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基本素養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06-10

教師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一、良好的文化素質,包括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知識和教學理論基礎。

1、教師應精通自己的學科,具有紮實而淵博的知識。馬可連柯說過:“學生可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蘇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師的知識面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多,他才能成為教學過程的精工巧匠。”對老師來說,不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內容,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要加強業務進修和廣泛的學習,跟蹤學科學術動態,瞭解新觀點,掌握新信息,不斷更新知識,站在學科的前沿,由經驗型到科研型的轉化。

2、教師既要有廣博的知識,又要通曉基本的社會學科、自然學科等方面的知識,做到博學多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教師的博學多才是至關重要的。隨著教材的改革,相鄰學科的聯繫日益加強,文理相互滲透,因此,教師應注重與其他學科的溝通,形成“大教學觀”,為學生創設開放的教學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教師的知識越淵博,越能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

3、教師應具有教育科學理論修養。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懂心理學,這就如同一個心臟專業醫生不瞭解心臟的構造。”科學的教學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教師要較好的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法等基本知識。教師不僅知道教什麼,還要知道怎樣教和為什麼選擇這樣教,用科學的理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

二、較強的教學研究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使活動的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徵。”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還需要具備適應學科特點的教研能力。

1、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頻率。”語言表達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備的主要能力。由於條件的限制,很多實事不能再現,需要教師依靠語言表達,把豐富的知識通過口頭傳授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準確清晰,具有學科性;簡明練達具有邏輯性;生動活潑,具有形象性;抑揚頓挫,具有和諧性。

2、較高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具有較高的科技素養和創新能力,是知識時代對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培養創新人才,就必須要創新型的教師。創新型的教師就是要具備紮實的基礎知識、廣博的視野以及善於綜合、開拓新領域的能力,掌握創新知識的方法,具有勇於探索、敢於懷疑和批判的學科精神,善於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將其運用到教學中,並有獨特的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新教學方法。簡言之,教師的創新能力包括:獨到的見解、新穎的教法、創新的思維、凸現的個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識等。

3、較強的組織能力

組織能力是一個教師取得教育和教學成功的保證。缺乏組織能力和指導能力的教師,無論其知識多麼廣博,都難以完成教育和教學任務。

(1)組織教學的能力。教師能集中學生的注意,靈活調節進程,活躍課堂氣氛,控制教學環境,引導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維護課堂教學秩序,處理偶發事件等。

(2)課外活動的組織能力。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主渠道;開闢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也是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一個教師應有能力組織和指導興趣小組,參觀考察和社會實踐活動。有能力組織講座、講演、展覽、表演、製作、考察、競賽、撰寫報告和論文等活動。形成人人蔘入、自己動手、發揮特長、凸現個性的開放式學習氛圍。

4、研究能力

教師要成為教書育人的專家,成為講演教學研究的複合型人才,實現從“教書匠”向學者型的轉化,研究能力是應具備的素質之一。

(1)教學研究能力。把教學與教研結......

教師的基本素養包括哪些內容

(1)教育思想素養。良好的教育思想素養,是教師職業素養的核心內容。(2)職業道德素養。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中應遵循的行為規範和準則。它是教師道德結構中的主體部分,它在調節教師全部道德品質中起重要作用。(3)知識素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促進學生俯性全面發展。因此,具有比較淵博合理的知識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一個重要條件。(4)能力素養。一定的能力素養是進行和完成某種工作所需具備的,教師的能力素養是進行教育活動,完成教育任務的重要保證。(5)身心素養。教師勞動是一種充滿高度創造性的繁重的腦力勞動,又是一種兼有一定強度的體力勞動,所以教師必須有良好的身心素質做保證。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質是教師職業素養建立的基礎,其在教師的職業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奮的精神和輕鬆愉快的心境,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教育質量。

教師的基本素養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教師的基本素養包括: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職業心理健康四

大部分。

一、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是從教師對待事業、對待學生、對待集體和對待自己的態度

上來體現的。具體包括: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團結協作、為人師表。

二、教師的知識素養包括:政治理論修養、精湛的學科專業知識、廣博的科學文化知

識、

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

其中精湛的學科專業知識和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是

“本體性知識”

主要解決教師教什麼的問題;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是“條件性知識”,主要解決教師如何將

