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李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縣),隋朝末年其先租因罪住在中亞細亞。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還是個謎,學術界說法不一。一說李白就誕生在安西都護府所轄的碎葉城,五歲時隨父遷到綿州昌隆縣青蓮鄉。

李白性情豪放,喜愛縱橫家的作風,愛好任俠之事,輕視財貨。早年在蜀中度過。他的父親是個富商。李白二十五歲開始漫遊全國,走過湖北,江西,河南,山東等地。

李白蔑視權貴,傳說他喝醉酒,曾在玄宗面前使高力士給他脫靴。高力士認為這是很大的恥辱,就摘取李白詩句激怒楊貴妃。玄宗每次讓李白做官,楊貴妃就加以阻止。李白知道玄宗的親信對他有意見,於是懇求還家。玄宗賜給他財物,放他離開。

李白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他的詩豪邁瑰麗,詩裡有突破現實的幻想,也有對當時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對政治黑暗的抨擊。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暢的特點。

著有《李太白全集》。

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對亂世英雄致以禮讚,當然不僅僅是發思古之幽情。因為通過這類人物,詩人更能夠抒發自己“心雄萬夫”的氣概和熱情,表現在歷史中建立輝煌功業、積極創造自我價值的人生願望。同時,這也成為時代理想的人格化寫照。

李白把排難解紛的濟世理想和縱放不羈的個性自由統一起來,以求得圓滿的人生。他對人生道路的設計是分兩步進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偉業,如雲:“苟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贈韋祕書子春》)“兩龍爭鬥時,天地動風雲。酒酣舞長劍,倉卒解漢紛。”(《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而功成之後,卻又不貪戀富貴名位,而以“五湖”、“滄州”為家,嚮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謁求仕期間不諱言這一點:“功成拂衣去,搖曳滄州旁。”(《玉真公主館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時不放棄這一點:“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翰林讀書言懷》)“待吾盡節報明主,然後相攜臥白雲。”(《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贈韋祕書子春》)這種人生理想集中表現了詩人“羞伐其德”和熱愛自由的意識:“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終然不受賞,羞與時人同。”(《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黃金籠下生。”(《設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辭》)這些詩句都是詩人心跡的自我表白。由於他的自由意識是如此強烈,當遇到現實生活中醜惡力量的阻梗時,他的憤怒和抗爭也表現得格外強烈。

在中國古代詩人中,李白的個性之活躍和解放是少有的。

他一生不以功名顯,卻高自期許,以布衣之身而藐視權貴,肆無忌憚地嘲笑以政治權力為中心的等級秩序,批判腐敗的政治現象,以大膽反抗的姿態,推進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義精神。

李白反權貴的思想意識,是隨著他的生活實踐的豐富而日益自覺和成熟起來的。在早期,主要表現為“不屈己、不幹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詩中所說:“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流夜郎贈辛判官》)“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玉壺吟》)他有時也發出輕蔑權貴的豪語,如“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等,但主要還是表現內心的高傲。而隨著對高層權力集團實際情況的瞭解,他進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權貴的對立:“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古風》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古風》第三十九)“雞聚族以爭食,鳳孤飛而無鄰。蝘蜓嘲龍,魚目混珍;嫫母衣錦,西施負薪。”

(《鳴皋歌送岑徵君》)並對因諂事帝王而竊據權位者的醜態極盡嘲諷之能事,如《古風》之二十四: ......

古代李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李白的性格和思想分析

作者:木易

在大唐多若滿天繁星的詩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們譽為既有俠肝義膽,又有仙風、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傳奇的一生,豪放飄逸的詩風,確實給人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們一說起李白,就可以想見一個飄然不群的詩仙形象。

其實自賀知章稱李白為謫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然而這種定型化了的詩仙形象,也使人們與李白產生了一種近乎膜拜者與偶像之間的距離,一種霧裡看花、雲中觀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們走入李白心靈的殿堂。

現在讓我們走進李白的思想。李白的一生是複雜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濟蒼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遺世獨立的思想,追求絕對自由,蔑視世間一切。他還深受遊俠思想影響,敢於蔑視封建秩序,敢於打破傳統偶像。儒家思想和道家、遊俠本不相容,但李白卻把這三者結合起來。

