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多少朝代?

General 更新 2024-05-19

北京是那幾個朝代的首都

北京是哪些朝代的都城

一、洛陽:十三朝古都(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武周)、後梁、後唐、後晉)

二、西安:十朝古都(西周、秦,西漢、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

三、安陽:七朝古都:(商朝、後趙、前燕、冉魏、南燕、東魏、北齊)

四、開封:七朝古都(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朝)

五、北京:六朝古都(後燕、遼、金、元、明、清)

六、南京:六朝古都(孫吳、東晉、劉宋、蕭齊、蕭樑、陳)

七、杭州:五代十國中的吳越與南宋在此建都

八、鄭州:五朝古都(黃帝、夏、商、鄭、韓)

(以上為八大古都)

九、咸陽:(秦國、秦)

十、廣州(南粵王、南漢)

十一、成都(蜀漢, 前蜀,後蜀)

十二、大理(大理國)

十三、銀川(西夏)

十四、瀋陽(後金,清朝)

北京是那幾個朝代的首都

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燕國就在北京地區建立都城,公元前1045年北京名稱叫“薊”。 西漢末年王莽在北京地區建立了大燕國,北京的別稱“燕京”由此而來。 遼代公元938年建為陪都,名南京,又稱燕京; 金代改燕京為中都。( 元朝忽必烈在此定都叫大都。1368年改大都為北平府; 明成祖朱棣1403年將他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也叫北京。後來他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明朝時期有兩京之說,南京為京師,北京為京都) 清朝(稱北京為京都) 中華民國(稱為北平) 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現在城鐵13號線中的光熙門,地鐵10號線中的健德門、安貞門 都是以當年的元大都城門命名的

北京有多少個皇城,分別是哪些朝代

北京建都850週年,這是從“金中都”算起的。在金之前,春秋戰國時期,北京曾做過燕國的都城“薊”,後來又是遼的陪都“南京”,但為什麼把建都的起始點定在了“金中都”? 著名歷史學家戴逸對此作了解釋。他說:燕國當時只是一個封國,不能稱其為全國性政權,而遼的陪都有很多,北京只是其中的一個,只有到了金,北京才開始真正成為一個政治中心,海陵王完顏亮在北京建造城垣、宮殿和民居。完顏亮之所以把都城選在了北京,主要是考慮到當時金的“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市)很偏僻,不利於對全國的統治和與中原地區的經濟交流,而燕京當時湖泊眾多,交通發達,物產豐富,於是決定遷都,定名中都。金建中都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一是促進了漢族與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的交往,是中華民族逐漸形成統一國家的一個重要標誌。二是意味著中國政治中心向北方遷移 公元1151年,金開始營建中都,1153年建成遷都,到今年恰為850週年。北京市於宣武區濱河公園內金中都大安殿遺址建立了“北京建都紀念闕”,青龍、斗拱組成的銅巨闕展現了古都文化底蘊。 如果你來到1153年的金中都,很遠就能看到高聳的城牆樓閣。進了南面的豐宜門,廣闊的御道兩旁密植柳樹。前邊龍津橋,潔白石橋立於潺潺碧水上。不遠到了皇城的宣陽門,這御道東西各有廊房百間,到北邊又轉東西各有廊房百間直到宮城,廊脊上覆蓋著碧琉璃瓦,這就是著名的千步廊。再北就是宮城的正門應天門(後改叫通天門),再進去大安門、大安殿。通天門高八丈,寬十一間,門上金釘朱漆,五個門洞。通天門四角有垛樓,東為太廟,西邊六部三省。 這叫人想起北宋汴京開封的景象。 1113年,興起於白山黑水間的女真人由阿骨打任完顏部首領,練兵牧馬。1115年阿骨打稱帝建國號金。10年後就俘獲了遼的天祚帝,再用兩年又攻下了北宋的汴梁城。 金人大軍中,有兩個阿骨打的孫子,一個叫完顏亮,一個叫完顏雍。他們對汴梁繁華美麗的大城驚歎不已。這個完顏亮正是後來遷都燕京、興建中都的海陵王。而後來替代海陵王作皇帝的完顏雍就是世宗。 1126年金太宗天會四年閏十一月,金人第二次打到汴京。遼代降臣劉彥進言說:“蕭何入關,秋毫無犯,只收圖籍。遼太宗入汴,載路車、法服、石經以歸,皆令則也。”這樣,金人擄了徽欽二宗,把汴京的城池、宮殿描繪下來,將禮器、法服、圖書、袞冕、樂器和九鼎、渾天儀、銅人、刻漏、府州縣地圖和工匠、御醫、樂官、演員、妓女全部車載北來。 1141年底,南宋殺岳飛,向金人納貢稱臣。1149年,完顏亮殺熙宗自立,並於1151年下《議遷都燕京詔》,以為金統治大半個中國,而首都仍在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偏居一隅不便,決心營建燕京,決計遷都。 完顏亮受過皇室崇尚中原文化的教育,《大金國志》記“金國主嗜習經史,一閱終身不忘,見江南衣冠文物朝儀均慕之。”他熟悉詩書經典,曾出科考試題“忠臣猶孝子”,標榜孝道有利統治。他建巨闕於內城之南,千步廊之東,就是祭祀金代列祖列宗的太廟。他還把祖宗的遺骨遷葬於房山大洪山大紅谷,建立金代陵寢,也表示自己特別重視儒家的孝道。《金史》1151年“有司圖上燕城宮城制度”,“遣畫工寫京師(指汴京)宮室制度,闊狹修補,盡以授之左相張浩輩,按圖修之。” 為了仿汴京的中軸線,中都也有南起豐宜門經大安殿到拱辰門的中軸線。設十二座城門:東邊的施仁、宣曜、陽春;西邊的麗澤、灝華、彰義;南邊的景風、豐宜、端禮;北邊的會城、通玄、崇智,後添光泰門。命名也用了仁、義、禮、智等儒家用詞。 北京這塊地方,唐代叫幽州,遼代是南京,也曾熱鬧繁華一時,是北方少有的大城。......

