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三體式內功心法?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形意拳三體式呼吸方法(心法),大師,前輩,專家進如題 謝謝了

呵呵!這個問題問到點子上了。這是一個貫穿形意樁功和行拳過程始終的一個重要問題。過去由於門戶之見和保守思想的影響,諸武林前輩在傳徒授藝時,多采用身傳口授,只准默記而不許錄,傳之久而不免遺失或謬誤,且歌訣簡單,令人費解,給後學者帶來話多困難。筆者現將前輩所授拳經原文加以整理,分成練功八字訣、手腳身法步、八門打法、論交手,總要十六訣、五行與六合、內功,論氣等八個部分,結合前輩耳提面命之教導與個人實踐的體會,加以解說註釋,供形意拳愛好者參考。 一、練功八字訣 (原文)頂、扣、垂、抱、月、圓、挺、尖,是謂樁功八字。八字者實乃樁功之要點,形意拳之基礎。幾拳式站定,要八字俱備。 歌曰: (一)頭往上頂項要直,舌頂上顴調呼吸,手指外頂腕放鬆,三頂齊頂是真機。三頂身法腳提起,肛門提起如千飛,腰起高行如槐蟲,身落鴿子鑽樹林。 (二)腳面弓扣趾抓地,手指弓扣鷹爪力,兩膀合扣往外送,明嘹三扣歲一力。 (三)氣沉丹田氣之根,兩肘下垂雙肩沉,兩膀垂墜往裡夾,三垂齊垂訣竅真。 (四)丹田氣抱訣竅真,心意把定聚精神,胳膊要抱有撐勁,三抱齊抱氣貫身。內外一氣堅如鐵,四梢齊發方為真。 (五)胳膊漫弓似月牙,腿膝漫弓似月牙,手腕漫弓似月牙,三月拳式是真法。明除三月多一巧,三月齊動敏力發。 (六)胸脯要圓氣下沉,脊背要圓似猴身,虎口撐圓掌心空,三圓齊圓是真形。 (七)挺腰豎項勁抖擻,腿膝要挺樹生根,胳膊仲挺有舒勁,三挺齊挺力百鍾。 (八)出乎總要看三尖,鼻尖手尖與足尖,三尖齊照如一線,落步六合是真奉。. 註解: 頭頂、舌頂、指頂,謂之三頂。頂頭豎項不但是形意拳的要求,也是各拳種和各派氣功在姿勢上的共同要求。其目的是為了勾通任督二脈運行的氣路。頭為三陽之會,頭上頂則真陽上衝。正頭起項,壯麵凝神,則真氣自海底升起,下會陰向後過命門而直上夾脊,經玉枕達聰門。舌為心之苗,舌頂上顎則心火沿任脈而下降,可收水火既濟之功。舌頂上顎以鼻呼吸,使任督二脈在上部接通。氣自聰門而下,從口入,經舌,沿任脈下於丹田。自腰椎以下將骨節開,尾閭向前上兜轉,提肛縮腎收小腹,則任督二脈在下部勾通。於是氣行滾滾形成小週天循環。指頂則氣貫四梢而感覺靈敏。手腕不用力,同時沉肩墜肘,掌心微向前塌,叫做鬆腕。指頂腕鬆,有前伸之意無前伸之形,則氣自肩井、曲池兩穴,沿臂而下,直貫掌指。氣勢吞吐,掌中旋轉,有推山入海之功。三頂之中,頭頂尤為重要,頂頭豎項蹬足,是發力的根本。試看馬拉重車上坡時,塌腰、蹬後腿、頂頭豎項以出力。練拳者,為了內順外合,氣充力足,其拳式動作也必須符合這一生理上的特點。在作到三頂,內氣暢通順遂之後,足心上提,兩腰眼同時微微上起,則氣自腳下而超,便覺身子輕靈步履輕便,動轉無遲重之虞。如同快步履薄冰一般,提氣疾行如飛而過。昔日劉奇芝老先生有云‘蟄龍昇天機關在腰”,斯之謂歟! 腳趾弓扣抓地,手指如鷹抓物,兩膀向前合扣,謂之三扣。此乃練鷹爪大力法的姿勢,是形意拳的特點“虎威鷹猛,以爪為鋒,爪之所到,皆可奏功”即是此意。兩膀合扣如熊膀之勢,則自然能拔背涵胸。所謂合扣並非用力前合,而是將肩放鬆,微微下沉,鬆開胸大肌、背闊肌和雙頭肌,拉開兩片扇子骨(肩胛骨),將兩肩並穴軟意鬆開向前一送,則背自圓而勁自出。這就是內功經上所說的“鬆肩以出勁”同時還要驚起四梢,一齊用力,這即是練大力的方法。 氣垂、肘垂,肩垂,叫作三垂。三垂之中首要的是氣垂。氣垂即是氣沉丹田,能氣沉丹田則下盤穩,中盤活,四肢靈。所謂“氣沉丹田,身穩如山”是也。欲氣沉丹田,首先胸要虛、腹要實,橫膈下降。太極拳名家郝家俊先生稱這種狀態為“胸中空洞洞,肚裡沉甸甸”。形意拳......

