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講的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牡丹亭》講的是什麼故事?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與《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此劇原名《還魂記》,創作於1598年。

故事梗概

此劇描寫了官宦之女杜麗娘一日在花園中睡著,與一名年輕書生在夢中相愛,醒後終日尋夢不得,抑鬱而終。杜麗娘臨終前將自己的畫像封存並埋入亭旁。三年之後,嶺南書生柳夢梅赴京趕考,適逢金國在邊境作亂,杜麗娘之父杜寶奉皇帝之命赴前線鎮守。其後柳夢梅發現杜麗娘的畫像,杜麗娘化為鬼魂尋到柳夢梅並叫他掘墳開棺,杜麗娘復活。隨後柳夢梅趕考並高中狀元,但由於戰亂髮榜延時,仍為書生的柳夢梅受杜麗娘之託尋找到丈人杜寶。杜寶認定此人胡言亂語,隨即將其打入大獄。得知柳夢梅為新科狀元之後,杜寶才將其放出,但始終不認其為女婿。最終鬧到金鑾殿之上才得以解決,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唱詞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恁般景緻,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

朝飛暮倦,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第十齣 驚夢

影響

《牡丹亭》是湯顯祖最著名的劇作,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其創作的最高水準。劇本推出之時,便一舉超過了另一部古代愛情故事《西廂記》。據記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此劇在封建禮教制度森嚴的古代中國一經上演,就受到民眾的歡迎,特別是感情受壓抑婦女。有記載當時有少女讀其劇作後深為感動,以至於“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尋夢”一齣戲時感情激動,卒於臺上。

戲劇

《牡丹亭》是崑劇中的經典劇目。石凌鶴改編的贛劇弋陽腔《還魂記》,被拍攝成彩色電影,亦曾被臺灣導演陳國富引申發展出電影『我的美麗與哀愁』。

又名《還魂記》,湯顯祖的代表作之一。《牡丹亭》共55出,描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劇情梗概是: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3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遊後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髮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發榜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圓滿解決。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體現了青年男女對自由的愛情生活的追求,顯示了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牡丹亭》問世後,盛行一時,使許多人為之傾倒,甚至有讀者為之斷腸而死。 據比湯顯祖稍晚的沈德符記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戶頌,幾令《西廂》減價”,這充分體現了《牡丹亭》的藝術魅力。《牡丹亭》中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影響更為深遠,從清代《紅樓夢》中也可看出這種影響。...

牡丹亭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牡丹亭》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與其《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此劇原名《還魂記》,創作於1598年。

舞臺上常演的有《鬧學》《遊園》《驚夢》《尋夢》《寫真》《離魂》《拾畫叫畫》《冥判》《幽媾》《冥誓》《還魂》等幾折。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即《還魂記》,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傳奇劇本,二卷,五十五出,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湯顯祖著。

湯顯祖萬曆二四六年棄官告歸,絕意仕途,筆耕以終老。其一生四部傳奇雜劇比較著名,《牡丹亭》、《南柯記》、《紫釵記》、《邯鄲記》,又稱“臨川四夢”,其中,以《牡丹亭》最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說:“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清人沈德符稱“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感人至深。杜麗娘是我國古典文學裡繼崔鶯鶯之後出現的最動人的婦女形象之一,通過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婚姻,喊出了要求個性解放、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牡丹亭》以文詞典麗著稱,賓白饒有機趣,曲詞兼用北曲潑辣動盪及南詞宛轉精麗的長處。明呂天成稱之為“驚心動魄,且巧妙迭出,無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湯顯祖在該劇《題詞》中有言:“如杜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閱讀《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饗宴,穿越時空的生死之戀,不必藉助現代科技,纏綿穠麗,至情弘貫蒼茫人世,迤邐而來。

- 牡丹亭說的是什麼故事 ?

