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怎麼和老師交流?

General 更新 2024-05-17

作為學生 怎麼跟導師交流

對學生而言,積極與導師溝通是你們必做的功課,因為研究生學習是你人生的一個階段,是你未來發展的一次積累,把握好這兩年的學習時光就等於給自己更多的機會。

有人曾用一個形象的例子說明學生和導師的關係:導師為學生指明遠處有一片森林,學生就應認真研究森林中有哪些不同種類的樹木,有那些不同的鳥類,乃至細化到枝葉的紋理結構等,導師在此基礎上和同學生一起進行歸納、總結與提高。事實就是如此,導師的重要性在於給學生提供一個明確的研究課題與研究方向,學生則在導師的指導下實施和從事具體研究工作,在研究過程中與導師保持密切的聯繫,隨時溝通,接受導師的指導。近年來,研究生擴招已經成為一種引人注目的現象,不能迴避的現實環境是,在擴招過程中,我院導師所帶研究生數目由原來的每屆1到3個學生增長至現在的5至8個,學生人數的激增,使導師根本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個性化指導,學生與導師之間因關係疏遠而產生隔膜也是在所難免的。要改變現狀需要學生和導師的共同努力。對學生而言,積極與導師溝通是你們必做的功課,因為研究生學習是你人生的一個階段,是你未來發展的一次積累,把握好這兩年的學習時光就等於給自己更多的機會。在與導師的溝通過程中,我認為你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 尊重你的導師

無論導師的觀點、立場、學術造詣如何,你首先應該尊重導師,這是與導師有效溝通的首要條件。有人曾給我描繪過這樣一個場景:在研究生擇業面試時,主考官要求在座各位研究生談談自己的導師,出乎意料的是,90%以上的研究生都在從不同角度貶低自己的導師!這是一個令人寒心的事實,也許你的導師學術不夠精深,也許你的導師對你關心不夠,但你要相信,從職業道德角度出發,每個導師都愛自己的學生,都很重視學生的未來發展。換個角度說,你的導師是凡人,不可能在方方面面完美無暇,當你用真心去愛你的導師,發自內心去尊敬他們時,相信你會從與導師的溝通中獲益匪淺,你會為導師的敬業精神而感動。

其實,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你只要經常告誡自己去換位思考。下面這個小故事是否能給你一點啟示呢?向來有“經營之神”之稱的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餐廳招待客人,一行六個人都點了牛排。等六個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讓助理去請烹調牛排的主廚過來,他還特別強調:“不要找經理,找主廚。”助理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主廚來時很緊張,因為他知道請自已的客人來頭很大。“是不是牛排有什麼問題?”主廚緊張地問。“烹調牛排,對你已不成問題。”松下說,“但是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於廚藝,牛排真的很好吃,你是位非常出色的廚師,但我已80歲了,胃口大不如前。我想當面和你談,是因為我擔心,當你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廚房時,心裡會難過”。客人在旁聽見松下如此說,更佩服松下的人格並更喜歡與他做生意了。我想,當你能夠站在他人立場去理解、處理事情時,你將擁有人們對你的信任和愛。研究生通過和導師的接觸,可以學到很多讀書做人的道理,關鍵看你自己怎麼做。

二、端正學習態度,按照導師制定的培養計劃嚴格要求自己

整個研究生的培養有一個總體的要求,其中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獨立分析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基本要求,比如要求學生能夠迅速查到相關資料,並找出問題所在等。也就是說,研究生階段學習要從一般的學習轉化到提煉學術觀點,提高創造性思維上,因此作為研究生,你應當本著誠實、認真、刻苦、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對待學習和研究,一方面保持平和的心態,踏踏實實的跟著導師進行專題研究;另一方面應更加註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在學習之餘,多參加社會實踐和交流,在此基礎上重點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這對於綜合能力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

老師如何與學生溝通

教師對學生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在與學生溝通,教師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來向學生表達學校的教育理念與要求,無論是面對全體的要求、評價,還是針對個人進行的談話、寫信等,都是為了達到教師的教育目的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成功的教育取決於多種因素,這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質量是其中一個很

