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修三峽大壩?

General 更新 2024-06-08

為什麼要修三峽

三峽大壩的修建帶來了哪些益處:

第一,三峽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國是非常典型的東南季風氣候,降雨分佈非常不均勻,長江從宜賓到武漢也是地上河,過去兩千年的統計不到十年發一次洪災,98年洪災大家還是記憶猶新。三峽工程修建以後,巨大的調節庫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標準,而且還可以有效地延緩河流淤積。長江處古洪水災區,頻繁到約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強勁。三峽建壩後,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確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 洪區分洪,可避免發生毀壩的危害。歷史將證明:長江三峽工程,是直接確保中下游防洪體系內近2300萬畝耕地和1500萬人民生命財產及京廣、京九鐵路大動脈安全的守護神。中國的歷史就是治河的歷史,洪水不治無法使國得到安定。也就是說沒有三峽工程,三峽工程在論證的時候,其它方面都還是可以替代的,唯獨防洪不可替代的。

第二,三峽工程可以發電,182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和847億千瓦時的年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峽建壩後,滔滔江水為三峽水電站做功,發電,併為三峽至葛洲壩區間的航運梯級進行反調節,再為葛洲壩水電站做功發電,以至三峽和葛洲壩年均總髮電量將達1050億度。若每度電價0.1 元,則年度創現值105億元。三峽水電站地處我國腹地,至全國各大負荷中心的輸電距離均約在1000公里內,是未來全國各大電網聯網中心。電網聯網後,既可與全國的火、水、核電互補,又能大大提高電網運行質量和效益。因此,三峽水電站,將是我國未來的電力調度中心。

第三,三峽大壩的修建給長江上游的航運帶來了便利。三峽工程修建對交通不便,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庫區應該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灘險一百多處,單航段幾十處,重載貨輪需牽引段也有好幾十處,年單向航運能力不足1000萬噸。而三峽建壩後,將淹沒所有灘險、單航段和牽引段,航道擴寬很多,萬噸級船隊將通江達海,航運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單向航運能力將超5000萬噸。那麼,橫貫中華東、西大地黃金水道的形成,對發展和繁榮長江兩岸至沿海地區經濟,是非常有利的。

第四,三峽大壩的修建大大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三峽大壩號稱“世界第一壩”,它的建成預示著我國水利建設進入世界領先水平,增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峽為什麼要建大壩?

深有同感巴東三峽 是歷史留給人們的財富 應該保留 保護 但卻破壞 真的很傻當他們知道 自然報復降臨 一切都已晚三峽 流域 從古到今 幾百年 幾千年 怎麼能說改就改?

中國三峽大壩是誰同意建的,中國為什麼建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

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全長約2309m,壩高185m,工程總投資為4954.6億元人民幣,於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線修建成功。

經國家防總批准,三峽水庫於2011年9月10日零時正式啟動第四次175米試驗性蓄水,至18日19時,水庫水位已達到160.18米。2012年7月23日,三峽樞紐開啟7個洩洪深孔洩洪。上游來水流量激增至每秒4.6萬立方米。2012年7月24日,三峽大壩入庫流量達7.12萬立方米/秒,是三峽水庫建庫以來遭遇的最大洪峰。

大壩利處:防洪;發電;蓄水北調;促進航運。弊端:下游洄游魚類與長江特有魚類受到一定影響;突發地質災害增多;微地震明顯增加。

同時,三峽大壩的完工轉移了超過39億立方米的水到海拔175米的高度,根據美國太空總署的計算,這人為的減緩了地球自轉,稱每天都比過去延長0.00000006秒。

建設意義:

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在發揮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運效益。三峽大壩建成後,形成長達600公里的水庫,採取分期蓄水,成為世界罕見的新景觀。

工程竣工後,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總庫容達393億立方米,可充分發揮其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中的關鍵性骨幹作用,並將顯著改善長江宜昌至重慶660公里的航道,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港,將發揮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遊、保護生態、淨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電站無法比擬的。

