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羅閣是什麼民族?

General 更新 2024-06-04

那些姓氏的人是漢族人

第一種是以祖先不同氏族或部落圖騰崇拜的自然物為姓氏。如熊、牛、雲、池、柳等最早就是以不同氏族或部落圖騰崇拜的自然物為姓氏。

第二種是以地名或者方位為姓氏。如魯、韓、宋等就是以地名為姓氏;東門、西門、東郭、南郭、西郭就是以住地的方位為姓氏。以地名或者方位為姓氏有二百多個,大部分都是中國古代的小國。紀曉嵐的“紀”就是以地名為姓氏的。

第三種是以先人的職業、地位、諡號或者名號為姓氏。這又包含以下四類——

一、以先人的職業為姓氏:如姓巫的是從事占卜的人,“巫”姓就是先人的職業為姓氏,上官、司馬、司徒、司空等是以官職為姓氏的。西方最常見的姓中,“史密斯”是工匠,“喬治”是農夫,“亨利”是統治者。日本有一個姓叫“犬養”,就是養狗的。

二、以先人的地位為姓氏:如公孫、王孫等,他們的先人應該是公或王。

三、以先人的諡號為姓氏:如穆、莊、武等。

四、以先人的名號為姓氏:這種現象在現在的漢族人中已經不多見,但古代尤其是先秦的華夏族(漢族的前身)中是很常見的。後來,漢族周邊的少數民族也繼承了這一傳統,典型的如唐時南詔國國王的姓氏。南詔國的第一個國王叫盛羅皮、盛羅皮的兒子叫皮羅閣,皮羅閣的兒子叫閣羅風,閣羅風的兒子叫風加異,風加異的兒子叫異牟尋,異牟尋的兒子叫尋閣勸,尋閣勸的兒子叫勸成龍、勸豐等等。這種姓氏實際上是人們在沒有文字狀態下記住祖先的一個辦法。

第四種是借用少數民族的姓氏,如宇文、呼延、慕容、尉遲等。康、安、石、何、史等等這幾個姓也都是唐朝時從西域(今天的新疆)過來的。

第五種是改姓。改姓的情況比較複雜,這又包含以下三類——

一、因居住地遷移改姓:最為典型的如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田”姓外遷,以外遷的次第改姓“第一”、“第二”……現在漢族人中還有姓“第五”的。

二、避仇或者避諱改姓:如韓信被殺之後,其後代就把韓字劈開,分別姓“韋”和“卓”;司馬遷出事後,其後代把司馬分開,姓“同”和“馮”;姓查的出事後,其後代改成姓香。此外還有因為避當朝皇帝的姓名改姓的叫“避諱改姓”。

三、皇帝給改的姓,也就是賜姓:隋煬帝第二次東征高麗的時候有個姓楊的人趁機禍亂,隋煬帝說,你不能姓楊了,把腦袋給砍了,你們家姓“肖”。這個肖字的原意是什麼呢?說貓頭鷹不講孝道,貓頭鷹老了之後,小貓頭鷹就啄老貓頭鷹。最後啄得老貓頭鷹眼瞎了,沒有辦法跑,最後被吃得就剩下腦袋了。所以把人殺了,把腦袋掛上去,就叫“肖”。

南詔國到底是哪個民族建立的

是白族和彝族建立的。

南詔國(738年-902年),八世紀崛起於雲貴高原的古代王國,由蒙舍部落首領皮羅閣於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

隋末唐初洱海地區小國林立,互不役屬,其中有六個實力較強的小國,分別被六個國王統領,被稱為六詔,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蒙舍詔在諸詔之南,稱為“南詔”。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詔先後征服了西洱河地區諸部,滅了其他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

在南詔,以往的昆明蠻、雲南蠻、哀牢蠻、西洱河蠻、僰、漢等族群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區域,在長期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交往中,相互交流,相互融合。

閣邏鳳遣將軍楊牟利率兵脅迫西爨遷徙到太和城西南的永昌城(保山縣),凡徙二十餘萬戶。河蠻與西爨同為白蠻,徙居永昌,可以增加南詔的實力。西爨征服烏蠻(東爨),徙居後,烏蠻得自立,南詔國王世世與烏蠻通婚姻,讓烏蠻徙居西爨故地。

剛申請了個.BY的域名,但怎麼設置DNS和IP啊?

