬆,波濤洶湧也不行”;等等。

【方法】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就要認真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過程中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克服極端化、片面化。

(4)創新思維

【概念】創新思維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過時的陳規,善於因時制宜、知難而進、開拓創新的能力。

【重點】世間萬物,變動不居。“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於和勇於創新的人們”。

【方法】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就是要有敢為人先的銳氣,打破迷信經驗、迷信本本、迷信權威的慣性思維,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以思想認識的新飛躍打開工作的新局面。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意志,有探索......

學習之窗:領導幹部如何提高戰略思維能力

只有具備較高的戰略思維能力,才能正確處理戰略目標、戰略佈局、戰略重點、戰略步驟、戰略保障、戰略轉變等一系列事關全局的戰略問題,才能有正確的戰略規劃和戰略行動,才能駕馭全局取得事業的成功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思維是領導幹部必備的一種素質和能力所謂戰略思維,就是關於實踐活動的全局性思維,其根本特徵是正確處理實踐活動中各方面、各階段之間的關係,以達到全局的最佳效果。領導幹部的實踐活動同其他人比較起來,總是涉及的領域更廣,方面更多,內外關係更為複雜,影響也更為深遠,因而更加需要有全局眼光,更加需要從整體和長遠的戰略高度去思考和處理問題。只有具備較高的戰略思維能力,才能正確處理戰略目標、戰略佈局、戰略重點、戰略步驟、戰略保障、戰略轉變等一系列事關全局的戰略問題,才能有正確的戰略規劃和戰略行動,才能駕馭全局取得事業的成功和可持續發展。有的同志可能會說,總攬全局的戰略思維是中央領導同志的事,是大領導的事,他們應當成為戰略家;而我們在地方、基層或部門工作,處於局部地位,做的是具體的事,何以有必要提高總攬全局的戰略思維能力呢?我們的回答是必要的。因為:第一,全局和局部的區別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相對於全局而言,你是局部的,相對於你所管轄的部分而言,你又是全局的,也有一個總攬全局的問題。因此,每一個領導幹部都應當具有戰略思維能力。第二,即使從你所處的局部地位來說,你也需要了解全局,具有全局意識。只有增強全局意識,瞭解戰略大局,才能自覺服從和服務大局。自覺在大局下行動,為全局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而不是妨礙大局、甚至危害大局。一切工作都有全局和局部關係問題,都必須懂得全局高於局部、局部服從全局的大道理。這就需要有戰略意識和戰略思維能力。戰略思維的基本要求是一切著眼全局戰略思維的基本要求是一切著眼全局,即把全局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全局利益作為最高價值追求。當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發生矛盾時,要毫不猶豫地局部服從全局。其具體內涵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對工作必須由全局謀劃,即整體和長遠謀劃,不可陷入事務主義。古人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長遠者不足以謀一時。我們應當善於思考善於把具體問題提到原則的高度加以思考,不能只羅列現象、看不到本質;善於把局部問題放在整體中加以思考,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善於把當前問題放在過程中加以思考,不能急功近利、鼠目寸光。就是說,對於工作一定要重視規律性、系統性、前瞻性的思考,重視想大事、謀全局,努力做到高瞻遠矚。所謂事務主義,就是對工作缺少全局的謀劃,整天忙於事務性工作,忙於各種場面上的應酬活動,工作來一件,做一件,不分輕重緩急,事必躬親,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結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是難以成就大事的。現在流行一種說法,叫細節決定成敗。這個說法帶有很大的片面性。細節當然是重要的,有時某一細節甚至具有某種決定性意義。但是這裡必須有一個前提,即戰略指導是正確的,離開了這一前提,戰略上發生了失誤,細節沒有意義,或者只有相反的意義,正所謂南其轅而北其轍,細節越細,結果越糟。對於領導人員來說,對於企業家來說,第一重要的是戰略。細節錯誤總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而戰略錯誤一個都不應當犯。因為一個戰略錯誤將導致全軍覆沒、工作的全局失敗和企業的一敗塗地。陳雲同志提出踱方步,也是這個意思。他說:過去舊商人中有一種人,穿長袍馬褂,戴瓜皮帽、叼著水菸袋,踱著四方步,他們專門考慮戰略問題。現在我們也應當有更多這種踱方步、想戰略問題的人。第二,判斷是非得失必須以全局利益作標準,不可因小失大。世界上的事情總是利弊相伴而......