(1)A懷才不遇、生不逢時,是李白詩歌的常調,與這中常調相伴隨的則是政治上的遭棄感和無歸依感。李白少時就有很強的功名事業心,“以當世之務自負”。這強烈的濟事觀念,顯然是來自儒家的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不過,李白不是一個普通的本分的讀書人,它的豪俠性格以及作為浪漫主義詩人所特有的非凡氣質,即豐富的想象力和脫離實際的異想天開,是來自儒家的濟事思想,溶入了來自詩人自身的主體精神的催化劑,自然地膨脹為天下捨我其誰的自大、自負與功名唾手可得的狂妄。然而,李白的自大與自負,又常常與現實相忤,是詩人陷於政治前途無依無託的心境。B李白一生理想遠大,抱負高遠。“濟蒼生”,“安社稷”是他最大的願望,即使在遭讒毀,貶謫之時,他也懷著“苟無濟代心,獨善亦何蓋”政治理想,而不是避世隱居。所以,大量的歌頌古代英雄名臣的詩篇出現在他的筆下。 他對諸葛亮君臣如魚得水,無比羨慕,並表示“餘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他深情的呤詠著張良,謝安。他一方面又說:“留侯將綺裡,出處未雲殊。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安史之亂起,李白視形勢如楚漢之爭,並以張良,韓信自況;入永王磷幕府後,又以謝安自比,直至六十歲投軍時,還以西漢大俠劇孟自許:“豐道謝病還,無因東南征。五夫未見顧,劇孟阻先行”。這裡都表現了詩人的儒家思想。

(2)至於說到李白的遺世獨立的思想,則他在理想與現實發生矛盾時所作的一種心裡調適,是一種既然不能在政治上實現“兼善天下”的理想,那唯有獨善其身的人生態度。這樣一種人生態度對李白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使得李白很快從政治的失意上振作過來,再以他從政治中得回的感悟寫下了那許多的名篇。

A李白追求自由的道家思想還表現在他對古人的認同上。在李白理想的古人中,他留意最多感觸最深的人物有四類:其一是縱橫家式的奇人,如魯仲連、酈食其等;其二是由隱而仕、為帝王師友的將相,如傅說、姜子牙、管仲、諸葛亮等;其三是不貪高位功成身退的宰相,如張良等;其四是襟懷高潔、性情淡泊的隱士(包括神仙),如商山四皓、東方朔、陶淵明等。這四類人雖然不全是戰國時期的“士”,但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戰國人士所特有的種種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其中相當一部分都與統治集團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注重維護自己的尊嚴。他們的人生價值不在於功名的大小和地位的高低,而在於自我意志的實現。對此李白充滿了強烈的認同欲,在他的人生實踐中,他以實現自我意志為基點,自覺地將心中的理想人物與自我人格融為一體,全身心地感受和體驗古人的理想境界,尋找自己的人格寄託,並試圖用古人的風範去叩開政治的大門,像他們那樣自由而獨立地生活。

B另外追求自由平等的政治關係也表現了李白的道家思想。戰國時期,士從原來的等級中游離出來......

李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既然提到李白,恐怕無人不知不曉,特別是他的同時代朋友和後世文人們在李白身上寄託著自己的希望,十分讚譽他對達官貴族的“輕蔑”態度,一首詩歌更是著意刻畫他“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種平生傲岸、叛逆不羈的形象被後人拔高誇大,其實真是一場天大的誤會,李白並非像他自己宣稱或別人頌揚的那樣遠離權貴,而是一生都應酬周旋、奔走於朱門顯宦之間.

