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的行業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2016年七大產能過剩行業有哪些

中國十大產能過剩行業:

一、鋼鐵2005年底我國鍊鋼能力已達4.7億噸,在建能力和擬建能力為1.5億噸,2010年將達6億噸以上。從需求來看,我國近期粗鋼表觀需求為3億噸左右,2010年為3.2億噸左右,如按在建和擬建項目匡算,鍊鋼產能約超過實際需求1.5億噸以上。

二、電解鋁2005年我國氧化鋁生產能力為890萬噸,電解鋁生產能力達1070萬噸,鋁加工能力為710萬噸,電解鋁生產總量為781萬噸,產能平均利用率為75%左右。出口未鍛軋鋁132萬噸,鋁加工材產量594萬噸,據資料顯示,近期電解鋁的表觀需求量為720萬噸左右。

三、水泥2005年底,我國規模以上水泥企業共有5100多家,水泥生產能力高達13億多噸。目前水泥市場表觀需求總量約為10.5億噸,現有水泥產能比市場表觀需求高出2.5億~3億噸,水泥產能過剩率(剩餘產能/總產能)達20%左右。

四、鐵合金目前,我國共有鐵合金生產企業1570家,總生產能力已達2213萬噸。2005年鐵合金產量為1067萬噸,國內消費總量為930萬噸,出口量為174萬噸,進口量為37萬噸,表觀需求量也只有1067萬噸。全國產能利用率僅為48%,部分地區企業產能利用率僅為30%。

五、焦炭我國煉焦總產能近3.2億噸。2005年我國焦炭總產量為2.3億噸,2006年國內焦炭需求總量預計為1.85億噸,今年表觀需求總量為2億噸左右,焦炭產能高出表觀需求總量1.2億噸。

六、銅冶煉2005年我國全年銅產量為258萬噸,其中利用國內銅精礦的產量僅為65萬噸,僅佔總產量的25%左右,75%左右是靠外國礦粉生產的。目前在建、擬建銅冶煉項目總生產能力達205萬噸,預計2007年底將形成370萬噸銅冶煉生產能力。

七、汽車2005年底,我國仍有近120家整車組裝企業,我國汽車行業總生產能力近1000萬輛。按目前市場需求600多萬輛計算,生產能力已超過實際需求約300萬輛。

八、紡織我國現有紡錠已超7000萬錠,比上世紀末壓錠時的4500萬錠又淨增2500萬錠以上。目前,我國紡織服裝業中,只有10%左右的生產能力是自主品牌生產。出口加工企業平均利潤率僅為3%。

九、電力2005年底,我國電力行業發電總裝機容量達50841萬千瓦。據資料顯示,2006年全國合同訂貨發電設備達1.4億千瓦,2007年為

6700萬千瓦。據有關專家估計,如在建、擬建項目繼續投資,未來幾年將有5億千瓦裝機容量投產,屆時我國電力產能將達10億千瓦。

十、煤炭2004年整頓前,我國共有小煤礦2.3萬個,佔全國煤礦總數的88.9%,平均單井規模僅為4.2萬噸/年,第一階段關閉了近6000個“問題礦”,尚有1.7萬個小礦,今明兩年再關閉7000個“問題礦”,小煤礦總數需控制在1萬個以下。

以上部分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中國哪些行業產能不過剩 中國十大產能過剩行業

中國是政策引導性經濟。基本政府推動的到現在都產能過剩了。你看看目前悲劇的行業很多都是。

紡織,浙江好多企業主求著市長要倒閉,不給而已。

太陽能。好吧,這個現在都搞外貿,不外貿就沒人要了。

光伏。記得前段時間的晶科事件不?它就是搞這個的。

LED。中國幾千家LED,現在政府不得不出面,好像是搞了個先用後給錢的項目。就是先買了LED,不給錢,以後用省電剩下的錢還。說的好玄乎,其實就兩個字,咱政府有錢,找人給你買了,不行咱墊著。

鋼鐵。不多說,賣越多虧越多。不賣還不行。

船舶。還有多少能盈利的?

