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的概念特點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12

簡述新聞的定義、特點及分類。

新聞的定義

“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

新聞的五個結構

標題——迅速瞭解新聞的主要內容

導語——比較詳細地瞭解新聞的內容(新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體——更為細緻地瞭解新聞的內容(用充足的事實表現主題,是對導語內觸的進一步擴展)

背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

結語——新聞結尾(背景和結語常常暗含在主體中)

新聞的特點

真實性,時效性,準確性,簡明性

立場:觀點鮮明 內容:真實具體 反應:迅速及時 語言:簡潔準確

新聞,又稱消息,通常分為動態新聞、綜合新聞、典型報道和新聞述評四類。其中動態新聞是報紙、廣播最常用的一種。它報道的是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

新聞具有怎樣的一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具體、準確、簡練新聞用事實說話,而事實不是抽象的,它由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經過、事件原因、結果等因素構成,因而新聞語言必須具體,應當少用抽象的概念。這就要求如實地記敘具體人、具體事、具體時間、具體地點、具體經過,也要求具體形象的現場描寫、細節描寫等。魯迅先生說過,寫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新聞作品更應真實、具體。寫得具體。新聞的可信程度就高。有人認為,要把事實寫得具體就得形容,寫領導人喜歡用“紅光滿面、神采奕奕”,寫氣勢喜歡用“排山倒海,乘風破浪”,寫精神面貌喜歡用“意氣風發、鬥志昂揚”……這一類詞句其實並不能使人對客觀事實有一個切實具體的感受。新聞當然要求寫得鮮明、生動,也並不絕對排斥形象和藝術的語言,但必須以能夠準確、具體地反映客觀事物為前提,不要以為把字典拿來抄了好多華麗辭藻就能夠吸引人、感動人。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辭藻;只求文字的華麗,內容卻很貧乏,這樣的新聞作品難以真正吸引讀者、聽眾,也難以產生強烈的感染力。寫新聞不同於詩詞歌賦,從語言的角度來說,總以平實樸素為宜,加之新聞要求完全真實,報紙篇幅有限等原因,寫新聞不能採用合理想象和虛構的手法,並應講究表達上的簡練和質樸,因此,新聞報道更多地運用白描手法。尤其是寫人物或場面,需要語言上的概括和內容上的具體。例如寫人物通訊《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鐵人王進喜》中用了這樣一段文字:王進喜痛得昏了過去。等他醒過來一看,井架還沒有放下,幾個工人在圍著搶救他。王進喜急了,對大家說:“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說完,猛地站起來舉起雙手,繼續指揮放井架,鮮血從他的褲腿裡和鞋襪裡滲了出來。 這個情節,僅一百字左右,可是王進喜在受傷後頑強表現,中國工人階級的硬骨頭性格鮮明地刻劃出來了。第二個特點是準確新聞必須事實,不能含糊其詞,不能模稜兩可,不能誇大也不能縮小。因為語言運用不準確而造成新聞失真或歧議的例子在報道中是經常發生的。有的是概念不清楚,如以前出現在報紙上常提到的“苦樂不均”等,現在不提了。還有在宣傳農村大好形勢時有“政策好,天幫忙,人努力”這三句話流傳很廣。表面看來,這幾句話很生動,似乎很有道理,其實是不準確的,難道過去二十多年,天就不幫忙,人就不努力嗎?所以新聞寫作中不宜隨意運用這些不準確的語言。有的用含混不請的語句來代替清楚明確的語句。比如,有的新聞寫作中喜歡使用“最近”、“不久以前”、“長期以來”等比較含混的字眼來代替可以表明的具體時間;有的用“許多”、“無數”、“廣大群眾”等比較籠統的語句來代替可以表明的具體數量;有的則用“大概”、“差不多”、“可能”等模稜兩可的語句來代替可以具體表明的程度。第三個特點是簡練第一,一條新聞只報道一件事實或只寫出一個人物。這樣,內容和結構都比較簡單,容易做到條理分明、頭緒清楚。如果報道的事件比較複雜,牽涉到的人物較多,可以採用分解報道的辦法,化長為短,化繁為簡。第二,直接寫事實。不要穿靴戴帽,要學會精選事實,讓事實說話,把事情來龍去脈交代清楚,乾淨利落。第三,直接敘述事實本身不要作過多的解釋。第四個特點是通俗

