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遙怎麼樣?

General 更新 2024-06-08

一步之遙電影好看嗎?怎麼樣?

垃圾電影 就是垃圾電影 無法形容的垃圾 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改變了對所有演員的印象 簡直就是一群垃圾 沒有故事主線 想埋汰社會 但他媽也要有故事情節啊 看完後讓我們有回味啊 這個看完 神馬玩意啊 比無極都爛 他媽的開場半個小時的歌舞選秀 知道你想埋汰社會 但他媽的也太直白了 而且把觀眾當傻子麼 還他媽的上來就鬥嘴 演相聲麼? 垃圾垃圾 這他媽演的都不是電影 埋汰社會 批評人性 但他媽的手法也太爛了 更重要的是把觀眾當他媽的一群豬麼?

我喜歡你姜文,花錢去電影院支持你,但你讓喜愛你的觀眾看了2小時的垃圾。即使你有什麼外部壓力,但觀眾們用行動支持了你,你姜文呢?讓觀眾看倆小時的垃圾麼? 或者你姜文覺得觀眾好騙,隨便一拍,觀眾就跟傻子一樣認為你的電影多麼深奧,多麼叛逆,自己看不懂。即使你的畫面多麼美麗,拍攝手法多麼高超,但是故事的情節合理麼,敘事流暢麼,故事的主線都他媽的模糊不清。

《一步之遙》沒看懂,有誰能解釋下嗎?

姜文導演的解釋:

我這裡必須跟你多說兩句啊,當時《鬼子來了》,出了一個很情況很有意思,《鬼子來了》的事情,前因後果發生之後,包括禁等等,有一個明白人就對我說,“姜文啊,你把《鬼子來了》是拍完了,很好的一部電影,但是你呀,又順著馬大三的足跡,在21世紀初的中國,你又親身走了一遍,你所碰到的事情跟馬大三一樣,馬大三隻不過是接了倆麻袋,惹出了一堆事兒。”我是接了一個戛納的獎,惹出了一堆事兒,那個事兒,跟馬大三的事兒,一模一樣,大家怎麼對待這件事兒啦,怎麼議論啦,怎麼最後把我(馬大三)給砍了呀,都一樣。我說怎麼理解呢?他說你自己體會吧。

好,現在又碰到相近的事兒,明明是馬走日,我演的那個人,很痛苦的被強迫摁在那SM皮具裡面,是別人對他有意的誤解,因為是大家想槍斃馬走日,找個機會倒退,因為你這麼嘚瑟,你還搞這個大選,那個大選,有無數人就想把他給辦了,得,你又出了一個完顏英死,而你又不在了,一定是你殺的,也就是說馬走日還沒被抓住的時候,各種演出,兩年的演出,已經把他痛痛快快地“槍斃”了,而且大家已經堅信他就是這樣把完顏英給害的。

等把馬走日抓住的時候,馬走日最好的朋友,葛優演的項飛田,也為了能讓自己有更高的位置,更顯赫的聲音,毫不猶豫把他,按照眾人的思路,不負責任的把他斃了。這個時候,王志文演的王天王出現了,他演的非常好,王天王在想,馬走日怎麼能這麼坦然的,這麼殘忍的殺害完顏英,所以在觀眾的喝彩當中,在互動當中,他就把馬走日演成那樣,然後他見到了真正的馬走日的時候,根本就不打算聽你說什麼,你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把你打扮成,更有話題性的人,再宰,觀眾會看得更爽,於是王天王就放棄了原來在劇場裡江南小鎮的土打扮,直接把馬走日穿上大家都看得懂的,有國際語言的“阿烏卵”。

這是我們電影已經拍出來的,今天碰到的一個情況,如果這些人稍微靜下心來,看這個劇情,他們不會發出這樣的聲音,因為發出來的是王天王的聲音,是項飛田的聲音,而就是這樣的聲音,當然讓馬走日真正的受難。馬走日從一個不認真的人,自以為是的人……

沒辦法,因為完顏英死了,他只能跑了,等再看見逃跑後造成的惡果是,他們(王天王等人)是這樣表現一個他愛的女人和愛他的女人,由於他的失誤,把整個的原來的情況徹底扭曲了,在受難當中,馬走日開始觸及到了他很高的底線,我寧可被警察抓,也要讓你停演。被抓了之後,又在葛優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說服下,就是說,你可以按照大家的塑造,演一個非常猥瑣、操蛋、狂妄的阿烏卵,讓我們把這個事兒辦了,大家的氣出了,然後你就可以委屈地變成一個安南人,你可以活著,怎麼樣這筆交易。

