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簡稱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31

山西簡稱()省會是太原,又叫()

山西簡稱(晉)省會是太原,太原又叫(幷州、晉陽),山西也稱“山右”

山西簡稱什麼?

你是笨蛋啊?你不知道山西簡稱啥?是晉啊!山西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100多萬年前就有古人類生息在這塊土地上,相傳堯、舜、禹都曾建都山西。春秋時期,山西大部分為晉國領地,故山西簡稱為“晉”,戰國初韓、趙、魏三分晉,山西又有“三晉”之稱。

--------------------------------------------------

唐、晉、三晉及其它

相傳太原是古唐國封地,山西簡稱晉,三晉是山西、太原的美稱。本文將就唐、晉、三晉的聯繫說一段有關太原的歷史。

一、關於唐。唐在漢字中本義大言,引申為廣大的意思。《論衡·正說》注為“唐之為言蕩蕩也”。揚雄《甘泉賦》有“平原唐其壇曼兮”句。然而,在中國,在世界一說到唐,人們總要想到中國歷史上的封建大帝國唐朝。公元 617年,由於隋煬帝楊廣好大喜功,窮奢極欲,徵集百姓,大興土木,民不聊生,農民大起義已發展到如火如茶的境地,太原留守李淵及其子“太原公子”李世民乘機起兵,攻人長安。次年,隋朝滅亡,李淵在關中稱帝,國號曰唐,建都長安。唐代前期,經“貞觀之治”,國勢極為強盛,北部疆域在7世紀後葉,北界曾包括貝加爾湖和葉尼塞河上游,西北達到裡海,東北達到日本海。唐王朝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橫跨亞歐的大帝國,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但是,李淵父子,奪取天下後何以將國號定為唐呢?還得從山西太原談起。

相傳,大約在公元前21世紀前,中國處於父系氏族社會的後期,黃帝是古代各族的共同祖先,山西一帶是部落首領堯的領地。堯為陶唐氏,名放勳,建都於平陽(即今山西臨汾,現有堯廟),史稱唐堯。帝堯苗裔劉累受封於唐國,是我國曆史資歷很早的古國,歷經夏、商、週三代。到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殷之後,又平滅了反叛的劉累後代的唐國。周武王死後,其子誦繼位,為周成王。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叔虞受封的唐,實際上接受了劉累子孫所留的一切,其領地為山西的汾水、澮水流域。至於故唐城究竟在何地,有二種說法:一說在翼城縣西20裡;一說在幷州晉陽縣北 2裡。這裡不作考究。但令人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後者,可能是人們從現實的存在看到,唐改晉後,後人確實在故唐城一帶修築晉陽城併為唐叔虞在晉陽修建了詞堂吧。我的看法是,二說都有可能,比較客觀地說,可能是堯唐建都在臨汾,劉累的後裔在翼城一帶建了唐城,叔虞封唐之後又在晉陽建立了唐城。不管怎麼說,山西太原是古唐國的封地。

李淵隋時為太原留守,世襲唐國公。李淵、李世民父子奪取天下之後,由於太原是他們起事興邦之地,又是古唐國的故地,且唐字本身,在漢語中是個吉字,有大而廣的意思。因此,取國號曰唐。由於大唐帝王在極盛時期,疆域廣大,國力強盛,在世界歷史上的影響較大,至今英美等國仍把中華僑民稱為唐人,把華僑居住集中區叫作“唐人街”,把中國服裝稱作“唐裝”。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卻不知道大唐的唐字追根尋祖還是來自山西太原呢!

二、關於晉。西周時期的晉,大約從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及其子燮父改唐為晉,到公元前 222年,趙代王喜被秦兵攻破,趙國徹底滅亡,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近 800 年。這裡說的晉,包括晉及三晉,下面先說晉。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封爵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從晉國世系計算,晉作為侯國經歷了17世,作為公國經歷了20世,公侯合計共37世 634年,加上自趙魏韓三家分晉成為三個侯國,至秦滅趙統一中國的 154年,合計為 788年。由此可見,晉國作為先秦時期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晉國時代及趙魏韓分晉以後,其......