北京經歷了幾個朝代?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薊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克商以後,封帝堯之後於薊,封召公奭於燕。另說周以前就有燕國,後燕並薊,以薊城為國都,這就是現在北京的前身。秦滅燕之後,設置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以後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為北京的別稱,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出版過一種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見於《晉書》,潁川距晉國都洛陽極近,故稱日下。後來唐朝詩人王勃作《滕王閣序》時有“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之句,即運用於此典故,此後便以“日下”為國都的代稱。作為北京的代名詞來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舊聞》和乾隆年間成書的《日下舊聞考》等。 幽都唐代曾設置幽都縣,遼時也曾設置過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燕京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稱燕帝,以范陽為燕京。安史之亂平定後,罷燕京。後來北京的正式命名雖屢有變動,而燕京這個名稱卻廣泛使用。近百年來,“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個別稱,甚至一些企業的名稱、產品的命名也多用這兩個字。 春明起源於唐代,唐朝首都長安的正門(東門)名為春明門,古人認為東方主春,於是後人遂以“春明”作為首都的別稱,北京成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春明”。清人孫承澤著有《春明夢餘錄》,蓋其意即此。 京城唐天寶元年(742年)以前,稱首都長安為京城,以後京城就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時至今日也是人們稱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詞。 南京遼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聯合伐遼,攻佔燕京。宋、金議和後,燕京迴歸北宋,建燕山府(因臨近燕山腳下),故燕京又稱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佔領宋的燕山府。金貞元元年(1153年)金人遷都燕京,改稱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帶。 大興金在將燕京改為中都的同時,設大興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東南部,包括今東城區、崇文區、朝陽區及大興區的東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汗八里元時蒙古人稱大都為汗八里,蒙語的意思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處。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後也被稱為汗八里,馬可·波羅在他著的遊記中就稱大都(北京)為汗八里。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將準備都城遷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京師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大雅·公劉》:“京師之野,於時處處。”後世遂稱國都為京師。還有一種說法,陝西鳳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師,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統名為京師,以後便將京師當成國都的代稱,北京被稱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京師。 宛平這是老北京人對北京的泛稱,其實不準確,明清的宛平縣治區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現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區、宣武區、海淀區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和大興......

北京是哪幾個朝代的都城

* 遼代 為陪都,稱 燕京 。

* 金朝 (1115年 - 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7年為 中都 。

* 元朝 為 大都 。

* 明朝 自 永樂帝 起為首都,稱為 京師 。

* 清朝 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 中華民國 北洋政府 時期,當時稱 北平 。

* 現時 中華人民弧和國 的首都

在北京定都的朝代有多少個?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遺址尚存。又封堯之後人(一說黃帝后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漢高祖五年,本市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至范陽。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前燕、後燕和北魏的統治而不變。隋開皇三年廢除燕郡。但很快在大業三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唐初武德年間,涿郡複稱為幽州。貞觀元年,幽州劃歸河北道管轄。後北京成為范陽節度史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在北京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歸盧龍節度使節制。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這裡建立地方政權,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淀區)與遼戰鬥,北宋大敗,對燕雲十六州從此望眼欲穿;遼於會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以此為起點計算北京建都史,至2009年,則為1071年),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析津府。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以此為起點計算北京建都史,至2009年,則為856年),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此後元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於此,明朝在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為了便於防守蒙古軍,將都城遷至北京。從那之後,北京成為了明朝的新都城。成吉思汗麾下大將木華黎於1215年攻下北京,遂設置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稱中都路大興府。至元九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突厥語:Khanbalik,意為“汗城”,音譯為汗八里、甘巴力克)。據馬可波羅遊記敘述:元人篤信佛,象為佛教祥獸,當時大都常有象只漫步。明朝初年,以應天府(今南京)為京師,大都路於洪武元年八月改稱為北平府,同年十月應軍事需要劃歸山東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駐地。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改北平為北京,是為“行在”(天子行鑾駐蹕的所在,就稱“行在”)且常駐於此,現在的北京也從此得名。朱棣定都北京後,禁止象只再行走於北京。北京城秩序井然,繁榮安樂。永樂十九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應天府則作為留都稱南京,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時期,北京還曾一度降為行在,京師復為南京應天府。清兵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清政府在北京實行旗民分居政策,即八旗居住內城,漢人和回民居住外城。清代的北京衛生問題奇差,皇宮裡,太監如蟻陣。李家瑞《北平風俗類徵》說:“街衢凸凹,塵風泥雨,牛溲馬勃,囂濁蒸鬱,穢區也。”近代晚清時期(1860年-1912年) 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以後,外國使節和傳教士得到特許進北京,在城內各處興建教堂,使館則集中在東交民巷。1860年,英法聯軍打進北京;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

相關問題答案
北京有多少朝代?
常德到北京有多少公里?
洛陽有多少朝代?
北京有多少個加油站?
北京有多少個大學?
北京有多少本科大學?
濟南至北京有多少公里?
聊城到北京有多少麼裡?
北京有多少艾滋病患者?
天津到北京有多少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