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節日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4月15日

哈尼族的節日有哪些

新米節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卡多人的“新米節”。這天,卡多人要把收穫的新谷舂成新米做成飯“嘗新”,這被認為可以增強體質,同時,也表示慶祝“五穀”、“六豆”豐收。

母親節

每逢農曆二月第一個屬牛日,便是雲南哈尼族支系卡多人的“母親節”。傳說很久以前,有一位卡多母親含辛茹苦,將兒子養大成人。兒子長大後反而打罵母親,致使母親羞憤投河自殺。後來這個年輕人為了表達自己的悔恨之情,使把母親去世這天定為紀念母親的“母親節”,一直沿襲至今,成為一種傳統性的節日。

老人節

哈尼人素有敬老愛老的傳統,在老人節這一天,哈尼族青年男女身著傳統服飾,用獨特的舞蹈和豐盛的酒宴為村寨中的老人慶祝節日。

2009年8月2日,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鎮曼麼新寨的哈尼族姑娘在為村寨中的老人按摩。 當日,是哈尼族村寨一年一度的老人節。

2009年8月2日,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鎮曼麼新寨的哈尼族小夥揹著村寨中的老人串寨喝酒。當日,是哈尼族村寨一年一度的老人節。

哈尼族一年一度的節日叫什麼節?

哈尼族的傳統節日 哈尼族節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吃新米飯節、端午節和中秋節。 十月年為大年,按哈尼族的歷法,十月是歲首。節期六天左右,具體日期各寨可先可後。這時正是大春上場,廄中豬肥的時節,有條件的人家都殺牲,舂糯米粑粑、蒸年糕、染黃糯米飯獻天地祖宗;男女老少都著新裝,親友們互相走訪;有男孩子的人家多在這個節日裡請媒人去說親,嫁出去的姑娘也要帶著酒、肉和粑粑回孃家獻祖過年;村裡的老年人輪流著到接到訂婚禮物或有姑娘回家的人家去探望,分享一些禮品。墨江的部分哈尼族,年節裡經常整個家族聚會餐(自帶食品),另外還有一種特殊的風俗,即前一年出嫁的新娘們,要集於村外山野裡互相訴說自己的新婚生活,而嚴禁男子偷聽。 六月年也是個歡樂的節日,紅河地區稱“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後,節期三至六天。節日裡,以村寨為單位殺牛祭“秋房”,牛肉各戶分回祭祖,青年們聚集在一起“盪鞦韆”、摔角、狩獵、唱山歌,盡情歡樂。 內地紅河南岸的哈尼族,也過正月年、端午和中秋等節日。正月年過三至五天,有條件的人家殺豬祭祖,初一吃湯圓,親友之間互相宴請。端午和中秋節大體同漢俗。 “裡瑪主”節 居住在紅河邊上的哈尼族崇奉布穀鳥,把布穀鳥尊稱為“合波阿瑪”(布穀鳥媽媽)。每到山茶盛開的陽春三月,不論男女老少,只要第一次聽到布穀鳥的鳴啼,人人都會報以一聲“我聽見了”的回答,表示對春天的歡呼。據說,這一聲回答,可使勤勞善良的哈尼族農家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終年和平康泰。 據傳說,布穀鳥是受天神阿波摩米的派遣,從遙遠天邊的石巖洞裡飛出來,向人間傳達春天的消息的。當它飛過一個名叫“巷阿窩尼崩崩麻”的大海時,飛不動了,眼看快要掉進大海里去了。突然,從海里翹起一條龍尾來,隨後龍尾變成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讓布穀鳥在上面歇腳。布穀鳥終於歷盡千辛萬苦,把春天的信息傳達給了人間。 按照前輩人沿襲下來的規矩,等多數人都聽到布穀鳥的叫聲後,就相約在一個屬羊的日子,備辦美味佳餚,用一種大樹的花汁浸泡糯米,蒸出噴香金黃的糯米飯,煮好紅鴨蛋,向布穀鳥虔誠地敬獻。這天,村村寨寨的小夥子和姑娘們滿面春風,身著節日盛裝,會聚在一個適中草坪上,歡度一年一度的“裡瑪主”節(春天的盛會),藉以選擇對象,談情說愛。節後,各家選定一個好日子,在雀鳥未出巢、四山一片寂靜的五更時分,家長悄悄地把三叢秧苗插在自家田裡,意即、“開秧門”。據說,“開秧門”時聽不到雀鳥的聲音,今年莊稼就能免災除害,獲得好收成。 “捉螞蚱節” 捉螞蚱節”,哈尼語叫“阿包念”,在“六月年”(每年陰曆六月二十四日)後的一第個屬雞或屬猴日舉行。哈尼族居住在山區,種植一季水稻。過了“六月年”,水稻就開始抽穗,為確保水稻豐收,哈尼族人民就採取過“捉螞蚱節”的方式來驅除和避免蟲災。 “捉螞蚱節”這天,全寨子男女老少都到田裡捉瑪蚱,每家捉夠一竹簡(約二斤)後,就把螞蚱一隻一隻撒成四份:頭一堆,腿一堆,身一堆,翅膀一堆;依次用劃開的竹片夾起來插在田埂和排水溝旁,以對尚未捉到地螞蚱及其他昆蟲進行恫嚇。半小時後,又要把這些螞蚱收進竹筒。帶回家當菜或拌粑粑吃,據說螞蚱肉很甜。離開田野時,人們都要不停地大聲叫:“嘔,螞蚱,三天內不捉你了,三個月內你不要吃稻穀!”

