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的作者是哪個朝代?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飲酒的作者作者的朝代出處體裁 5分

《飲酒》是晉代詩人陶淵明的一組五言古詩。陶淵明辭官隱退後,他時常醉酒後詩興大發,書寫感慨,第二天清醒後再修改潤色,一共得到20首詩,陶淵明把這一組詩題為《飲酒》。此詩表現了陶淵明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飲酒的作者是什麼時期的著名的誰詩人經歷寫出這兩句詩的最後兩句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飲酒(其五)》的作者是_____(朝代)詩人________.這首詩中揭示詩人從迴歸自然

《飲酒(其五)》的作者是【東晉 】(朝代)詩人【陶淵明】這首詩中揭示詩人【擺脫“超我”從【世俗】迴歸自然

飲酒飲酒這首詩的作者是什麼

陶淵明〈飲酒詩二十首並序〉

〈序〉

餘閒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

〈飲酒詩〉之一

哀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忽與一殤酒,日夕歡相持。

〈飲酒詩〉之二

積善雲有報,夷叔在西山。善惡苟不應,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不賴固窮令,百世誰當傳。

詩人一下筆,就一針見血地揭露了一個矛盾現象:人們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事實上可謂至善之人的伯夷、叔齊餓死在西山(首陽山)。伯夷、叔齊是商朝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死後,他們互讓君位。周滅商後,他們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終被餓死。詩人緊接著義正嚴詞地提出,既然不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什麼古聖先賢要講那樣的空話呢?

詩人又舉出榮啟期的事蹟,證明善有善報之類的說教是空話。榮啟期是一個安貧樂賤的人,是封建社會的一位善人。孔子說榮啟期:“善乎,能自寬者也。”但這位善人九十歲還是以鹿皮為衣裳,以繩索為衣帶,過著飢寒生活,像他青壯年時一樣。 但是伯夷、叔齊也好,榮啟期也好,他們生前沒有得到善報,死後名聲卻流傳後世。他們所以能名聲傳世,依賴的就是固守貧困的節操。陶淵明本人正是這樣一位固守窮節的貧士。

〈飲酒詩〉之三

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一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 。

鼎鼎百年內,持此欲何成。

〈飲酒詩〉之四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

厲響思清遠,來去何依依。因值孤生鬆,斂翮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託身以得所,千載不相違。

這首詩以失群鳥依孤獨鬆,比喻自己隱居守志,終身得所。

一隻惶惶不安的失群鳥,日暮還在徘徊獨飛。沒找到合適的棲息之處。夜晚叫聲悲切,依依戀戀,不肯遠去。因遇孤生鬆,收斂翅歸依。寒冷的勁風使萬木凋謝,而松樹獨不衰。我像這隻飛鳥一樣,總算找到歸所,千載不相違。

<飲酒詩〉之五< p>

結盧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

此還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寫自己心與世俗遠離,所以身在塵世,而心能感受超塵絕俗的真趣.自己雖構屋居住人間,但沒有世俗車馬往來的喧鬧。這是因為自己的心遠離塵俗,所以即使身居鬧市,也如同在偏遠的地方一樣,不受干擾。蘇軾說:“因採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這兩句是說無意中偶見南山,從南山勝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情,與自己隱居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意妙趣。日落時分,山景尤佳,飛鳥相伴而還。萬物各順其自然,這裡有很深的奧妙,欲辨而忘其言不能辨。

〈飲酒詩〉之六

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譭譽。

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

三季是指夏、商、週三個朝代。這首詩是說三代以來,人們是非不分,只是順應時勢隨聲附和。作者要與世俗背馳,要追隨秦時夏黃公,綺裡季等在商山隱居的四隱士,避世隱居。

世上人們的行為有千萬種,誰知怎麼叫是,怎麼叫非?有些人只簡單粗略的從事情表面看是非,就隨著別人表示讚譽或詆譭。夏商周三代以來,這種事情很多,但豁達之士有自己的主見,不隨聲附和。世俗中愚妄之輩咄咄逼人,但自己不能雷同,決計歸隱。

〈飲酒詩〉之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這首詩寫作者飲酒食菊......

一人一飲酒原創作者是誰?

一個人喝酒的詩20首

一、李白一個人喝酒的詩

《北山獨酌寄韋六》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巢父將許由,未聞買山隱。道存跡自高,何憚去人近。

紛吾下茲嶺,地閒喧亦泯。門橫群岫開,水鑿眾泉引。

屏高而在雲,竇深莫能準。川光晝昏凝,林氣夕悽緊。

於焉摘朱果,兼得養玄牝。坐月觀寶書,拂霜弄瑤軫。

傾壺事幽酌,顧影還獨盡。念君風塵遊,傲爾令自哂。

《獨酌清溪江石上寄權昭夷》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我攜一樽酒,獨上江祖石。自從天地開,更長几千尺。

舉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永願坐此石,長垂嚴陵釣。

寄謝山中人,可與爾同調。

《月下獨酌其一》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月下獨酌其二》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天若不愛酒,

