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激的心理反應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06-15

應激的心理學

應激反應包括應激生理反應和應激心理反應兩個方面。應激心理反應分為情緒反應、自我防禦反應、應對反應等。通過神經解剖學和大量觀察證據證明,應激反應中的生理反應和心理反應是同時發生的。應激心理反應大體可分為情緒反應、自我心理防禦反應及行為反應,互相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繫。情緒反應中最常見的是焦慮,還有憤怒、內疚、恐懼、抑鬱、習得無助等。自我心理防禦反應有合理化、壓抑、投身、倒退、昇華、否認、補償、抵消等,心理防禦機制僅僅是一種自我欺騙,但它起到了暫時解除痛苦和不安的作用。行為反應主要表現有攻擊、退縮等,按應對方式可分為問題應對和情緒應對兩類。問題應對多見於當事人自認為能改變個人所面臨的處境或挑戰;情緒應對多見於當事人自認為無力改變具有威脅性環境,從而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大多數人在不同時機兼用問題應對和情緒應對兩種不同的應對方式。應激期間產生何種心理反應,受應激源、環境因素、本身人格因素的影響。即使對同一個人同樣應激源,不同時期往往也會有不同的應激反應。應激的心理反應就身心健康不同影響可分為應激阻抗者和應激障礙兩種。應激阻抗者對一定的緊張性刺激或情境特別有耐受力,這類人的人格特點可概括為:(1)能積極參與投入相應的工作與生活;(2)自認為有能力控制生活變故及緊張的狀況,能採取行動解決問題;(3)能把生活、工作的變化作為對自己的挑戰。應激障礙表現為因反應過度而表現出的相應的身心疾病。應激障礙的治療策略,應著重於幫助患者正確理解自己與應激事件的關係,消除現存的心理障礙,增強應激能力。 1、應激管理:個體主動採用一定技術對付應激事件,渡過心理難關,從而減輕或消除可能導致的對自己的身心傷害。個體首先要學會識別自己生活中的應激事件和評價自己的應激體驗;其次要掌握認知行為管理技術、時間管理技術、行為鬆弛技術等;最後還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良好的鍛鍊習慣、社會交往的自信心、學會利用社會支持等調節技術。2、應激預防訓練:一種提高個體應付技能,減少焦慮情緒的手段。個體在暴露於應激情境時,一旦成功地學會處理程度輕微的應激性事件,對應激情境的認知和應付能力就會得到發展或提高,漸漸地就能承受強度越來越強的應激性情境。包括三個階段:(1)教育階段:讓個體理解應激反應的本質,闡述認知的基本原理;(2)演練階段:個體應用放鬆訓練法以減輕焦慮,發展有關情境多次重複的適應性自我對話或應付性自我對話;(3)應用訓練階段:鼓勵個體在應激情境中使用新的應付技巧,在這一階段應付情境可以是實際生活中的,也可以是模擬的,包括採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研究表明,這種方法對減輕迴避行為、促進情境的應付技巧最有效,也應用於減輕憤怒、物質濫用與減輕疼痛等方面。在心理諮詢與治療、體育心理訓練中也得到廣泛應用。3、應激控制訓練:一種主動減少個體焦慮情緒的控制技術,多運用於運動員競賽。訓練程序包括三個階段:(1)理解應激反應,並將自己的應激體驗加以概括化;(2)學習應對應激的心理技能,包括學習放鬆技術,加強深呼吸來促進放鬆等;(3)要求個體在應激情境中實際運用控制應激的技術。在第三階段,運動員在應激情境中體驗到的情緒是被誘發的高喚醒水平的反應,要求運動員想象某種應激情境,並集中注意去感受,使這種感受更加強烈;通過語調強化這種應激情境的信息,提高喚醒水平,以形成強烈的情緒反應。當喚醒水平較高時,要求用控制應激的技術降低喚醒水平。先僅採用放鬆的技術,後僅採用自我陳述句的技術,最後整合兩種技術,對應應激情境做出反應。同時加入深呼吸技術,呼氣時設想排出緊張;或在用自我陳述句使注意力集中於任務時,緩慢地呼氣,使......