彝族,哈尼族有哪些節日風俗?

哈尼族盛大的傳統節日有苦扎扎節(即農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節)、十月年,還有喝新谷酒的習俗。屆時,唱歌跳舞、摔跤、磨秋、射弩,熱鬧異常。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把宴席擺到街心,飯桌相連成長龍,進行長街宴,同喝街心酒,共慶新春佳節,表現了哈尼族人相親相愛、團結互助的精神

哈尼族的傳統節日

哈尼族節日較多,境內比較盛行的有“十月年”、“埃瑪突”、“惹矻扎”,俗稱哈尼三大節。

1.“十月年”:是哈尼族最盛大的節日,一般過節三天,每年夏曆十月的第一個屬龍日至屬馬日為節期。節日期間不推磨,不舂碓,不生產,不許把山上的青枝綠葉子帶回家裡。家家戶戶都要殺豬殺雞,做湯圓,舂粑粑,敬天地,獻祖宗。出嫁的姑娘要帶著米酒、粑粑、豬肉、雞蛋等回孃家拜年。節日過後回婆家時,孃家要送上一隻豬腿,表示對親家的回敬。親戚朋友之間相互請客吃飯,互致節日的祝賀。青年男女邀約上山,彈三絃、吹巴烏、對山歌、談情說愛,尋覓知音。

建國以後,許多與漢族雜居的哈尼族,如境內東部和西部地區,已經不再過“十月年”,盛行過春節。但地區邊遠,哈尼族比較集中的黃草嶺鄉、俄扎鄉、沙拉託鄉等地過“十月年”的習俗仍很盛行。

2.“埃瑪突”:俗稱“長街宴”,意為祭寨神。境內以豪尼、白宏、羅緬、阿鄔、羅碧等自稱的哈尼族在春節前後過“埃瑪突”。“埃瑪突”一般是在村子的上方,選擇一棵挺拔的大樹進行祭祀,整個祭祀活動,由“咪谷”主持。“咪谷”需經村民選舉,必須是夫婦雙全,五官端正,身體健康,品德良好的男性老人擔任。祭祀時要殺一頭肥豬,一隻大公雞,並將一揹簍黃糯米飯供奉在樹下,眾人叩頭,“咪谷”則念:“祭寨神,保平安,逢凶化吉,消災免難”。小孩在一旁敲牛皮鼓,祝願全村吉祥幸福。祭畢共同就餐,然後每家分一點豬肉帶回家去祭獻。“埃瑪突”一般過節三天,不事生產,男女青年邀約串山,尋找對象。村裡的小孩身背小蛋籠,內裝五彩蛋,到處玩耍。節日的最後一晚,全村男子都要到“咪谷”家門前的場地上擺長街宴,邊吃邊唱,共致節日的祝福,哈尼族稱這節日之夜為“埃瑪支拔多”。席間由“咪谷”領頭,同唱古老的哈尼酒歌。村裡新生男孩的人家,要特意獻上一壺米酒,向長者報喜,祝全村幸福。