水泥。好吧,跟鋼鐵都是被房地產拖起來的,結果下不來臺了。

稀土。政策變了,現在動盪中。

風能。據說現在空轉的風車真的全動起來西部的電都夠了。

中國產能過剩有多嚴重 中國十大產能過剩行業

Capacity──產能也就是生產能力,是指在計劃期內,企業參與生產的全部固定資產,在既定的組織技術條件下,所能生產的產品數量,或者能夠處理的原材料數量。生產能力是反映企業所擁有的加工能力的一個技術參數,與生產過程中的固定資產數量質量、組織技術條件有很大關聯,因此,有種說法為產能過剩並不意味著產品過剩是有道理的。產能過剩即 Excess Capacity.。

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製造、平行玻璃、鋼鐵、水泥等六大行業被列入產能過剩行業。我國嚴控六行業產能過剩。 這六大行業被確定為調控和引導的重點。電解鋁、造船、大豆壓榨等產能過剩問題較為突出的行業也被點名。

中國產能過剩現狀,會有什麼後果?

一般認為,產能即生產能力的簡稱,即為成本最低產量與長期均衡中的實際產量之差。對於什麼是過剩,學者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供大於求即為過剩。也有人認為,供大於求有兩種狀態,第一種是供給略大於需求,第二種是總供給不正常地超過總需求的狀態。"略大於"是指除滿足有效需求外,還包括必要的庫存和預防不測事故的需要。這種過剩本身並不是什麼禍害,而是利益。後一種狀態才是過剩狀態,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總供給為一定時間裡總需求相對不足,另一方面是總需求為一定時間裡總供給相對過剩。

如何理解產能過剩,目前國內學者有三種看法:

第一種,產能過剩是一個總量概念。產能是現有生產能力、在建生產能力和擬建生產能力的總和,生產能力的總和大於消費能力的總和,即可稱之為產能過剩。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祕書長羅冰生以鋼鐵行業為例對此進行了反駁。他認為,不能簡單地把設備數量相加,就稱其為產能,因為鋼鐵行業是多工序連續作業的,而且還有多方面的配套,要各方面綜合條件具備,才能實現生產。另外,從全世界情況看,由於市場的變化,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時產能發揮85%左右就是正常狀態,就不能稱之為產能過剩。

第二種,產能過剩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產能是否過剩,不能只看生產能力和可能的總供給量,更重要的是看有多少需求。但需求是個變量,不容易準確測定。因此,認定產能過剩,需要在縱向對比產量增長過快、過猛的同時,還應同時指出在什麼範圍內、在多長的時間區間、相對於多大的有效需求而言。

第三種,產能過剩是一個結構性概念。同樣的產能,質量不同、檔次不同,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以及對環境的汙染程度相差迥異。因此,要對行業產能進行結構細分,確定生產能力超額供給的領域和範圍

對微觀經濟的不利影響

一是一些行業產品價格大跌,效益大幅滑波。年中以來,由於產能過剩及需求增長的放慢,鋼鐵價格大幅下跌,與3月份的高點相比,至10月末鋼鐵價格跌幅超過了30%。與此同時,許多產能過剩行業企業效益明顯滑波,前10個月鋼鐵行業利潤同比增長11.2%,比上年同期回落52.2個百分點;前10個月水泥和汽車行業利潤同比分別下降60.6%和36.7%;另外,石油加工、化纖製造、建材和通信設備製造業等重點行業利潤均為負增長。二是產銷率下降,庫存增加,成本上升。3月份以來,工業產品銷售率有5個月出現同比下降,其中8-10月出現了連續3個月的下降。與此同時,企業庫存量明顯增加,1-9月份,39個工業行業中有16個行業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長超過20%,其中鋼鐵、石油化工和化纖工業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長超過 30%。三是虧損企業虧損額增加。前三季度,虧損企業虧損額為1531.7億元,同比增長57.6%,其中鋼鐵、石油加工、化纖等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增幅接近或超過1倍。1-10月累計,工業企業虧損面達到22.37%,比上年同期擴大0.41個百分點。四是開工不足,資源閒置浪費。目前已經出現明顯過剩的行業如鐵合金、電石行業企業開工率已降至不到一半;鋼鐵行業的能力利用率在逐步下降。總體來講,當前經濟運行開始出現“宏觀喜、微觀憂”的現象。

對宏觀經濟的不利影響

首先,許多行業產能過剩,將導致物價總水平明顯下降,形成很強的通貨緊縮壓力,增加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9月份以來,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出現近三年來的第一次負增長,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的增長均在加速回落,主要原因是各種工業產能的集中釋放,使市場供大於求的矛盾加劇。通貨緊縮壓力在逐漸加大。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一樣,都會給宏觀經濟持......