知識傳授給學生,即怎麼教的問題。

三、教師的能力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教育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自我

調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

較高的教育機智

)

。此外,教師還應該具備教育科研能力、學習能力、

觀察學生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

四、職業心理健康是指一個優秀教師所應有的心理素質,也就是教師對內、外環境及

人際關係有著良好適應所需要的條件,主要包括:

高尚的師德、愉悅的情感、良好的人際關

系和健康的人格。其中,教師的人格素養對學生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是素質教育的基礎。

它主要表現為:

積極樂觀的情緒、豁達開朗的心胸;堅忍不拔的毅力;

廣泛的興趣和積極的

創新品質。

一個合格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養

(一)職業道德素養

(1)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教師就能夠從素質教育的高度,研究、探索教育規律,奉行教書育人的宗旨,積極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當前,面對市場經濟的衝擊,人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受到不同程度的檢驗,作為教師應義無反顧地獻身於教育事業,將自己的全部心血傾注在培育學生身上,在實踐中不斷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主觀世界。

(2)熱愛學生。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熱愛、尊重、瞭解並嚴格要求學生。教師要以自己堅定的信仰去指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方向;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學生求做真人,求做真事;以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去影響學生熱愛知識,熱愛生活;以自己樂觀的精神去培育學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質。無數實踐證明,具有高尚品格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道德的學生;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的學生;具有淵博知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強烈求知慾的學生;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勇於探索、不斷進取的學生。

(3)熱愛學校。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校,關心學校的發展,教師之間要謙虛禮讓,團結協作。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勞動、衛生等習慣,為學生在思想品德、知識技能、勞動習慣、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工作的另一個特點是:個體勞動成果、人才培養依賴於教師群體的長期努力,教師個人的勞動常被隱沒在群體的成功之中。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具有博大的胸懷,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為學生的進步與成長而喜,為集體獲得成功而樂。

(4)熱愛所教學科。教師要熱愛所教的學科。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熟悉和精通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各方面知識,如在追求新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現代化上,在探尋最科學、最有效的讓學生獲取知識、能力與受到思想教育的途徑上,在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主導與主體,知識與能力,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諸多矛盾上,都要作出不懈的努力。為了勝任所教學科,教師還要自覺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教育測量、教育評價等方面的理論知識,並在教學實踐中刻苦鑽研,勤于思考,虛心求教,博採眾長,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和成果,不斷充實並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做到精益求精,永不滿足。

(二)文化科學素養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只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有一個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願望是遠遠不夠的。向學生傳授文化科學知識應該是教師的一項基本任務。教師的文化科學知識素養決定著教師對教學內容把握的準確度,決定著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的高低,也直接關係著學生知識結構的形成、智力的發展與能力的培養。那麼,數學教師的文化科學知識包括哪些呢?

(1)數學專業知識。這是數學教師的知識結構的核心部分,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師,才能正確地理解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與結構,熟知各年級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內在聯繫,較好地掌握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性質、定律、法則、公式及數量關係的確切含義。

要想當好小學數學教師,還必須具有紮實的初等數學知識、一定的高等數學知識以及一些數學史知識。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小學數學教師才能透徹地分析小學數學教材體系,準確地把握數學知識的結構體系,為數學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2)教育基本理論。這是教師專業科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教師成功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具備的理論知識。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價值觀。正確的觀念源於正確的理論,它指導著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教師應學習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學論等方面的知識,以提升教育理論修養。

(3)......

教師應具備哪些能力素養

(1)對學生的發展進行分析、預測和指導的能力;

(2)駕馭教材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3)精湛的語言表達能力;

(4)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

(5)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

(6)較高的教育機智;