應激反應的應激反應的分類

當個體經認知評價而察覺到應激原的威脅後,就會引起心理與生理的變化。這種反應是應激的表現形式,也是其客觀測量的指標。1、應激引起的心理反應。可分兩類:一是積極的心理反應;另一種是消極的心理反應。積極的心理反應是指適度的皮層喚醒水平和情緒喚起;注意力集中;積極的思維和動機的調整。這種反應有利於機體對傳入信息的正確認知評價、應對策略的抉擇和應對能力的發揮。消極的心理反應是指過度喚醒(焦慮)、緊張;過分的情緒喚起(激動)或低落(抑鬱);認知能力降低;自我要概念不清等。這種反應妨礙個體正確的評價現實情境、選擇應對策略和應常應對能力的發揮。應源的心理反應可以分期。進入時相的順序及每一時相的持續時間和臨床表現都有較大的變動性。影響變動的因素有:事件發生前對應激程度及持續時間的預期、個人經歷及性格類型等。一般的順序是:驚叫、否認、侵入、不斷修正、結束。臨床上最常見的是否認與侵入兩個時相,其餘時相可以不出現或不明顯,時相順序也可以變換。這種應激時相的劃分在急性應激下較為明顯,在慢性應激時則不太明顯。對應激的反應並不一定都屬異常,只是在反應過度時才屬病理性的。驚叫常發生於未曾預料的事件信息的突然衝擊時,可表現為哭泣、尖叫或昏倒。否認則是情緒麻木、概念迴避及行為束縛相結合時相。情緒麻木是缺乏正常對刺激作出反應的感覺;概念迴避是有意不涉及應激情境的概念;行為束縛是個體活動範圍變窄,表現為專心致志地從事一般的重複動作而不顧周圍。侵入是應激性事件的直接或信號性行為以及自發的觀念性或情感性折磨再現。包括有關應激事件的夢魘、反覆的自發印象,或由其他事件而派生的吃驚反應。不斷修正是機體動員應對機制適應的過程,若應對成功就進入結束,如受阻或未獲成功則可能轉入病態。2、應激引起的生理反應:Cannon從動物在緊急事例面前表現出的“搏鬥或逃跑”(fightofflight)反應中發現,這種機制涉及同化(副交感,膽鹼能)功能的抑制和異化(交感、腎上腺能)功能的激活。這兩個過程的結合保證了動物在遭遇緊急情況時能量的需要,從而提出了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在應付劇變時“移緩濟急”的生理原則,與此有關的各種內臟及軀體活動變化都遵循這一原則。Seyle的一般適應綜合徵學說則偏重於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作用。目前認為,心理應激的神經、內分泌後果是因人而異的(與所處情境、社會角色、群體中的地位相關),因害怕喪失控是產生的“戰鬥-逃跑”的起動與杏仁核有關;而受至與群體隔離或行動受挫而致抑鬱時,可能與海馬及腎上腺皮質機能有關。

有沒有在線看動畫的網站? 5分

www.kt250.com

突發事件引發個體應激最常見的心理變化包括哪些

突發事件引發的心理應激現象大致體現在三方面:情緒反應異常、生理反應異常以及行為異常。這三者之間不僅會在應激發展過程中相互轉化,同時也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進而發生耦合作用。   由耦合的強弱程度不同,帶來的後果影響也不同。情緒心理上的異常反應會引發生理或行為上的異常反應,生理以及行為上的異常反應反過來又會使心理上的應激惡化。

在生理、情緒和行為上產生過度的反應,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情緒反應異常:焦慮、恐懼、悲傷、憤怒、憂鬱、等以及喪失快樂及愛之能力。(2)生

理反應異常:心慌、氣喘、噁心、肌肉抽搐、頭痛、頭暈、身體疼痛、疲倦、失眠。(3)行為異常:下意識動作、坐立不安、舉止僵硬、暴飲暴食、攻擊、強迫等

行為異常。

相關問題答案
應激的心理反應有哪些?
主要的護理問題有哪些?
企業的管理風險有哪些?
大學生心理問題有哪些?
心理測驗有哪些?
勒腳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心理疾病有哪些?
企業的管理模式有哪些?
夕陽的心情句子有哪些?
常見的管理系統有哪些?