形意拳的三體式真的能站出高深的內功麼

形意拳的三體式不能站出高深的內功。

內功是通過氣(炁)的練習而成的,練氣講究呼吸吐納,多用腹式呼吸法,精神集中,循序漸進,從而達到鍛鍊身體內部器官的目的。而格鬥是的主要運動是肌肉系統,任何動作的完成都需要依賴於肌肉的收縮才能完成打擊,形意拳的三體式保持不動,是一種靜態力量練習,肢體靜止不動或不發生明顯的位移運動,肌肉長度也不發生變化,卻處於緊張用力狀態。靜力性力量練習。可以動員更多的更多的肌纖維工作,力量大,力量增加快,節省訓練時間,肌肉圍度增加不大。但不便於移動和爆發力的增長。

形意拳三體式怎樣呼吸

使勁練

形意拳的三體式站多長時間最合適?

站三體式是隨功力的深淺來站的!站單重,雙重。都是看功力的深淺。剛開始練習三體別算時間先把三體式的四稍,六合,八須二十四法,九要論。慢慢的調整。把身子調正了。練習時就會舒服點了。調好後慢慢的增加時間。

形意拳的三體式到底有什麼效果

增加骨密度,

形意拳三體式站樁一般站多長時間

通常初站的人最多是三五分鐘就已筋酸體麻,氣息憋悶,這是要一鼓作氣站下去。十分鐘是一大關口,如果能站十分鐘,就會越站越舒服,氣息會深沉,而身體的痠麻也會成為享受。我的經驗:調整姿勢用了一年,當然是自學,如果你有人教會很快,姿勢調到比較標準後,開始增加時間練習,開始時左右各站三分鐘為一組,中間休息十幾秒,每天連續做九到十組,也就是一小時左右。這樣逐漸增加時間,大約兩個月左右,可以一次站十分鐘,當然期間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過了十分鐘這一關,其後真是一帆風順,只用了一個星期就可以一次長四十分鐘,而且體力耐力飛速增長。所以我認為,三體式站樁十分鐘是一大關口,除了毅力,就是貴在堅持。

形意拳三體式站樁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三體式是形意拳的主要樁法,也是形意拳中各種套路的起勢、收勢,該拳種的各種技法都是以三體式的各種要求為基礎,所以,該樁法既為人門必修,又是高層功夫所需。 三體式是形意拳整個體系的基礎,如果你能遵循循序漸進的方法。我確保一年後肯定身強體壯,身手敏捷。1。三體式可以提高你的全身力量(一般的力量訓練方法只是提高身體局部的力量)2。它可以鍛鍊你身體的協調能力。3。提高爆發力。4。反應能力/這些都是肉眼可以看見的東西,至於其他的妙處就要靠你自己用身體去體會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一日輝煌時,曾經武海無涯苦作舟。

站形意拳三體式時怎樣避免傷害膝蓋?