從青年時代起,李白就遍訪四川地方要員,拿著當時的“名片”投刺京城來蜀的官僚,得到過以禮部尚書銜出任益州長史的蘇廷頁賞識.為了十年寒窗脫青衿,一朝能為帝王師,他隱居岷山待價而沽,廣漢太守慕名前去看望他,使他的名聲漸大.開元十三年(725年),25歲的李白走出三峽漫遊東南,展開了廣泛的干謁活動,他不僅娶了唐高宗時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為妻,還先後向各地官員上書拜見,希望能薦用自己,但卻大失所望而歸,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

10年後,他來到了國都長安,寓居在玉真公主別館,謁見了宰相張說的兒子、駙馬都尉張土自以及一批朝臣大官,期望“攀龍見明主”,然而仍無結果,只好悻悻出京漫遊,憤慨不平中寫下了著名的《蜀道難》、《行路難》等詩歌,以此隱喻胸中磊落不滿之氣.於是他改裝換巾趨向山林,隱居蒿廬,交結與皇室有密切關係的道士,試圖走出一條世俗垂青、貴人揄揚的“終南捷徑”.應該說,這條捷徑是以肉體磨難換得的,深山大澤之中結草為廬、鑿穴而居、飲食粗糙、單衣遮體,那種被文入們所詩化的麈尾鶴氅、跨蹇尋詩,或踏雪訪梅、釣竿斗笠的隱士生活是很少見的.中國的隱士大多是揚言孤峰逍遙隱逸,實際上是欲邀求時譽擢居美職.隱土超出塵表的卓異人格固然羨慕,但櫛風沐雨的艱苦生涯絕不像人們幻想的那樣瀟灑超脫.

天寶元年(742年)初夏,可能是玉真公主和道士吳筠的推薦,隱居的李白被徵召入京.他洋洋得意:“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認為自己將被重用,代草君言、建立功業,甚至把玄宗比作漢武帝,把自己比成司馬相如.入京召見於金鑾殿後,李白果然受到皇帝重視,命供奉翰林,在一年多受寵遇的日子裡,演出了七寶床賜食、高力土脫靴、楊貴妃磨硯、飲酒眠鬧市、狂筆草蠻書等廣為傳誦的奇聞逸事.許多曾譏笑過李白“落魄微賤”的勢利小人,這時卻紛紛請謁與他稱兄道弟、酒宴交歡,這更使李白滿面春風,十分光榮,不得志時拼命想做官,得志後便儘可能明哲保身,於是他出入宮掖獻賦作詞,侍從皇帝討好貴妃,交結王公大官贈詩宴酬,寫了許多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無聊詩歌.

但不知是唐玄宗對他那些歌頌宮廷生活的《清平調詞》、《宮中行樂詞》等不感到清新、俊逸,還是翰林院裡那些候補閒員的同事們讒言詆譭,或是他本人褊狹,十分清高的聲稱要浪浮江湖,反正沒等到他“功成”便被“賜金還山”,實際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驅逐出朝了.在唐玄宗的眼裡見過多少“神氣高朗”的文人,李白只不過是一個有“窮相”的布衣隱士,充其量和當時的梨園弟子、侍奉樂師是同等的材料,召他入朝只是用其名氣與才華作延攬精英的擺設,並非為了讓他治國參政.

李白對自己忠心報君之心不被理解感到委曲不平.他對好佞之輩  的讒毀極其憤慨,常常表現出浮雲富貴、糞土王侯的清高氣概,但又  十分留戀不捨宮廷侍從的生活,所以他不僅在皇帝面前以恭謹小臣禮  範的形象出現,而且攀龍附鳳心嚮往之的和李唐皇室聯宗結譜,其矛  盾百出的庸俗氣簡直讓人不敢與他剛正傲岸的性格相吻合.他頌揚唐  王朝的列祖列宗,他謳歌唐玄宗是明主、英君、聖皇,甚至將皇帝比  做太陽,從沒有譴責君王的昏聵荒淫,他時時懷念玄宗的知遇之恩和  供奉惠渥,他把......

說說李白是一個怎樣的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劍南道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另說郭沫若考證唐代大詩人李白出生于吉爾吉斯斯坦碎葉河上的碎葉城,屬唐安西都護府(今楚河州托克馬克市)。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與杜甫合稱“大李杜”,另有“小李杜”之稱的則是李商隱和杜牧。

其作品天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異,才華橫溢;詩句如行雲流水,宛若天成。李白詩篇傳誦千年,眾多詩句已成經典,例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在詩歌上的藝術成就被認為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峰。李白的詩作在全唐詩中收錄於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杜甫曾經這樣評價過李白的詩篇: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

詳細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laddin

李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李白是一個詩風豪邁奔放又富有想象力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詩中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李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既然提到李白,恐怕無人不知不曉,特別是他的同時代朋友和後世文人們在李白身上寄託著自己的希望,十分讚譽他對達官貴族的“輕蔑”態度,一首詩歌更是著意刻畫他“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種平生傲岸、叛逆不羈的形象被後人拔高誇大,其實真是一場天大的誤會,李白並非像他自己宣稱或別人頌揚的那樣遠離權貴,而是一生都應酬周旋、奔走於朱門顯宦之間.