這兒,馬走日有一個非常轉變,當他沒有生的希望的時候,他大義凌然,我死還是活有什麼關係,當葛優把生的希望告訴他,又是用發小的口氣告訴他,我為你鋌而走險,你能不能為你自己委屈求全,馬走日說,“好”。於是他披上了這身皮具,進入了王天王精神蹂躪之中,你可以成為一個明星,你可以像王天王崇拜的那樣,你可以演國際化的電影,但是這個是用你的靈魂來做賭注,你來侮辱自己的,甚至是來侮辱你愛著的女人的,你能不能堅持下去?

最後一刻,馬走日又碰到了他以為沒有底線的時刻,他又把自己玩砸了,也就是說,這次他真正面對死亡了,就是說,你到底要你的底線,還是要你的活,他要了底線。我愛的人,不是可以侮辱的,我沒有啥他,他雖然是個妓女,但她是個體面的人。好,那你就面臨死吧。而那些人正好在拍他,現在正好能拍全景的槍斃馬走日,這個作品太好了。

這個時候,武六作為一個“公主”,原本跟武七的區別不大,但是她真的不能越過自己的底線,雖然......

如何評價一步之遙 zt 知乎

它其實是部"荒誕派戲劇"。

作為一個進電影院遠沒有進劇場多的人,本不敢妄談電影。然而《一步之遙》有著太多理由,讓我作為一個戲劇觀眾發出點聲音。

《一步之遙》確實不是一部合規的商業電影,然而這是一部充滿了戲劇元素的,藝術水準頗高的作者電影。和絕大多數以“敘事內容”為影片骨架的電影不同,《一步之遙》是一部帶著“荒誕派戲劇”骨架的電影。整部電影無處不湧現著濃重的荒誕氣息,而在這荒誕而魔幻的世界中,又充滿了真實和清醒。

和我看片前看到評論時的預感一樣,大部分觀眾的“不接受”,幾乎跟一般戲劇觀眾看到荒誕派這種略帶“實驗戲劇”風格時的不適感如出一轍。

上世紀50年代西方興起的荒誕派戲劇的主要特點在於“反戲劇”:它拒絕合規的敘事方式,拋棄故事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它以大量象徵和暗喻的的手法來烘托主題;它多用喜劇的手法來表達嚴肅的悲劇主題。

荒誕派作品的對話和行動,看似無意義且不連貫,但卻有一種內在的聯繫。荒誕派作品從來都不想讓觀眾在舞臺或是鏡頭中產生的“幻覺”中麻痺自己,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通過“荒誕”的方式,啟發他們對於真實生活的思考。

看到這裡,如果看過片子的朋友,可以回想一下是否有相似的感覺?

《一步之遙》絕不是一部任性胡鬧的作品,它體現出導演一貫的藝術追求。姜文沒有向類型片屈服,沒有向電影工業的固有模式屈服,沒有向大眾審美屈服。不管大眾喜歡還是不喜歡,《一步之遙》賺錢還是不賺錢,他都沒有食言,站著把片子拍完了。

不怕劇透的同學,就請往下看。《一步之遙》這部用鏡頭呈現出來的舞臺作品,確實讓我喜歡不已。

如果大家更多地被花域總統的宏大歌舞秀吸引,便容易忽視了影片在最開始的三個重要元素:

1. 馬走日的旁白

2. 武七的長段獨白。

3. 對於《教父》的戲仿。

在開場的五分鐘內,導演其實已經特別坦誠地把本片的風格告訴了所有觀眾。

馬走日的獨白是第一個線索。

如果看過《黃金時代》的朋友可能會熟悉這樣的手法:角色在故事進行時,對著鏡頭開始敘述了。和《黃金時代》中一樣,馬走日越過了銀幕中的那個“幻覺世界”,直接和銀幕外的觀眾對話了。他存在於故事之中,又以一個上帝視角看待整個故事。

馬走日的獨白給影片開頭,也給影片結尾。這一切的喻意再明顯不過——銀幕上的兩個多小時,都是馬走日的臨終回憶。

《一步之遙》沿用的“二十世紀初上海”時代背景,根本就是個幌子。導演的意圖很明確,他告訴大家的是:“這不是真的,這是一場夢,或者是,這是一場戲。”