新聞的特點 15分

主要特點:儘管新聞類型有多種,但它們都有共同的基本特點。主要是:“真實性”,“實效性”,“準確性",“簡明性”。

新聞總的特點

立場:觀點鮮明

內容:真實具體

反應:迅速及時

語言:簡潔準確

新聞的四個特點:真實 新鮮 簡明 精深

新聞與生俱來的基本特點是兩個:一是真實,二是新鮮,由此而延伸出新聞報道上迅速及時的要求。這兩點是新聞最為基本的、最為核心的規律。

特點2、新聞真實的基本含義就是新聞報道的事實必須同客觀事實相符合。其具體要求是:新聞來源必須真實可靠,報道內容必須準確無誤,包括新聞事實發生的時間、地點、有關的人物、事件的過程、原因、結果,以及新聞中所用的數字、資料和描寫細節,都必須確有其事,實實在在,完全符合實際情況,不得加以主觀想象、拔高、誇張或隱瞞。

要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就必須客觀、公正、有立場

維護新聞真實是新聞工作者的崇高責任和義務。

特點3、內容真實,事實準確。真實是消息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事實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礎。真實,就是事實真實,所寫的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發生發展的經過不能虛構。準確,就是每個事實,包括細節在內都準確無誤。如果一條消息失真或有差誤,不僅會減低其新聞價值,失信於民,而且還會損害黨和人民的事業。

內容新鮮,有價值。新聞貴在新,而且有認識意義、啟迪和指導意義。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讀者的注意,先睹為快。新,不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經驗報道給讀者。而且要選擇有意義、有價值,給人以啟迪,有指導性的事物。那種一味追求獵奇的“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的觀點,是我們所不取的。

要迅速及時,有時效性。迅速是消息的價值,消息報道速度遲緩便會降低消息的價值,“新聞”變成了“舊聞”。時效,就是速度要快,內容要新。對新人、新事、新情況、新問題,要敏銳地發現,儘快地瞭解,迅速及時地反映。 簡明扼要,篇幅短小。簡短是消息區別於其他文體的主要標誌。所謂簡短,就是“三言兩語,記清事實,寥寥數筆,顯出精神,概括而不流於抽象,簡短而不陷於疏漏”,用筆要簡潔利落,內容集中精煉。

結構鮮明(新聞結構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後二者是輔助部分。)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14325.htm

新聞的定義是什麼?

在我國新聞學術界,最權威的新聞定義,是1943年陸定一提出的,“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範長江也對新聞下了一個定義,“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王中教授引入傳播學概念,把新聞定義為“新近變動的事實的傳佈”。另外甘惜分教授把新聞定義為“報道或評述最新的重要事實以影響輿論的特殊手段穿。

所謂新聞報道,就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新聞的本源是講究用事實說話,新聞是對客觀事實進行報道和傳播而形成的信息,反映在新聞信息中的內容必須對事實具有真實傳達。   但是,客觀事實本身不是新聞,被報道出來的新聞是在報道者對客觀事實進行主觀反映之後形成的觀念性的信息,是記者把自己對客觀事實的主觀傳達出來而產生的信息。

新聞報道的特點是用事實說話。

1.新聞報道中要體現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這一點體現在記者對待新聞事實的報道立場、分析方法與所持觀點方面。   2.新聞報道要密切結合當前形勢、任務,有的放矢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報道的主題方面。   3.新聞報道要正確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新聞報道內容方面。

新聞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真實 準確 及時

相關問題答案
新聞的概念特點是什麼?
燕子的生活特點是什麼?
貓的生活特點是什麼?
新聞的那個名稱是什麼?
張頜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項羽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廉頗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獅子的活動特點是什麼?
烏龜的活動特點是什麼?
青松的事物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