形意拳的三體式有高架練法和低架練法,初學者時候從高架練起,等身體適應了,在進一步練低架,就能緩解膝蓋的“壓力”,你的問題迎刃而解。在時間上,建議你開始的時候從20分鐘站起,以後慢慢的30、40、50分鐘逐漸延長,直到60分鐘才算基本合格。

三體式網上視頻教學很多,不再贅述,如果站樁的時候身體出現酸脹之感,不必多慮,這是換“力”的徵兆,通常忍忍就過去了!如果堅持站實在吃力,就可以散散步,或是打打五行拳,調節一下回頭再考慮站樁,不能硬“熬”著,否則心煩意躁,易導致技術變形。

形意拳三體式站樁是做什麼的?有什麼作用?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琢磨三體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雖然老師一開始就跟我說,裡面肯定有東西慢慢練肯定能得到。

果然,後來的身體變化讓我逐漸的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在推手的過程中,首先讓我肘部通了,一開始肘是憋著的,後來肩也通了。逐漸,手上的僵勁去了,身上的整體勁也出來了,腳下的勁可以通過腰胯先從背上到肩上,再到肘上手上。手上的肌肉少了,長條肌出來了,筋變粗,骨頭變硬,丹田的氣足了。和愛搬力氣的人搭手,一沾對方就起來。因為搬力氣的人,手上一使力腳下必定飄輕,而我是手上逐漸沒力,腳下力大,我一個趟步上去,他的氣息不能沉在腳下,便沒辦法不起來。

這也是為什麼要通過站樁先把手臂站鬆站通的道理,因為手臂只是一個傳導作用,手上的勁大了,丹田的內勁就無法通過手臂傳到對手身上,因為自己就已經把自己的內勁給憋住了。而且站三體式日久,自己的氣息便會逐漸沉到腳下,內家拳如果不能想辦法先把氣息沉下來,那就很難和對手對抗,其實說的就是鬆沉的重要性,所以為什麼說練拳時,首先講鬆柔。你如果是靠搬力氣和人比,而對手是靠的是鬆沉的氣息,人家不必使力只是靠一個鬆沉就把你弄得狼狽不堪。

以後三體式的功夫越來越上層次,肢體更通透,內勁更足,動作必定更圓轉柔和,更細膩更合機。和人沾手時,意識一出,就象通電的機輪一樣瞬間走轉,對方哪能剋制的了。因為形意拳講身體如機輪,勁走螺旋,時間久了,身體各部就如機器上的零件一樣,磨合的更加輕快鬆活,這其實講的就是外三合的道理,在加上內三合的功夫日漸完善,那時就是內外三合了,內外合的越好功夫就越驚人。

三體式的層次不同,站的東西也不同,你站三體式人家也站三體式,你一直都無法把氣息站鬆沉下來,還在練手腳的支撐力。人家早就在練胎息,用腰眼呼吸,用毛孔呼吸了。和他沾手,一呼一吸之間你早被放飛了。

我的三體式站了2年多,就調整了2年多,不斷在換東西換層次練,越站越覺得有味。其實孫祿堂老前輩早就說過,“形意拳學即丹道之學也”。太深的東西我還不敢說,反正不斷的換著層次站下去裡面肯定是有東西的。

寫了這麼多,分給我吧呵呵

形意拳的三體式的好處是什麼?

三體式的作用是吧身體的八面勁站出來,不是說站了三體式就是步伐不靈活,那是站死樁,很多人學拳都是隻知道 鬆 層,但是這個只是初級階段,到後面就會感覺身體輕靈勁也站出來了,很多人認為站樁就要站很長時間,但是我個人認為作為技擊的話3體式不要超過3分鐘.

相關問題答案
形意拳三體式內功心法?
任選三複式什麼意思?
三位一體的內容是什麼?
後三單式什麼意思?
初三體育中考注意事項?
三體系認證的意義?
三體結局是什麼意思?
體制內還是體制外?
鏖戰襄陽怎麼學內功?
什麼是善意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