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什麼時候滅亡?

General 更新 2024-06-12

北魏是怎麼滅亡的?

北朝各政權統治者均為鮮卑族。北魏太延五年(439)北魏滅北涼,結束十六國時期,統一北方,傳17帝,歷171年。又稱後魏。永熙三年(534)魏孝武帝被高歡所逼,自洛陽逃入關中。高歡另立魏宗室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今河北臨漳境內),史稱東魏,歷17年。東魏天平二年(535)據關中的宇文泰殺孝武帝,另立魏宗室元寶矩為帝,都長安,史稱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高洋恭東魏帝自立,國號齊,史稱北齊,傳6帝,歷18年。西魏恭帝三年(556)禪位於宇文覺。次年宇文覺稱天王,國號周,史稱北周。北周建德六年(577)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傳5帝,歷25年。大象三年(581)楊堅代周自立,國號隋,北朝時期結束。

北魏王朝是什麼時候滅亡的?

北魏的衰亡

隨著生產的發展和鮮卑貴族漢化的加深,北魏統治者日趨腐化,吏治 逐步敗壞。高陽王元雍富兼山海,其住宅、園囿像皇宮一樣豪華,僮僕多達六千, 妓女五百,一餐費數萬錢。他與河間王元琛鬥富,奢侈豪華程度超過西晉的石崇、王愷。被稱為餓虎將軍的元暉作吏部尚書時,賣官鬻職都有定價,人們稱吏部為賣官的市場,稱這些官吏為白晝的劫賊。地方州郡的刺史、太守也聚斂無已。他們徵收租調時,恢復長尺、大斗、重秤。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使大批農民家破人亡。破產農民紛紛投靠豪強,重新淪為依附農民,或逃避賦役,入寺為僧尼。

北魏控制的編戶日益減少,影響了政府的收入。北魏統治者除加重剝削未逃 亡的農民外,多次檢括逃戶,搜捕逃亡的農民。因而引起農民的反抗。延昌四年( 515)冀州僧人法慶領導的 大乘教起義,公開宣稱“新佛出世,除去舊魔”。北魏政府動員了十萬軍隊才鎮壓下去。

北魏初年,為了阻止柔然南下的威脅,東起赤城(今屬河北),西至五原修築長城;在沿邊要害處設置軍事據點,即沃野等六鎮。六鎮鎮將由鮮卑貴族擔任,鎮兵多是拓跋族成員或中原的強宗子弟。他們被視為“國之 肺腑”,享有特殊地位。但遷都洛陽後,北方防務逐漸不被重視,鎮將地位大大下降,被排斥在“清流”之外,升遷困難。因而他們對北魏政府嚴重不滿,鎮兵的地 位更是日趨低賤,與謫配的罪犯和俘虜為伍,受到鎮將、豪強殘酷的奴役和剝削,加之塞外的柔然不時進擾掠奪,也加深了士卒生活的困難。正光四年(523),終於爆發了六鎮起義。關隴、河北等地各族人民也陸續起義。激烈的階級鬥爭使北魏政權搖搖欲墜。邊鎮豪強集團利用當時的混亂局面,各自發展 勢力。肆州秀容(山西朔縣北)的爾朱榮,聚集了北鎮豪強和流民,勢力發展最快。武泰元年(528), 胡太后毒死孝明帝,自居攝政,爾朱榮以給孝明帝報仇為藉口,進軍洛陽,在河陰將胡太后及大臣兩千餘人殺死,控制朝政。此後,內亂不止。534年,北魏分裂成由高歡控制的東魏和宇文泰掌握的西魏,北魏滅亡。

北魏被誰滅亡的?

北魏後期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高洋篡權自立,建立北齊。西魏宇文覺篡權自立,建立北周。

北魏被誰滅亡的怎麼滅亡的 北魏之後是什麼朝代

高歡在532年立元修為帝,即孝武帝。但元修無法容忍高歡掌握實權,在534年投奔長安的宇文泰。

534年,高歡立元善見見做了皇帝,即孝靜帝,並遷都於鄴(今河北臨漳),這就是歷史上的東魏政權。遷都時,高歡將洛陽城內40萬戶居民遷到鄴城,並大拆洛陽宮殿,將所拆的建築材料運往鄴城,致使漢魏洛陽城300年錦繡帝都,逐漸化作一片廢墟。第二年,孝武帝與宇文泰有隙,被宇文泰毒死,雍州刺史兼尚書令宇文泰立元寶炬為帝,建都長安,這就是歷史上的西魏政權。

東魏、西魏均沒維持多久,550年,高歡的兒子高洋廢掉東魏,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北齊政權。557年,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廢掉西魏,建立了北周政權,北魏正式滅亡。

隋朝(581年-618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因唐朝與隋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一脈相承,故史學家常將兩朝合稱為隋唐。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即隋文帝,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北周覆亡

北魏王朝為何滅亡?