而溝通工作的實際的大小,取決於師生溝通的效能。在大量的教育實踐過程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老師在向學生熱情地傳遞知識、價值觀等,而學生毫無興趣,面臨的是學生的抗拒,低度的學習動機,這是一個可悲的事實。從這個角度講,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效能產生的關鍵,也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大部分教師都瞭解師生關係相處的原則,但事實上,如何將這些理論與自己的實際工作接軌,如何將其在教學工作中體現出來,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還是需要多畫一些心思去琢磨的。

首先,教師要有同理心,能夠做到換位思考。

教師要關心學生,那必須要了解學生,而要了解學生,首先必須進入學生的情緒和思想的系統中去,以學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學生的心情去體會學生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去推理他的一切,然後有效地將這些感受傳遞給對方,這樣的同理心可以使對方會感到理解與尊重,從而產生溫暖感與舒暢的滿足感,這種感受可以誘發出彼此充滿體諒和關懷的溝通氛圍。同理心是與學生進行良好溝通的前提,俗話講也就是換位思考。關鍵是一個教師能不能真正放下身段,站在一個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學生的困難和困惑。當一個教師不願意設身處地從對方去考慮,會使學生覺得老師不去理解他,不關心自己,對教師的信任度降低,與教師的溝通就會停止,而老師則不能真正地接納學生,非常容易對學生提出無益的指責與批評,也不能正確地對學生做出積極的迴應。老師願意見到的事實是學生通過老師有效的教育能夠改正不良習慣、錯誤思想,從而形成良好習慣、確立正確思想。因此,在教育中,老師對學生的同理心與換位思想是開啟心智世界的鑰匙,是教育效能產生的前提。

例如,我班內有個學生叫王海蘭,如果要找她的問題可是一大堆,大錯不少小錯不斷,如果只是挑她的毛病那真是說也說不完。可是挑她的毛病真的能夠幫助他進步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所以,不管她犯多大的錯誤也都要儘量先去理解她,考慮她做這件事情的合理性,從她的合理性乃至優點長處切入,進而在去談他的問題,並深信他通過努力、改正是可以進步可以有變好的,不止作為老師要這麼想,而且也要讓她自己知道老師對於她的這份信任和期望。事實證明,她不乏優點,而且,通過教育放大他的優點達到了教育目的:她進步了。那麼,這樣的溝通與教育也就是有效的。這是對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很深的信任感,教師從自己的內心深處相信學生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樣會給學生信心與勇氣。這就要求老師在對待學生是要多鼓勵、多誇獎,少責備、少批評。

其次,信任。有了理解,才能信任學生。

老師對學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願望的,但事實並不是每個老師對學生的良好的願望都能被接受,甚至被抵觸。我想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在溝通時,學生對老師的真誠的高低感受不同,教育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了,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對學生必須要信任,這樣教育才能產生更好的效果。如果作為教師們真地做到了理解學生,那麼信任也就不那麼困難了。

老師信任學生的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結合學生的特點使其揚長避短,讓每個學生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而讓他們親身感受到教師的體貼與關懷,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潛能,只要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鼓勵他們去不斷的主動探索,這樣就可以使他們得以充分發展。誇獎和鼓勵是一劑良藥,可以幫助孩子確立信心,取得更大的進步。如對於王海蘭揚長......