(7)教育科研能力。

優秀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

心目中的理想教師形象■劉忠武首先,教師是一個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獲得真知的人,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不斷的完善自我,充實自我。講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學相長,給自己一個思考的時空,也給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一個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在你的引導和組織下,開展各種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活動,同時能照顧到個性差異,能在各方面作好表率,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進步。其次,教師是學生的朋友,能夠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傾聽他們的想法和心事,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使學生變得更加自然、更加真實,因為學生是一個個富有個性的個體。與學生交流是教師獲得快樂的源泉,能夠在交流時使學生獲得快樂,獲得教育,同時也獲得了對你的肯定和認可。最後,教師是學生的“父母”。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同時學生除了智力培養外,還要學習其他的知識和技能。教師要從關心每一位學生入手,從學習上、生活上來真正關心學生。殊不知,一個“學困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庭或本身心理方面的緣故,能夠適時送去一個微笑,一份祝賀,一句問候,給他們信心和鼓勵,讓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總之,教師要有一顆童心,來與學生交流,用愛心來關愛學生,用耐心來教育學生,用責任心來對待一切學生,讓你和學生心連心。(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句容市二聖中學)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心素質■杜建民要想取得事業的成功,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心素質,增強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教師一方面要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另一方面又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同時還要面對逆反心理越來越強的學生,這種“夾心餅”似的角色更令挫折倍增,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高度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水平,在遭受挫折時不會產生悲觀、動搖和畏懼的心理。能承受困難的壓力,同時能冷靜思考對策,克服困難和險阻。要保持一種“樂觀、自信、堅強、耐心”的時代教師所應具備的身心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在教育洪流中勇往直前,泰然處之。?作者單位系山東省鄒平縣好生鎮中心校?我心中的優秀教師■朱凱一、教會學生做人。二、教會學生學習。學生個性差異很大,學習上自然如此。如何讓每一個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能在快樂中獲得真知,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是一般普通教師難以企及的。人們常說:“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作為優秀教師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取水”,並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教會學生都有“吸水”的本領。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境界。三、教會學生生活。一個不會生活的孩子,他就不可能感覺到生活的美好。如果把學生的生活單單理解為學習、吃飯、睡覺,那就大錯特錯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越來越感覺到社會的多變和繁雜,就會出現諸如青春期困惑、遊戲廳網吧的誘惑及社會其它不良思想影響等。作為優秀教師,應該有“生活處處皆課堂”的理念,能用睿智的頭腦,引導學生;聰慧的雙眼,觀察學生;靈敏的耳朵,聆聽學生。及時教育引導學生如何更好的享受生活。(作者單位系安徽省濉溪縣南坪中學)

小學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基本能力

現代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和能力?   社會高速發展對現代教育帶來巨大沖擊,高科技的應用,素質教育的提倡,新課改的進行……一系列的變化對現代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決定教育工作優劣的是教師的素質,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歸根結底是對教師的要求。我認為現代教師應該具備以下的素質:   一.正確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現代教師應具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對教育工作的深刻理解:要認識到教師從事的事業是關係到社會發展、民族與國家的未來、關係到每個人的生命價值和每個家庭幸福與希望的重要事業,從而形成對事業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做到以素質教育為本:把發展人的智力、開發人的個性放在首位。參與教改與教育科研:努力尋求科學的教育方法,同時在教育活動中不斷的完善自己,形成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使自己成為“專家型”“科研型”教師。   二.良好的職業形象   教師勞動特點是勞動者與勞動工具的統一,教師自身形象對學生的發展有強烈的示範型與感染性。教師的儀表、工作作風、言談舉止和良好習慣,是教師良好素質的外化,而教育魅力源於做人的楷模。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對祖國對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對教育事業有艱苦奮鬥的獻身精神;對學生有高尚的情感;對自己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遵紀守法。這樣才能起到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多元的知識結構   學科教育的整體化是21世紀教學工作的發展趨勢。教師不能只掌握單一學科的知識,要求構建多元的知識結構,要求教師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同時要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教師的教育功能。   四.多向的教育交往   教師為實現有效教育,必須有理解他任何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教師要與學生溝通,建立向學生學習“教學相長”的平等關係。教師要克服個體工作意識,建立與其他教師的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工作關係。教師還要建立與家長的相互支持和合作關係,與社會有關人員的協作關係。這樣才能形成教育合力進行有效的工作。   五.完善的能力結構   教師要有較高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要有較高的教學能力,教師要有較高的教育能力;教師要具有較高的科研能力;目前,科研能力已成為現代教師素質的一項基本內涵。   六.健康的心理素質   教師的健康心理在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學生中間,要注意保持樂觀的心境,保持積極振奮的精神狀態,不斷追求事業上的成就;教師在學生面前要保持穩定的情緒,要將思考的快樂和收穫的喜悅送給學生;教師要有寬容的心理,能容忍學生的無知,寬容學生的過錯,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我身為教師基本具備以上素質,但還需要不斷的學習完善自我。

教師專業素養包括哪些?