防洪效益

三峽水庫運行時預留的防洪庫容為221.5億立方米,水庫調洪可削減洪峰流量達27000-33000立方米/秒,屬世界水利工程之最。

航運效益

三峽水庫回水至西南重鎮重慶市,它將改善航運里程660公里,年單向通航能力由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稱三峽工程為世界上改善航運條件最顯著的第一樞紐工程當之無愧。

抗旱功能

下游大旱,三峽可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洩流量使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緩解。三峽工程主要設計者、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介紹說,抗旱功能是三峽水利樞紐新增的一個功能。他說:三峽工程設計時只有防洪、發電、航運和供水功能。補水功能是考慮到下游兩岸的居民和生產用水,但現在看來還要滿足抗旱用水。這部分水量需求比較大.

如今,三峽工程17年工期已經全面完成,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展現雄姿。尤為可喜的是,三峽建設者不僅創造了水電建設史上的多項世界記錄,而且把住了質量關,已竣工的單元項目質量評定全部合格。

中國三峽大壩是誰同意建的:

1918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峽工程的原始設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2月長江水利委員會成立,著手開展長江的綜合治理。

1955年開始全面開展長江流域規劃和三峽工程勘測、科研與計劃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長江葛洲壩工程批准興建,這是有計劃、有步驟地為建設三峽工程作實戰準備。

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於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完成三峽工程的立法程序並進入實施階段。

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在宜昌市正式......

為什麼要建立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的作用是什麼

三峽大壩建成後,對長江流域的防洪和發電產生了很大的貢獻,不但使荊江河段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高到了“百年一遇”,基本解除了上游洪水對武漢市、洞庭湖區以及江漢平原的威脅,而且三峽電站平均約1000億千瓦時的年發電量,也相當於每年節約5000萬噸煤,大大減少了空氣汙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為什麼要把三峽大壩建在三峽

建設三峽大壩的首要目的是為了減少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洪澇災害。其次還可以起到發電,航運,旅遊等目的。因此在選址的時候要考慮有沒有較大的蓄水庫容,當庫容足夠大的時候才能在洪水期間蓄積較多的上游來水,從而減輕中下游的洪水水量。其次還要考慮大壩的建設區域落差大這樣才能起到發電的作用。

1,三峽的位置在長江的上游和中游的分界處,可以充分對中下游達到徑流的調蓄目的。並且改善了上游地區的航運條件。

2,三峽位於我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交匯處,地勢落差大,水能豐富,發電量大。

3,三峽以上部分蓄水庫容大

4,峽谷地區河谷狹窄,建設大壩的工程量小。

主要是以上幾點,當然還有考慮到一些社會經濟因素,比如建設水庫淹沒的農田村莊,或者是需要進行遷移的人口等等。

為什麼要修建三峽大壩

為了發電,也為了展示國力,

為什麼修建三峽?修建三峽有利還是有弊?