最早這《牡丹亭》不叫《牡丹亭》,而叫《還魂記》,是湯顯祖著名的“臨川四夢”之一。

在《牡丹亭》以前,中國流行最廣的愛情戲是《西廂記》,

《牡丹亭》的故事梗概是這樣:杜麗娘的父親是太守杜寶,是一個學究先生,受宋儒理學的影響很深。他請了一個管家先生,是一個迂腐透頂的人。老師教杜麗娘唸書,沒想到她比老師的智商還高。杜麗娘趁父親不在家,聽說太守府後的花園景緻不錯,就跟丫環春香到那個花園去遊玩。這便是“遊園驚夢”的“遊園”。小姐和丫環遊園歸來,小姐就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書生來向她求愛,而且兩個人幽會了……夢被她母親驚醒,但她是非常留戀這個夢。第二天,杜麗娘心裡不寧靜。接著有一折戲叫“尋夢”,說的是她根據夢境又到花園裡去了一趟,去了後她的心情很悲傷,回來以後杜麗娘就生病了。她知道自己活不長了,也知道自己很美麗,她認為自己花容月貌,就這樣死了,別人也不知道為什麼死的,辜負了自己的儀表,她為了讓自己的青春儀表留下,就給自己畫了一幅畫,然後她就病死了。根據她的遺囑,畫被放在遺體邊,她的棺材就葬在花園裡。後來父親升了官。過了不久,又來了個讀書人,這個人就是杜麗娘夢裡的那個讀書人,叫柳夢梅。他來這以後,杜麗娘就顯魂了。而且柳夢梅在花園裡也拾到了這幅畫,一看這畫上是一個絕代佳人,柳夢梅就把畫掛在牆上整天招呼她。所以崑曲中有兩折戲叫《拾畫》、《叫畫》。他也不知道這女孩是誰,就希望是一個真人而不是一幅畫。終於杜麗娘的靈魂來找柳夢梅,最後打開棺材杜麗娘死而復生。湯顯祖有個理論,強調人的“情”,這一思想是明代後期出現的反程朱理學、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的表現。湯顯祖的思想是資本主義萌芽在思想上的反映。湯顯祖的理論是,如果一個人執著於愛情,那麼這個愛情既可以讓人死了,也能讓人復生,所以杜麗娘死而復生,最後與柳夢梅結合。後來柳夢梅進京趕考,中了狀元,柳夢梅在京城找到了已做大官的杜寶,說:我把你女兒救活了,已結為夫婦。但這老丈人相信死人不能復生,這是其一,其二,認為女兒敗壞了他的門風,哪有不告而嫁,自己就結婚的呢?結果就認為柳夢梅是假冒的女婿。雖然柳夢梅當時是狀元,還是被吊在府門口上,一頓毒打,老丈人打女婿打得簡直是夠嗆。但是這裡有一點,湯顯祖寫得很好,就是說不論你怎麼打,我不改口:就是你女兒愛我,我愛你女兒,我們結婚了,我們就是這麼回事,你再怎麼說,這也是事實,抹不掉的。最後,官司打到皇帝那兒去了,皇帝做了和事佬,讓柳夢梅和杜麗娘結合。皇帝賜婚,老丈人就沒有辦法了,只好接受,皇帝的聖旨不能不聽。戲寫得很細,尤其是最後一場。我仔細看了看,發現老丈人和女婿始終沒有調和,沒有和諧,兩個人的思想感情有距離。即使皇帝同意兩個年輕人結婚了,老丈人和女婿的疙瘩還是沒解開。劇本就是這麼寫的。

《牡丹亭》裡面值得注意的是什麼呢?夢裡戀愛這個事情,不是從湯顯祖開始的。在元人雜劇中,有個劇作家叫喬吉,他的號叫夢符,他有個劇本叫《金錢記》,是說一個書生在一個大官家裡教書,教的女孩子呢,就是這個大官的女兒,這個書生就愛上這個小姐了,當然這個小姐也對書生有意,也是很愛他的。那時兩人不好表白,不像現在,他們到哪兒去見面,去談情說愛呢?請注意,劇本寫得清清楚楚,兩人在夢中到牡丹亭去幽會。可見牡丹亭不始於湯顯祖。我看了,它使我懂得一個道理:牡丹亭就是在封建社會想象中戀愛的男女幽會的地方,那個地方就叫牡丹亭。這是從喬夢符的《金錢記》裡得到的啟發。有意思極了。

在《牡丹亭》之後,出現了兩個劇本:《桃花扇》和《長生殿》。這是兩個長篇的大劇本,其特點表現為:發展了《牡丹亭》的......

《牡丹亭》是崑劇嗎?講的是什麼樣的一個故事啊?