和老師如何交流學生的情況

一、溝通需要教師理解和尊重學生。

現在的學生自尊心強,逆反心理強,害怕吃苦,害怕困難。作為老師要理解和尊重他們,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他們不願意完成老師和家長佈置的硬性任務,我們要講道理,不能一味批評指責。如果用簡單粗暴的態度,甚至諷刺、挖苦的方式對待他們,必然會傷及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對學生的傷害。學生遇到難題時,我們要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理解和尊重是人與人交往的重要原則,也是溝通的重要原則。老師對學生做到理解尊重,同樣也會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重。師生之間就能形成友好互助、互相尊重的關係。

二、溝通建立在師生平等的關係基礎之上。

師生良好的溝通,平等不可少。教師一直高高在上,總是俯視學生,總是看到學生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是不能很好和學生溝通的。人與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我們就要把學生放到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學生有錯,加以正確的批評和引導,幫助學生改正錯誤,走入正途。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教師自己有時難免有錯,要勇於自我批評,勇於向學生承認錯誤。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在老師以身作則的影響下,學生肯定會養成勇於承認錯誤的好習慣。其次,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在一個班級裡,學生肯定會有差異,成績上的差異、個性上的差異、家庭情況的差異……教師不能因為這些差異,就“差異”對待學生。學生自尊心很強,內心很敏感,老師的所作所為對他們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優等生的確討老師喜歡,但是處在中游的學生和後進生,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愛護。我們應該把愛心撒向每一個學生,絕不能施給部分學生或個別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是溝通的前提條件。

三、溝通需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

教師和學生溝通最慣用的方式是面對面。面對面有很多好處,直接方便,有利於溝通徹底。但是,這種面對面的溝通也要注意時間和地點。教師自己心情不好、情緒不好時,即使有學生違反紀律,最好也別找學生溝通。這時如果學生不能意識到錯誤,教師比較容易發火,導致矛盾激化,事態惡化。教師要善於自我調節和控制,不能把怒氣、怨氣撒到學生頭上。要在情緒穩定的時候找學生溝通,比較容易溝通成功。學生自尊心很強,如果課堂上、大庭廣眾之下就指出他的錯誤,他們會覺得丟面子。即使意識到自己錯了,也不肯很好的接受。所以應儘量避免人多的場合批評學生。可以課後把學生叫到辦公室,當然最好其他老師不在的時候,和學生心平氣和的交流。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接受。還可以把學生叫到無人經過的樓道,單獨和學生談話。要避免直接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和學生談話,同班同學可能會圍觀、起鬨,影響溝通效果。

四、溝通需要持之以恆。

溝通不能只在學生犯錯後,溝通應該是經常性的事。學生犯錯,要和學生溝通;平時也要和學生溝通,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興趣,有什麼想法和意見等等。除了面對面和學生溝通之外,還可以通過其他方法與學生溝通。比如作業本也可以作為溝通的橋樑。老師可以把對學生的要求、表揚、批評、建議、看法等寫在每次作業的後面,用文字的方式與學生溝通,有時比直接用語言的方式效果好。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寫在後面,達到雙方溝通的目的。對於那些比較內向、不善言語的學生,這種方式比較適合。通過這樣的交流,很多學生都會心領神會,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好的方面繼續保持,壞的方面積極改正。

總之,教師只有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順利完成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建立一種健康、和諧的師生關係,才能教學相長,師生共同成長,共同進步。作為一名老教師,應該重視與學生的溝通,在溝通中和學生一起成長,不斷豐富教書育人的經驗,以期有更大的進步和收穫。......

作為一名老師要如何與學生進行朋友間的交流呢?

一、放下師道尊嚴,微笑面對學生

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有感情的人,而不僅是一架教書的機器。如果學生畏懼老師,則必然會妨礙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老師在課內外如果放下師道尊嚴,多一些微笑,對學生多幾句鼓勵的話語,多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堅持“無錯原則”,那麼,課堂上必然會出現積極舉手、各抒己見的場面,而課外也會主動與教師打交道,出現其樂融融的場面。於是我給自己提出了要求:要面帶微笑地上每一節課,不在課堂上批評學生,不用過多的時間處理不良問題,表揚激勵的語言不離口。另外,在校內校外,見了學生,我也會熱情主動地與學生打招呼,這些做法使我的師生關係大大融洽了。在學期末,絕大多數學生都給了我這樣的評語:您總是微笑著走進教室,微笑著面對同學,使我們上您的課沒有壓力,說實在的,您的溫柔、善良都讓我們想進一步與您接觸,成為知心朋友……這使我非常感動,確實,我希望學生從我這裡得到的不只是知識,還應該有更重要的東西,比如善良、寬容、友情等等。