從青年時代起,李白就遍訪四川地方要員,拿著當時的“名片”投刺京城來蜀的官僚,得到過以禮部尚書銜出任益州長史的蘇廷頁賞識.為了十年寒窗脫青衿,一朝能為帝王師,他隱居岷山待價而沽,廣漢太守慕名前去看望他,使他的名聲漸大.開元十三年(725年),25歲的李白走出三峽漫遊東南,展開了廣泛的干謁活動,他不僅娶了唐高宗時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為妻,還先後向各地官員上書拜見,希望能薦用自己,但卻大失所望而歸,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

10年後,他來到了國都長安,寓居在玉真公主別館,謁見了宰相張說的兒子、駙馬都尉張土自以及一批朝臣大官,期望“攀龍見明主”,然而仍無結果,只好悻悻出京漫遊,憤慨不平中寫下了著名的《蜀道難》、《行路難》等詩歌,以此隱喻胸中磊落不滿之氣.於是他改裝換巾趨向山林,隱居蒿廬,交結與皇室有密切關係的道士,試圖走出一條世俗垂青、貴人揄揚的“終南捷徑”.應該說,這條捷徑是以肉體磨難換得的,深山大澤之中結草為廬、鑿穴而居、飲食粗糙、單衣遮體,那種被文入們所詩化的麈尾鶴氅、跨蹇尋詩,或踏雪訪梅、釣竿斗笠的隱士生活是很少見的.中國的隱士大多是揚言孤峰逍遙隱逸,實際上是欲邀求時譽擢居美職.隱土超出塵表的卓異人格固然羨慕,但櫛風沐雨的艱苦生涯絕不像人們幻想的那樣瀟灑超脫.

天寶元年(742年)初夏,可能是玉真公主和道士吳筠的推薦,隱居的李白被徵召入京.他洋洋得意:“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認為自己將被重用,代草君言、建立功業,甚至把玄宗比作漢武帝,把自己比成司馬相如.入京召見於金鑾殿後,李白果然受到皇帝重視,命供奉翰林,在一年多受寵遇的日子裡,演出了七寶床賜食、高力土脫靴、楊貴妃磨硯、飲酒眠鬧市、狂筆草蠻書等廣為傳誦的奇聞逸事.許多曾譏笑過李白“落魄微賤”的勢利小人,這時卻紛紛請謁與他稱兄道弟、酒宴交歡,這更使李白滿面春風,十分光榮,不得志時拼命想做官,得志後便儘可能明哲保身,於是他出入宮掖獻賦作詞,侍從皇帝討好貴妃,交結王公大官贈詩宴酬,寫了許多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無聊詩歌.

但不知是唐玄宗對他那些歌頌宮廷生活的《清平調詞》、《宮中行樂詞》等不感到清新、俊逸,還是翰林院裡那些候補閒員的同事們讒言詆譭,或是他本人褊狹,十分清高的聲稱要浪浮江湖,反正沒等到他“功成”便被“賜金還山”,實際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驅逐出朝了.在唐玄宗的眼裡見過多少“神氣高朗”的文人,李白只不過是一個有“窮相”的布衣隱士,充其量和當時的梨園弟子、侍奉樂師是同等的材料,召他入朝只是用其名氣與才華作延攬精英的擺設,並非為了讓他治國參政.

李白對自己忠心報君之心不被理解感到委曲不平.他對好佞之輩  的讒毀極其憤慨,常常表現出浮雲富貴、糞土王侯的清高氣概,但又  十分留戀不捨宮廷侍從的生活,所以他不僅在皇帝面前以恭謹小臣禮  範的形象出現,而且攀龍附鳳心嚮往之的和李唐皇室聯宗結譜,其矛  盾百出的庸俗氣簡直讓人不敢與他剛正傲岸的性格相吻合.他頌揚唐  王朝的列祖列宗,他謳歌唐玄宗是明主、英君、聖皇,甚至將皇帝比  做太陽,從沒有譴責君王的昏聵荒淫,他時時懷念玄宗的知遇之恩和  供奉惠渥,他把......