三峽大壩已經建成,請說說你對三峽工程的認識和看法。 任建樺 我認為.有利也有弊,但是利大於弊.首先說弊:是生態系統的改變,從河流變湖泊,一些生物可能會絕種.比如到上游產卵的魚,巨大的水體會影響到局部的降水等.利是發電量增大,省煤,清潔空氣,防洪和通航,帶動經濟的快速增長等. 回答完畢 張繼蘭 那其實是一個很深的話題。對三峽工程的認識就是談談她的好與壞。三峽的好在於她能防洪,灌溉,養殖等;能夠支持中國偌大人口的生活用電和工業用電問題;讓重慶夏天的氣溫下降1.2攝氏度,冬天上升1攝氏度;有利於重慶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經濟發展;其不好的方面在於:淹沒了庫區周邊地區的文物古蹟;破壞了沿岸的生態,對於大多的周邊的動植物的生存有影響。我認為三峽工程是在目前的階段利大於弊的。還有她的一個防護工程也應當值得大家的關注。三峽工程是很多年前就在討論的問題。她是歷史和現實的結合體。她的出現改變了很多東西,是順應社會的發展,也丟了很多的東西,這就需要我們做一定的補救工作。那麼我們的綠色營就是很好的一個窗口 .環境。可以看看我們周圍的江水,就知道了。其實堤壩的修建積聚很多的泥沙在大壩的周圍,水的渾濁,還有中下游的泥沙的減少對環境都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工商 熊婧 三峽工程是一項很大的工程建設,它的建成可以起防洪,對長江中下游的洪水有防範作用;可以發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三峽水資源豐富,可以帶來很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對航運也有促進作用,三峽水庫可以改善川江航道對長江航道的限制。 但是三峽大壩的建設也環境帶來了一定的 威脅,會引起消落帶等一系列問題,也將 給周圍的居民生活環境帶來考驗。 但是隻要環境專家及時的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 和盡力的去解決,那麼三峽大壩必將造福人類。回答完畢! 西大)戚宇 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特別是電力需求猛增的情況下,三峽工程是很好的解決方案,它可以有力的解決中國南方的能源危機,穩定電價.它帶來的環境問題在初期沒有得到很好的評估,如消落帶問題等,這也是每一個大壩無法避免的.但現在還來得及,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上,對人民負責,解決對人民生活有重大影響的問題,如果只注重經濟效益,會對三峽的有效利用帶來影響,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會所到影響.如果現在不解決好這些問題,以後等事態惡化,無法控制的時候才警醒,就要花費更大的代價. 後工陳光偉 三峽大壩的建成肯定是利大於弊的。它可以防洪,發電,增大船隻載物的運輸量,它可以象葛洲壩那樣被我們子孫後代津津樂道。但是大壩的建成肯定有它的弊端,比如這次重慶綠色營要去考察的消落帶,它是一個潛在的頗具威脅的生態汙染。我查看了關於消落帶的幾乎所有的資料,我覺得現在最理想的解決辦法是種特定的植物,但是還沒有研製成功,我們此行考察我覺得可以再想一個更好的辦法,出來一個更好的結論,這要具體去實地考察了再定。三峽這個話題太大,我只能選一個面回答。回答完畢 重大 何剛 三峽大壩從提議提出到建設過程一直充滿爭議,其中不乏有些說法聳人聽聞,到底其中的關係是怎樣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我想參加這次綠色營的主要原因 三峽大壩已經建成,現在我們要做的是怎樣把其中的隱患減少,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儘管三峽建設前經過了很多論證,但是人類現在所認識的自然是很有限的,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工程,就像是在做一場很大的生態實驗,一旦實驗失敗,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三峽工程對經濟建設和防洪的巨大作用我就不說了,主要說下隱患: 1. 汙染問題 庫區沿線包括重慶市在內的數十座大中小型工業城市日夜向三峽排汙,沿江135米以下的工廠、礦山、醫院、墳塋、廁所、垃圾堆..........

三峽大壩建立後,《三峽》中哪些景色不存在了,為什麼

三峽大壩的建立導致上游水位上升,一些位置比較低的景點就被淹沒了。

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自1994年正式開工.三峽水庫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水庫調洪可消減洪峰流量達每秒2.7萬-3.3萬立方米,能有效控制長江上游洪水,保護長江中下游荊江地區1500萬人口、150萬公頃耕地。三峽水電站總裝機182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在847億度以上

2009年則庫區大部分被淹沒 三峽文物亟待拯救

在長江兩岸山體上“135”、“175”水位線標誌隨處可見,令人頓覺時間的緊迫感。時間緊迫———這是參與三峽文物搶救保護的專家們的共識,他們用“搶救文物”四個字來表達他們的迫切心情。他們說,他們是在用幾年的時間來完成別人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完成的事情。按照三峽工程的總體進度要求,到2003年,庫區水深將達到135米,2006年達到155米,2009年達到175米,到2003年時三峽庫區將有一半以上被淹沒,到2009年則大部分被淹沒,文物的搶救和保護工作迫在眉睫,如果不能按規劃進度完成文物的搶救保護工作,三峽文物將永無重見天日的可能。