一.師德素養

“教師本人是學校裡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教師的師德素養是教師素質的核心、靈魂。因此,教師作為育人的主體,首先要具有完善的人格,要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上堪為師表,以良好的師德風範去影響學生。以人格影響人格,以素質造就素質。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教師的師德素養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的教化作用,人民教師一定要不斷提高道德修養,努力完善自我,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肩負的是培養祖國未來的建設者的神聖使命,我們必須樹立偉大而高尚的理想,努力做到“熱愛教育、獻身教育”,“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二.專業知識素養

教師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專業人員,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具備專業知識素養是每一位教師所必須的。

教師的勞動是一個複雜的勞動、創造性的勞動,要成功的完成教學任務,首先要精通所教學科的知識,對自己所教學科的全部內容有深入的瞭解。“資之深,則左右逢源”。一個教師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補充鮮活的血液,連自己也變得陳舊了。作為教師始終要有知識的緊迫感,無論教材怎麼編,無論課程怎麼變,你必須是一個知識的擁有者,這樣你才無愧於自己,無愧於學生。“知識用時方恨少”,這是不變的真理。

三.學習素養

馬卡連柯告訴我們,教師的技巧,並不是一門需要天才的藝術,但它是一門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的專業。學習是發展之本、進步之源。學習是教師發展進步的第一要務。當前,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人,教師要熟悉和掌握的東西越來越多。如果不加強學習,不主動地去掌握新的知識技能,就無法勝任本職工作。教師擁有“一桶水”已遠遠不夠了,教師應該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所以,教師要學為人先,與時俱進,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做適應時代要求的學習型教師。

教師終身學習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陶行知說得好:“要想學生學得好,必須先生好學。只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這指出了教師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更應當把學習作為一個長期的,永不間斷的工作來做,活到老,學到老的教師才能有進步、有創新。

四.心理素養

教師肩負著神聖的育人使命,教育人者必須先受教育,要讓學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首先要消除心理方面的疾病障礙。有一個豁達的心腸,健全的性格,愉快的心境,融洽的人際關係和百折不撓的勇氣,面對困難,樂觀向上,正視自己,控制不良情緒,樂於助人,與人為善,熱愛工作,熱愛生活,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帶動學生。

當然,教師的專業素養還有很多方面,努力踐行才是最真。

教師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一、良好的文化素質,包括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知識和教學理論基礎。

1、教師應精通自己的學科,具有紮實而淵博的知識。馬可連柯說過:“學生可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蘇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師的知識面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多,他才能成為教學過程的精工巧匠。”對老師來說,不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內容,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要加強業務進修和廣泛的學習,跟蹤學科學術動態,瞭解新觀點,掌握新信息,不斷更新知識,站在學科的前沿,由經驗型到科研型的轉化。

2、教師既要有廣博的知識,又要通曉基本的社會學科、自然學科等方面的知識,做到博學多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教師的博學多才是至關重要的。隨著教材的改革,相鄰學科的聯繫日益加強,文理相互滲透,因此,教師應注重與其他學科的溝通,形成“大教學觀”,為學生創設開放的教學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教師的知識越淵博,越能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

3、教師應具有教育科學理論修養。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懂心理學,這就如同一個心臟專業醫生不瞭解心臟的構造。”科學的教學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教師要較好的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法等基本知識。教師不僅知道教什麼,還要知道怎樣教和為什麼選擇這樣教,用科學的理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

二、較強的教學研究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使活動的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徵。”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還需要具備適應學科特點的教研能力。

1、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頻率。”語言表達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備的主要能力。由於條件的限制,很多實事不能再現,需要教師依靠語言表達,把豐富的知識通過口頭傳授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準確清晰,具有學科性;簡明練達具有邏輯性;生動活潑,具有形象性;抑揚頓挫,具有和諧性。

2、較高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具有較高的科技素養和創新能力,是知識時代對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培養創新人才,就必須要創新型的教師。創新型的教師就是要具備紮實的基礎知識、廣博的視野以及善於綜合、開拓新領域的能力,掌握創新知識的方法,具有勇於探索、敢於懷疑和批判的學科精神,善於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將其運用到教學中,並有獨特的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新教學方法。簡言之,教師的創新能力包括:獨到的見解、新穎的教法、創新的思維、凸現的個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識等。

