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的誦特點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17

詩歌的特點是什麼

詞目:詩歌   拼音:shī g 《詩經》

ē

基本解釋

[poems and songs;Poetry]   詩歌現代漢語釋為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載:“詩者,志之所在也。在i心為志,發言為詩”。宋嚴滄浪《詩話》雲:“詩者,吟詠性情也”。中國古代稱不合樂的為詩,合樂的稱為歌,現代統稱為詩歌。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就是詩歌。

詳細解釋

中國 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現代一般統稱為詩歌。它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的要求,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詩的起源大約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時期就有相關文獻記載。《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相傳為孔子所編。近年來關於這個問題學術界尚有爭論。中國古代詩歌歷經漢魏六朝樂府、唐詩、宋詞、元曲之發展。《漢書·禮樂志》:“和親之說難形,則發之於詩歌詠言,鍾石筦弦。” 漢 荀悅 《漢紀·惠帝紀》作“詩謌”。 唐 韓愈 《鄆州溪堂詩》序:“雖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謂,而喑無詩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 唐 宋 翰林,極為深嚴之地,見於詩歌者多矣。” 魯迅 《書信集·致竇隱夫》:“詩歌雖有眼看的和嘴唱的兩種,也究以後一種為好。”

編輯本段起源

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於上古時期的勞動號子(後發展為民歌)以及祭祀頌詞。詩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吉爾、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編輯本段發展

詩歌發展經歷了《詩經》→ 《楚辭》→漢賦→漢樂府詩→建安詩歌→魏晉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現代詩的發展歷程。

編輯本段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編輯本段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其間有一個絕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註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什麼是詩歌?詩歌有什麼特點?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

詩體概說

詩體的分類,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現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簡單地談談漢魏六朝和唐宋的詩體。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採集,併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龍·樂府》篇說:"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q亥ot;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後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

唐以後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

詩的有那些基本特點?

樓主到底是要問詩的特點,還是詩的分類?

詩歌的特點可以歸納如下,但詩的分類,分法就太多了,樓主可以參考別人關於詩的分類的提問.

詩歌的特點:

詩歌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飽丁著作者豐富的思想和感情,富於想象,語言凝結而形象性強,具有節奏韻律,一般分行排列。

古典詩歌形式採用逐句分行和押韻,現代詩歌的形式和內容已經極大豐富,伸縮性極強。

詩歌特點

一、詩歌的基本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和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精煉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建築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和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①這個定義性的說明,實際上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會生活。

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一切文學作品反映社會生活都要求進行藝術的集中概括,但是詩歌與其它文學體裁相比較,要求集中性、概括性的程度更高。

詩歌怎樣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會生活呢?一般地講,詩人總是選取生活中最有特徵、最典型的事物,將豐富的生活內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濃縮,集中概括在這些事物之中,通過描寫這典型事物的形象特徵,就可以表現更廣泛的社會生活和具有更普遍的思想意義。白居易的《琵琶行》,全詩通過描寫一個歌女彈奏琵琶的事件,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了豐富複雜的社會生活與思想感情。詩的前半部分(從“潯陽江頭夜送客”到“唯見江心秋月白”),通過集中描繪琵琶彈奏的音樂,表現歌女“平生不得志”的“幽情暗恨”,隱約地反映著她的“心中無限事”。緊接著第二段(從“沈吟放撥插弦中”到“夢啼妝淚紅闌干”),歌女自述其生活遭遇,集中概括了她從少到老的生活經歷,同時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京城長安的繁華生活。末尾一段,詩人自敘受讒被貶,謫居潯陽城的生活景況。詩中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二句,將詩人與歌女都從帝京淪落到“天涯”的生活遭遇和“不得志”的思想感情聯繫起來,從而使所反映的生活事件更具有普遍意義。結尾“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更是集中地表現了詩人長期鬱結在心中的思想感情。全詩不論是描寫景物、敘述事件或是抒發感情,都是十分集中、凝鍊的。毛澤東的七律《長征》,全詩只有八句五十六字,由於選擇了長征過程中最富有特色、最有代表的事物加以描寫,因而能以最精煉的形式形象地概括了中國工農紅軍歷盡艱難險阻,勝利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徵的戰鬥歷程,充分表現了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和作者的革命豪情,顯示了詩歌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的特點。

