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體積配筋率?

General 更新 2024-05-22

什麼是配筋率,怎麼計算?

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軸心受壓構件為全截面的面積)。 ,其中,為配筋率;As為受拉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b為矩形截面的寬度;h 0為截面的有效高度。ρ=As/bh0。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數量的一個參數。

最小配筋率是指,當樑的配筋率ρ很小,樑拉區開裂後,鋼筋應力趨近於屈服強度,這時的配筋率稱為最小配筋率ρmin。是根據Mu=Mcy時確定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影響構件受力特徵的一個參數,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結構構件的破壞形態,不發生超筋破壞和少筋破壞,配筋率又是反映經濟效果的主要指標。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構件發生少筋破壞,少筋破壞是脆性破壞,設計時應當避免。

如何用體積配筋率算鋼筋工程

各種受力情況的配筋率的計算都有差異,看一下混凝土設計規範上面的計算公式。 (某些鋼筋的截面積與構件截面積的比值為配筋率。)

箍筋體積配筋率的介紹

體積配箍率(ρv)指箍筋體積與相應的混凝土構件體積的比率。

是怎麼根據體積配筋率算出箍筋的大小的

箍筋配筋的計算公式如下:

設樑截面為b×h,保護層為t ,箍筋直徑d。 箍筋長=2(b-2t+h-2t)-3×0.5d+2×5.0d﹢2×10d.

其中:

2(b-2t+h-2t)——箍筋外包尺寸

3×0.5d——三個直角外包尺寸與鋼筋中軸線的差

2×5.0d——兩個135°彎鉤長

2×10d——抗震箍末端平直段長,非抗震為5d。

做工程預算時不必這麼繁瑣,就用2b+2h。 誤差不大。

配筋率的計算公式

1.ρ=A(s)/A。 此處括號內實為角標,,下同。式中:A(s)為受拉或受壓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A根據受力性質不同而含義不同,分別為:1. 受壓構件的全部縱筋和一側縱向鋼筋以及軸心受拉構件、小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計算中,A取構件的全截面面積;2. 受彎構件、大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計算中,A取構件的全截面面積扣除受壓翼緣面積(b'(f)-b)h'f後的截面面積。最小配筋率是指,當樑的配筋率ρ很小,樑拉區開裂後,鋼筋應力趨近於屈服強度,這時的配筋率稱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據構件截面的極限抗彎承載力M(u)與使混凝土構件受拉區正好開裂的彎矩M(cr)相等的原則確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較大值!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結構設計的時候要滿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當構件配筋超過最大配筋率時塑性變小,不利於抗震。配筋率是影響構件受力特徵的一個參數,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結構構件的破壞形態,不發生超筋破壞和少筋破壞,配筋率又是反映經濟效果的主要指標。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構件發生少筋破壞,少筋破壞是脆性破壞,設計時應當避免。 2.箍筋面積配筋率:面積配筋率(ρsv):配置在同一截面(b×s,b為矩形截面構件寬度,s為箍筋間距)內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積與該截面面積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積Asv=單肢箍筋的截面面積Asv1×肢數n。計算公式為:ρsv=Asv/(bs)=(n×Asv1)/(b×s)。最小配筋率:樑:ρsv,min=0.24×ft/fyv;彎剪扭構件:ρsv,min=0.28×ft/fyv。箍筋體積配筋率體積配箍率(ρv):箍筋體積與相應的混凝土構件體積的比率。計算公式為:方格網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02》第90頁)。式中,l1和l2為混凝土核心面積內的長度,即需減去保護層厚度。柱箍筋加密區最小配筋率計算公式為:ρv,min=λv×fc/fyv;λv為最小配箍特徵值,fc為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yv為箍筋及拉筋抗拉強度設計值。其中,fc≥16.7N/mm^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建築抗震設計規範》和《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均有此規定),fyv≤360N/mm^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無此規定,《建築抗震設計規範》和《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有此規定)。(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10已取消fyv≤360N/mm^2的規定。)

箍筋體積配筋率的作用

體積配箍率(ρv):體現柱端加密區箍筋對砼的約束作用。

請問什麼是配筋率,配筋率是如何計算的?都有些什麼要求!