山西的簡稱是什麼啊?

山西(Shanxi)以大部分位於太行山之西,呂梁山和黃河以東而得名,自古被稱為“表裡山河”。地理座標為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全省縱長約682公里,東西寬約385公里,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現轄太原、大同、朔州、陽泉、忻州、呂梁、晉中、臨汾、長治、運城、晉城十一個地級市。共計86個縣、14個縣級市和18個市轄區。省會太原,省政府駐太原市處東街。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名勝古蹟、歷史名人眾多。

山西省的簡稱是什麼?

當然是晉啦,我就是太原的

太原的簡稱叫什麼

太原,山西省省會,簡稱並(bīng),別稱幷州,古稱晉陽,也稱龍城,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國際交流中心,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曆史,2500多年建城史,“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都。太原市三面環山,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經,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是中國北方軍事、文化重鎮,世界晉商都會,中國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太原的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

太原市轄6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政府駐杏花嶺區新建路。太原市位於山西省中北部的太原盆地,北接忻州市,東連陽泉市,西交呂梁市,南鄰晉中市,地理座標東經111°30′~113°09′,北緯37°27′~38°25′之間,市中心位於北緯37°54′,東經112°33′。

太原市境總面積6988平方千米,總人口429.89萬(2014年) 。其中太原市區總面積1460平方公里,2012年底太原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40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人,流動人口100萬人。

2019年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將在太原舉辦。

太原為何簡稱為"並"?

太原之由來

原,指寬廣平坦的地形,若平原、高原、草原、沙原、苔原者然。我國最早詮釋詞義的專著《爾雅》說:“廣平曰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毛澤東《沁園春·雪》“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皆“原”之妙用。太,古通“大”,如太宰亦作“大宰”,太子亦作“大子”;大、太也有差異,太者大加一點,猶言比大還大,表示大之不盡,或謂很大、極大。我國最早記載“太原”的文獻,首推《尚書·禹貢篇》和《毛詩·小雅·六月》。前者是為“既載壺口,治灘及岐。既修太原,至於岳陽”;後者則為“薄伐嚴狁,至於太原”。前者所謂壺口,即迄今聞名於世的吉縣西黃河壺口瀑布,樑、岐是呂梁山於不同地段的不同稱謂,岳陽為太嶽之陽(南),都說的是當今晉南,顯然指的汾河下游廣袤平川地區。後者據顧亭林《日知錄·太原》條,則在今甘肅平涼為中心的涇水上游平川地帶。《禹貢》太原也罷,《六月》太原也罷,顯然都已超逾當初《爾雅》地形名——通名而進入地區名——專名了。誠然,這類“太原”系作為地區名出現,還不是建制名。

太原成為建制名,而且指現今太原市一帶,是戰國後葉的事。《史記·秦本紀·白起傳》記載了秦昭王四十八年(前 259)“司馬梗北定太原”,到秦莊襄王三年(前 247)“初置太原郡”,治晉陽(今晉源鎮東北古城營一帶)。因為晉陽是太原郡郡城和後來太原府府城,從此晉陽也就兼稱太原了,如此稱謂直至隋唐五代不改。太原盆地儘管比不上汾河下游的晉南平坦遼闊,卻在多山的山西相對地仍不失“大平原”之譽。

誠然,太原之指以晉陽為中心的當今太原盆地,見諸載籍始於上述公元前三世紀中葉,然而,在司馬梗定太原、秦置太原郡之前,早已有後來成為太原郡城的晉陽了。據《戰國策·趙策一》,晉陽城系由趙簡子家臣——傑出的政治家和建築師董安於所肇築,當初”公宮之垣,皆以狄蒿苫楚牆之……公宮之室,皆以鍊銅為柱質”。《春秋》定十三年(前 497)記載“晉趙鞅入於晉陽以叛”;《左傳》作“趙鞅奔晉陽,晉人圍之”;《公羊傳》則雲“晉趙鞅取晉陽之甲,以逐荀寅與士吉射”。這說明晉陽城的肇建,至遲可溯於公元前 497年,即至少已近2500年曆史了。