九大產能過剩行業是什麼

鋼鐵、水泥、煤化工、風機設備、多晶硅、平板玻璃這六大行業的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電解鋁、大豆壓榨、造船等行業也有產能過剩的苗頭。

產能過剩行業的產能過剩行業

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製造、平行玻璃、鋼鐵、水泥等六大行業被列入產能過剩行業。我國嚴控六行業產能過剩。媒體來源:東方衛視《看東方》點調控目錄,將協調產業、環保、土地和金融政策,並運用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對其進行調控和引導。

目前我國的製造業屬不屬於產能過剩行業? 15分

從傳統的鋼鐵、水泥等基建行業,到光伏產業等代表未來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高科技產業,中國的產能過剩是普遍的、全方位的。然而,中國現在進入經濟轉型期,當產能過剩遇到經濟轉型,產能過剩就成為更加棘手的問題。

因此,中國產能過剩的解決,不能用逆經濟週期的傳統思路,即總需求擴張政策;其次,結構調整也未必有效,新興產業、傳統行業的高端產品領域,產能過剩也是“重災區”。因此產能過剩問題也凸顯政策難題,如果不抑制政府投資的衝動,則產能過剩得不到解決甚至會愈演愈烈,而其引發的連鎖反應,不僅對經濟增速有一定製約,也會導致生產要素價格扭曲,對企業利潤的影響可能較為明顯;而如果壓縮產能,則經濟可能會遭遇滑坡。

也正因此,如果僅靠政府調控,只能使問題有所緩解,若要最終解決這個問題,長痛不如短痛,必須依靠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改變GDP掛帥的地方官員提拔體系及政府對資源和生產的強大控制和影響,加快完善市場體制和機制的改革,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嚴格破產退出制度,理順市場價格體系和定價機制,從而有利於發揮市場競爭優勝劣汰作用。

正航軟件是海峽兩岸領先的企業管理軟件廠商,專注管理軟件24年,提供ERP、HRM、BI、CRM等企業全方位管理軟件,同時為電子電器、塑膠、光電、汽配等行業提供解決方案,積累24年21萬企業用戶服務經驗,幫助企業放大管理力量!

2015中國主要有哪些行業虧損

據國網快報數據,8月1到28日,全國發用電4633.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97%,不僅比7月增速回升4.97個百分點,更是較去年同期回升了6.54個百分點。發改委判斷,從當前電力運行趨勢看,預計8月份全國發用電同比增長3%左右,9月份有望繼續保持增長。

全國鐵路日均裝車也出現趨穩態勢。一直以來,被稱為“黑貨”的煤炭、鋼鐵、石油等大宗商品運輸都是支撐鐵路貨運量的主力軍。而近兩年來,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及對過剩產能的削減,“黑貨”運輸量下降又成了拖累鐵路貨運總量的首要因素。

然而在今年8月,發改委介紹,煤炭、鋼鐵、石油等大宗貨物日均裝車已經基本穩定,月度之間變化也很小;此外,集裝箱、零散貨物運量逐步提高。8月1到27日,全國鐵路日均裝車數較7月份日均調度水平增加1.2%。

不過,GavekalDragonomics創始合夥人兼研究主管ArthurKroeber指出,李克強指數正在被大量地濫用。該指數如今更多地反映了中國信貸和重工業發展狀況,並不是一個瞭解中國經濟全貌的好指標。近年來該指數可以說已經名譽掃地,現在更是“相當無用”。

他表示,“克強指數是一個非常粗略的經驗法則……從來就不是特別適用於像廣東這樣高度依賴出口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省份。在過去三年它已經深深地誤導了人們對整體經濟的看法。”

然而,克強指數的前追隨者們正嘗試各種辦法重新制定衡量中國經濟的指標。

華爾街投資研究機構SanfordC.Bernstein亞太分析師MichaelParker已經構建了自己的等式,主要專注於中國日益增長的消費水平,並試圖推動中國向服務型經濟轉型。他以電影票房收入和4G使用量等元素來制定反應中國實體經濟的指標。

他表示,“這裡的關鍵是,雖然服務業佔經濟總量的一半左右,但它們卻佔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二左右。”

按照這一標準,中國經濟表現實際上比克強指數反映情況要好。

MichaelParker也認為,近期中國裁軍的舉動表明政府對失業數據持樂觀態度。“我希望中國數據比我想象的更好,現在我們只能把他們的話當真。”