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拉或壓)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軸心受壓構件為全截面的面積)。受拉鋼筋配筋率、受壓鋼筋配筋率分別計算。

計算公式:ρ=A(s)/bh(0)。 此處括號內實為角標,,下同。式中:A(s)為受拉或受壓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b為矩形截面的寬度;h(0)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數量的一個參數。

最小配筋率是指,當樑的配筋率ρ很小,樑拉區開裂後,鋼筋應力趨近於屈服強度,這時的配筋率稱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據構件截面的極限抗彎承載力M(u)與使混凝土構件受拉區正好開裂的彎矩M(cr)相等的原則確定。

配筋率是影響構件受力特徵的一個參數,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結構構件的破壞形態,不發生超筋破壞和少筋破壞,配筋率又是反映經濟效果的主要指標。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構件發生少筋破壞,少筋破壞是脆性破壞,設計時應當避免。

最佳答案

剪跨比短柱不好的理由及設計中應該採取的措施

(1)框架的柱端一般同時存在著彎矩M和剪力V,根據柱的剪跨比λ=M/`Vh_o`來確定柱為長柱、短柱和極短柱`h_o`為與彎矩M平行方向柱截面有效高度。λ>2(當柱反彎點在柱高度`H_o`中部時即`H_o`/`h_O`>4)稱為長柱;1.5 <λ≤2稱為短柱;λ≤1.5稱為極短柱。< p>

試驗表明:長柱一般發生彎曲破壞;短柱多數發生剪切破壞;極短柱發生剪切斜拉破

壞,過種破壞屬於脆性破壞。

抗震設計的框架結構柱,柱端的剪力一般較大,從而剪跨比λ較小.易形成短柱或極短柱,產生斜裂縫導致剪切破壞。柱的剪切受拉和剪切斜拉破壞屬於脆性破壞,在設計中應特別注意避免發生進類破壞。

(2)高層建築的框架結構、框架.剪力牆結構,外框架內核心筒結構等結構中.由於

設置設備層.層高矮而柱截面大等原因,某些工程中短柱難以避免。如果同一樓層均為短

柱,各柱之間抗側剛度不很懸殊,這種情況下按有關規定進行內力分析和截面設計構造,結構安全是可以保證的。應避免同一樓層出現少數短柱,因為這少數短柱的抗側剛度遠大

於一般柱的抗側剛度.在水平地震作用或風荷載作用下吸收較大水平剪力,尤其在框架(純框架}結構中的少數短柱,一旦地震超設防烈度的情況下,可能使少數短柱遭受嚴重破壞,同樓層柱各個擊破,這對結構安全將是極大危險。

因此,當剪力牆或核心筒作為主要抗側力結構的框架.剪力牆結構和外框架內核心筒

結構中出現短柱,與純框架結構中出現短柱應有所不同,重視的程度應有所區分。純框架

結構的樓梯問甲臺處當設置柱閆樑時常使支承該樑的柱形成短柱,為避免出現短柱可在平

臺靠踏步處設粱.而樑兩端設置從樓層框架樑上支承的小柱,平臺板外端不再設樑而樓梯跑板外伸懸挑板。

(3)有抗震設計的框架短柱應按下列要求:

1)必須驗算柱的剪壓比,其受剪截面應符合:

V≤`(1)/(r_RE)`(0.15`β_cf_cbh_o`) (5-23)

式中 V 柱計算截面的剪力設計值;

`f_c`一一混凝土軸心受壓強度設計值;

b——矩形截面的寬度;

`h_o`——柱截面計算力向有效高度;

`β_c`——混凝土強度影響係數.當不大於c50時取l.O;c80時取O.8;在c50和c80之間時可按線性內插取用;

`γ_RE`------承載力抗震高速係數,取0.85.

2)柱的軸壓比,......

配筋率按混凝土的重量一般是多少?

配筋率是就截面而言,鋼筋截面積占斷面面積的百分比;與混凝土方量有關係的是含鋼量,就是每方混凝土所含鋼筋的重量廠多少,這個沒有具體要求,但是對於

配筋率的公式是這樣的嗎?

理論上說是的 不過首先應該明白配筋率的意義: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拉或壓)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軸心受壓構件為全截面的面積)。 那麼由此就可以看出在非軸心受壓構件中的配筋率是 As/bh0 這其中的h0就是有效面積中的有效高度 h0是截面高度減去鋼筋保護層厚度 所以不能簡簡單單的說配筋率的公式是(3.14*r*r*鋼筋根數)/長*寬(或寬*高)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求助有關箍筋的定義

面積配箍 主要是針對樑 高規 6.3.5 體積配箍主要是針對 剪力牆 和框架柱的 抗規 高規上均有說明 查看原帖>>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體積配筋率?
什麼是周長什麼是面積?
什麼是系統的頻率特性?
什麼是成本利潤率?
什麼是總光合速率?
什麼是資金回報率?
什麼是支座鋼筋?
什麼是非貫通筋?
什麼是體能訓練?
什麼是公積金賬戶餘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