太原與唐明鎮

如今多少本地人外地人漫步太原街頭,每通過迎澤大街或解放路的時候,往往不由要駐足一瞻兩者交叉路口的“唐明飯店”四個大字,儘管這座早期建築今日已甚為普通,並無些許獨到處。人們為之注目者。在於這“唐明”的涵義?此中沿革得從宋初平定北漢說起。經過宋太祖、太宗兩代的統一戰爭,南北相繼統一,惟獨割據晉陽太原府的北漢,憑險長期固守不下。太平興國四年( 979),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直至北漢主糧盡援絕後投降了,居民還趴在房頂掀磚揭瓦堅持抵抗。趙光義惱羞成怒,破城後,一把火把經營上千年的古城燒為灰燼。失去家園後,許多晉陽人越過汾河,就近流落到唐明鎮來。

唐明鎮在當今太原市西羊市一帶,其實鎮子不過是呈東西走向的一條街而已。然而,小鎮地理形勢頗為雄盛,負山傍水,關隘嚴實,地勢險要,如果從古來歷代中央王朝戰略重心一向在於防範北方遊牧族著眼,這汾河東北的唐明鎮比汾河西南的故晉陽城,則具有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這一點,只需看看北方的兩在天險石嶺關、天門關都在汾河東北而不在汾河西北,就比較彰明較著了。北宋一建國,就與生俱來面臨遼兵南下的危脅,太平興國七年( 982),亦即墮晉陽城的第三年,宋將潘美就急忙拓展唐明鎮,築起城牆,遂代晉陽而成北方巨防。當年潘美所築城垣,即成為今日太原市城區的雛形;而當初屯兵的營坊街、緝虎營,校場巷等,與民居市肆像馬賽克般地插花分佈——......

山西簡稱省會又叫

山西的簡稱是 晉 山西的省會是 太原 (舊的時候叫幷州)

晉是哪個省的簡稱

晉是山西省的簡稱

山西,因大部分位於太行山之西,呂梁山和黃河以東而得名。

傳說這塊地方屬於堯帝的子孫所受封的唐國,後到唐叔虞的兒子這一代,改國號為晉。

春秋時期,山東大部分地區為晉國所有,因此簡稱“晉”。

這就是山西省簡稱為“晉”的由來。

太原屬於哪個省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會,簡稱並,別稱幷州,古稱晉陽,也稱“龍城”。瀕臨汾河,三面環山,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歌曲《人說山西好風光》,便是為了突出山西,尤其是其省會太原的秀美。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信息中心,是以冶金、機械、化工、煤炭為支柱,以輸出能源、原材料、礦山機械產品為主要特徵的全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是我國北方最著名的歷史名城之一。現在,太原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冶金、機械、化工、煤炭工業為主體,輕紡、電子、食品、醫藥、電力和建材工業具有相當規模,工業門類比較齊全的現代化工業城市。國際煤炭與能源新產業博覽會(簡稱國際煤炭博覽會)從2007年起,每年定期在太原舉行。山西國際麵食節、晉商文化藝術周等文化活動也定期在太原舉行。

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古城,2003年迎來了她建城2500週年的輝煌慶典(公元前497—2003年)。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資源而聞名天下。太原很大很大,與全國任何一個城市相比,包括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杭州、蘇州、開封、洛陽在內,都毫不遜色。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盛讚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鎮,非賢莫居。”,歷史文化是古城太原最大的一筆精神財富。太原積澱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如“晉祠”園林,稱得上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建於明代的永祚寺,“凌霄雙塔”是我國雙塔建築的傑出代表;龍山石窟是我國最大的道教石窟,被專家傳為世界之最;始建於北齊、毀於元末明初的蒙山大佛,堪與巴米揚大佛和樂山大佛相媲美!此外還有隋末唐初建造的佛教名剎崇善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道教寺宮純陽宮、多福寺等文物古蹟。

山西簡稱什麼啊?