3.“惹矻扎”(又叫“矻扎扎”),每年夏曆六月的頭一個屬狗日至屬鼠日過節。節期各村都要立磨秋,殺牛祭祀。節日前,村裡要選出一個叫“倮突”的人主持祭祀。在村邊的磨秋場上,由“倮突”開刀殺牛。牛頭牛腳歸“倮突”,牛肉按戶平分。節日期間,家家戶戶舂粑粑,煮糯米飯,喝悶鍋酒,三天之內不事生產,男女青年上山唱山歌、找對象,村裡村外,一派歡樂景象。新街鎮、牛角寨鄉、勝村鄉、攀枝花鄉、黃茅嶺鄉的哈尼族,節日期間有摔跤比賽的習俗。

此外,哈尼族還有“莫埃納”、“合什扎”、“扎勒勒”等節日。“莫埃納”在哈尼語中是歇一歇,過過節的意思,每年夏曆五月初五過節,節期家家戶戶都要殺公雞,染紫色、黃色糯米飯祭獻犁耙、鋤頭,用青草包一包糯米飯喂牛。“合什扎”即“新米節”。各地節期不一,一般在每年夏曆八月新谷上場以後過“合什扎”。過節時家家戶戶都要舂新米,殺雞請客,互慶豐收。“扎勒勒”相似於漢族的過冬。節日期間,各家各戶都要舂米磨面,做湯圓祭祀,並在門頭上插上一束馬櫻花,表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哈尼族最隆重的節日

“捉螞蚱節” 捉螞蚱節”,哈尼語叫“阿包念”,在“六月年”(每年陰曆六月二十四日)後的一第個屬雞或屬猴日舉行。哈尼族居住在山區,種植一季水稻。過了“六月年”,水稻就開始抽穗,為確保水稻豐收,哈尼族人民就採取過“捉螞蚱節”的方式來驅除和避免蟲災。 “捉螞蚱節”這天,全寨子男女老少都到田裡捉瑪蚱,每家捉夠一竹簡(約二斤)後,就把螞蚱一隻一隻撒成四份:頭一堆,腿一堆,身一堆,翅膀一堆;依次用劃開的竹片夾起來插在田埂和排水溝旁,以對尚未捉到地螞蚱及其他昆蟲進行恫嚇。半小時後,又要把這些螞蚱收進竹筒。帶回家當菜或拌粑粑吃,據說螞蚱肉很甜。離開田野時,人們都要不停地大聲叫:“嘔,螞蚱,三天內不捉你了,三個月內你不要吃稻穀!”

哈尼族過的是什麼節

哈尼族:“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因在農曆十月間進行,故又稱“譯臘和實”,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縣那婼一帶哈尼族三大節日之一,雖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麼隆重,但它特別重要,當地哈尼族認為,不過此節,新的一年尚未真正來到,十月歲首也只是個序幕。“好收色”是“染黃飯”的意思,當地漢族稱之為“黃飯節”或“二月年”。當地哈尼族以此節祭獻倉摩米天神的使者布穀鳥和“筆苦”鳥,因此節日是在聽到布穀鳥和“筆苦”鳥的第一次呼叫之後,選擇一個亥豬日舉行,節日一天結束;“矻扎扎”節,每年夏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帶哈尼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歷時3—5天,其慶典活動極為隆重;“耶苦扎”,是西雙版納一帶哈尼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從每年農曆六月的第一個屬牛日(哈尼人的吉日)開始,節期3—5天,過節期間,人們都停止上山生產勞動,在家裡吃喝玩樂,或外出走親串友。節日期間,還舉行賽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動。