應該有一個控制面板,

可以把你空間提供的三級域名做個指向就行了.

古代的南邵人是哪個少數民族?

南詔人,是現在的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南詔是中國唐朝時包括現時雲南全部,貴州,四川,西藏,越南,緬甸一部分的國家。唐時西洱河地區有6個大部落,號稱六詔,即蒙舍詔、蒙禹詔、越析詔、浪穹詔、鄧賧詔、施浪詔。蒙舍詔因地處南方,故亦名南詔。永徽五年(654),蒙舍詔張樂進求讓位於避仇來居的細奴邏。細奴邏遣子入唐,求唐保護。自唐高宗儀鳳三年(678)起,吐蕃先後征服五詔,獨蒙舍詔始終附唐。開元元年(713),玄宗封南詔皮羅閣為臺登郡王。開元二十六年,皮羅閣在唐王朝支持下兼併五詔,進爵雲南王,建立南詔國。次年遷都太和城(今大理市境內)。唐昭宗天覆二年(902),南詔國權臣鄭買嗣奪位自立,改國號大長和。南詔國傳位165年,至此滅亡。

南紹是現在哪個民族

南紹是《仙劍奇俠傳》中虛構出來的一個場景,位於今日的雲南一帶,此地名的原型雖然取自南詔,但由於仙劍的劇情為架空的,所以南紹並不是南詔,2004年同名電視劇《仙劍奇俠傳》中將南紹改為南詔,且將其理解作南詔國,並誤寫做“藍照”,此為對原著的誤讀,請各位勿將遊戲與電視劇的不同設定搞混。

南詔是一個由多民族共同組成的地方政權——

“南詔(738年-937年)是中國唐朝時代的國家,國境包括今日雲南全境及貴州、四川、西藏、越南、緬甸的部份國土。由蒙舍詔首領皮羅閣在738年建立,直到937年被段思平所滅,建立大理。”

“南詔境內的民族以爨蠻為主,而又分為東爨烏蠻和西爨白蠻。王室族屬於烏蠻,貴族多屬白蠻。此外,另有“和蠻”(今哈尼族先民)、“盧蠻”(今族先民)、“磨些”(今納西族先民)、“尋傳”(今阿昌族先民)、“裸形”(今景頗族先民)、“金齒”(今傣族先民)、“望蠻”(今佤族先民)、“朴子蠻”(今德昂、布朗族先民)等少數民族廣泛分佈各地。

少數民族有哪些活動

盤王節是瑤族人民紀念其始祖盤王(盤瓠)的盛大節日。瑤族是一個多族系的民族,本無全民族統一的節日。1984年8月,各地瑤族代表彙集廣西南寧,共同商討全民族統一的節日事宜,大家一致贊成以“勉”族系的祭祀節日跳盤王(或稱為盤王)為基礎,加以發展成為盤王節,並確定每年農曆十月十六(盤王誕日)舉行。1985年農曆十月十六,全國各地的瑤族代表和民間藝人云集廣西南寧,以聯歡會的方式,歡度了瑤族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全民族的盛大節日——盤王節。

盤王節是由“跳盤王”發展而來的。“跳”即舞之意,跳盤王是指人們載歌載舞以謝盤王的恩德,娛悅盤王,並祈盤王保佑子孫平安。關於跳盤王的來歷,瑤族民間幾乎家喻戶曉。相傳遠古時有個皇帝叫高辛王,養有一隻瑤族崇奉為“盤王”的本民族始祖。盤王節起源於對始祖的祭祀。據盤瑤民間傳說,古時評王與高皇久戰,難決勝負。評王召集群臣宣佈,誰能獲得高皇首級,將予以重賞,並招為駙馬。諸將無人敢應徵,惟獨瑤族始祖盤護挺身而出,機智勇敢,渡過大海,提取了高皇的首級,為國立功。評王招其為附馬,並封其為會稽王。盤王與三公主相親相愛,生下六男六女,傳下瑤家十二姓。後來盤王不幸被羚羊抵下山崖身亡。其兒女們捕捉羚羊,以羊皮製成長鼓,擊鼓歌舞,弔祭盤王。大化等地布努瑤傳說,始祖藍公助評王打敗高皇,當了駙馬,傳下藍、蒙、羅、韋等姓瑤人後代,後藍公被羚羊所害。他的兒女們為報父仇,歷經12年追逐才將羚羊捕殺,故每隔12年要舉行一次隆重的祭藍公始祖活動。