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

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

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

複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

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

勿為醒者傳。

《月下獨酌其四》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窮愁千萬端。

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雖少。

酒傾愁不來。

所以知酒聖。

酒酣心自開。

辭粟臥首陽。

屢空飢顏回。

當代不樂飲。

虛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

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

乘月醉高臺。

《獨酌》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春草如有意,羅生玉堂陰。東風吹愁來,白髮坐相侵。

獨酌勸孤影,閒歌面芳林。長鬆爾何知,蕭瑟為誰吟。

手舞石上月,膝橫花間琴。過此一壺外,悠悠非我心。

二、杜甫一個人喝酒的詩

《獨酌成詩》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

醉裡從為客,詩成覺有神。

兵戈猶在眼,儒術豈謀身。

共被微官縛,低頭愧野人。

《獨酌》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步屨深林晚,開樽獨酌遲。仰蜂黏落絮,行蟻上枯梨。

薄劣慚真隱,幽偏得自怡。本無軒冕意,不是傲當時。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哪個朝代那位作者寫的?

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是陶淵明棄官歸隱後陸續寫成的一組五言古詩,為酒後即興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揮灑真情,實際上是借“飲酒”的題目,寫對世事人生的感慨。這組詩共20首,以這一首的格調最為閒雅有致。

詩人從居住的草廬寫起,反思歸田後自己的生活狀況。他並沒有隱居山林巖穴,也沒有寄身廟宇不食人間煙火,而是身處“人境”。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會有鬧市,也就會人來車往,喧囂不絕於耳,可詩人卻說“而無車馬喧”。這是為什麼呢?第三四句的自問自答揭開了謎底。“問君何能爾”一句轉換敘事角度,將抒情主體客體化,彷彿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問下去,頗富情趣。“心遠地自偏”一句,以極為精練的語言,做出了回答:因為心情閒適,心志高遠,所以居所也顯得偏僻安靜。

詩的前四句構成一個意義“方陣”,通過敘事和議論,定下全篇的基調。王安石曾讚賞這四句詩為“奇絕不可及之語”,推崇備至。以下幾句主體隱去,進入“寫景區”,即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所稱道的“無我之境”。“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筆,是在不經意中道出的“絕妙好辭”,可謂渾然天成,不工而工。用王國維的話來說就是“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兩句,抒情主體又漸漸浮出,寫眼前景物,脫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韻。最後兩句,詩人寫出了面對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這裡暗用了《莊子·外物篇》的說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就是說,再精妙的語言,也不足以傳達人們複雜的感受。語言的盡頭就是音樂,就是舞蹈,就是無聲的沉默。

《君子飲酒吟》的作者是哪個朝代的?大神們幫幫忙

宋 邵雍

滿意請採納

一人心飲酒 醉 的作者是誰啊?

一個人喝酒的詩20首 一、李白一個人喝酒的詩 《北山獨酌寄韋六》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巢父將許由,未聞買山隱。道存跡自高,何憚去人近。 紛吾下茲嶺,地閒喧亦泯。門橫群岫開,水鑿眾泉引。 屏高而在雲,竇深莫能準。川光晝昏凝,林氣夕悽緊。 於焉摘朱果,兼得養玄牝。坐月觀寶書,拂霜弄瑤軫。 傾壺事幽酌,顧影還獨盡。念君風塵遊,傲爾令自哂。 《獨酌清溪江石上寄權昭夷》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我攜一樽酒,獨上江祖石。自從天地開,更長几千尺。 舉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永願坐此石,長垂嚴陵釣。 寄謝山中人,可與爾同調。 《月下獨酌其一》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月下獨酌其二》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天若不愛酒, 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 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 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 複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 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 勿為醒者傳。 《月下獨酌其四》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窮愁千萬端。 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雖少。 酒傾愁不來。 所以知酒聖。 酒酣心自開。 辭粟臥首陽。 屢空飢顏回。 當代不樂飲。 虛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 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 乘月醉高臺。 《獨酌》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春草如有意,羅生玉堂陰。東風吹愁來,白髮坐相侵。 獨酌勸孤影,閒歌面芳林。長鬆爾何知,蕭瑟為誰吟。 手舞石上月,膝橫花間琴。過此一壺外,悠悠非我心。 二、杜甫一個人喝酒的詩 《獨酌成詩》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 醉裡從為客,詩成覺有神。 兵戈猶在眼,儒術豈謀身。 共被微官縛,低頭愧野人。 《獨酌》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步屨深林晚,開樽獨酌遲。仰蜂黏落絮,行蟻上枯梨。 薄劣慚真隱,幽偏得自怡。本無軒冕意,不是傲當時。

相關問題答案
飲酒的作者是哪個朝代?
草的作者是哪個朝代?
將相和作者是哪個朝代?
西遊記作者是哪個朝代?
繁星春水的作者是哪個?
竹石的作者是什麼朝代?
江雪的作者是什麼朝代?
飲酒的詩眼是哪一句?
絕句的作者是哪代詩人?
王安石是哪個朝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