領導幹部需要從哪些方面提高戰略思維能力

晚清學者陳澹然指出:“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寤言》)領導者一刻也離不開戰略思維,領導戰略謀劃和指導是否正確,直接關係到領導活動成敗和績效。控全局企業管理認為戰略思維中有幾種基本能力,需要引起關注。   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是人類有目的、有意識地對事物和現象進行感知的一種思維能力。提高觀察能力,要從兩個方面努力,不斷提高觀察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首先,必須堅持觀察的客觀性,即確保觀察所獲得的感覺映像、經驗材料確實可靠,努力排除觀察主體有意或者無意“先入之見”的干擾;其次,必須堅持觀察的全面性,即盡最大努力全面、系統地考察和收集觀察對象各個方面的信息,努力克服觀察主體的懶惰、懈怠和滿足,努力排除觀察客體的偽裝、凌亂和模糊。   提高觀察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說到底,還是要提高觀察者思維素養、知識儲備和能力水平。觀察目的的確定、觀察手段的改進、觀察對象和觀察環境的選擇、觀察感覺映像和經驗材料的形成、觀察結論的提煉,等等,都有賴於觀察者的思維素養。正如面對同一張X射線圖片或者心電圖曲線,不同思維素養、知識儲備和能力水平的醫師,從中獲得的信息量絕不相同。   判斷能力   判斷能力是指人們對事物情況有所肯定或者否定的一種思維活動能力。從本質上講,判斷能力就是人們認識事物、辨別事物的思維能力。提高領導者的判斷能力,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努力。   首先,要善於區分真相與假象,撇開事物外部的、非本質的聯繫,識別事物內部的、本質的聯繫。作為領導者,不僅要善於辨別事物外部的、非本質聯繫,更應該注重辨別那些掩蓋和歪曲事物本質的各種假象,在戰略思維和決策過程中,不為各種假象所迷惑,善於透過複雜事物的迷霧,尋求正確的前進方向。   其次,要善於從事物和現象各個分散部分和凌亂頭緒中,發現內在規律和必然聯繫,按照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所指出的,善於“將豐富的感覺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改造製作”。   預見能力   預見能力是人們根據客觀規律判斷事務未來發展變化的一種能力,也是作為領導者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   預見是戰略思維的靈魂。戰略思維的全局性、長期性,可以說,這是對一切事物運動和發展各個方面和各個階段的綜合判斷和預見。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預見,就沒有戰略思維。   第一,領導者要善於從事物運動的延續性中提高預見能力。一切事物運動和發展都是在時間的長河中進行的,時間是物質運動的延續性。時間具有“一維性”,它永恆地沿著過去、現在、未來所構成的軸線不可逆地向前流逝,時間“三態”也就為人們認識和把握物質運動規律提供了可能性——領導者可以從事物運動和發展的過去認識和把握現在,又可以通過認識和把握現在正確地預見未來,即所謂“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第二,領導者要善於從事物運動的廣延性中提高預見能力。一切事物運動和發展都是在空間的廣袤中進行的,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廣延性。空間具有“三維性”,它永恆地在長度、寬度、高度三個維度顯示存在,從這三個方面與其他事物發生必然聯繫,領導者也就能夠從這三個方面認識和把握其運動和發展規律,即所謂“順藤摸瓜”。   第三,領導者要善於從事物運動的因果關係中提高預見能力。任何事物發展變化的結果,總是由一定原因所引發的。事物相互之間這種因果關係,就為領導者在正確認識原因的基礎上準確預見其未來結果,提供了科學依據。   第四,領導者要善於從事物運動的相似關係中提高預見能力。客觀事物雖然千差萬別,但是,性質不同的事物,往往有局部的相似性;性質同一的事物,從整體到局部存在更多的相似性。這些都為領導者從已......

淺談如何提高戰略思維與駕馭全局的能力

戰略思維就是全局性思維。具體說,戰略思維就是從實際出發,正確處理全局與局部、未來與現實的關係,並抓住主要矛盾制定相應規劃,為實現全局性、長遠性目標而進行的思維。戰略思維能力,蘊含著從全局的、長遠的、戰略的高度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善於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以遠看近、未雨綢繆,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的能力;是善於抓主要矛盾,駕馭複雜局面、解決複雜矛盾的能力。所謂駕馭全局就是在戰略思維的指導下,將戰略問題策略化、具體化的行為。駕馭全局能力是領導幹部善於運用戰略思維,善於全面掌握局勢、指導工作的能力。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負總責、抓關鍵,是駕馭全局的基本內容。駕馭全局的能力是領導幹部履行好職責的必然要求。其能力要素主要包括:第一,思想駕馭能力,即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要求,及時提出工作思路,貫徹工作意圖的能力;第二,政策駕馭能力,即運用政策,貫徹落實政策的能力;第三,矛盾駕馭能力,即面對複雜矛盾,有效解決矛盾的能力;第四,組織駕馭能力,即運用組織建設、組織設計、組織管理等手段,達到人力資源的最佳配置,實現組織目標的能力。

戰略思維能力的程序

(1)戰略預測。戰略預測是在對戰略所涉及的事物或對象現實狀況和未來發展趨勢的科學把握基礎上,對戰略目標、戰略任務及戰略手段的可行性及實施效果的預測。戰略預測是提出戰略目標、戰略任務、戰略措施的基礎和前提。戰略預測如果是錯誤的,整個戰略的謀劃就是失敗的。(2)形成戰略目標。戰略目標是實施某一戰略要達到的最終結果,是戰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它在戰略體系中居於統帥地位。(3)制定戰略任務。戰略任務是戰略目標的分解,戰略任務是詳細的具體的,戰略目標要通過戰略任務的完成才能實現。戰略任務可以分解成若干具體的子任務和更細緻的任務。(4)提出戰略方針。戰略方針是根據戰略目標要求確定的指導戰略全局的總綱領總原則。它規定完成戰略任務、實現戰略目標的基本途徑和手段,明確戰略重點和主要戰略部署,是組織戰略實施的指導思想。(5)制定戰略措施。戰略措施是為了實現戰略目標完成戰略任務採用的各種方式方法、手段。戰略措施是戰略系統中最關鍵、實踐性最強最必須有可操作性的部分。(6)戰略實施的反饋及戰略修正。戰略思維形成的戰略目標、計劃、任務是主觀的東西,將他們付於實踐就是戰略實施。戰略實施是檢驗戰略思維的唯一途徑,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過程。如果戰略預測有誤,或者事物發生重要的變化,就要根據實際情況(信息反饋)及時修改戰略目標和計劃等,有時甚至要放棄整個戰略。