苗族節日除與當地民族一致外,特殊的是每年正月初二至初六舉行的“採花山”,又稱“花山節”。進入臘月中旬,花山主辦人就要在舉行花山盛會的地方高高地豎起一根木杆,稱為花杆。在離杆頂一米左右的地方,掛有紅、黃、藍、白色彩帶,以及象徵喜慶和將要獎給爬花杆優勝者的蘆笙、糖果等。花山節不論是哪個民族,男女老幼都可以參加。主辦人準備一些酒,招待前來採花山的客人。花山場上,舉行武術、鬥牛、賽馬、射弩和打毽子等比賽活動。獲勝者由主辦人掛紅戴花,給予物質獎勵。青年男女對唱山歌,尋愛寄情,互訂終身。過去,花山節往往由無嗣求子者籌辦。現在,各地政府為發揚民族文化。每年都撥專款資助,各地花山場日益興旺。 多數苗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鬼神和祖先,想念萬物有靈,認為天地間都有看不見的“鬼”、“神”主宰著。天旱、天澇要祈求龍下雨或止雨。村邊寨腳或林中大而老、枝葉茂密的高大常青樹,常常被當作“龍樹”或“神樹”加以崇拜。人死後要請師傅“指路”,歷數通往祖先居住地方和遷徙的沿途地名,使亡魂到達其祖先的發祥地。日常生活中的祝福病痛、生產好壞都認為是“鬼”主宰著,觸犯了鬼,就要受到懲罰。部分苗族信仰天主教。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傳統節日。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佳節之前,各家都要準備食品,在節日裡縱情歡聚,放歌暢欽。白天舉行鬥牛、摔跤等娛樂活動;入夜則點燃火把,成群結隊行進在村邊地頭、山嶺田埂。遠處望去,火龍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動人。最後人們會聚廣場,將許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們圍成一圈,唱歌跳舞,一片歡騰。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火把節又叫星迴節,俗有“星迴於天而除夕”之說,相當於彝歷的新年。火把節的主要活動在夜晚,人們或點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燒起篝火,興行盛大的歌舞娛樂活動。火把節期間,還要舉行傳統的摔跤、鬥牛、賽馬等活動。這些活動,來源於一個有關英雄戰勝魔王(或天神)的傳說,這位英雄與魔......

我國古代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哪些?

民族融合的形式:

第一,民族遷徙。魏晉以來,一些少數民族大批內遷,他們和北方漢族人民雜居相處;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人民南遷江南地區等等。

第二,聯合鬥爭。各族人民聯合起來,共同反對統治者的剝削和壓迫,使民族聯繫更加密切。

第三,友好交往。特別是在我國古代的大統一的局面下觸在和平的環境中友好相處,融合加速。

第四,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

第五,“和親”、“冊封”促進民族融合。641年,唐太宗派人護送文成公主人吐蕃同松贊干布結婚。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從此唐朝和吐蕃“和同為一家”。回紇的首領骨力裴羅接受唐朝“懷仁可汗”封號。713年,唐玄宗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皮羅閣為雲南王。

第六,兼併戰爭促進民族融合。春秋時在諸侯爭霸過程中,大國兼併小國,諸侯國逐漸減少,華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觸頻繁。

任選10個少數民族的代表人物

成吉思汗【蒙古族。元朝】,松贊干布【藏族。文成公主】,唐東傑布【藏族,藏戲】忽必烈【蒙古族。元朝】康熙【滿族。清朝】粟裕【侗族。開國將領】馬本齋【回族。回民支隊】,努爾哈赤【滿族。清太祖】元宏【鮮卑族。北魏】完顏阿骨打【女真族。金朝】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是什麼?

應該是劉聰建立的後漢,佔領了關中大地。

全國落入異族之手,那是元朝。

異族佔領時期,名族間交流增多,少數民族地位提高,得到很大發展。

相關問題答案
皮羅閣是什麼民族?
李寧是什麼民族?
鮮卑是什麼民族?
福建蘭姓是什麼民族?
內蒙古主要是什麼民族?
白節節是什麼民族?
敘利亞是什麼民族?
努爾哈赤是什麼民族?
阿拉伯人是什麼民族?
馬超是什麼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