二、切實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幫助學生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權利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他們需要老師的尊重、愛護和幫助。記得有一天中午,我正坐在辦公室休息,學生劉思佳端來一杯熱豆汁,擺在我面前,說:“老師,您的嗓子啞,我給您買了一杯熱豆汁,潤潤嗓子”說著就跑出了辦公室。端著這杯熱豆汁,我竟覺得眼睛有些發熱,彷彿我端的不是一杯熱豆汁,而是學生對老師的一顆關愛之心。老師關愛學生,乃份內之事,我從不奢求得到回報,但望著手中熱騰騰的豆汁,我知道我確確實實地得到了回報!可見,教師尊重學生,無私的關愛、幫助學生,無形中也會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為人之師,又有什麼能比培養出有愛心的一代更值得欣慰呢?

三、要對學生耐心細緻,善於換位思考

如果我們有耐心經常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考慮,那麼很多事情就會順利解決,否則欲速則不達。只有設身處地體察學生的思想感情,努力克服“自我中心”的傾向,常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去思考、體驗,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內容和方法,這樣學生才會信賴你,向你敞開心扉,教師也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四、要用多種方式與學生溝通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

要培養朋友式的師生關係,除了要有淵博的知識外,教師應採用多種方式與學生交流。課上你的眼神、手勢,甚至一個微笑都能讓學生感覺到你在與他們交流,但,僅此是不夠的。

此外,作為教師,保持樂觀開朗、情緒穩定也非常重要,這樣才會使學生敢於接近你,樂於接近你。我想,對善於做學生朋友的老師,有哪個學生不喜歡呢?當然,朋友關係並非意味著對學生放任自流。一分嚴格之水,再摻上九分感情之蜜,我想即使有時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批評得過火一點,學生也會心甘情願地接受並樂於改正的。師生關係如此,作為教師,還有什麼比此更值得愜意呢?

老師與學生如何溝通

應該說,老師與學生溝通是一門藝術,也是教育成功的祕訣之一。 那麼,老師與學生應該怎樣溝通呢? 一、多問 比如說,新生入學後,老師對班上每個學生都是陌生的,要想盡快熟悉學生,瞭解學生,一個最簡單而直接的方法就是“多問” 。問什麼?問他們適不適應新環境,學習上是否有困難等等。在不斷詢問的過程中,既瞭解學生,又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懷與愛護,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打下堅 實的基礎。同時,通過與家長接觸,詢問其子女在家裡的生活習慣,性格特點,等等。另外,還可把其子女在校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實行教育互動,使學生快樂健 康地成長。 二、巧談 曾教過一名姓馬的學生,他經常不寫作業,上課喜歡找人說話,下課經常欺侮人,對老師的批評卻不以為然,還常與老師“講理”,在班上造成不良影 響。這樣的學生如果僅靠訓斥就只會越訓越皮。為了轉化他,首先從溝通師生情感入手,再犯錯誤時,我總是心平氣和地單獨與他談話,幫他分析危害,細心耐煩地 引導他走上道德規範的正軌。他看到我對他不討厭,不嫌棄,一直對他很真誠,慢慢地,對我越來越親近。終於,我用情感的繮繩套住了這匹脫繮的“小馬” 。 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老師與學生談心要平等待人,不“居高臨下”;講知心話,不“空洞說教”;要選擇時機,不“急於求成”;要善於傾聽,不“先入為主” 。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善觀 老師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慧眼,不僅要觀察班集體的變化,更需要透過每個學生的細微變化表現其思想本質,真正做到知微見著。這樣才能發現問題,妥善處理問題,把工作做在前頭,防患於未然。 老師要發現差生的缺點很容易,但要發現優生隱蔽的缺點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優生因為自己經常受到表揚,便以為自己是“天之驕子”,以致萌發“優越 感”,甚至發展到瞧不起同學,有時還仗勢欺負一些差生。有的優生甚至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故意歪曲事實,給教師錯覺,導致部分差生滿心委屈,卻無處申辨, 從而對老師產生逆反心理,認為老師不公平,於是就更加消極。因此,不論遇到什麼問題,老師必須善於透過現象看清事物本質,從而妥善處理好學生之間的關係, 無形之中為師生心理溝通掃除了障礙。 四、常誇 俗話說,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老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並及時給予表揚。 學生施某,學習成績差,但我發現他平時熱愛勞動,便經常給予表揚,並把班級的衛生任務交給他。後來,他不但衛生搞得好,而且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 進步。學生季某,學習成績中等以下。有一天,她問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我給她解答的同時,又表揚了她。我說,不管問題難易,只要肯提問題,就說明你在認 真學習,認真鑽研。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使學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從此,該學生經常問問題,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提高。 總之,老師與學生溝通時,必須有效把握師生之間心理溝通的藝術,使學生從情感上深切地感受到老師是可敬可愛的,既是學業上的導師,又是生活裡的父母,更是個人成長中的朋友。