第二、抒情言志,飽和著豐富的思想感情。

詩歌的抒情性極強,作品飽和著豐富而強烈的思想感情。我國傳統的詩歌理論都很重視這個特點。《尚書·堯典》①中就有“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這樣的記載②;漢代的《毛詩序》在論及詩歌抒情言志的特點時寫道: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這裡已經說明詩歌、音樂、舞蹈都是人們心中的“情”、“志”的表現,是由“情動”而引起的。對此,漢唐及以後的學者還有不少的解釋。他們認為“情”、“志”、“意”實為一體,都是屬於人的思想感情。所謂“詩言志”,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詩歌要表達思想,抒發感情。

實踐經驗證明,詩歌的創作過程自始至終都是伴隨著詩人感情的激動而進行的,是其強烈感情的產物。郭沫若就曾經談過詩人的感情與詩歌作品感情的密切關係。他在《論詩三札》中說:

大波大浪的洪濤便成為“雄渾”的詩,便成為屈子的《離騷》、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李杜的歌行,但丁的《神曲》、彌爾頓的《失樂園》、歌德的《浮士德》。小波小浪的漣漪便成為“沖淡”的詩,便成為周代的......

詩歌的特點有哪些???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儘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

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其他的無數詩人,象滿天的星斗一般。這些詩人,今天知名的就還有二千三百多人。他們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詩》中的也還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從側面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此外,還有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有表達兒女愛慕之情的,有訴說朋友交情、人生悲歡的等等。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為他們寫作的題材。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而許多偉大的作品,則又是這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的典範,形成了我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並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鉅製;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於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編輯本段]元曲定義

一般來說,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是元代文學主體。不過,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單指雜劇,元曲也即“元代戲曲”。

元曲

[編輯本段]曲源

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於元朝產生大變化,把詩詞之美融入樂聲中而風行之,據考證,論曲起源可上溯至遠古生民之始“鈞天九奏”、“葛天八闋”,孔子亦詩三百篇作絃歌;安徽及湖南則以《楚辭九歌》為祀歌,降至漢樂府《延年協律》、唐詩《旗亭畫壁》、宋詞酒宴歌席,均以譜入管絃而歌之。曲為何能獨得樂曲之名?也因其與音樂關係比樂府、詩詞更加的密切。是韻文學發展極致,故能佔魁。就中國的韻文文學,與音樂關係密不可分。以詞來說,其源於唐曲子,唐曲子則出於隋唐燕樂,宋詞是倚聲而作,就是先有調,再按其所奏樂曲配詞吟唱。又《宋元戲曲考》載:就元曲三百三十五調其淵源,出於宋代大麴十一、唐宋詞七十五、諸宮調二十八。當時,文人便作另一種文學發展而擬之。宋末,民間出現更多新樂曲;如元人楊朝英編集之《太平樂府》與《陽春白雪》中之令、散套、加上少數民族樂曲。宋詞漸無法滿足當時需要,以致“詞”在聲樂上的地位就逐漸被“曲”取代之。散曲之文......

詩的簡介特點

詩是文學基本體裁之一。《詩大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和歌的不同之處是:詩以誦為主,歌以唱為主,所謂詩要誦其言,歌要詠其聲。詩多為有感而作。詩是一種最普遍的藝術,如陽光一般灑落在人類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對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如風、電、雷、雨等無法理解,於是 統統把這一切歸於神明。出於敬畏,原始人類唱歌跳舞地對神明唱出頌歌,表達了人們的期望——風調雨順,獲得豐收等等。這便是詩的起源。

它源於宗教。還有一種形式,起源於勞動。原始人一面勞動,一面發出單純而有節奏的呼叫,以忘卻勞動帶來暫時的痛苦和振奮精神,協調動作。漸漸這種單純而有節奏的呼叫聲,發展成為模仿勞動本身的聲音和表達勞動者本身感情詩歌。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詩是韻文,從勞動時發生的;小說是散文,從休息時發生的。”所以我們說,詩是普遍的藝術,是一種最為古老的文學藝術樣式。

詩最本質的特徵是抒情美。無論是小說、散文、戲劇、最優美之處,無不閃現出詩的光環來。因而詩是文學中的文學。在藝術領域中,詩無所不在。詩美是藝術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體現。詩歌的美也不時出現在非文學藝術的領域中,科學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狀態、工作狀態中也散發出智慧光彩都有詩的蹤影。

