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施工縫如何處理?

General 更新 2024-06-13

在混凝土澆築施工中,如何處理施工縫

清除接縫表面的水泥浮漿,將舊混凝土適當鑿毛;用清水沖洗溼潤,再鋪一層水泥沙漿即可

如何設置,處理混凝土施工縫

一、施工縫連接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於素混凝土 結構,應在施工縫處埋設直徑不小於16mm的連接鋼筋。連接鋼筋埋入深度 和露出長度均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0d,間距不大於20cm,使用光圓鋼筋時 兩端應設半圓形標準彎鉤,使用帶肋鋼筋時可不設彎鉤。混凝土施工縫的處理還應符合下列要求:

1、當舊混凝土面和外露鋼筋(預埋件)暴露在冷空氣中時,應對距離新、 舊混凝土施工縫1.5m範圍內的舊混凝土和長度在1.0m範圍內的外露鋼筋(預 埋件)進行防寒保溫。

2、當混凝土不需加熱養護、且在規定的養護期內不致凍結時,對於非凍 脹性地基或舊混凝土面,可直接澆築混凝土。

3、當混凝土需加熱養護時,新澆築混凝土與鄰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 介質間的溫差不得大於15°C;與混凝土接觸的地基面的溫度不得低於2°C。 11.3.11混凝土開始養護時的溫度應按施工方案通過熱工計算確定,但不得低 於5°C,細薄截面結構不宜低於10°C。

4、應鑿除已澆築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漿和鬆弱層,鑿毛後露出的新鮮混 凝土面積不低於75%。鑿毛時,混凝土強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1)用人工鑿毛時,不低於2.5MPa。

2)用風動機等機械鑿毛時,不低於10MPa。

5、經鑿毛處理的混凝土面應用水沖洗乾淨,但不得存有積水。在澆築新 混凝土前,對垂直施工縫宜在舊混凝土面上刷一層水泥淨漿,對水平施工縫 宜在舊混凝土面上鋪一層厚10mm~20mm、比混凝土水膠比略小的膠砂比為1: 2的水泥砂漿,或鋪一層厚約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澆築混凝土減 少 10%。

6、施工縫為斜面時,舊混凝土應澆築成或鑿成臺階狀。

二、施工縫(construction joint)指的是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因設計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澆築,而在先、後澆築的混凝土之間所形成的接縫。 施工縫並不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縫”,它只是因先澆築混凝土超過初凝時間,而與後澆築的混凝土之間存在一個結合面,該結合面就稱之為施工縫。

砼施工縫在澆築時應如何處理?

砼施工縫在澆築時應做如下處理:

1、在澆築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縫處刷一層水泥漿(可摻適量界面劑)或鋪一層混凝土內萬分相同的水泥砂漿;

2、假澆築前施工縫處混凝土已硬化,則應清除水泥薄膜和鬆動石子以及軟弱的混凝土層,並加以充分溼潤和沖洗乾淨,且不得積水;

3、澆築的混凝土應細緻搗實,使新舊混凝土緊密結合;

4、注意,在施工縫處進行混凝土澆築時,其抗壓強度不應小於1.2N/mm2。

混凝土施工縫的處理方法有幾種

施工縫的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風砂槍噴毛。將經過篩選的粗砂和水裝入密封的砂箱,並通入壓縮空氣。高壓空氣混合水砂,經噴砂噴出,把混凝土表面噴毛。一般在混凝土澆後24~48h開始噴毛,視氣溫和混凝土強度增長情況而定。如能在混凝土表層噴灑緩凝劑,則可減少噴毛的難度。

(2)高壓水衝毛。在混凝土凝結後但尚未完全硬化以前,用高壓水(壓力0.1~0.25MPa)沖刷混凝土表面,形成毛面,對齡期稍長的可用壓力更高的水(壓力0.4~0.6MPa),有時配以鋼絲刷刷毛。

高壓水衝毛關鍵是掌握衝毛時機,過早會使混凝土表面鬆散和衝去表面混凝土;過遲則混凝土變硬,不僅增加工作困難,而且不能保證質量。一般春秋季節,在澆築完畢後10~16h開始;夏季掌握在6~10h;冬季則在18~24h後進行。如在新澆混凝土表面灑刷緩凝劑,則延長衝毛時間。

(3)刷毛機刷毛。在大而平坦的倉面上,可用刷毛機刷毛,它裝有旋轉的粗鋼絲刷和吸2收浮渣的裝置,利用粗鋼絲刷的旋轉刷毛並利用吸渣裝置吸收浮渣。噴毛、衝毛和刷毛適用於尚未完全凝固混凝土水平縫面的處理。全部處理完後,需用高壓水清洗乾淨,要求縫面無塵無碴,然後再蓋上麻袋或草袋進行養護。