山西簡稱晉,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300萬。她東依太行,西憑黃河,南接中原,北通大漠。地質、地貌、水文、氣候等條件的複雜多變,為她造就了許多

雄偉壯觀、引人入勝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急流瀑布、珍貴生物等自然景觀錯落其間。既有太行峽谷之險峻,又有壺口瀑布之雄奇;既有北嶽恆山之偉岸,又有涓涓蟒河之清秀。巍巍呂梁山,滔滔黃河水,人說山西好風光,名山大川盡秀麗。

山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大量的考古材料和文獻記載表明,早在180萬年前,我們人類的祖先就已經開始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相傳,華夏民族的始祖女媧、黃帝、炎帝曾在山西南部一帶活動,在那裡至今仍流傳著許多有關他們的美好傳說,相沿有他們活動的遺蹟。1978年因首先在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發現而得名的陶寺文化,以其豐富的依存、深刻的內涵,向世人生動地再現了華夏族的形成和文明的產生。陶寺文化距今4 500-4 000年,它的分佈面積約2 500平方公里,北抵霍太山,南到峨嵋嶺,東達太嶽山,西至黃河,基本以山西晉南臨汾盆地為限。已發現的遺址有百餘處,從400萬平方米到百萬平方米不等。遺址中發現的眾多聚落遺存表明:當時在生產力獲得發展的前提下,作為進入文明的基本要素,如社會分工、私有制和階級、禮樂制度和王權、早期的都邑國家等都已具備。更為重要的是,陶寺文化所呈現的社會形態、地望和年代,與古史典籍中關於堯、舜、禹的記載正相吻合,這就為我們探索華夏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實物依據和典型例證,充分說明了山西晉南在中國文明起源中的核心地位,是中國文明起源的“直根”。“堯都平陽,舜都蒲阪,禹都安邑”。《史記》中的記載明確了山西在這一時期的中心地位,華夏圖騰中國龍在這裡略具雛形,最早的“中國”也出現在這裡。

夏、周時期,山西一直是華夏族的主要活動區域。“春秋稱霸晉為先,戰國七雄有其三”。晉文公所締造的霸業綿延長達150多年,是春秋各國中稱霸時間最長的。先進的生產力、先進的政治和思想、文化,使得晉國成為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之一,而晉侯墓地也成為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有力證據。漢唐以降,北魏定都平城,李唐肇興太原,山西是連接中原和北方各民族的咽喉要塞,也是傳輸各民族極具魅力的燦爛文化的通道,從而成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臺。宋元時期,山西又成為中華戲曲的搖籃,繁盛於晉南的民間雜劇豐富了中華戲曲寶庫,保存至今的古戲臺成為歷史的見證。明清以“晉商”代表的山西貿易經濟非常發達,“山西票號”譽滿全國,這是中國銀行業的早期雛形,其業務遠涉全國大多數地區和歐亞許多國家,盛極一時。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山西是全國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山西人傑地靈,代有英才,湧現出許多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人物,他們的名字彪炳史冊,名傳千秋。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山西留下了非常豐富厚重的文化資源。全省已經查明的舊石器時期文化遺址近400處,而舊石器早期遺址就有150多處,位居全國之首。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1 000多處,是黃河流域新石器時期文化的中心區域。全省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1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51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 600處。宋、遼以前的木構建築105處,佔全國同期同類建築總數的70%以上。全省現存古建築18 118處,是全國最多的省份。以廟、寺、塔、城、石窟、遺址、古代壁畫、彩塑、石雕等為代表的山西文物,底蘊厚實,品質超群,在全國古代文物中佔有很大的比例,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山西是國內現存唐......

相關問題答案
太原的簡稱是什麼?
澳幣的簡稱是什麼?
青藏高原的美稱是什麼?
奧運五環的簡稱是什麼?
拒收的簡稱是什麼?
哪個省的簡稱是什麼?
拉薩的簡稱是什麼?
中國的簡稱是什麼?
遼寧的簡稱是什麼?
中國省的簡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