三峽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建設工程,配合三峽工程進行的文物保護工作是建國以來一項巨大的文物保護系統工程,這項工程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三峽工程建設的形象,是衡量三峽工程是否是文明工程的重要標誌。三峽庫區1074處文物點納入保護規劃,其中重慶庫區文物點為752處,湖北庫區322處。庫區的文物保護現在已經進入緊鑼密鼓的搶救和修復階段,許多文物的保護方案都是經過了專家組的精心設計和論證。新聞背景

白鶴梁是位於涪陵城北江心、距烏江與長江匯合處約1公里的一道天然石樑,每3到5年在枯水位時才露出一次。樑長約1600米,寬約15米,東西向延伸與長江平行。白鶴梁的樑脊標高為140米,比長江最高洪水位低約30米。每當它“露面”的時候,一些途經的文人墨客就紛紛在上面留下自己的真跡。1000多年來,共留下了160多段,共3萬多字的文字題刻。

除此以外,還有前人用來記錄江水水位最枯標誌的石魚水標—20尾左右石魚雕刻,記錄了唐廣德元年至本世紀初共1200年間的72個枯水年份的長江枯水位資料。而且古人早就發現,每次白鶴梁“露面”的第二年都是豐收年。它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目前所發現的時間最早、延續時間最長、數量最多的枯水水文題刻,遠遠超過了埃及尼羅河中類似的水文石刻,被稱為“水下碑林”,也是“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其它重要文物景觀忠縣石寶寨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是南方高層穿鬥結構的代表作,其保護方案已初步確定為“護坡仰牆方案”,即用水泥打造護坡,保護石寶寨賴以生存的山體,並在護坡上修建1米高的仰牆,防止江水的浸蝕。

雲陽張飛廟是最受百姓景仰的建築,也是令人關注的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長江的“巴蜀一勝景”,其異地搬遷新址已確定為雲陽新縣城對岸的磐石鎮。

奉節縣白帝城是一組廟宇建築群,其歷史可追溯至西漢末年。白帝城的歷史價值在於,其歷史沿革實際上是奉節縣從漢代末年到民國年間發展演變的縮影,也是研究劉備等歷史人物的重要實物佐證。然而,整個三峽工程完工後,水庫冬季最高水位將達到175米,這時白帝城將成為四面環水的孤島,使白帝城的整體環境發生很大變化。

三峽被淹沒景觀知多少

--------------------------------------------------------------------------------

四方環視 長江是養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之一,她浩浩蕩蕩6300公里,是中國......

為什麼三峽大壩要建得這麼高?

物理知識:動能定理:三峽大壩高,勢能就大,轉化的動能就大,從而推進輪機進行發電。 能量轉化的多。

修建三峽大壩的目的是什麼?帶來的不良後果又是什麼?

利遠大於弊,這是基本常識。

1,防洪,僅僅98年死了幾千人,損失幾千億埂3億人受災,但2010年你聽說什麼大災了麼,其實2010年的洪峰比98年還大。前者7萬-8萬立方米每秒,後者6萬。最重要的是人命是無價的。

2,發電,照亮了全上海,並且價格比火電便宜,不然黃浦江夜景會岔著燒。

3,航運,萬噸巨輪可以去重慶了。

4,抗旱,不是三峽在枯水期蓄點水,乾旱的時候一滴水都沒的放。

1,滑坡 這個經常在庫區出現 但沒有人員傷亡

2,泥沙淤積 擡高上游河床

3,某些自然生態上的影響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修三峽大壩?
為什麼要修三峽大壩?
陝西為什麼叫三秦大地? ?
三峽大壩在什麼地方?
三峽大壩有什麼好玩的?
宜昌三峽大壩怎麼坐車?
河南為什麼沒有好大學?
為什麼眼袋很大?
為什麼是三相四線制?
美國為什麼如此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