詩並不是只在詩裡,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學樣式和藝術類型的共同質素。所以,詩是一種普遍的藝術,甚至是超過藝術疆界的藝術.

shī【名】

(形聲。從言,寺聲。本義:詩歌)

同本義〖poetry;verse;poem〗

詩言志,歌永言。——《書·舜典》

詩,志也。——《說文》

詩所以合意,歌所以詠詩也。——《國語·魯語》

教六師,曰風,曰賦,曰比,曰典,曰雅,曰頌。——《周禮·大師》。毛詩序,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臨清流而賦詩。——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又如:詩筒(裝詩稿的竹筒);詩瓢(放詩稿的瓢勺);詩友(以詩詞唱和的朋友);詩虎(作成詩句的燈謎);詩流(詩的流別系統);詩案(因詩獲罪的案件);詩眼(詩句中最為工巧傳神的一個字);詩債(指向他人乞詩或索和未及酬答);詩傳(詩集);詩獄(因詩篇的內容為言官所檢舉而引發的文字獄)

指《詩經》。在古語中凡稱“詩曰”、“詩云”都是指《詩經》〖TheBookofSongs〗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

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孟子·梁惠王上》

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又如:詩什(《詩經》以十篇為一單位,編為一卷,因乃名為一什);詩序(《詩經》的序);詩教(《詩經》的教化功能);詩傳(《詩經》的註解)

詩人〖poet〗。如:詩公(對詩人的尊稱);詩手(詩人);詩侶(詩友);詩囚(指苦吟詩人。因其詩境艱澀困苦,如被囚禁一般);詩奴(輕視下乘的詩家。好作詩或絕無佳篇);詩宗(對詩人的敬稱詞);詩翁(負有盛名而年歲已高的詩人);詩聖(有極高成就的詩人)

比喻美妙而富於生活情趣或能引發人強烈感情的事物〖finething〗。如:詩景(優美的景色);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詩

詩shī【動】

誦詩;作詩;賦詩歌頌〖poetize〗

能造者其必詩,敢往者無不賦。——楊炫之《洛陽伽藍記》

又如:詩功(作詩的功力);詩酒(做詩與飲酒);詩道(作詩的規律、主張和方法);詩牌(用以題詩的木板);詩懷(做詩懷念)

詩碑shībēi

〖poemtablet〗名勝中刻詩......

詩歌的特點 5分

詩歌的特點

1.分行排列

分行排列是詩歌區別於其它文體樣式的最基本的外在形式上的特點。

2.飽含真情

沒有情,無以談詩,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詩人。

3.立意新穎

詩歌強調意的重要性,實際上意不光重要,還應該新穎,應該寫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新意來,應該有獨特新奇的發現和感受。

4.聯想自然

聯想自然即從眼前的事物觸發靈感,聯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聯結起來,沒有牽強附會之感。

5.跳躍自如

詩歌要在極短的篇章裡包蘊極其複雜的思想內容,有時時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過渡,跳躍自如。

6.凝練集中

凝練,指語言,集中,指主題,即能夠用極其稜練、準確、生動的語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簡意深,在有限的詩句之內,容納豐富的思想內容。

7.節奏和諧

節奏作為音樂術語是指音響運動中,有規律地交替出現的長短、強弱現象。反映在詩歌中的節奏,則指詩句中詞和詞中間的音節停頓,或感情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前者為外在節奏,後者為內在節奏,只有外在和內在協調一致了,才會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

8.形象生動

形象,本義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體外貌,具有可視可聞可觸可感的性質。古人對形與象是分別論述的,認為:形,指形體,是客觀存在的實體;象,是映象,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是人通過視覺對物體的直觀映象。現在人們把“形”與“象”組合成一個複合詞,作為藝術概念,指作者根據現實生活中各種現象加以選擇、綜合所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內容和審美意義的具體可感、鮮明生動的圖畫,包括人物、環境、景物等。

9.意境優美

意,指意脈,即思想感情的脈絡;境,指境象,即意脈貫注的對象。意境合稱,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結合產生的一種境界。 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景象融為一體,通過藝術手段描繪出來,構成一種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讀者可以從有限感知無限,得到一種韻味無窮的美感。

