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是哪裡?

General 更新 2024-06-08

徽州在哪個省

安徽

1987年11月,國務院批准改徽州地區為黃山市。

徽州在哪裡徽州是個地名嗎

徽州是地名,地處黃山與天目山脈間,東臨吳越故都杭州,與浙西的金、衢、嚴三州脣齒相依,風光秀美,山水人文系之,粉牆黛瓦的江南徽派建築與之相得益彰。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府治所在為歙縣(徽城鎮為府縣同城),歷宋元明清四代,統一府六縣,明清時徽商(六縣商人)稱雄中國商界500餘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徽文化也成為中外學者重點研究的中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徽州,簡稱“徽”,古稱歙州(源於東、西兩座山,西邊黟山即黃山,東邊---白際山脈即歙縣的發祥地,主峰擱船尖。黑白兩山,龍飛鳳舞,形成黑白徽州的格局),又名新安,由黃山市的歙縣(含現徽州區及黃山區湯口鎮)、黟縣、休寧(含現屯溪區)、祁門及婺源(現屬江西上饒)、績溪(現屬安徽宣城)六個縣組成。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雛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江南省分治後安徽之“徽”的來源。新安亦指徽州與嚴州之新安江(錢塘江北源)及分治前之新安郡,嚴州現已併入杭州。太平天國時期江南飽受兵蠡之禍,徽州曾短暫歸屬浙江代管。

1934年由於蔣介石“剿共”之需要,婺源被劃入江西,後因婺源民眾發起返徽運動及同鄉胡適等人奔走努力,迫於民意,1947年抗戰勝利後劃回徽州地區。但由於軍管問題,1949年婺源又被劃入江西省,延續至今,此為徽州歷史上的兩次婺源隸贛事件。1987年為響應中央打好黃山牌以發展旅遊業,績溪因與太平縣交換被劃入宣城,徽州地區改名黃山市。

徽州屬於哪個省會

徽州不是哪個省的省會。原系徽州府,府治在歙縣。安徽即安慶府和徽州府的第一個字的合稱。解放後設徽州地區(行署),後飢州地區改為黃山市,徽州稱呼改成徽州區,屬黃山市市轄區,區政府所在地在巖寺。

徽州到底是指哪幾個地區

現在的歙縣一帶,徽州“一府六縣”格局始於唐大曆五年(770年)。 自從晉太康元年(280後年)新安郡轄黟、歙、海寧、黎陽、遂安、始新六縣以後,歷有變動。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黎陽縣併入海寧縣,新安郡轄歙、黟、海寧、遂安和始新五縣。樑普通三年(522年),劃吳郡壽昌縣歸新安郡。樑承聖二年(553年),分海寧、黟、歙三縣各一部分置黎陽縣,四縣劃出新安郡置新寧郡,治所海陽。陳天嘉三年(562年)新寧郡併入新寧郡,轄歙、黟、海寧(黎陽縣併入),始新、遂安、壽昌六縣。隋開皇九年(589年),罷新安郡,廢黟、歙二縣入海寧縣,劃歸婺州管轄。開皇十一年復黟、歙二縣,置歙州,州治黟。開皇十八年,改海寧縣為休寧縣。隋大業三年(607年),改歙州為新安郡,領休寧、黟、歙三縣,郡治休寧縣萬安山。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新安郡為歙州,州治歙縣。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劃休寧縣西鄉和樂平縣懷金鄉建婺源縣,屬歙州。永泰二年(766年),劃歙、休寧二縣地設歸德縣,劃黟縣赤山鎮和饒州浮樑縣一部分設祁門縣,劃歙縣華陽鎮設績溪縣,均屬歙州。大曆五年(770年),廢歸德縣,地復歸歙、休寧二縣,州領黟、歙、祁門、休寧、婺源、績溪六縣。形成徽州一府六縣格局

徽州四大古鎮是哪幾個

徽州四大古鎮:

1、休寧縣屯溪鎮(未立市之前)

2、休寧萬安鎮

3、黟縣漁亭鎮

4、歙縣深渡鎮

屯溪鎮:

屯溪古鎮坐落在黃山市中心地段,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北依四季蔥蘢的華山,南伴終年如藍的新安率水。老街距今已有數百年曆史,全長832米,寬5—8米,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時代建築風格的步行商業街。屯溪老街歷史悠久。歷史上,屯溪是由新安江、橫江、率水三江匯流之地的一個水埠碼頭髮展起來的。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橋在橋頭緊連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棧,就是老街的發祥地,也是屯溪的發祥地。

萬安鎮:

萬安鎮位於黃山市中心城區以西15公里,屬於休寧縣,休寧城東擴已與該鎮相連,至黃山風景區48公里,慈張公路、皖贛鐵路東西向穿境而過,合銅黃高速公路縱穿該鎮。休寧縣萬安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第四批)、省級中心建制鎮、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千村百鎮”示範鎮、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

漁亭鎮:

漁亭鎮位於東經117°93′~117°99′,北緯29°47′~29°86′之間,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東臨休寧縣齊雲山鎮、南枕祁門縣鳧峰鄉、西依祁門縣金字牌鎮、北靠黟縣碧陽鎮。據《黟縣誌》載,漁亭為新安江水運最西的碼頭,自古為湖廣與江浙貨運的中轉站之一,有“七省通衢”之美譽。宋太平興國年間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中記載:“魚亭山在縣南三十五里,每歲西江魚船至祈門縣,舍舟登陸止此東水,次淹留待船,故曰魚亭焉”,“魚”與“漁”通假,被普遍認為是漁亭的地名來源。宋代設漁亭裡,明代改為漁亭鄉,解放後設漁亭區,至1984年改名漁亭鎮至今。

深渡鎮:

新安江畔的深渡,是黃山——千島湖黃金旅遊線上安徽境內重要的中轉站,位於歙縣東部,屬於歙縣管轄。深渡一直是古徽州通往浙江的水上咽喉,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當年的徽商就是從這裡下江南,開始他們的經商旅程的。這裡風景秀麗,江面開闊,卻又兩岸奇峰高聳,青山綠水,讓人流連往返。979年,成都府探花姚支仲及其子治易在歙縣任職時,愛其山水,始定居於此。1159年又有湖州府姚氏遷來,遂逐步發展形成徽場明清重鎮,有"深渡渡船深渡渡,姚來姚去兩邊姚(諧“冶)的千古絕句。

古代的徽州府是現在的哪兒?

徽州,簡稱“徽”,位於新安江上游,古稱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從此歷宋元明清四代,統一府六縣(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績溪、祁門),徽州府治歙縣,府城為今歙縣,轄境為今黃山市(除黃山區即原太平縣[1]

)、績溪縣及江西婺源縣。徽州府府治在今歙縣縣城徽城鎮。

徽州是徽商的發祥地,明清時期徽商稱雄中國商界500多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徽文化已成為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民國元年廢府留縣,原領六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8年5月13日在徽州府城歙縣設徽州專區,隨後遷往屯溪市(今黃山市屯溪區),1934年由於蔣介石“剿共”之需要,婺源被劃入江西,後因婺源民眾發起返徽運動及同鄉胡適等人奔走努力,迫於民意,1947年抗戰勝利後劃回徽州地區。但由於軍管問題,1949年婺源又被劃入江西省,延續至今。1987年為響應中央打好黃山牌以發展旅遊業,績溪縣被交換被劃入宣城。1987年,國務院批准徽州地區與縣級屯溪市成立地級黃山市。

徽州的歷史地理繼1912年廢府留縣、1934年婺源隸贛後再次被人為地割斷了,給徽州一府六縣百姓、給熱愛徽州文化的人們留下了難以平復的傷痛和遺憾,這是行政區劃史上的一大敗筆。

徽州八大縣有哪八大

黃山市轄3個市轄區、4個縣。

黃山市 面積9807平方千米,人口148萬人(2008年)。

屯溪區 面積 249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245000。

黃山區 面積1669平方千米,人口16萬。郵政編碼245700。區人民政府駐甘棠鎮。

徽州區 面積 424平方千米,人口10萬。郵政編碼245061。區人民政府駐巖寺鎮。

歙 縣 面積2236平方千米,人口50萬。郵政編碼245200。縣人民政府駐徽城鎮。

休寧縣 面積2125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政編碼245400。縣人民政府駐海陽鎮。

黟 縣 面積 847平方千米,人口10萬。郵政編碼245500。縣人民政府駐碧陽鎮。

祁門縣 面積2257平方千米,人口19萬。郵政編碼245600。縣人民政府駐祁山鎮。

安徽徽州在哪裡?

黃山就是以前的徽州

徽州在哪裡?

徽州,簡稱“徽”,古稱歙州,又名新安,在今天的黃山市,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統一府六縣(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績溪、祁門)。1987年,國務院批准改徽州地區為黃山市。

相關問題答案
徽州是哪裡?
梅州是哪裡?
中國漢中神州是哪裡?
福建臺州是哪裡?
古代廣東瓊州是哪裡?
青州是哪裡?
福州是哪裡的省會?
貴州是哪裡的?
鄭州是哪裡的?
衡州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