3、較強的組織能力

組織能力是一個教師取得教育和教學成功的保證。缺乏組織能力和指導能力的教師,無論其知識多麼廣博,都難以完成教育和教學任務。

(1)組織教學的能力。教師能集中學生的注意,靈活調節進程,活躍課堂氣氛,控制教學環境,引導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維護課堂教學秩序,處理偶發事件等。

(2)課外活動的組織能力。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主渠道;開闢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也是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一個教師應有能力組織和指導興趣小組,參觀考察和社會實踐活動。有能力組織講座、講演、展覽、表演、製作、考察、競賽、撰寫報告和論文等活動。形成人人蔘入、自己動手、發揮特長、凸現個性的開放式學習氛圍。

4、研究能力

教師要成為教書育人的專家,成為講演教學研究的複合型人才,實現從“教書匠”向學者型的轉化,研究能力是應具備的素質之一。

(1)教學研究能力。把教學與教研結合起來,善於總結自己......

合格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有哪些

(一)職業道德素養

(1)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教師就能夠從素質教育的高度,研究、探索教育規律,奉行教書育人的宗旨,積極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當前,面對市場經濟的衝擊,人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受到不同程度的檢驗,作為教師應義無反顧地獻身於教育事業,將自己的全部心血傾注在培育學生身上,在實踐中不斷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主觀世界。

(2)熱愛學生。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熱愛、尊重、瞭解並嚴格要求學生。教師要以自己堅定的信仰去指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方向;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學生求做真人,求做真事;以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去影響學生熱愛知識,熱愛生活;以自己樂觀的精神去培育學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質。無數實踐證明,具有高尚品格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道德的學生;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的學生;具有淵博知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強烈求知慾的學生;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勇於探索、不斷進取的學生。

(3)熱愛學校。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校,關心學校的發展,教師之間要謙虛禮讓,團結協作。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勞動、衛生等習慣,為學生在思想品德、知識技能、勞動習慣、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工作的另一個特點是:個體勞動成果、人才培養依賴於教師群體的長期努力,教師個人的勞動常被隱沒在群體的成功之中。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具有博大的胸懷,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為學生的進步與成長而喜,為集體獲得成功而樂。

(4)熱愛所教學科。教師要熱愛所教的學科。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熟悉和精通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各方面知識,如在追求新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現代化上,在探尋最科學、最有效的讓學生獲取知識、能力與受到思想教育的途徑上,在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主導與主體,知識與能力,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諸多矛盾上,都要作出不懈的努力。為了勝任所教學科,教師還要自覺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教育測量、教育評價等方面的理論知識,並在教學實踐中刻苦鑽研,勤于思考,虛心求教,博採眾長,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和成果,不斷充實並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做到精益求精,永不滿足。

(二)文化科學素養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只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有一個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願望是遠遠不夠的。向學生傳授文化科學知識應該是教師的一項基本任務。教師的文化科學知識素養決定著教師對教學內容把握的準確度,決定著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的高低,也直接關係著學生知識結構的形成、智力的發展與能力的培養。那麼,數學教師的文化科學知識包括哪些呢?

(1)數學專業知識。這是數學教師的知識結構的核心部分,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師,才能正確地理解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與結構,熟知各年級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內在聯繫,較好地掌握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性質、定律、法則、公式及數量關係的確切含義。

要想當好小學數學教師,還必須具有紮實的初等數學知識、一定的高等數學知識以及一些數學史知識。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小學數學教師才能透徹地分析小學數學教材體系,準確地把握數學知識的結構體系,為數學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2)教育基本理論。這是教師專業科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教師成功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具備的理論知識。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價值觀。正確的觀念源於正確的理論,它指導著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教師應學習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學論等方面的知識,以提升教......

相關問題答案
教師的基本素養有哪些?
教育的基本規律有哪些?
職業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橋的基本類型有哪些?
教育學基本理論有哪些?
初中的基本圖形有哪些?
比例的基本性質有哪些?
我國的基本國策有哪些?
人類的基本情緒有哪些?
漢字的基本筆畫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