當前領導幹部需要從哪些方面提高戰略思維能力

領導幹部提高戰略思維能力需要從如下幾方面進行:

1.注重理論武裝。

2.注重政治修養。

3.注重思維訓練。

4.注重掌握信息。

5.注重社會實踐。

5.注重服務意識。

如何提高領導幹部戰略思維能力和科學領導水平

一、領導者的素質和能力的內涵以及相互關係 (一)什麼是領導者的素質。“素質”這個詞最初見於生理學和心理學。“素”,即本來的、原有的意思;“質”,是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從初始的意義上講,素質是指人的神經系統、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等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這種先天特點是人們在後天獲得知識、才能,形成品質、個性等生理和心理基礎。一個人的素質狀況,主要的不是取決於先天的稟賦,而是後天長期學習和實踐鍛鍊的結果。因此,素質的含義被拓寬到了人的思想、道德、性格、氣質和能力等諸多方面,成為一個全新而又豐富的概念。今天所謂領導者的素質,就是指在先天稟賦的生理和心理基礎上經過後天的學習和實踐鍛鍊而形成的在領導工作中經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礎條件和內在要素的總和。人們一般把領導者的素質分為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以及領導和管理能力等。 (二)什麼是領導者的能力。通常,人們把領導者的能力定義為:與領導職務相適應的、能夠肩負起領導責任的主觀條件。或者說,是領導者基礎素質、思維方式、實踐經驗,以及對領導方法、技巧的把握程度在實施領導行為過程中的綜合表現。領導者的能力是一種心理品質、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綜合體現,是領導者綜合素質的外在表現。它有以下幾個顯著特徵: 第一,領導者的能力是一種把內在綜合素質外化為有效行動的能力。領導者的素質是內在的,只有把這種內在性轉化為一種外在的力量,形成有效的領導力,才能成功地實施領導。一個領導者綜合素質好,並不見得就能夠成為有效的領導者。一般而言,管理者都具有很好的智力、很好的想象力和很好的知識水準。一個人的才能,惟有通過有條理,有系統的工作,才能成為有效。 第二,領導者的能力是一種適應外部環境並與環境互動的能力。一個領導者何以有效?主要原因在於他具有良好的適應環境以及與環境互動的能力。“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適應、利用和改造環境是領導者的首要能力。這是因為:一是領導者的綜合素質再優秀,當他不能適應環境並與環境發生互動時,照樣不能成為有效的領導者。在領導工作中,經常會看到,“有才能的人往往最為無效”(德魯克)。就是說,個體素質非常優秀的領導者,並不一定就能成為有效的領導者。近代國學大師錢穆說:太多英雄表現,往往不易成事業。何以如此?以自我為中心,表現欲太強,往往不能適應環境,不能帶入集體,不能與其所處的組織文化,以及上級、平級和下屬相協調。所以,成功的領導者不論在個體素質方面是多麼出類拔萃,惟有努力適應環境,首先融入到環境和組織當中,獲得人們的廣泛認同和支持,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領導者。二是領導環境總是變化的,特別是在當今時代,環境處於急劇變化當中,這就要求領導者必須敏銳地感覺並努力適應和迴應這種變化。進入21世紀,科技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作為領導幹部一定要有變革、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以變應變,先變應變,在變化中求生存,在變化中求發展。三是領導活動的結果是對環境的積極利用和改造,領導者能力集中體現在對環境的改造和創新上。人們一般都能敏銳地感覺外界急劇變化的環境並作出積極迴應,但對一些緩慢不顯著的變化,卻往往敏感性不強,不能見微知著,防患於未然。等到問題凸顯出來,已經無力迴天。所以,一個好的領導者,一定要能夠見微知著、開拓創新的,當事物還處於萌芽狀態的時候,就能夠預見未來,把握趨勢,超前決策,創新制勝,這才是最成功的領導人。 當今時代真正的領導能力是適應環境和開拓創新的能力。作為領導者,不管身處何種位置,只有適應於特定的環境條件,並在這種環境條件下施展出自己利用和改造環境、開拓創新的本領,從而獲得事......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提升戰略思維能力?
如何提升口語表達能力?
如何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如何提升團隊管理能力?
如何開發孩子思維能力?
如何提升自己說話能力?
如何提升國家創新能力?
如何提升公文寫作能力?
如何提升個人創新能力?
如何提升數據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