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有哪些民族?

General 更新 2024-06-10

陝西省最主要民族是什麼族

陝西除漢族外,有42個少數民族在全省雜居,散居。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佔少數民族人鼎的89.1%。此外,千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滿族、蒙古族、壯族、藏族;百人以上的有朝鮮族、苗族、侗族、土家族、白族、錫伯族;其它少數民族均在百人以下。

少數民族在千人以上的縣、市、區共24個。這些縣、市、區是西安市的蓮湖區、新城區、碑林區、灞橋區、雁塔區、未央區、銅川市城區,寶雞市的金臺區、渭濱區、寶雞縣、隴縣、鳳縣、千陽縣、安康縣、寧陝縣、紫陽縣、旬陽縣、漢中市、西鄉縣、略陽縣、鎮安縣、咸陽市、渭南縣、華陰縣。

陝西的民族習俗有哪些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南方人細緻,北方人粗獷,而西北人粗之更甚”。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生活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彙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麵條像腰帶、鍋盔像鍋益、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等,這都是對陝西人非凡形象的概括。

以前在反映陝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經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對襟夾襖的老漢及老年婦女頭上都戴著(頂著)一塊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關中農村,這裡的形,和你在電影裡看到的一模一樣的。

原來陝西地區盛產棉花,當地農村很早就有用棉花紡紗織布的習慣。當地人愛把這種用棉花紡織而成的土布樑成黑色。所以,在關中農村,中老年人有服裝大多是黑色的。這大概與秦始皇以水為德,崇高黑色的遺習有關吧。當地人還習慣把用棉花織成黑色或白色的手帕戴在頭上,可防風、防塵、防雨、防晒,可擦汗、可潔手,還可臨時用來包東西。真可謂既經濟又實惠方便。

無論是在西安城還是整個陝西省,都隨處可見一邊蓋“一邊蓋”的房子。我國幅源遼闊,各地民居的式樣都各不相同,但是像陝西這半邊屋的建築式樣,卻實屬罕見。

何為一邊蓋?一般的房子房頂皆為人字形,可是陝西的房子卻只是人字的一撇。據說因為陝西乾旱少雨,所以這一邊蓋的房子能讓那珍貴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裡,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來陝西農業發展緩慢,人口卻迅猛增加。農村中原來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積有限,而人口眾多,住宅緊張,於是便形成了房子“半邊蓋”的歷史。

俗稱“八百里秦川的”陝西盛產小麥。小麥也就成了陝西人的主要食糧之一,而麵條則是陝西人最主要的飲食。麵條的種類繁多,棍棍面、拉麵、扯麵、臊子面……麵條既粗又厚,吃起來光滑、筋道,很有嚼頭。

扯麵也叫冰冰(讀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裡人所吃的扯麵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麵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一根麵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8兩、1斤也是輕輕鬆鬆的。

陝西人吃麵,喜歡將面和硬揉軟、擀厚、切寬。這種面煮熟以後,撈在碗裡,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飢。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裡,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至於那像鍋蓋般大小的烙餅其實不是烙餅,準確地說叫鍋盔。鍋盔是用麥面製成面坯,在鐵鍋上烙烤而成的一種餅子。它既是陝西人的主食,又是出外隨身攜帶的乾糧。

關於鍋盔的起源,歷來說法不一。有的說,鍋盔是諸葛亮初出茅廬,火燒博望坡後,為幫關羽穩定軍心而發明的;有的說,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名士兵在焦慮之中便把麵糰放進頭盔裡,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餅。因為是用頭盔烙制而成的,所以叫做鍋盔。不管怎麼講,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陝西人做鍋盔,將面和得很硬,甚至用手都揉不動,只能藉助木槓子,用全身的力量來壓揉,壓成圓餅以後,放在鐵鍋裡,用麥秸火慢慢烙烤,並用微火煨熟。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裡酥、清香可口,放上十數八天也不會變味。陝西農村的鐵鍋都很大,直徑一般都在二尺以上,所以烙出的......

西安有多少少數民族?

西安全市共有少數民族52個,常住人口9.78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15%。在少數民族矗,回族人口最多,有64216人,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5.28%。其他少數民族,10000~1000人的民族有5個,分別是滿族9928人,蒙古族3086人,朝鮮族1133人,壯族1201人,土家族1060人;1000~500人的民族有3個,分別是藏族848人,維吾爾族690人,苗族655人;500~100人民族有7個;100人以下民族有33個,還有未識別民族29人。

西安有哪些少數民族

西安市擁有中國56個民族中的50個,漢族佔總人口的98.8%,少數民族以回族人口最多,佔到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5%。人口在50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還有:滿族、蒙古族、朝鮮族、壯族、土家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更詳細的名單請見西安市民族宗教委員會的網頁:www.xasmw.gov.cn/index_info.asp?board=28&menu=5

樓上回答說回族來自甘肅並不準確,他們中很多人是“同治回亂”時期留在西安城裡的回民後代。

陝西安康有哪些少數民族

安康是少數民族雜散居市,有23個少數民族。人口2.84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0.97%,居全省市級少數民族人口第二位。其中回族2.75萬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7%,滿族300多人,其他少數民族均在100人以下。

少數民族在全市10個縣(區)均有分佈。全市城鎮少數民族人口1.97萬人,城鎮少數民族聚居人口在30%以上的街道辦事處1個、居委會8個。農村少數民族人口8700多人,農村少數民族聚居人口占30%以上的鎮1個、村13個、組61個。

全市現有少數民族人口占全村人口比例在5%以上的行政村共45個,涉及8個縣區的19個鄉鎮,全市現有少數民族人口占鄉鎮總人口比例在5%以上的鄉鎮有4個,涉及漢濱、寧陝和紫陽。

全市現有少數民族學生佔30%以上民族小學20所,在校學生3359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513人,佔在校學生總數的45%。

陝西省有哪些民族?