PMI

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是通過對企業採購經理的月度調查結果統計彙總、編制而成的指數,是國際上通用的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先行性指數之一,具有較強的預測、預警作用。

PMI是一個綜合指數,由5個擴散指數(分類指數)加權計算而成。PMI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PMI高於50%時,反映製造業經濟擴張;低於50%,則反映製造業經濟收縮。

中國官方9月1日發佈的8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7%,降至50%的榮枯線下方。

8月製造業PMI49.7,創2012年8月以來新低,較7月再降0.3,繼年初兩月後再次步入收縮區間。其中,生產指數環比下降0.7,降幅較7月擴大,成為拖累製造業PMI的主要原因。

但其中亦有一定季節性因素,2012和2014年8月淡季都曾出現過近-1.0的下降。

但悲觀數據中也有些許改善跡象:新訂單指數降幅持平,其中反映外需的新出口訂單指數降幅收窄(圖表2),而企業在手訂單出現0.6個百分點的回升;反映經濟增長潛力的PMI動能指標降幅收窄(圖表3),製造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也較上月回升1.2個百分點,錄得54.1。

值得注意的是,8月中下旬起華北地區大面積停產、限產,以及天津爆炸後相關行業加大整頓力度等,對製造業生產活動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大中企業景氣降至臨界值下,小企業景氣環比有改善。8月不同規模的製造業企業PMI全部降至臨界水平以下:大型......

為什麼會產能過剩 經濟快速發展

市場經濟條件下,特別是在中國所處的特殊經濟發展階段,適度的產能過剩有利於發揮競爭機制的作用,然而現階段中國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已經超出正常的市場承受範圍,將對經濟增長和平穩運行造成嚴重的影響。

1、產能過剩會降低投資乘數,弱化需求增加帶來的復甦動能。產能過剩會弱化財政政策產生的支出效應。當前,產能過剩問題不斷加重並呈逐步蔓延態勢,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或者由於投資能力被削弱,或者由於存在較大風險,企業都缺乏投資的動力或能力。因而,在政府採取擴張財政政策情況下,投資乘數會降低,私人投資難以有效啟動。

標準普爾公司2013年1月31日公佈的一篇研究報告認為,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投資水平相較於投資回報顯得過高,一旦投資週期進入下行趨勢,這些經濟體可能會面臨經濟回調。數據表明,中國是標準普系研究的32個國家中唯一一個屬於高風險類別的國家。雖然標準普爾的評級值得商榷,但是也說明市場對中國經濟運行存在一定的警惕心理。

2、產能過剩會導致生產者價格指數下行,削弱企業的贏利能力。產能過剩意味著市場供大於求,價格下行壓力將不斷加大,企業普遍經營困難,虧損面擴大,效益下滑。事實上,目前產能過剩已經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壓低了價格,導致PPI連續數月同比下行。

根據貨幣數量論的基本結論,使用中國的貨幣增長率(採用Ml來測算)減去實際CDP增長率,得到一個理論的通貨膨脹率水平,然後與中國的PPI相比較。“PPI”曲線是使用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恪指數來表示的現實的生產者物價指數。中國的PPI基本都處於理論通貨膨脹率之下,這說明,由貨幣增長率超出實際GDP增長率所對應的通貨膨脹,在中國並沒有完全表現出來,這部分原因就是中國製造業的產能過剩所導致的價格下行。

3、產能過剩將過度消耗資金,影響貨幣政策效果的正常發揮。貨幣政策效應是在政府實施擴張貨幣政策情況下,企業主體特別是民營經濟主體可以以低利率籌集資金進行投資,進而帶動總需求增加所產生的宏觀效應。而事實上在中國,金融資源主要集中於產能過剩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民營經濟很難得到有力的金融支持。現實中看到的是貨幣增速“火熱”與實體經濟“冰冷”並存的情況,就部分源於產能過剩行業對新增資金的過度消耗。產能過剩行業會稀釋流動性,使得貨幣政策乘數降低,同時使民營企業資金獲取困難,貨幣政策經濟調節功能難以充分發揮。

4、產能過剩會形成財務風險,嚴重時甚至引致更大範圍的金融風險。產能過剩企業會面臨買方市場的巨大壓力,價格競爭比正常的市場環境激烈得多,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普遍經營困難,非常可能形成財務風險,當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致金融風險。