如何在師生的交流過程中感動學生

一、掌握傾聽的技巧

傾聽是一個容易被許多教師忽視的技巧。儘管傾聽的技巧並不難學,可是用起來並不容易,大多數教師還沒有真正學會傾聽。一旦教師學會了傾聽的技巧並將其應用於學生的交流中,將會改善師生關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並且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尊心。

1.停下你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專心傾聽的基礎就是教師必須有傾聽的意願,要有強烈聽的渴望。在交流中教師不能煩躁不安,不要背對學生,或是一邊忙著別的事情一邊聽。要讓學生知道你對他們的話感興趣,一定要讓你的面部表情,眼神以及身體的姿勢及聲調全部在與學生進行適當的感情和意義的交流。專心聽的目的是表達教師願意傾聽及接納對方,促使對方與自己建立信任感。專注技巧包括以下語言和非語言技巧:(1)維持良好的視線接觸,但不宜瞪眼直視,令對方感到敵意或受到驚嚇;(2)輕鬆自然的身體姿勢,表示願意傾聽並鼓勵對方談話;(3)雙方保持適當的距離;(4)上身稍微前傾,以表示對對方的專注和有興趣繼續傾聽;(5)用非語言信息傳遞接納的態度,如微笑、友善而放鬆的面部表情;(6)用適當而簡短的反應表達尊重、瞭解的態度。

2.簡述語意。語意就是語言的意義,是語言形式表達的內容。包含(1)理性意義(基本要素):對客觀世界的認識。(2)非理性意義:說話人的主觀情感、態度以及語體風格等方面的內容,它一般總是附著在特定的理性意義之上的。對於學生,要用簡潔扼要的語言,把對方的主要觀點和對他們的理解概括地複述出來。這樣可以讓雙方加深印象和了解,讓對方感覺到他是被接納的,從而增加彼此的信任。

3.在聽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在聽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說話時的體態、動作、語速及聲調的變化、面部表情、談話中的停頓和其他一切能傳遞重要信息的細節。有時候學生的一系列表情動作反應完全不同於他的語言所表述的意義。

因此,你要特別留心學生非語言的暗示和行為,儘量去領悟隱藏在學生話語背後的感受和意義。

4.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談話。在課堂上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開展討論辯論和進行爭論。強烈的表達欲不僅可以刺激學生為了更好地表現自己而努力學習,還可以消除因精神壓力而造成的緊張。不管學生的思想在教師看來是多麼的幼稚可笑,不管學生的話語在教師看來是如何的不合邏輯和不合現實,都應該讓他們將自己的“幼稚”和“錯誤”表達出來,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對其有更多、更深的瞭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更有效的教育。