李白是一個什麼樣的詩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2133.htm

去看看

李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根據短文

月落烏啼,黃沙漫天。獨上高樓,自醉明月。

——題記

是誰,在北風吹雁中騎驢高歌?

是誰,以霓為線,以虹為鉤於海上釣鱉?作文

是誰,遍訪青山綠水,且歌且行?

是誰,獨上高樓,讓高力士脫靴磨墨?作文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你孤獨。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久不復醒。”你傲然。

“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你開闊。

“俱懷逸興壯志飛,欲上青天覽明月。”你豪邁

你奔跑,從那現實的荊棘奔向無邊的草原;你狂放,從那沒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到完美的不容絲毫卑屈的人格。狂放的你,眼裡的長江是“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眼裡的黃河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未必真那麼險峻的蜀道也“噫吁噓,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算不得多高峻的天姥山也“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狂放的心智,狂放的李白,

李白固然是失意的,他嘆息“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他悲傷“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但李白畢竟是李白,他不回淪陷於悲傷中無法自拔。他又宣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失意時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是怎樣一個人

李白生平浪跡天下,而大起大落的身世遭遇又使他廣泛接觸了生活的各個層面。他的鮮明的個性就是在充分吮吸時代氣息的基礎上形成的。李白自年輕時就慷慨自負,不拘常調,“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彼漸陸遷喬,皆不能也”(範傳正《唐右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序》)。他具有很強烈的任俠作風:尚武輕儒,脫略小節,輕財好施,豪蕩使氣。年輕時“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接濟之”(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喜豪飲縱博,又精於騎射。他不屑於走一般士子由科舉入仕的常軌道路,而希望一舉成就大業。他又不無虔誠地求仙學道,採藥煉丹,獨孤及說他出門的行裝是“仙藥滿囊,道書盈篋”(《送李白之曹南序》)。甚至,他還從山東尊師高如貴受道篆,履行了正式成為道教徒的儀式。他對排難解紛的策士頗為傾心,有縱橫家的氣派,崔宗之說他“清論既抵掌,玄談又絕倒搐分明楚漢事,歷歷王霸道”(《贈李十二白》)。《新唐書·文藝列傳》也說他“喜縱橫術”。總之,“志尚道術,謂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當世之務自負”(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脫又是積極入世的。而上述各個方面,又正是盛唐時代社會習尚和文化精神的顯著特徵所在。因此,李白也就很自然地成為當代人們所心儀的人倫風範。例如為了一瞻李白的丰采,任華、魏萬不遠千里追蹤相從;“四明狂客”賀知章一見李白,驚呼為“謫仙人”,解下隨身所佩的金龜相贈;門人武七則甘願赴湯蹈火,越過安祿山叛軍的佔領區至東魯接回詩人的子女,等等。李白的詩歌正是通過他的個性投影,折射出時代的風容神采,從而成為盛唐的最強音的。

在李白眼裡孟浩然是一個怎樣的人

李白說

唐孟浩然與李白交遊,玄宗徵李入翰林, 孟以故人之分, 有彈冠之望, 久無消息, 乃入京謁之 。一日玄宗召李入對, 因從容說及孟浩然 。李奏曰 : “臣故人也, 見( 現)在臣私第 。 ”上急召賜對, 俾口進佳句 。孟浩然誦詩曰 :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 ”上意不悅,乃曰 : “未曾見浩然進書,朝廷退黜 。何不雲 : 氣蒸雲夢澤, 波動岳陽城 ? 緣是不降恩,終於布衣而已 。

第一,在不依附權貴的為人品格上。孟浩然憎惡權奸,唾棄趨炎附勢之徒。寧肯“拂衣從此去,高步躡華嵩”,也不肯立於汙朝。這種品格,正與後來李白那種平交王侯、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行為是一脈相承的。第二,在任俠精神上。

相關問題答案
李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雨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鹿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火神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隱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賈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廉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唐且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夸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鄭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