是崑曲。 劇情是:南宋時期的南安太守杜寶只生一女,取名麗娘,年十六歲,尚未許配。杜寶為了使女兒成為識書達理的女中楷模,為她請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陳最良。因陳上《詩經·關雎》惹動了麗孃的情思。伴讀的使女春香,偶而發現了杜府後的花園,並引領麗娘偷偷遊了花園。久困閨房的麗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動了訪春之情。麗娘回屋後,忽作一夢。夢見一書生手拿柳枝要她題詩,後被那書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雲雨之歡。麗娘醒來後,懨懨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園,尋找夢境。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漸消瘦下去。一日照鏡子,見自己一下瘦成那個樣子,忙叫春香拿來丹青、素絹,自畫春容,並題詩一首於上。她又把夢鏡說與春香,並讓春香把那畫叫裱畫匠裱好。杜寶夫婦聽說女兒病重,忙叫陳最良用藥,讓石道姑來念經,但都不見效。中秋之夜,麗娘天逝。死前,囑咐春香把春容裝在紫檀木匣裡,藏於花園太湖山石下,又囑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牡丹亭邊的梅樹之下。這時,投降了金國的賊王李全,領兵圍淮、揚,朝廷升杜寶為淮、楊安撫使,立即動身。杜寶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兒,並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麗娘神位,又囑託石道姑和陳最良照料。杜寶即帶夫人和春香前往淮安,因軍事危急,半路上杜寶讓夫人和春香乘船回了臨安,廣州府秀才柳夢梅,原柳春卿,因一天夢見一花園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樹下,說她與他有姻緣,才改名柳夢梅。柳夢梅去臨安考試,路得進寶臣苗舜賓援助。走到南安時,柳病宿梅花庵。柳病漸好時,偶遊花園,恰在太湖石邊,拾到麗孃的春容匣子,回到書房,把那春容掛在床頭前,夜夜燒香拜祝。麗娘在陰間裡一呆三年,閻王發付鬼魂時,查得麗娘陽壽未盡,令其自己回家。麗娘鬼魂游到梅花庵裡,恰遇柳生正在對著自己的真容拜求。麗娘大受感動,與柳生歡會,自稱是西鄰之女。他們兩人的夜夜說笑聲,驚動了石道姑。一天夜裡兩人正說笑,被突然來的石道姑衝散。第二天夜裡,麗娘只好得向柳生說出真情,並求柳生三天之間挖墳開棺。柳生只好把實情告訴了石道姑,並求她幫助。第二天,他們挖墳開棺,使麗娘還魂。道姑怕柳生與杜麗娘事情被發覺,當夜僱船,三人一道去了臨安。陳最良發現麗娘墳被盜,忙去揚州告訴杜安撫。陳最良還沒到淮安就被叛軍俘獲,李全聽說陳最良是杜家的家塾老師,又得知杜寶還有夫人和春香,就聽從妻子的計策,謊說已殺了杜夫人和春香,然後放了陳最良。陳到淮安見了杜寶,即把小姐墳被盜,老夫人、春香被殺的事稟知杜寶,杜寶聽後大慟。後杜寶忍痛修書兩封,讓陳最良送給李全和李的妻子,封官許錢、招降了李全,淮安圍解。麗娘他們到臨安,在錢塘江邊住下,等柳生知道考試時,考試時間已過,多虧主考官是苗舜賓,才得以補考。這時,因淮、揚兵事,朝廷延期放榜。麗娘讓柳生先去揚州看望她父母。柳生走後不久,來臨安的老夫人和春香因天晚找宿處恰與麗娘、石道姑相遇。柳生到了揚州,聽說杜在淮安,又去淮安見杜寶。杜寶以為女兒已死,何以有女婿,並以柳生假冒罪名,令人拿下押往臨安侯審。杜寶回到臨安,因軍功升為宰相,陳最良升為黃門奏事官。這時,榜下,柳中了狀元,可到處找柳不著。原來柳正被杜寶吊打,因為在柳身上搜出了麗孃的春容,在杜寶認為柳是盜墓賊。這時,苗舜賓聽說後,趕到杜府,救下了柳生。苗告訴杜寶,柳生已考中狀元。杜正氣惱時,陳最良來到,說小姐確實又活了,柳生就是女婿。杜認為是鬼妖之事,請奏皇上,滅除此事。陳把此事告訴皇上,皇上要宰相、小姐、柳生、老夫人都前來對證。金鑾殿裡,眾人齊到,皇上用鏡子照,看有無影子、斷定麗娘確實是活人。杜寶硬說麗娘、老夫人都是鬼魂所變的,後經皇上裁決讓他們父女、夫妻相認。麗娘又勸柳生拜認了岳父杜寶,全家人大團......

《牡丹亭》的故事講的是什麼?如何評價?