陝西主要有漢族,回族少量的蒙古族

陝西省有哪些少數民族

回族、滿族、蒙古族、苗族、羌族等

陝西關中民俗有哪些

陝西關中文化如下:

唐三彩陶

是在漢代單色釉陶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新品種,是在白地的陶胎上,刷上一層無色釉,在用黃,綠,青等色加以裝飾,燒製而成,色彩鮮麗,光澤柔和,各種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俑,實屬三彩之冠。

面花

面花的製作盛行於陝西關中和陝北,當地人稱為花饃。每逢婚喪嫁娶,年節慶典,鄉親們製做出各種各樣的花饃,造型別致,形態逼真,或擺茶陳列,或饋贈親朋,即可食用,又是一種獨具地方特色的藝術品。製作花饃,和麵、蒸饃的火候都有講究,只有那些技術高超的人才能蒸出形狀好、不變形的花饃。

眉戶

眉戶在陝西關中地區最為流行,也為外省如甘肅、寧夏、青海、河南、山西等地群眾所喜歡,它是由民歌脫胎髮展而來的。盛行於華陰、華縣地區的稱東路眉戶,西路眉戶最早盛行於眉縣及戶縣,唱腔委婉細膩優美動聽。眉戶的唱腔音樂有50多個曲牌,可以表現人物在舞臺上豐富的情感和曲折的劇情。

戶縣農民畫

陝西農民畫原於民間,所畫內容多取材於人物、動物、花鳥等,構圖簡潔美觀,注重色彩數量,追求強烈的直觀效果,鄉土風情濃厚,內容健康,樸實,給人積極向上的激情。色彩豔麗,筆法自由,同時也兼收中外其他美術派別的長處,給作品增添了新的格調。 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深受國內外遊客和專家的好評。陝西農民畫主要分佈在關中的戶縣,陝北的安塞和洛川。戶縣被譽為“農民畫之鄉”已擁有2000多名土生土長的農民畫家,許多優秀作品被國內外藝術館收藏。

陝北剪紙

剪紙俗稱窗花,為聰慧的勞動婦女所創作,她濃縮著古老的黃河文化。每逢春節,家家窗上,門上貼滿各式各樣剪紙,把人們喜慶,快樂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近年來,這株黃土高原出生的民族藝術之花飄洋過海,深受國外賓朋的歡迎。

鳳翔彩繪泥塑

鳳翔彩繪泥塑以造型優美、色彩豔麗、生動逼真而享譽海內外。傳說明代朱元璋的軍隊駐紮此地,士兵大都是江西老表,會製陶手藝。落戶為農後,他們在農閒時做些玩具和禮物,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今天的彩繪泥塑。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這朵古老的民間藝術之花更加繁盛,成為陝西重要的旅遊紀念品。

鳳翔木板年畫

已有四百七十多年的歷史,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紮根於農村。從年畫畫稿,調版,印刷到彩繪,都是鄉村勞動人民在農閒時,手工操作。按農民生產,生活美好期望取材,按農民傳統愛好的造型配色習慣而研製的。經過不斷的吸收前人興味,藝人逐步修改,提高出新,形成了都特的藝術風格。在陝,甘,寧,青,川一帶享有盛名,在國外也有一定影響。

仿秦兵馬俑

隨著秦兵馬俑的發掘與展出,秦兵馬俑複製品也日漸成為中外遊客理想的紀念品和禮品。其造型逼真,品種適宜於藝術館、博物館等陳列,也可供家庭陳設、裝飾、饋贈親友。滿足了中外遊人的購物需求,使秦俑走出陝西,遍跡世界。

仿秦銅車馬

秦銅車馬是1980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東側挖掘出土的兩件大型彩繪銅車馬,工藝精湛,造型生動。仿秦銅車馬形象栩栩如生,能以假亂真,既滿足了中外遊人的購物需求,又充實了我國工藝美術品寶庫。

秦腔,以西安易俗社,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的秦腔最為著名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重點主要在農村,體制多樣,組織分工嚴格有序,保留著民間說書的歷史痕跡 ,是近代陝西諸種戲曲的前身。陝西皮影不僅唱腔種類繁多,表演技術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藝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傳統劇目有《會陣招親》《遊西湖》等。...

陝西省的少數民族有哪些有多少人分佈在哪裡

陝西世居少數民族(何謂世居:不是流動人口,入居時間久,在城市有街道農村有定居點)只有回族,回族人口全國五普陝西有13萬

一半在西安市區,安康、漢中、商洛超過1萬人,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榆林5個市超過千人。

回族較多的縣骸商洛的鎮安縣,超過一萬人;安康的寧陝縣、紫陽縣;漢中的西鄉縣;寶雞的隴縣。

回族較多的城市有西安、安康、寶雞、漢中、咸陽、渭南,西安和安康市區在萬人以上

陝西省居住的現在有54個民族,我國有56個民族,沒有在陝西省居住的兩個民族是什麼民族? 此教材提 5分

朝鮮和哈薩克族

相關問題答案
陝西有哪些民族?
西雙版納有哪些民族?
西北地區有哪些民族?
越南有哪些民族政策?
中國有哪些民族的節日?
河南都有哪些民族?
早期東北有哪些民族?
陝西有哪些二本院校?
吉林有哪些民族?
鄂爾多斯有哪些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