(4)風鎬鑿毛或人工鑿毛。已經凝固混凝土利用風鎬鑿毛或石工工具鑿毛,鑿深約1~2cm,然後用壓力水衝淨。鑿毛多用於垂直縫。

混凝土施工縫的處理方法

混凝土施工縫宜留置在結構受力較小且便於施工的位置。

分層設置水平施工縫時,除應符合設計要求外,尚應根據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溫度裂縫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供應能力、鋼筋工程的施工、預埋管件安裝等因素確定其位置及間隔時間。

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構築物的施工縫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施工縫宜設置在構件受力較小的截面處;

2 施工縫處應有可靠的措施保證先後澆築的混凝土間良好固結,必要時宜加設止水構造。

施工縫處理方法 為了不影響工程質量,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施工縫應做如下處理:

1 、若施工間竭時間未超過所採用水泥的初凝時間(根據試驗確定。無試驗資料時,不應超過2小時),繼續澆築混凝土時,可將新混凝土均勻傾入,蓋滿先澆好的混凝土,然後用振搗工具穿過新混凝土達到已澆築好的混凝土層內5~10cm,將新老混凝土一併搗實,結成整體。

2 、若施工間竭時間超過所採用水泥的初凝時間,則必須等待已澆築的混凝土強度不小於1.18mpa時,方可繼續施工。

3 、若施工間歇時間較長,已澆築的混凝土早已硬化,在新澆築混凝土前應作如下處理:

a.清除接縫表面的水泥浮漿、薄膜、鬆散砂石、軟弱混凝土層、油汙等;

b.將鋼筋上的鏽斑及浮漿刷淨;

c.必要時將舊混凝土適當鑿毛;

d.用清水沖洗舊混凝土表面,使舊混凝土在澆築新混凝土前保持溼潤;

e.澆築新混凝土前,在接縫面上應先鋪一層厚度為1~1.5cm的水泥砂漿(對於水平施工縫,該水泥砂漿厚度宜為2~3cm);

f.將施工縫附近的混凝土細緻搗實。

4 、樑、柱施工縫應與樑、柱軸線垂直,板牆施工縫應與板面、牆面垂直,不宜做成斜坡形。

5 、留樑的豎向施工縫時,應先做一塊隔板,放在施工縫的位置上,再澆灌混凝土。隔板應按樑中鋼筋位置留出缺口,滿插到樑底。若隔板上下不留缺口,板就被鋼筋擋住,插不到樑底,混凝土的水泥砂漿就容易從下部流出,使樑底形成一個強度較低的水泥砂漿層。

6 、做板的堅向施工縫時,為了避免混凝土收縮裂縫,可採用新加設接頭鋼筋的辦法。接頭鋼筋一般可採用Φ6~Φ10,其所需截面面積一般為板截面面積的0.2%~0.3%,長度為插入新舊混凝土各30倍直徑,兩端加彎鉤。這種鋼筋一般放在板的上面,必要時上下均放。

7 、較大體積的結構之施工縫,例如毛廠石混凝土基礎的施工縫,應做成踏步式,階長為階高的2倍。

參考資料:http://wenku.baidu.com/view/896e5fda6f1aff00bed51e78.html

施工縫怎麼處理

施工縫留置位置、形式和處理措施

1、什麼叫施工縫?

施工縫:因施工組織需要而在各施工單元分區間留設的縫。施工縫並不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縫”,它只是因後澆注混凝土超過初凝時間,而與先澆注的混凝土之間存在一個結合面,該結合面就稱之為施工縫。

2、施工縫留設方法?

施工縫的位置應設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和便於施工的部位,且應符合下列規定:柱應留水平縫, 樑、板、牆應留垂直縫。

( 1) 施工縫應留置在基礎的頂面、樑或吊車樑牛腿的下面、吊車樑的上面、無樑樓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樓板連成整體的大斷面樑,施工縫應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處。當板下有樑託時,留置在樑託下部。

( 3) 對於長寬比大於二比一的單向板,施工縫應留置在平行於板的短邊的任何位置,同時施工縫應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 4) 有主次樑的樓板,宜順著次樑方向澆築,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樑跨度中間1/3 的範圍內。

( 5) 牆上的施工縫應留置在門洞口過樑跨中1/3 範圍內,也可留在縱橫牆的交接處。

( 6) 樓梯上的施工縫應留在踏步板的1/3 處。樓梯的混凝土宜連續澆注。若為多層樓梯,且上一層為現澆樓板而又未澆注時,可留置施工縫;應留置在樓梯段中間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縫面應斜向垂直於樓梯軸線方向。(施工中存在爭執原因是舊規範規定了樓梯施工縫必須留置在中間1/3區段,傳統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處,留置在梯段中間時,理論上是剪力較小,但施工時施工縫質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時容易產生已澆築部位形成短時“懸挑”,反而不利於構件的質量控制。)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縫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 mm的豎壁上。

