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貢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15

恩歲貢是什麼意思?

“恩歲貢”應該寫為“恩、歲貢”才準確。

清代的貢生(相當於舉人)共分為:優、歲、拔

恩、副和例貢6種.其中例貢是用錢捐的所以只稱為“五貢”詳細情況可查《清史稿》選舉志。

附貢生是什麼意思

貢生是什麼概念?貢生相當於舉人副榜。貢生有幾種,蒲松齡是“歲貢”,又叫“挨貢”。就是做廩生時間長了,排隊挨號捱上了貢生。做了貢生以後理論上可以當官了,蒲松齡得到一個虛銜“儒學訓導”。儒學訓導是什麼意思呢?當時封建社會的學校分好幾級,國家一級是國子監,省裡面是府學,縣裡面是縣學。這個儒學訓導就是縣學的副長官,相當於現在一箇中學副校長了。

什麼叫貢院?貢生分拔貢,恩貢,歲貢,例貢各是什麼意思?

貢院:

從前的舉人考試,三年一科,正式的名稱叫「鄉試」,也雅稱為「乙科」,考上的就是舉人了。鄉試都在各省省會舉行(每年秋八月)。鄉試的考場,就稱為貢院

貢生:

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意謂以人才貢獻給皇帝(進貢嘛,很容易理解的)。明代有歲貢、選貢、恩貢和細貢;清代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清代貢生,別稱“明經”。

初進學的秀才,稱為附生,附生升廩生,廩生升歲貢生(含恩貢生),都必須經過歲試,依次遞補。廩生出貢,有一定年限,例如清初臺灣府學是每年一貢,臺灣、鳳山、諸羅縣學每二年一貢,彰化初設時四年一貢,到幹隆末才改二年一貢。這些依序出貢的貢生,便稱為「歲貢」,假如出貢的年份,朝廷恰有重大慶典或喜事,則這年的歲貢,便稱「恩貢」,恩貢有一項歲貢所無的特權,即非有重罪,學政不能呈請革去科名。正途出身的貢生,另有「拔貢」、「優貢」、「副貢」三種。拔貢逢酉一選,也就是十二年考一次,優選者以小京官用,次選以教諭用。至於優貢,則是由地方教官保舉品學兼優生員,項目呈送學政會同巡撫考試,非常難得。副貢是由鄉試卷戶,選取文極佳卻因額滿見遺,或極好卷中稍有瑕疵的落第者,稱為副貢。正途五貢之外,又有「準貢」、「廩貢」、「增貢」、「附貢」、「例貢」等名目,都由捐納而來,視其身分,而名目也不相同。

幫你找了回答,自己也順便懂得了許多^_^

歲進士候選府經歷是啥意思?

歲進士候選府經歷指這戶人家曾經有成為歲進士候選的光榮歷史

歲進士”不是殿試進士,是對於“歲貢(生)”的一種雅化的別稱。,當然不是真正的進士。明清時代的“歲貢(生)”是“貢生”的一類。

“貢生”是什麼?明清科舉時期,按期選拔各地府、州、縣學的“生員”(俗稱秀才),貢入中央國子監(俗稱“出貢”),稱“貢生”。清朝的貢生分為歲貢、恩貢、副貢、拔貢、優貢五類,合稱“五貢”。其中以“歲貢”(歲貢生)最多。

“歲貢”之名,源於明初“各學(按:指各地的府、州、縣學)歲貢一人”。後來因州、縣學大小不同而所貢人數有了差別,但“歲貢”之名已經定型。在清代,平度州學每三年貢二人。所以歲貢遠比舉人(更不比說進士)的人數為多。歲貢之選,例由老資格的“廩生”論資排輩,所以俗稱“挨貢”。秀才出貢,就等於在府、州、縣學畢業,成了國子監的監生(俗稱太學生),取得了出仕做官的資格。按例,開始只能做“候選訓導”,就是候補州、縣學的副學官。在清代後期,絕大多數的“候選訓導”只是一種虛銜,終老無望實授。對於歲貢生來說,最美的稱呼便莫過於“歲進士”了。

“歲進士”作為一個雅稱,可以寫在“私家性”的族譜和碑文裡,卻不能用於正式的文書中,即使帶有“頌揚性”的普通文體,如書信、傳狀裡也很少有用的。

古代貢生是什麼意思

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意謂以人才貢獻給皇帝。明代有歲貢、選貢、恩貢和納貢;清代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清代貢生,別稱“明經”。

縣誌裡的“恩拔歲副”是什麼意思?