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提出的“陌生化”或者說“間離”(Verfremdung),目的也正是不想讓觀眾“沉迷”於舞臺製造的幻覺當中。

“間離”效果的舞臺演出,演員表明自己足在演戲,觀眾是在冷靜地看戲,演員和角色的感情不混合而使觀眾和角色的感情也不混合在一起,從而保持理智的思考和評判。

初次見到“間離”,一定會有著“這裡怎麼莫名其妙斷了?”的感覺。而每有這樣的感覺,其實就說明了一件事:“導演希望你在這裡思考。”

武七的獨白,則是第二個線索。

這段獨白所使用的表現方法,完全就是舞臺獨白的處理方式。

我們可以看到,全片的語言風格和表現風格自此打下基調。無論是花域總統大選時,姜文和葛優那極盡誇張,像相聲一般的舞臺對話;還是武大帥全家老小聚餐時,怪誕的儀式感;又或者片尾馬走日將武六擊昏,在風車外面的獨白,都體現了同樣的語言風格。

《一步之遙》中所有的臺詞,都在以戲劇的方式去說。角色的臺詞在傳遞文本涵義之外,更為重要的功能是在交流中傳遞能量,顯示人物關係。在文本涵義之外,舞臺劇的臺詞本身就能通過音韻與氣息......

電影一步之遙求大神解析……完全沒看懂啊

親,我用我看到的一篇影評來回答你吧,姜文寓意特別深。祝好~

刷完首映,滿心感慨。對於首映前、首映中以及首映後的差評,也沒什麼好說的,向來如此。只是這樣一部片子,竟然被評價為爛片,實在忍不住想說點什麼。

我有個問題想問下,一步之遙的英文名叫Gone With The Bullets。那請問是什麼Gone With The Bullets?如果姜文子彈三部曲第一部叫《讓子彈飛》,那第二部叫《隨子彈去》也沒什麼,為什麼要改成《一步之遙》?如果你覺得姜文這種編劇團要組9人的導演,電影名是隨便起的,那就隨你了,開心就好。

影片開頭,武七敘述故事的引子。個人覺得,一,文章還壓不住這個開場,同樣的臺詞,發哥來講,感覺會完全不同,不是說文章演戲不好,是欠點火候。他後面的戲駕馭得就很好。

二,這個開頭的對白引子,為了引子而引子,顯得很不自然。就像舒淇的聲音是後配的一樣不自然。

講實話,電影的前半部分,為了鋪墊劇情,為了IMAX效果炫3D,為了內容說臺詞,確實很容易讓人覺得沒勁和乏味,尤其是這幾年的好萊塢大片視聽盛宴轟炸後的我們,面對他們浮誇的表演,真覺得被坑了。不過這絲毫不影響那舞臺上白晃晃大長腿的震撼力,(完全應接不暇,每條腿都好白……額,師太師太了)以及那蓋茨比一樣的閃亮即視感,還有精心編排的歌舞。

接下來要說的,我也不知道你們是該看電影前看,還是看電影之後看,因為會影響到你們觀影的效果,有刻意引導的嫌疑。

講實話,這部電影我在看的時候,各種看不下去,各種噁心,各種想發洩,但完全不是因為這部電影不好,恰恰相反。這部電影的前場,戲謔的用臺詞將近現代耳熟能詳的典故,念出來給你聽,將這個社會的現狀,展現出來給你看。那種感覺,就像是你在生活中醜態百出,但你在當時、甚至之後都不會覺得有什麼。可是忽然有人把這些醜態公諸於眾,你會不忍直視,看不下去:政治、明星、選秀、娛樂、媒體、大眾的興奮……全是鬧劇!

那光華和歡呼下,得意和成功下,全都是集體的意淫。有人表演,就有人捧場。項飛田讀那份荒唐的電報,觀眾感動得就差潸然淚下了。懷疑?怎麼可能!你怎麼可以懷疑這美好的事!

完顏(唉,我從頭到尾都不習慣他們那個發音,不影響)的表白如此的荒唐:我以我定下的標準,認定你就是我要的人,我就要和你結婚,我就要你答應,我條件這麼好,從來都是我拒絕人,你憑什麼拒絕我,你拒絕我,我就打死你。

影片在快結束的時候,馬走日說:如果有人要嫁給你,你就答應她,不然你會毀了兩條命。我想問下,毀了這兩條命的,是求婚的人,還是被求婚的人?