哈尼族的民族的節日習俗

哈尼族絕大部分集中聚居於中國的雲南西南部等地,是生活在雲南紅河地區的一個山地民族,以農業為主,善於闢梯田種稻谷,掘坡地植茶林,他們培育出著名的"紫米"(接骨米)和"普洱茶"、創造了中國農田史上七種田制之一的"梯田文化"。有十月節(新年)、六月節(吃新)、波突(祭山)、祭母節、認舅舅、阿巴多(戀愛歌宴)等民俗節慶,其豐富的飲食文化與節日文化相映成輝,構成了獨特的哈尼風情。   哈尼族日食兩餐,以大米為主,玉米為輔,喜食乾飯、粑粑、米線、卷粉和豌豆涼粉,還將瘦肉剁細,與大米、薑末、八角、草果一起熬粥。他們愛吃糯米粑粑,用芭蕉葉包著與醃肉一起吃。他們還用紫糯米制成紫米飯、紫米粑、紫米粥、紫米粉、紫米作寶飯、紫米汽鍋雞、紫米甜酒煮雞蛋、紫米藥糖粥等,構成了完整的藥膳系列。這些藥膳具有補血益氣、暖脾止虛、健腦補腎、收宮強身的功效。   哈尼族也極愛吃肉,豬、牛、羊、雞、鴨,大塊朵頤,大碗喝酒才是主人待客之禮,客從主意之道,大家聚集一堂,盡歡而散。村裡有人家殺豬宰雞或做了什麼可口的食物,各戶男女長者都被邀去共食,而且把肝臟等最鮮嫩可口的部位俸敬給老者享用。   哈尼人又善於精打細算,常常把吃鮮剩餘的豬肉、牛肉製成別具風味的火薰臘肉和乾巴,常年儲備以待客。制時,將肉切成條狀,撒上花椒麵、鹽、八角粉等香料,捂漚一晝夜後,便懸掛於火塘之上,任其煙火燻烤,半月或一月後,臘肉和乾巴均呈紫紅色,噴香異常而略含鮮味,取下裝進一隻特製的大蔑籠中,懸掛屋樑上,則一年四季都可備吃了。火薰臘肉和乾巴是哈尼族的名貴佳餚呢!   哈尼族還有一道奇餚叫"白旺",是用生豬血、羊血、狗血製作的剁生,哈尼族支系的愛尼人稱之為"阿壓馬捏"。以剛宰殺的豬、羊、狗鮮血為主要原料,或再加以切碎炒熟的瘦肉,肝、腰等,撒入辣椒粉、八角面、野花椒麵等佐料,不失時機地迅速攪拌而成。此菜看著怕,吃著香,味道醇濃,麻辣可口,被列為殺豬宰羊期間不可缺少的名菜,也是哈尼人熱誠待客的佳餚。   紅河南岸的哈尼族善於用發酵的黃豆摻合豆杆灰製作具有特殊風味的豆豉,幾乎每餐都用以佐餐,吃法尤多,被稱為"哈尼味精"。用其調製的"雀肉鬆醬",鮮香無比。   哈尼族傳統曆法把一年分為冷季、暖季和雨季,每季4 個月。在一年之中有過兩個年節的習慣,一個是十月年,一個是六月年。十月年是農曆十月的第一個屬龍的日子,歷時五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屆時,每家殺一隻大紅公雞,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內。家庭每個成員吃一塊,出嫁的姑娘不得食。到第三天時,每天下午都要舉行盛大的"資烏都"活動,即全寨人同飲團結、幸福的酒。全寨分為三組,每組輪流一天作東,日將偏西,當家男子在鑼鼓聲中,將美味佳餚以及高粱燜鍋酒端到街心,順序擺在早已鋪好的長蔑笆上。有的大村寨的筵席長達百米,各戶當家男子圍席盤腳就宴,各家各戶爭相拿出自己的拿手好萊,按規矩邊飲邊舞。   哈尼族喜飲酒,酒節特多。如祭母節、老人節、黃飯節、命名節,祭龍節、認舅節等。逢節便有美酒。最有趣的是"阿巴多"酒與歌的戀愛宴會。   "阿巴多"是哈尼青年互相表示愛慕,體現智慧、比賽烹調技術的酒節。多在農閒舉行,由一村的小夥聯合邀請鄰村的姑娘參加,人數對等,一般在二十人左右,人夜宴會在一間大屋舉行,男女相約配對入席,菜餚豐盛,必有一隻煮公雞(上面放著兩枚雞睪龍和一隻活螃蟹)。彼此敬酒對歌,相依相伴,直到天明。臨......