10.虛實相生

有實有虛,虛實結合,才能把讀者帶到一個既不脫離現實、又能超越現實、亦真亦幻、迷離朦朧的藝術境界中去

詩歌具有哪五種特點

詩歌的特點

1.分行排列

分行排列是詩歌區別於其它文體樣式的最基本的外在形式上的特點。如,有一則新聞如果分行排列的話就是一首詩

2.飽含真情 嚴羽說:“詩者,吟詠性情也。”葉燮說:“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白居易說:“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李季說:“詩,是詩人對社會生活在他頭腦中引起的激情的自然流露,每一行詩,都是心靈激動的記錄。”艾青說:“詩的情感的真摯是詩人對於讀者的尊敬與信任。”“詩與偽善是絕緣的,詩人一接觸到偽善,他的詩就失敗了。”沒有情,無以談詩,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詩人。 3.立意新穎 王夫之說過:“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蘇軾也說:“詩者,不可以言語求而得,必將深觀其意焉。”這是強調意的重要性,實際上意不光重要,還應該新穎,應該寫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新意來,應該有獨特新奇的發現和感受。 4.聯想自然 聯想自然即從眼前的事物觸發靈感,聯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聯結起來,沒有牽強附會之感。

5.跳躍自如 詩歌不能像小說那樣,細微末節,娓娓到來,也不能像散文那樣,抓住某個片斷,盡情揮灑,大肆渲染,它要在極短的篇章裡包蘊極其複雜的思想內容,有時時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過渡,跳躍自如。6.凝練集中 凝練,指語言,集中,指主題,即能夠用極其精練、準確、生動的語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簡意深,在有限的詩句之內,容納豐富的思想內容7.節奏和諧 《禮樂記》解釋:“節奏,謂或作或止,作則奏之,止則節之。”節奏作為音樂術語是指音響運動中,有規律地交替出現的長短、強弱現象。反映在詩歌中的節奏,則指詩句中詞和詞中間的音節停頓,或感情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前者為外在節奏,後者為內在節奏,只有外在和內在協調一致了,才會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

8.形象生動 形象,本義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體外貌,具有可視可聞可觸可感的性質。古人對形與象是分別論述的,認為:形,指形體,是客觀存在的實體;象,是映象,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是人通過視覺對物體的直觀映象。現在人們把“形”與“象”組合成一個複合詞,作為藝術概念,指作者根據現實生活中各種現象加以選擇、綜合所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內容和審美意義的具體可感、鮮明生動的圖畫,包括人物、環境、景物等。 詩的形象是詩人情感的物化,是由詩人的主觀感受凝固而成的有聲有色有形有態的真善美的統一體。別林斯基說:“詩歌用形象訴於靈魂,而這些形象就是那永恆的美的表現。” 9.意境優美

意,指意脈,即思想感情的脈絡;境,指境象,即意脈貫注的對象。意境合稱,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結合產生的一種境界。也就是說,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景象融為一體,通過藝術手段描繪出來,構成一種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讀者可以從有限感知無限,得到一種韻味無窮的美感。10.虛實相生 戲曲講究“不像不成戲,太像不成藝”;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齊白石語);寫詩“當在切與不切之間”(查為仁語),“太切題則粘皮帶骨,不切題則捕風捉影。須在不即不離之間”(錢詠語)。像與不像、似與不似、切與不切、不即不離等說法不同,意思一樣,都可以歸結為虛實處理問題。清方薰論畫時說:“古人用筆,妙有虛實,所謂畫法,即在虛實之間,虛實使筆生動有機,機趣所之,生髮不窮。”詩歌也一樣,有實有虛,虛實結合,才能把讀者帶到一個既不脫離現實、又能超越現實、亦真亦幻、迷離朦朧的藝術境界中去。

...

詩歌的特點又哪些呀?

詩歌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

詩體概說

詩體的分類,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現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簡單地談談漢魏六朝和唐宋的詩體。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rl],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採集,併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龍·樂府》篇說:"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後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

唐以後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

“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現代詩的含義:

1.形式是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營重於修辭。

“古典詩”與“現代詩”的比較:“詩”者皆為感於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現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詩歌主要有以下幾部分:

(一)詩歌的起源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二)詩歌的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

相關問題答案
古詩的誦特點是什麼?
華山的路特點是什麼?
諸葛亮的性特點是什麼?
冷漠的人特點是什麼?
寫作好的人特點是什麼?
古詩的結構特點是什麼?
現代詩的特點是什麼?
詠史詩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花道的特點是什麼?
湘菜的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