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清代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

恩貢:凡遇皇室慶典,據府、州、縣學歲貢常例,加貢一次作為恩貢

拔貢:由各省學政選拔文行兼優的生員,貢入京師,稱為拔貢

副貢:在鄉試錄取名額外列入備取,可入國子監讀書,稱為“副榜貢生”,故簡稱副貢

歲貢:每年或二三年從各府、州、縣學中選送生員升入國子監就讀,成為歲貢。

直貢是什麼意思

直貢是採用經面緞紋組織織制的純棉織物,由於表面大多數被經浮線覆蓋,厚者具有毛織物的外觀效應,故又稱貢呢或直貢呢;薄者具有絲綢中緞類的風格,故稱直貢緞。直貢質地緊密厚實,手感柔軟,布面光潔,富有光澤。按所用紗線不同,分為紗直貢和...

五貢是什麼意思

五貢是什麼意思

清代科舉制度中對五類貢生的總稱.包括: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和優貢。這五類都是正途出身資格。另有捐納取得的貢生,稱為例貢。

貢生丶撥貢生丶歲貢丶稟生丶監生丶國學是什麼職位

貢院:

從前的舉人考試,三年一科,正式的名稱叫「鄉試」,也雅稱為「乙科」,考上的就是舉人了。鄉試都在各省省會舉行(每年秋八月)。鄉試的考場,就稱為貢院

貢生:

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意謂以人才貢獻給皇帝(進貢嘛,很容易理解的)。明代有歲貢、選貢、恩貢和細貢;清代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清代貢生,別稱“明經”。

初進學的秀才,稱為附生,附生升廩生,廩生升歲貢生(含恩貢生),都必須經過歲試,依次遞補。廩生出貢,有一定年限,例如清初臺灣府學是每年一貢,臺灣、鳳山、諸羅縣學每二年一貢,彰化初設時四年一貢,到幹隆末才改二年一貢。這些依序出貢的貢生,便稱為「歲貢」,假如出貢的年份,朝廷恰有重大慶典或喜事,則這年的歲貢,便稱「恩貢」,恩貢有一項歲貢所無的特權,即非有重罪,學政不能呈請革去科名。正途出身的貢生,另有「拔貢」、「優貢」、「副貢」三種。拔貢逢酉一選,也就是十二年考一次,優選者以小京官用,次選以教諭用。至於優貢,則是由地方教官保舉品學兼優生員,項目呈送學政會同巡撫考試,非常難得。副貢是由鄉試卷中,選取文極佳卻因額滿見遺,或極好卷中稍有瑕疵的落第者,稱為副貢。正途五貢之外,又有「準貢」、「廩貢」、「增貢」、「附貢」、「例貢」等名目,都由捐納而來,視其身分,而名目也不相同。

幫你找了回答,自己也順便懂得了許多^_^

什麼叫貢院?貢生分拔貢,恩貢,歲貢,例貢各是什麼意思?

貢院是會試的考場,即開科取士的地方。「貢」的意思指的是各地舉人來此應試,就像是向皇帝貢奉名產。貢院最早始於唐朝。

補充說明:

貢院:北京古代的考場

在建國門內大街路北,有一座中國社會科學院大樓。它附近的衚衕還分別名叫“貢院東街”、“貢院西街”和貢院頭條、二條、三條等。原來這裡就是北京古代的考場——貢院。

為什麼我國古代的考場叫“貢院”呢?原來就是通過考試選拔人才貢獻給皇帝或國家的意思。在古代,凡是獻給皇帝的物品叫貢品。唯獨“貢院”是貢獻人才的。

北京明清兩代的貢院建立於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因當時京城的城垣和皇宮尚未完成,財力物力有限,就用木板和葦蓆等搭蓋成考棚。四周圍起先是用荊棘圍成的牆。大門五間,稱為“龍門”,有鯉魚跳龍門之意。中間三門上有橫匾,中門上題“天開文運”,東門上題“明經取士”,西門上題“為國求賢”。貢院內的中路主要有明遠樓、公堂、聚奎閣和會經堂等。東西兩旁則是低矮的考棚,又叫“號棚”,計有9000多間,貢院的四角還有了望樓。

北京的貢院既是全國會試的考場,也是順天府(北京)鄉試的地方。鄉試每三年一次。在秋天,故叫“秋試”又叫“秋闈”,為九天,農曆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場,每場三天。全國的會試科考也是每三年一次,在春天,故叫“春試”,又叫“春闈”,也為九天,農曆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場,每場三天。

貢院裡的監考很嚴,進貢院大門時,要進行嚴格的搜身,以防考生的身上藏有“夾帶”。所謂“夾帶”,即是把考試的答案或提綱藏在身上。如有夾帶,則送刑部嚴辦。當考生進入考場的考棚後,就要鎖門。稱為“鎖院貢試”,因貢院的外圍四周是用荊棘圍圈的。所以又叫“鎖棘貢試”。考生每人一間考棚、一盆炭火、一支蠟燭。待試題發下來,明遠樓上響起鼓聲,應試的舉子們就苦思冥想做起八股文來。因當時還沒有鐘錶,就以點香為計時。

貢院的“鎖院貢試”最怕著火,而著火的事件卻經常發生,因此院內有很多大缸盛水以備救火。但杯水車薪,實是虛設。貢院著火的事件很多,如在明正統三年(1438年)的秋試,首試的頭一天,就著了大火。最嚴重的一次,是明天順七年(1463年),春試的第一天夜晚,考場著火,燒死了九十多個考生。明英宗給死者每人一口棺材,埋葬在朝陽門外的空地,並立碑“天下英才之墓”,人們稱為舉人冢。貢院屢屢失火,不得不改建,明正德年間的大學士張居正上疏皇帝,於是貢院改木板房為以磚瓦結構為主的建築。使防火性能加強。在清乾隆時期,又把貢院修葺一新,竣工時乾隆還親自去視察。並作詩,詩句中有:“從今不薄讀書人”。

在貢院的明遠樓旁有一棵元代古槐,相傳這裡是文光射鬥牛的地方,所以叫它“文昌槐”。它的根部生在路東,主幹彎曲向西,所以樹冠呈在路西邊。此槐長勢如臥龍,相傳此槐與考生的文運有關。因此考生們都要膜拜,以登龍門,故此槐為京城的名槐。貢院的科考也給附近的衚衕帶來了繁榮,如出現了售筆紙一條街的“筆管衚衕”,有會館性質的旅館街道“鯉魚衚衕”、“驢蹄子衚衕”(考生騎驢進京趕考住宿)等。其中鯉魚衚衕原本是一條小衚衕,先叫“老人衚衕”。進京的考生有錢的大多騎驢進京住在驢蹄子衚衕,相傳有一次會試時一個窮考生因沒有錢,走著進京只得住到老人衚衕的一位老人家,相傳在科考的前三天忽降雨水,衚衕地面成河,有大鯉魚出現。後這位窮考生竟考中了第一名“狀元”。從此,老人衚衕名氣大振,以後考生們又紛紛住到老人衚衕,想借運高中,衚衕也改名為“鯉魚衚衕”。到清初,因政治上的原因,有會館性質的旅館都被遷到南城,以後在宣武和崇文一帶陸續出現很多會館。

......

相關問題答案
歲貢是什麼意思?
元貢是什麼意思?
是日歲破是什麼意思?
低迷的歲月是什麼意思?
徒手敬歲月是什麼意思?
戎馬歲月是什麼意思?
若歲月是什麼意思?
解歲宴是什麼意思?
歲君是什麼意思?
流年歲月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