因為完顏的死,馬走日成了通緝犯,本想借大帥府的幫忙,結果卻因此救了項飛田。項飛田諷刺到了極致的臺詞是:“當著武六小姐的面,將來有我項飛田幫忙的地方,萬死不辭。”這樣的救命之恩,這樣的真切承諾,後來卻成了“項飛田槍斃馬走日”。

你的朋友,你幫過他,他不幫你也罷了,甚至還可能捅你一刀。這樣的事情熟悉麼?後來項飛田忽悠馬走日的時候,沒有絲毫的猶豫。被馬走日幫過的武七,也沒有絲毫的感恩。因為這個社會就是這樣:自己的利益大過一切,“人不為己?你個傻逼!”

王天王,這樣一個演藝圈的天王靠什麼名聲大噪?靠反覆表演將“完顏”大卸八塊,靠唱一個交際花的悲劇來博取大眾的興奮。演藝圈嘛,娛樂嘛,大家喜歡看嘛,對不對?這必須是一門藝術啊,因為“這種事還是要靠藝術家”。

馬走日最後在各懷心思的幾位主角策劃下,從法租界轉交給了大帥。廣大熱血愛國大學生拉著橫幅、喊著口號(中國人的事,中國人辦),慶祝我們偉大民族的又一次勝利,......

一步之遙 講了什麼故事?

姜文導演兼主演的電影《一步之遙》將於12月18日在全國上映。

姜文近日在京說,影片雖然和上部作品《讓子彈飛》故事沒有太多聯繫,但時代背景、類型風格和英文片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可以說是《讓子彈飛》的續集。

故事背景定在了上世紀20年代,發生地從西南的小城轉移到東部的大城市上海,這與《讓子彈飛》片尾“麻匪幫”成員奔向上海的劇情有所呼應。

姜文曾透露,《一步之遙》故事改編自當年轟動上海的真實事件“閻瑞生案”,借用了“花國總統遇害”的元素,但整個故事更加荒誕和傳奇。

“閻瑞生案”是北洋上海最著名的案件,當年舞女選美的花國大選轟動一時,而更富戲劇性的是,獲勝者之一的王蓮英次日被害,拋屍荒野,此事更激起全城熱議。而駢居的閻瑞生被認定是殺人手並被緝拿歸案,公審後遭槍斃。

這件事情迅速被改編以各種曲藝形式火爆京滬,同樣,以此案為元素拍攝的電影《槍斃閻瑞生》,更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故事長片。從花選到電影放映,整個“閻瑞生案”整整兩年時間都是北洋上海的焦點。這個歷史事件將被姜文導演怎樣還原,成為《一步之遙》的最大看點。

據透露,《一步之遙》只攫取了“花國大選”和“總統遇害”兩個核心元素,整個故事被重新編織,變得更具懸疑和荒誕感。花國大選升級為環球公開賽,全世界的舞女齊聚上海花選,“閻瑞生”變身“馬走日”後,人物的身份、背景變成了聲名顯赫的大冒險家,命運也完全不同。

姜文導演的作品極具個人風格,荒誕感和幽默感一直是他電影的標籤,“閻瑞生案”這個題材提供了豐富的元素供改編,姜文版的《一步之遙》,將通過重組一樁謎案,重造一個夢幻刺激的北洋和冒險驚情的上海。

姜文的一步之遙有哪些隱喻 知乎

隨手摘來一些影評,看看其他大神們是怎麼回答的~

1.

來源:新浪微博 跳舞小五

零散著寫吧,事實上我還沒有整體消化掉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也偏於零散一些。

首先,姜文還是這個姜文。他從來就不是馮小剛,所以如果你是抱著看一部年底的娛樂大片的心態去看《一步之遙》,那麼你註定會失望。

四年前的讓子彈飛,反而才是一部非典型的姜文電影,一步之遙讓很多觀眾說看不懂,其實這反而才是姜文一貫的路數。

看不懂?你去看看他的另外一部太陽照樣升起,就明白什麼叫做看不懂了。

當然,我必須說,一步之遙,是一部好電影!