我們選取了“大中型工業虧損企業數”、“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虧損企業數”、“工業虧損企業數增速”、“大中型工業虧損企業虧損總額增速”、“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虧損企業虧損總額增速”等五個指標在典型時間的數據進行比較,可以看到,2005年以來,在整體上中國主要工業企業經營困難,虧損較為嚴重,部分原因甚至主要原因就是近年來持續投資導致的產能過剩。這種投資模式持續下去,並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導致許多企業資金鍊斷裂,影響整個宏觀經濟的穩定。

5、產能過剩表明投資驅動型增長模式已不適應階段發展要求。分析表明,中國已進入經濟增速放緩時期,製造業的大規模投資不適應這一階段的經濟發展要求,投資驅動型增長模式不可持續。

中國目前大量產業產能過剩的原因以及未來對於這個問題的發展趨勢

中國鋼企產能過剩的原因分析:1,中國的鋼企主要都是大型國有企業,在中國國有企業有一個普片的問題,那就是效率低下,這點是不用懷疑的。除此以外大型的國有企業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死不得”,無論如何地方政府都不會讓當地的大型國有企業死掉,當國有企業出現大規模的虧損後政府往往會給予大量的補貼。當然,大家要知道,這些補貼都是納稅人的錢。2.鋼鐵企業是一個典型的資金密集型企業,企業規模龐大,前期投資很大,即使出現虧損或者行業利潤下降,企業也不能馬上轉型或者減產。因為減產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只有當繼續生產產生的效益還不足以彌補固定成本帶來的損失的時候企業才會停產。然而,國有企業,為了保證員工不至於失業,即使虧損很大可能也會繼續生產。這是國有企業的一個通病。3.08年為了應付經濟危機,國家拿出了4萬個億的資金,這些資金大多數都投入了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大家都知道,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鋼材,這樣一來在08年和09年中國的鋼鐵幾乎一下子就被消化殆盡了。鋼企都賺錢了,這個時候一些鋼企開始盲目的擴大產能。然而,隨著後來通脹的越來越嚴重,中央收緊資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投資也開始減少。鐵路建設等的放緩甚至停工,以及房地產調控導致的建築鋼材需求的減少,導致對鋼材的需求瞬間銳減。這些變化,根本沒有給鋼鐵企業足夠多的準備時間。鋼鐵企業依然開組馬力生產,然而市場需求卻一落千丈,於是鋼鐵企業庫存急劇增加,企業效益也一落千丈。前面說過,鋼鐵企業不會一下子停產,所以新的產能還在源源不斷的產生,而市場消化的能力卻越來越弱。4.中國的鋼企生產的大多數都是低品質鋼材,高品質的鋼材很少,甚至需要進口。低品質的鋼材在全球都是產能過剩的,何況中國的鋼企在全球來看並不具有市場競爭能力,因此中國的鋼材出口量很少,遠遠不足以消化國內過剩的產能。綜上原因,導致了我國鋼鐵過剩,企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

現在,中國很多行業都存在著產能過剩,主要原因是國外需求的減少。由於國內需求不足,中國的大部分產品往往需要靠國外的市場來消化,一旦國際市場出現波動,中國國內的產品就會嚴重過剩。國內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老百姓沒有錢消費,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以來,中國普通老百姓並沒有真正的富裕,房地產又對普通老百姓進行了一次洗劫,於是老百姓的消費能力越來越弱。而企業的產能卻在不斷地擴張。

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改革,怎麼改?首先調結構,一些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進行整合,該死的就讓它死掉。其次,大力發展服務業,解決人們的就業問題。第三,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是老百姓儘快的富裕起來。第四,政治體制改革,政治體制不改革,前面的一切改革都是白搭的。

從長期來看,中國企業產能過剩的問題會一直存在,因為中國是靠製造業起家的,而製造業所產生的產能無論如何靠國內市場也是消化不完的,但是隻要中國調結構能夠實現,未來中國產能過剩的危機應該會慢慢的過去。

相關問題答案
產能過剩的行業有哪些?
農業的行業有哪些?
利潤高的行業有哪些?
營養過剩的危害有哪些?
從事金的行業有哪些?
屬於金的行業有哪些?
中國的行業有哪些?
國計民生的行業有哪些?
消失的行業有哪些?
冷門賺錢的行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