( 8) 雙向受力樓板、大體積混凝土、拱、殼、倉、設備基礎、多層剛架及其他複雜結構,施工縫位置應按設計要求留設。

3、淺談施工縫能否留置

1、施工規範中規定的“柱應留水平縫、樑板牆應留垂直縫”比較片面,沒有對混凝土構件作出統一規定,例如,混凝土樓梯如果說留水平縫或垂直縫都是不合適的。應規定為:使施工縫接縫面與結構的縱向軸線垂直。

2、對於大體積混凝土,由於澆注數量大,整體性要求高,一般不應留施工縫。

3、混凝土條行基礎和獨立柱基礎也應一次澆注完畢,不宜留施工縫。

4、承受動力作用的設備基礎,一般不應留置施工縫。如設計沒有規定,而施工時又必須分段澆注混凝土時,應先徵得設計單位同意,並符合施工規範要求方可設置。但在同一設備機座的地腳螺栓之間,在重要機座之下和用軸連接傳動的設備機座之間不得留置垂直縫。

5、基礎的薄壁或懸壁部位以及被孔洞削弱部位不應留置施工縫。

6、施工規範規定:“和板連成整體的大斷面樑,施工縫應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當板下有樑託時,留在樑託下部。”大斷面樑, 沒有具體規定端面尺寸,一般認為和板連成整體的樑應和板同時澆注,只有當樑的高度大於1m時,才允許將樑單獨澆注並按規範規定留置施工縫。

7、對簡支樑作受力分析,在荷載作用下跨中的剪力較小,施工也比較方便,施工縫應留置在跨度中間1/3的範圍內。

8、澆注圈樑時,由於磚牆的十字、丁字、轉角牆垛、門窗洞、預留洞的上部以及圈樑與其他混凝土構件交接處如帶有雨蓬、陽臺、天溝板等的圈樑屬於薄弱環節或關鍵部位,都應連續澆注混凝土,除此之外的部位均可留置施工縫。

9、樓梯的混凝土宜連續澆注。若為多層樓梯,且上一層為現澆樓板而又未澆注時,可留置施工縫;應留置在樓梯段中間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

什麼叫施工縫?施工縫留設的原則和處理方法有哪些

由於技術上的原因或設備、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澆築不能連續進行,中間的間歇時間需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則應留置施工縫(新舊混凝土接槎處稱為施工縫)。施工縫宜留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於施工的部位。施工縫的留設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柱,施工縫宜留置在基礎的頂面、樑或吊車樑牛腿的下面、吊車樑的上面、無樑樓板柱帽的下面(圖4-10)。

圖4-10 柱子施工縫位置

(2)與板連成整體的大截面樑,施工縫應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處。當板下有樑託時,施工縫應留置在樑託下部。

(3)單向板,施工縫可留置在平行於板的短邊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樑的樓板宜順著次樑方向澆築,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樑跨度的中間1/3範圍內

有主次樑樓板施工縫留置

(5)牆,施工縫留置在門洞口過樑跨中1/3範圍內,也可留在縱橫牆的交接處。

(6)雙向受力板、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拱、穹拱、薄殼、蓄水池、鬥倉、多層剛架及其他結構複雜的工程,施工縫的位置應按設計要求留置。

施工縫所形成的截面應與結構所產生的軸向壓力相垂直,以發揮混凝土傳遞壓力好的特性。所以,柱、樑的施工縫截面應垂直於結構的軸線,板、牆的施工縫應與板面、牆面垂直,不得留斜槎:

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築混凝土時,為避免使已澆築的混凝土受到外力振動而破壞其內部已形成的凝結結晶結構,必須待已澆築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不小於1.2 N/mm²時,才可進行。

繼續澆築前,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應清除水泥薄膜和鬆動石子以及軟弱混凝土層,並加以充分溼潤和沖洗乾淨,且不得有積水。然後,宜先在施工縫處鋪一層水泥漿或與混凝土內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即可繼續澆築混凝土。混凝土應細緻搗實,使新舊混凝土緊密結合。

簡述混凝土施工中,對施工縫如何處理

清除接縫表面的水泥浮漿,將舊混凝土適當鑿毛;用清水沖洗溼潤,再鋪一層水泥沙漿即可

在繼續澆注混凝土前,對施工縫應如何處理

施工縫是不可避免的,施工完了以後處理

先把不平的地方打磨平,然後用白水泥和施工用的水泥按比例混合調成水泥漿抹在施工縫處,好像是3:7的比例

如果是第一次訂築的混凝土和二次澆築的混凝土的結合部位的話,首先要鑿毛處理,也就是鑿去浮漿和鬆散的混凝土,清掃乾淨,澆築混凝土前,用清水溼潤。

相關問題答案
砼施工縫如何處理?
拖欠主播工資如何處理?
施工員如何管理工人?
單位職工打架如何處理?
曠工如何處理?
發票底聯丟失如何處理?
如何處理貼紙殘留的膠?
如何處理與同學的矛盾?
廢舊移動電源如何處理?
未報送發票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