所謂的好電影,不是由看不懂和看得懂,或者是好笑不好笑,來區分的。姜文一直都在很用力的表達,這種用力通常會讓人產生一種奇怪的錯覺,一方面是他本人的努力,另外一方面還得繞過審核那一關,所以這種用力的最終結果是,各種隱喻。

開篇最大的亮點是文章,那幾分鐘的“把上海人的面子找回來“的獨白長臺詞,非常見功力!我不得不說,儘管私生活讓人詬病,但是文章真的是他這個年齡段的中國最好的男演員之一!

花域大總統的選舉,讓有些影評人評價說是吐槽選秀節目——我擦!這影評人該下崗了!

這分明是赤裸裸的政治隱喻啊。

完顏參加“總統”選舉,推手,作秀,號召,全部身價捐贈,將自己包裝成一個無私的聖人形象,萬眾歡呼,崇拜……然後呢?完顏自己沉浸在自己的包裝形象之中。

馬走日怎麼說的“她真把自個兒當成……“

迷失了,然後完顏死了……

明白了麼?

完顏怎麼死的,到最後都沒說……這就對了!沒法說,也說不清!

一個偉大的無私的聖人一般的“元首”是怎麼死的?精神上,靈魂上,徹底的死了,消失了……怎麼死的?不知道!誰能說得清?

這他媽還不是政治隱喻,那什麼是政治隱喻?

愛情?狗屁愛情!這 根本就不是在說愛情的事兒!

馬走日和完顏其實是一體的,這兩個角色其實是一個符號!一個符號的正面和反面,就像硬幣。

然後,反面殺死了正面。怎麼殺死的,怎麼死的?不用交代!

項飛田是什麼?是一個?開始他是給這枚硬幣當捧哏的,然後他要徹底殺死這枚銀幣!

正面死了不夠!還要把它的反面也殺死!

為什麼殺?說的很清楚了——“為民心!”

民心什麼,就是狗屁!無所謂正義,大家都吵吵著要這麼幹,就這麼幹了!

還記得馬走日引渡那一段嗎?

我們創造了歷史,我們就是歷史的一部分!

哈哈哈哈哈哈!太棒了這段!

面對洋人,群眾們舉著標語,中國人的事情中國人自己辦!

貌似歡呼雀躍,鼓舞人心。

是啊,以為自己當家作主了,以為自己戰勝了洋人……

可實際呢?這所謂的民心,依然操控在少數人的手裡:象飛田,楚大帥,覃老師……

群眾,群眾懂個屁!這就是姜文告訴我們的——舞女比賽時,大家都在笑,在鼓掌。馬走日被冤枉的時候,王志文的劇場裡觀眾都在笑!馬走日躲刀砍王志文,觀眾在笑。

沒心沒肺啊……哈哈哈哈哈!

好,回過頭再想想開篇,馬走日說的那段老佛爺割辮子的段子。

這個段子在結尾的時候又說了一遍!

是馬走日死前精神錯亂了嗎?

不,這是姜文在告訴我們!

自己割的,和別人強迫割的,能一樣嗎?

哈哈哈哈哈!能一樣嗎??

姜文,中國只有姜文能拍出這麼牛逼的電影!!

這是喜劇嗎?當然是!偉大的喜劇的內核都是悲劇。

當王志文在劇場唱那段改編過的天涯歌女的時候,我坐在電影院的座位上,是毛骨悚然的!

那對白怎麼說來著……好好演戲,好好做人。

哈哈哈哈哈哈哈!!

太棒了!

……

不管這部電影有多少人看懂了,......

電影一步之遙的影評

《一步之遙》我們先來聊為什麼片名起這個?