孝文帝改革後,實施了門閥化,六鎮的統治者們無論立了多大的戰功,總是被排斥在門閥以外,不能踏入北魏政府的高層政治舞臺。六鎮的鮮卑人還依然保持著原來的鮮卑族語言、習俗,是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的最大阻礙。他們與洛陽方保持一種文化層面上的抗衡。

這是六鎮之亂的根源,也是北魏衰落的開始

外族入主中原,其根基在於本民族,雖說漢化是進步的,但是同時也是屬於自毀根基的行為。對於民族有利,對於文化有利,對於社會進步有利,唯獨對於自身統治是沒有益處的

東魏、西魏、北魏,滅亡的先後順序是﹖

北魏(386~557),是由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朝代,又稱北魏,拓跋魏,元魏。

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重建代國,86年改國號“魏”,史稱“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建立北齊。西魏於恭帝三年(557)被權臣宇文護逼迫禪位於其堂弟宇文覺建立北周,北魏歷史正式結束。

因此滅亡順序為北魏→東魏→西魏

代國(北魏前身)什麼時候建立及滅亡

338年建立,376年被苻堅滅亡。君主只有一個拓跋什翼犍

拓跋什翼犍曾為質子在後趙都襄國生活多年,深受漢文化影響。鹹康四年(338年)即代王位,置百官,製法律,由部落聯盟最終轉變為國家形式。代建國三年(340年)定都雲中盛樂城(又名石盧城),後又在故城南筑盛樂新城,發展農業。建國三十九年(376年)前秦苻堅發兵擊代。什翼犍兵敗奔逃後被殺。代亡。

北魏是什麼時間建立的

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同年四月,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

北魏後面是什麼朝代

北魏滅亡

高歡在532年立元修為帝,即孝武帝。但元修無法容忍高歡掌握實權,在534年投奔長安的宇文泰。

534年,高歡立元善見見做了皇帝,即孝靜帝,並遷都於鄴(今河北臨漳),這就是歷史上的東魏政權。遷都時,高歡將洛陽城內40萬戶居民遷到鄴城,並大拆洛陽宮殿,將所拆的建築材料運往鄴城,致使漢魏洛陽城300年錦繡帝都,逐漸化作一片廢墟。第二年,孝武帝與宇文泰有隙,被宇文泰毒死,雍州刺史兼尚書令宇文泰立元寶炬為帝,建都長安,這就是歷史上的西魏政權。

東魏、西魏均沒維持多久,550年,高歡的兒子高洋廢掉東魏,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北齊政權。557年,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廢掉西魏,建立了北周政權,北魏正式滅亡。

隋朝(581年-618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因唐朝與隋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一脈相承,故史學家常將兩朝合稱為隋唐。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即隋文帝,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北周覆亡

北魏的滅亡過程北魏是怎樣被北齊取代的

北魏並不是馬上被北齊取代的 ,北魏滅亡後,先後經歷了東魏與西魏並存,北齊與北周對立的過程。

北魏孝武帝末年,權臣高歡、宇文泰將北魏轄區切割成東、西兩塊。東魏(534-550年)以鄴城為都,歷1主16年,西魏(535-556年)都長安,經3帝,共享國22年。東、西魏先後被北齊(550-577年)和北周(557-581年)取代。北齊是鮮卑化漢人高氏所建的政權,立國28年,有3代6帝。

相關問題答案
北魏什麼時候滅亡?
北齊什麼時候滅亡?
衛國什麼時候滅亡?
蜀國吳國什麼時候滅亡?
東晉什麼時候滅亡?
西晉在什麼時候滅亡的 ?
北方什麼時候植樹最好?
恐龍在什麼時候滅絕的?
北方什麼時候收稻子?
地球人什麼時候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