二、提高運用教學幽默的本領

幽默是人際關係中不可缺的“潤滑劑”。教學幽默是教師教學藝術才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位教師想要提高自己這方面的素質一般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其一,努力培養自己樂觀,開朗的性格。樂觀開朗的性格是創造教學幽默的基礎。其二,多看,多聽幽默語言,多蒐集富有幽默感的格言、妙語、風趣的小故事、笑話等。這些常常是可供教學幽默運用的材料。其三,教師要注意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幽默往往是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能夠表現出幽默內涵的修辭方法有:借喻、影射、諷刺、雙關等。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情況,選擇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學方法,這樣能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狀態中掌握知識。

三、學會使用和識別體態語言

科學研究發現,人們接收到的外界信息70%~80%來自視覺信息。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師生溝通中的非語言交流有時比語言交流更重要。對教師來說,“有聲、有色”地教學和溝通,是一項必備的能力。教師應積極使用體態語言,並且不斷地有意識的學習和訓練自己。此外,還要善於觀察學生的體態語言,讀懂學生的體態語......

教師怎樣與學生溝通

成功的教育,取決於多項因素。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質量。作為一名輔導老師,我深深體會到: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尊重。是否對照教育的目的常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改進溝通的方式? 如果我們在這些方面做得不夠好,我們就可能無意識的傷害了一些學生海要想與學生很好的溝通,教師必須要有意識地改變與孩子溝通的方式與方法,主要應注意以下六個方面內容:第一、學會了解。瞭解學生方能深刻理解學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達到心理上的共鳴。老師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性格、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等,只有這樣才能使談話切中要旨。工作中要多問,特別是組成一個新的班級時,應問問他們有什麼新的打算,會不會適應新班級和新環境,學習上是否跟得上,他們的興趣與愛好等等。在與家長接觸中要經常詢問其子女在家裡的生活、學習習慣、性格特點、家庭教育等,以求更深入地瞭解每位同學各個方面的情況,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存在的問題。第二、愛心感化。高爾基曾經說過:“誰最愛孩子,孩子就最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對於學生來說,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是除了母愛之外,世界上又一偉大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但師愛不同於母愛,因為師愛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師愛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動力,去自覺地、主動地沿著老師指出的方向邁出。只有當教師給學生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才會對老師產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師敝開內心世界,我們才能“對症下藥”,收到應有的效果。第四、平等對待。溝通需要真正平等的“真空狀態”,即創造沒有任何干擾的溝通氛圍和條件;作為一名老師,愛優生並不難,難得是愛差生,尤其是愛“雙差生”。老師熱愛教育,熱愛學校,也要熱愛學校中的每一位學生,對待學生不能因為他的學習成績好而特別親之愛之,也不因為他的成績差,行為不端而惡之厭之,而應是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從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化,教師工作方法的改進,他們也會發展變化,即使不成為瓦特、牛頓、愛迪生,也要把他們塑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第五:專心傾聽。如果學生向你傾訴,你一定要專心傾聽。哪怕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人,在一個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傾聽者面前,常常會被“軟化”而變得通情達理。不管面對一個怎麼衝動或憤怒的場面,只要你積極的傾聽,整個氣氛便會緩和。憤怒或衝動的學生在自由的表達了自己受壓抑的感情後,心理壓力得到一定程度減輕,而且通過你的認真傾聽,學生覺得自己問題已經被引起老師重視和理解,於是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勵。在這種情況下,解決任何問題都有了良好的開端。教育學生絕不是說了就行,和學生溝通應從外化轉到內化,從單純的說教轉化為實踐活動,讓情感與認識相互作用,使情感上升為信念,成為提高學生自覺認識的動力。學會和學生溝通的藝術找準機會,抓住重點,有的放矢的和學生進行溝通,這樣的教育才會有成效。

如何和小學老師溝通

溝通的平臺:

1、直接溝通。學校是教育的主導者 ,學校堅持以孩子為本,構建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和諧教育,為家長搭建了很好的溝通平臺。例如: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網上家長學校、印發家長信、學校開放日、歡迎家長校訪、家長參與的學生集體活動、e校通、老師的手機、QQ、短信、家訪、書信、家校聯繫本、作業簽字等等。