三種可能,男一男二分別叫馬走日,項飛田,懂點象棋的都知道,同樣一次行棋,馬比相少走一步,類比劇種兩人同樣操辦一件事,最後兩人下場確實天壤之別,一步卻也是之遙。

第二 武六與馬走日,馬曾回憶當初武六要是沒有踢段兩條腿,哪怕留下一條,也就能跟她去拍電影而不是中途下了車,走上了這條路。

第三 片名第三種解讀,馬走日曾獻策給老佛爺: 拯救我大清只需一步把腦袋後的辮子給剪了,然後馬走日一路小跑 冷 於是喝酒醉後醒來:民國了。區別在哪,就是被剪了辮子是清朝,自己剪了辮子是民國,一樣的人心,只是這一步 差距大了。姜文送“完顏”到買“出嫁”的鐘三兒(中山 請自帶口音)家裡,還是別人買了送鍾三兒(民國不是他中山兒打的?別人送的?恰巧?政治遺產?) 然後馬走日把類比與“總統”的完顏(政治資產)給“斷送”了,然後大家要“北伐”!請注意最後為什麼馬走日開車逃跑到的地方一看就是福建土樓的傳統建築,這是從上海來的啊,選這麼個地方是有地標性吧。馬走日覺是“袁世凱”,然後各大軍閥就是這電影中大帥的代表,又是娶白俄聯盟(不就是軍閥後期 各大國際勢力在華利益代表的支持麼),唯一不懂且覺得牽強的是,武六是代表我黨嗎? 馬走日最後跳下來說的:不知道武六以後過的好嗎? 我想告訴馬走日:武六,挺好的。

其次來“劇透”,這基本上用象棋的簡單術語就可以概括:當頭炮(選頭“泡”美女),馬來跳(馬走日操持選美) 立馬車(馬走日與完顏兩人出“車禍”)相飛天(馬走日要救自己求救大帥,反而先救了項飛田),將出列(武六 武七 都求大帥父親致死或相救馬走日)士走斜(知己的“士”幫馬走日脫困)終!我們來聊電影本體,借用臺詞:電影是看的懂的藝術。那麼對於首映後很多人口碑總結最多的是:看不懂。好,如果一個電影大家看完後都在聊其他,劇透也沒事,那說明大家都沒“看懂”,看懂不就是比如講了個什麼事,凶手是誰,最後愛了誰等等,聽懂了看過人講的故事那還有意思?正如開篇TO BE OR NOT TO BE莎翁經典開場,就像解讀作品一樣,每個人的哈姆雷特每個人的一步之遙,我倒是覺得看懂看不懂沒必要爭議。還有懂分為不懂到底自己是不是懂了,覺得自己懂了但又覺得自己這樣懂是不懂。好吧,再說我也不懂了。

正如姜文那句:電影是看得懂的藝術,首先《一步之遙》就不是個“電影”,是以借電影包裝的“陰謀。那我“看懂”了什麼:主要在項飛田(法辦,代表政府顏面) 王天王(導演,代表如何導向意識形態和口碑)武七(政府後面的財閥,要洗錢的那種)武六(改革派 道德高點 “政協”),當這幾個團體的人湊在一塊也就抉擇了任何人的生死,是劇中的“兩條腿才能改寫歷史”。正像他們想讓馬走日故意演一次“重返現場”相當於是承認自己是凶手,然後才能放了他,最後聊到電影上說以後不叫選花魁叫選影帝影后,叫金蔥金雞獎,啊哈哈,那我們來聊一下1964年放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後來還的了後來金雞獎的某項吧。電影故事是這樣的:三年自然災害後,龍梅和玉榮姐妹為生產隊放羊時遭暴風雪,為了挽救集體財產最後被窩凍傷截肢。那現實的故事是:兩小姐妹放羊遇暴風雪,最後被在當地被打成“右派”的人所救,應政治需求被改成了獲獎那種。

這是我所理解的一步之遙,人永遠與真相有一步之遙。

一步之遙 袁世凱 武六過的好不好

不管馬走日有沒有殺人,為了順應民意,順應當下形勢,應該槍斃他。武七用項飛田的話說”接下來有兩個大帥了“,他是武大帥的接班人,所以他要”順應形勢“槍斃馬走日,武六代表姜文真正喜歡的中國人,追求真相,有同情心,願意犧牲。所以馬走日到死都在關心她,”不知道武六過的好不好“,只是馬走日試圖說話時一直有人放冷槍,最終他心灰意冷了,所以他死前的最後一句表達不是關於完顏之死的真相,而是自己當年的胡言亂語“那一天雪下的好大”。

當然我倒不是覺得姜文自私到用所有的情節和人物就為了影射什麼,我更傾向於他在講一個很炫的故事時(也有考證說他說的其實是真實歷史)順手夾雜了大量的私貨。此人對觸碰政治紅線簡直有著偏執的愛好。

一步之遙 完顏怎麼死的

中槍

相關問題答案
一步之遙怎麼樣?
北京一嗨租車怎麼樣?
中鐵十一局待遇怎麼樣?
武則天海洋之心怎麼樣?
步步驚心怎麼樣?
鑫同一生態板怎麼樣?
洋河海之藍怎麼樣?
郫縣一里陽光怎麼樣?
通天之路怎麼樣?
雨花區一米裝飾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