《牡丹亭》講的故事:

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三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遊後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髮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發榜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曠世奇緣,於是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牡丹亭》戲曲評價

湯顯祖的《牡丹亭》以其主體思想的深刻性和高度的藝術成就,成為明代戲曲的優秀代表。它取材於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這是一曲“情”的頌歌,是以情抗理在戲曲界的勝利。這部作品作為中國戲曲的代表之作,歷來被許多文學研究家所重視,並有許多文人對這部作品談出了很多具有獨到見解的看法。《牡丹亭》塑造了杜麗娘這一敢於追求自由愛情、指斥封建禮教的具有叛逆與抗爭意識的女性形象,杜麗娘這一人物形象在理想實現的艱辛過程中歷經四個階段的成長,由最初的端妍恭順的大家閨秀到情感意識的自我覺醒,再到生死相戀的"至情"人,並最終成長為一個封建禮教的勇敢鬥士。在杜麗娘身上,集中體現了作者的"至情"思想,體現了對封建禮教的叛逆與抗爭,體現了對自由愛情的歌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對理想人生的嚮往。

牡丹亭 驚夢講的是什麼?

驚夢是崑曲《牡丹亭》裡的一折,是杜麗娘在丫鬟春香指引下去後花園遊玩及遊園之後小憩和柳夢梅夢中相見的過程。

驚夢是牡丹亭中的經典的一折,作為崑曲摺子戲經常在各種場合表演,其中的皁羅袍和山桃紅甚至成為崑曲的代表。

【皁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恁般景緻,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貼〕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

【山桃紅】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在幽閨自憐。小姐,和你那答兒講話去。〔旦作含笑不行〕〔生作牽衣介〕〔旦低問〕那邊去?〔生〕轉過這芍藥欄前,緊靠著湖山石邊。〔旦低問〕秀才,去怎的?〔生低答〕和你把領釦鬆,衣帶寬,袖梢兒搵著牙兒苫也,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旦作羞〕〔生前抱〕〔旦推介〕〔合〕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早難道這好處相逢無一言?〔生強抱旦下〕〔末扮花神束髮冠,紅衣插花上〕“催花御史惜花天,檢點春工又一年。蘸客傷心紅雨下,勾人懸夢採雲邊。”吾乃掌管南安府後花園花神是也。因杜知府小姐麗娘,與柳夢梅秀才,後日有姻緣之分。杜小姐遊春感傷,致使柳秀才入夢。咱花神專掌惜玉憐香,竟來保護他,要他雲雨十分歡幸也。

牡丹亭 驚夢講的是什麼?

驚夢是崑曲《牡丹亭》裡的一折,是杜麗娘在丫鬟春香指引下去後花園遊玩及遊園之後小憩和柳夢梅夢中相見的過程。 驚夢是牡丹亭中的經典的一折,作為崑曲摺子戲經常在各種場合表演,其中的皁羅袍和山桃紅甚至成為崑曲的代表。 【皁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恁般景緻,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貼〕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 【山桃紅】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在幽閨自憐。小姐,和你那答兒講話去。〔旦作含笑不行〕〔生作牽衣介〕〔旦低問〕那邊去?〔生〕轉過這芍藥欄前,緊靠著湖山石邊。〔旦低問〕秀才,去怎的?〔生低答〕和你把領釦鬆,衣帶寬,袖梢兒搵著牙兒苫也,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旦作羞〕〔生前抱〕〔旦推介〕〔合〕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早難道這好處相逢無一言?〔生強抱旦下〕〔末扮花神束髮冠,紅衣插花上〕“催花御史惜花天,檢點春工又一年。蘸客傷心紅雨下,勾人懸夢採雲邊。”吾乃掌管南安府後花園花神是也。因杜知府小姐麗娘,與柳夢梅秀才,後日有姻緣之分。杜小姐遊春感傷,致使柳秀才入夢。咱花神專掌惜玉憐香,竟來保護他,要他雲雨十分歡幸也。

湯顯祖的《牡丹亭》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有原文的譯文更好)

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三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遊後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髮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發榜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崑曲《牡丹亭》中的《遊園驚夢》講的是什麼?

太守之女杜麗娘在丫鬟慫恿下,遊園牡丹亭,丫鬟去拿披風時杜麗娘夢於花下,夢中見到柳夢梅執柳,衣繡梅花,夢中兩人相愛,夢醒後,杜麗娘見身邊的柳枝,與柳夢梅所執相似,遂生相思之病,自畫一像,放於梅樹下。

這是我據自己看的所寫,具體的要看,那兩出唱的很好聽,纏綿,唱出了崑劇的特點,也是崑劇中很有名的兩出。

相關問題答案
牡丹亭講的什麼?
鶴唳華亭講的什麼內容?
丹青客講的什麼故事?
大唐明月講的什麼?
大話西遊講的什麼意思?
慶餘年講的什麼?
催眠大師講的什麼意思?
踏血尋梅講的什麼意思?
電影八月講的什麼?
莎士比亞全集講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