2、間接溝通。通過孩子的言行和其他家長的談論及其他渠道對老師的瞭解。

直接溝通和間接溝通都是顯性的溝通,隱性的溝通更重要,因為它是思想的溝通,體現家長自身素養的溝通。在與老師的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中,家長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與老師溝通。

有效溝通:

1、 家長的家教理念和能力,交往習慣和交流方式,文化水平和素養等,都影響著與老師溝通的質量。以家長給孩子的作業簽字為例。孩子到家後可能講到課堂學習的情況和老師的要求,家長要停下手中的活兒,眼睛看著孩子,認真傾聽,這種負責任的態度,這就是和老師最有效的溝通。指導孩子獨立完成作業,讓孩子自己先認真檢查作業,家長幫助檢查後再簽字。如果有能力就檢查對錯,沒能力就觀察孩子的作業態度,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把簽字當成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措施。有時可直接簽名,有時候可寫上孩子的努力,遇到的難點及所用時間,例如孩子作業時遇到某道難題,自己看課本後複習了知識點做來了;改正了某道錯題又做了一道相似的課外題等。有時這樣簽字是為了配合老師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當然要經過孩子的同意。家長對孩子作業的態度和做法就是在與老師溝通,一種隱性的溝通,溝通在教育理念的一致上。

2、家長的儀表舉止也是向老師傳達著信息。例如去開家長會,家長穿戴要莊重大方,千萬不可珠光寶氣濃妝豔抹。家長會前要自覺把手機設置震動,不要在開會間接打電話,也不要在樓道內打電話。見老師要問好,散會後要和老師說再見和謝謝。如果需要校訪,提前和老師約定,除了班主任外也應拜訪課任老師,如果老師上課,讓別的老師轉達自己的謝意。包括到學校存放汽車、自行車也都要有禮貌按要求。因為我們去的是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成長的地方。家長內心深處對學校的敬重,對老師的感恩,都在儀表舉止言談話語上表達出來。

3、家長到學校參加活動是家長的再學習。現在提倡校園文化,家長可以早一些到學校,參觀校園,看看校訓、掛圖、光榮榜、板報、班級展覽等。在家長會前一般都有校領導講話,不要以為與己無關,這也是重要的學習內容。在聽老師講話的時候,一定作簡要的記錄,擡頭聽,低頭記,到家想。家長如何真心實意地聽老師講座,孩子就如何認真聽老師講課。家長認真學習,不僅會使老師感到尊重,還會激發老師的教育熱情。

4、孩子問題多,平時常溝通。按老師的要求教育好孩子是最好的溝通。越是好孩子的家長越是很少與老師聯繫。他們始終保持著和老師教育理念的一致。如果孩子問題稍多一些,就需要平時主動與老師多聯繫。往往有這種情況,家長會後家長裡三層外三層圍著老師,老師不可能一一細說,出於對家長的尊重也不可能當著大家的面批評一個孩子。還有,因為家長缺乏主動溝通,孩子出現問題被請到學校後,所有的任課教師都告狀,家長滿臉賠笑,一肚子怒火。當被請家長時,家長應該知道這是老師在尋求家長的幫助,他實在沒辦法了。也說明老師在我們孩子身上已經付出很多,我們的孩子佔據了很多別的孩子的教育資源。應該感謝老師,沒任何理由對老師反感。

5、家長會上要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話,家長會後要客觀積極向孩子轉達。老師面向全體家長主要講孩子們共性的多,發展的規律,教育的方法等。......

相關問題答案
學生怎麼和老師交流?
大學生如何和老師溝通?
怎麼和老師相處?
大專生怎麼當老師?
怎麼和老師聊天?
學生怎樣與家長交流?
老師打了學生怎麼辦?
老師體罰學生怎麼處理?
怎麼和老闆談生意?
在學校怎麼和學生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