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草的詩意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17

古詩 草 的意思是什麼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又名《草》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韻譯: 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 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 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 春風一吹就蓬勃生長。 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 春綠草長又送遊子遠去, 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

評析:

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 有所指,但喻意並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 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本詩又題《草》。賦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詩題例在題目上加“賦得”二字。這種作法起源於“應制詩”,後來廣泛用於科舉“試帖詩”。此詩為作者準備科舉考試而擬題的習作,所以也加了“賦得”二字。“又送”兩句詩意,本自《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這首詩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作品,也是當時傳誦的名篇。全詩結構嚴緊,格調清新,通過對荒原野草的讚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

編輯本段點評

此詩直觀是對自然演變的描寫,但含意深刻,常用以比喻進步的東西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望採納

唐詩《草》全文是什麼意思?

白話譯文:

長長的原上草是多麼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幹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豔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草(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草這首古詩中詩句的意思是什麼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又名《草》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韻譯: 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 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 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 春風一吹就蓬勃生長。 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 春綠草長又送遊子遠去, 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

二年級古詩草.主要意思是什麼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又名《草》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韻譯: 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 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 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 春風一吹舊蓬勃生長。 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 春綠草長又送遊子遠去, 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 評析: 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 有所指,但喻意並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 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註釋】本詩又題《草》。賦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詩題例在題目上加“賦得”二字。這種作法起源於“應制詩”,後來廣泛用於科舉“試帖詩”。此詩為作者準備科舉考試而擬題的習作,所以也加了“賦得”二字。“又送”兩句詩意,本自《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簡析】這首詩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作品,也是當時傳誦的名篇。全詩結構嚴緊,格調清新,通過對荒原野草的讚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

希望採納~~

草的古詩讚美了什麼

《草》這首詩讚揚了小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賦得古原草送別》(別名《草》)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該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該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作者用野草來比喻進步的東西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也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

草這首詩的主要意思是?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 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 春風一吹就蓬勃生長。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春綠草長又送遊子遠去, 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

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 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 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 春風一吹就蓬勃生長。 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 春綠草長又送遊子遠去, 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

作品賞析

命題“古原草離別”頗有意思。“古原草”看來平常,卻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徵。詩的首句“離離原上草”,緊緊扣住題目“古原草”三字,並用疊字“離離”描寫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歲一枯榮”,進而寫出原上野草秋枯春榮,歲歲循環,生生不已的規律。“枯榮”與“榮枯”大不相同,前者是“春草”,後者就成為秋草了。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是斬不盡鋤不絕的,只要殘存一點根鬚,來年就能重新發芽,很快蔓延原野。那“離離原上草”正是勝利的旗幟,烈火再猛,也無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鬚,不管烈火怎樣無情地焚燒,一旦春風化雨,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春風吹又生”,語言樸實有力,“又生”二字,下語三分而含意十分。

如果說三、四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寫草,那麼五、六句則繼續寫“古原草”,但把重點落在“古原”,以引出來“送別”題意。用“侵”、“接”二字繼“又生”,更寫出一種蔓延擴展之勢,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競爭之強者“野草”的形象。雖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卻使古原恢復了青春。

大地回春,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友人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這樣的場景,令作者惆悵,也富於詩意。萋萋芳草增添了作者送別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著別情,作者用這種意味深長的詩句寫完了結尾。詩到此點明“送別”,結清題意,關合全篇,把“古原——草——送別”連在一起。

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渾成,是“賦得體”中的絕唱。

古詩草中歲是什麼意思

白居易

離離①原②上草,

一歲③一枯榮④。

野火燒不盡⑤,

春風吹又生。

題解:白居易(772—846),與李白、杜甫合稱唐代三大詩人。他關心人民的疾苦,反映下層勞動者的心聲,詩歌明白如話。作此詩時,詩人才十六歲。詩人以“草”為歌詠對象,讚頌了野草無窮的生命力。此詩原題為《賦得古草原離別》。

註釋:

①離離: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②原:原野。

③一歲:一年。

④枯榮:枯,枯萎;榮,茂盛。

⑤盡:光、淨。

今譯:原野上長著繁茂的的野草,每年都要枯萎一次,繁榮一次。野火無法把它完全燒死,來年春風一吹,它又綠遍大地,生機勃勃。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少年時代成名的作品,也是歷來為人們所稱賞的詩。詩人熱情地歌頌了原上草無窮的生命力,其色青翠,其氣芳香,結句點明題旨,並給它賦以感情,令人百讀不厭。這雖是詩人少年時代的創作,但仍然不愧為唐詩的名篇之一。頷聯的形象中寓於哲理,是歷來傳誦的名句,而且成為今天廣泛引用的格言。

相傳這首詩是白居易十六歲時作。唐張固《幽閒鼓吹》載白居易到長安應試,攜詩作往謁顧況,顧以他的名字開玩笑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看白的詩作第一首《草》,即嗟賞曰:“道得個語,居即易矣”,“因為之延譽,聲名大振。”白居易以原上草喻別情,想象別緻,情味雋永。“野火”兩句傳誦千古,不僅突出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也表現了對於新生事物的讚頌。

選自《全唐詩》

作品名稱:《賦得古原草送別》又名《草》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作品體裁:五言詩

這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是白居易未滿16歲時在考場上所作, 當時有要求題目前面兩個字需用“賦得”二字。 詩的前四句側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

作品譯文

草原上的野草長得很旺,每年都會經歷枯萎和繁榮的過程。野火也無法將它燒盡,春風一吹,它又生長了出來。芳香古老的道路上瀰漫,陽光下,翠綠的野草通向那荒涼的城鎮。又送走了親密的好朋友,這離別之情如茂盛的野草,充塞胸懷。

古詩中的小草是什麼意思

同樣一棵小草因其生長季節不同、生長環境不同、生長狀態不同、便具有了不同的形象特點,再加上欣賞者不同的年齡、境遇和情感,草的意象便具有多種含義。總起來有以下幾類:

1、表現蓬勃頑強的生命力

草的生命力非常頑強,不怕風吹雨打,不畏嚴寒酷暑,隨處皆可生長。因此草成了詩人謳歌生命力的最好代表。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歐陽修《豐樂亭遊春三首》:"春雲淡淡日輝輝,草惹行襟絮拂衣。"春草茂盛,蓬勃生長,碰到了遊人的衣襟,一個"惹"字表現了春草的欣欣向榮之勢。

2、抒發愛春惜春的情感

小草是最早的報春信使之一。詩人常用率先萌發的嫩綠春草,抒發愛春惜春的情感。如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特有的,它柔嫩飽含水分,象徵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

3、表達鄉思離情

自從《楚辭·招隱土》寫出了"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以後,在詩詞中,芳草就往往與鄉思別情相聯繫。這大概是每年春天,春草都要重綻新綠,就像迴歸一樣,而多情的詩人又往往由"草"的迴歸聯想到"人"的迴歸。詩人因此用連綿不絕、無處不在的草象徵同樣連綿不絕、無處不在的離愁。如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以遠接天涯、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來比喻離別的愁緒。范仲淹《蘇幕遮》"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4、襯托荒涼景象,抒發國家盛衰興亡之感慨

雜草叢生,常給人以荒涼之感,於是有"荒草""秋草""野草"的意象產生。 "草"就成了詩人們用於描繪荒涼景象,抒發國家興亡、事物興衰變化感慨的物象。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朱雀橋邊已長滿雜草野花,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寄寓了人世滄桑的感慨。白居易《長恨歌》"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5、表現邊塞和草原風光

古詩詞中常出現"白草"這一意象,白草為西北一種草,其性極堅韌,然經霜草脆,故能折斷。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白草折"突出了西北邊塞氣候的詭異:風狂天寒,表現了戍邊將士不畏艱苦生活的豪邁氣概。草又是草原最普遍的植物,最能代表草原風光。如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6、詩人主觀感情的物化

草生長在荒山野嶺,自生自滅,默默無聞,無人問津。失意的詩人看到它們,常聯想到自己的遭遇,覺得自己就是幽草,把"草"人格化,用以自況。如李商隱《晚晴》:"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獨取生長在幽暗處不被人注意的久遭雨澇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餘暉而......

相關問題答案
薰衣草的寓意是什麼?
詩妍的名字是什麼意思?
七步詩的大意是什麼?
詩歌的平仄是什麼意思?
詩人的字號是什麼意思?
草莓晶的寓意是什麼?
古代說的銅油是什麼?
花草的花絮是什麼?
浪潮的喻意是什麼?
光芒照人的本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