民族節日有哪些

彝族

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習俗: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二月初八,習俗: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

密枝節:二月初八,習俗:祭龍樹、野餐

祭龍節:二月初八,習俗:跳蘆笙舞

賽衣節:三月二十八日習俗:賽衣

三月會:三月二十八,習俗:趕集、跳舞、青年男女盛裝跳“左腳舞”

刀杆節:二月八日,習俗:上刀山、跳嘎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日,習俗: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本主節:日期不一,習俗:供奉“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頭、歌舞、遊樂、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七月末八月初三天,習俗:彈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節:一月三日,習俗: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杆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五月十五日,習俗: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節期不定,習俗: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三月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朵節:二月初八,習俗: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對歌

摩梭人

朝山節:七月二十五日,習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交阿夏

景頗族

目腦縱歌:一月十五日,習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會:藏曆除夕,習俗:跳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炊、宴客、賽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莊舞、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曆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晒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藏曆新年:藏曆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熱鬧的民族節日,時間從藏曆元月一日開始,一般持續15天。新年這天,天剛亮,穿著節日服裝的青年男女都要互相拜年,見面要恭祝吉祥如意。盛裝的藏族人會到附近的寺廟朝佛,或成群結隊地上街唱歌跳舞,但不能到親友家去做客。

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採花節,習俗:採花獻佛

送龍節:公曆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習俗:祭祖、對歌、盪鞦韆、宴請

阿瑪突:二月屬龍日,習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龍日,習俗:嘗新、祭天、祭親奠

苦扎扎:六月,習俗:對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習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節:二月二日,習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節:三月第一個屬牛日,習俗:祭母、唱思母歌

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僳僳族

賽歌會:臘月或正月上旬,習俗:賽歌、沐浴

澡堂會:節春,習俗:沐浴、交友

回族

開齋節:回曆十月一,習俗:禮拜、贈“油香”等

古爾邦節:回十二月,習俗:團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蘆節:十月,習俗:跳蘆笙舞、物資交流、

擴拾節:正月初一,習俗:接新水、跳蘆笙舞、狩獵

祭太陽神:立夏日,習俗:敬獻神靈、祈禱年豐

佤族

拉木鼓節:臘月,習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瑤族

盤王節:五月二十九日,習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轉山會:五月五日,習俗:轉山、歌舞、鳴槍

阿昌族

會街:九月十五日,習俗:耍青龍、白象、跳象腳鼓舞

基諾族

祭大:三月,習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節: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習俗:銅鼓舞、對歌尋偶

獨龍族

卡雀哇:臘月,習俗:剽牛、祭天、跳鍋莊、互邀作客

愛伲族

耶苦扎:六月,習俗:打鞦韆、跳舞、聚餐

怒族

鮮花節:三月十五日,習俗:採集鮮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臘月二十九日,習俗:射箭、打石頭靶、歌卜(猜唱)、盪鞦韆、舞蹈等。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

基諾族有什麼節日?哈尼族有些什麼節日?景頗族有什麼節日?

“卓巴”、“卓生”(村社長老)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動時,往往舉行剽牛儀式。 基諾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有“祭大奄(龍)”、“火把節”、“新米節”租過年。過年時間不固定,一般由“卓巴”、“卓生”決定,當“卓巴”擂響”(大鼓)時,就意味著新的一年來臨,全寨男女老幼就湧到“卓巴”、“卓生”家旁邊載邊歌載舞,歡慶新年的到來。

哈尼族節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吃新米飯節、端午節和中秋節。

景頗族的節日有全民性的傳統目瑙縱歌節、生產方面的新米節、南瓜節、包穀節、青年人的能仙節等。

哈尼族過什麼節日

哈尼族節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吃新米飯節、端午節和中秋節。

相關問題答案
哈尼族的節日有哪些?
回族藏族的節日有哪些?
怒族的節日有哪些?
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哈尼族的節日是什麼?
八月份的節日有哪些?
韓國的節日有哪些?
紀念人物的節日有哪些?
三月的節日有哪些?
九月份的節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